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农村户口的人数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却很少了,很多人都把自己家的田地承包了出去而选择出外打工了。所以未来农业的道路也一定向“高科技的大农场”方向发展,也一定是以“公司”的模式进行运营。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告别了农业生产呢?

第一:随着教育的普及,很多人见识到了外边世界的美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根本就不甘心留在农村发展农业了,他们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生育观念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特别是90后00后的这批孩子,他们根本没有干过农活,也不会做农活,于是现在农村越来越少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了。

第二:从事农业不赚钱。目前物价大幅度增长,唯独小麦的收购价格和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网络上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一斤的小麦还买不起一瓶矿泉水”。怎么可能有人选择从事农业生产呢?特别是今年,小麦大面积减产,每亩地也就600多斤,除去农药、种子、化肥等成本,一年下来不赚钱反倒还要赔钱。

未来的农业道路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现在的农村已经出现了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我叔叔就是我们村的种粮大户,目前承包了大约700多亩的田地。家里面的各种播种收割机械都有,并且购买这些农用机械的时候,相关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每到收割的季节都会让我们村子里没有种田地的村民帮忙,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报酬。

所以未来的农业道路也一定是向大农场的发展方向进行。每个村镇的田地归一个种田大户去管理。注册相关的执照,乡亲们都以上班的方式去做农活,并且农场会给乡亲们缴纳一定的社保。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也能为农民伯伯提供老年之后的社会保障。

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这问题,达峰396来答。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改革之初,9亿农民耕种18亿耕地,处于手工耕种方式,效率很低,如今7亿农民仅4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耕种方式实行半机械化。如果6亿农民消失,如何由1亿甚至更少农民耕种原本耕

地?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趁势。未来农路该如何走?

  • 实行家庭农场模式,

未来城镇化程度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IO%不到,多出的土地实行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由少数人承包大面积的土地,实行家庭农场模式。农场主,必须是高水平人才,从播种到收获都是实行科学化管理,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耕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美国为例,350万农民,占人口的比例2%不到,不但养活3亿人,而且有大量的粮食出口。科技力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 山区丘陵地区实行观光生态农业。

山区丘陵地区地势不平零散,无法实行大规模经营,仍小农戸家庭经营。实行绿色生态观光农业。

这是我对未来农业之路的设想,各位网友对未来农业之路有何想法?请发表自已的看法。

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六亿农民怎么会消失,到底去了哪里?

根据统计数据,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一共有9.6亿人口,其中,农村7.9亿,城市1.7亿。也就是说农村占比人口达82.3%。

现在中国大陆人口是14亿,如果按照1978年的比例,那么农村的人口应该超过11.5亿人。目前全国耕地是20.23亿亩,那平均每个人不到1.76亩。

但是实际上是,在2019年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公报上显示的是5.5亿农村人口,每个农民的种地面积反而增加到了3.7亩。这还反而成为了一个怪现象,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地关系不仅没有恶化,反而还更加缓和了。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就是农村消失了的这六亿人,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呢,答案是:大大小小的城市。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在国家面前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撤乡设镇、撤县设市、撤行署设市。加大了开发区、新城区撤县市设区的发展热潮,以及后来的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发展的建设。这样,就使得我们现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60%以上的人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六亿农民的消失,跟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脱不了关系的。

那么我们未来的农业该如何去发展呢?

一、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我们都知道以前没有化肥农药的时候,几个人的地还养不活三分之二的人口。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化肥农药的普及,我们的粮食产量是原来的三四倍。

所以我们要加强加大化学工业的发展,增加化肥农药的有效成分。我们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还得有好的收成。

二、国家鼓励和给予农民种植条件

国家应该大力培养科学种植人才,以及专家,学者。并且让他们到天间地头去教给农民耕作方法如何改进,让他们努力研究种子技术,国家还要尽可能的让农村水利工程更加完善。

三、我们要努力使农业工业化发展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把农业生产纳入工业化体系里,从种子、种植、管理到收获,都高度机器化、科技化完成。相对减少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比如他们的大豆,出口到中国,比他们本土还要便宜10%。

美国农民300万,仅占美国人口的1%,。但是,他们却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让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宗上,我们就不难明白,我们未来的农业必须工业化发展。如何实现工业化发展,那么我们就要减少现在农民众多的情况。让他们到城里安家落户,让他们成为市民。当然城市必须要大力发展,使得进城的农民变成市民后,有衣服穿,有吃,有工作方能解决农民变市民的生存问题。

我们应该努力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到1亿人以内,开展大机器的规模化农业,这样农民的收入也就可以上去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作为将来以后六亿种地的农民消失以后,未来的农业路该怎么走,这确实是一个提出来的很现实的一个提问,因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将来绝对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把所有的农民全部从繁重的体力农业中解脱出来,全部会用上大型机械进行耕种收割。作为脱离农业的农民会去发展自己的第二产业,绝对会生活的更幸福,因为这是我国的宏关伟大目标就是,最后全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社会大家庭中。

但是做为我国的农业道路该怎么发展,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才会使我国的农业发展的更好,效益更高呢?这个问题确实也是现在应该人们该去探讨摸索的问题。作为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国的农业道路不应该走集体有专业队伍去种植。因为解放以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县市级都成立过专业农场,有国制企业的形式各地都成立试种过。什至小到农村那时的各大队都有农场,最后的经济效益都不是很好。所以说未来的农业道路集体化种植模式不可取。

我认为现在的土地流转中的大流转户,他们的种植模式还是可以采纳的,因为这样责任心强。就是有大的农村土地承包庄主一人,为土地承包法定人,每一年按照承包的土面积和土地质量,在没有自然灾害下,每年向国家上交多少斤粮食,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向国家上交多少斤粮食,国家应该向承包土地的庄主提供什么支持等一切详细说明。作为庄主的性质是自负盈亏,一切土地种植,管理,用人开支,全部有他一人作主,别人无权指手画脚。这样才是适应未来六亿农民消失以后,农业的发展道路,凡是带有集体性质有吃大锅饭的千万不可走。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能良性运转。

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也是一个劳动力问题,转型机械化是个趋势,弥补消失的那部分劳动力,确保内需

6亿农民消失后,未来农业的路该怎么走?

当6亿农民不会真的全部消失。当社会上农民越来越多时,就业的机会,薪金都会减少,再加上城中居住不易,迫使一部分重新返乡寻求机会。而农业现代化,以及对青山绿水的重新认识,农村将会越来越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