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可是这只是个例。在我们这边的教师公开课是非常正规和严格的,不准缺席,课堂上手机都要关机的。九月份参加了一次教师公开课。它分为几个步骤进行完成。
第一:每个教师发一张调研表,让老师们分别写出几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所发现存在学生中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第二:先进老师发言,个别近期晋升职称老师做个人报告,讲一些教育的心得和体会,并鼓励老师们用心做教育,争取晋升为高级教师。
第三:新老教师互动,老教师给新教师传达一些关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新教师要教老教师一些现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怎么样做PPT等。
第四:宣布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并传达教育部门给予的新的指示精神。
所以教师们的公开课,有时候是非常正规的。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公开课都像题主所说的那样。但是确实有一部分公开课确实搞得像文艺晚会一样。
我大学同学也是一名教师,听他说他们的公开课就是教师们的集体聚餐。需要每个学校准备一个节目,然后在公开课上进行表演,有时候还会请社会上面的一些专业演员,没有节目的老师在下面欣赏节目,并且结束后,大家一块进行吃饭聚餐,搞得像一场晚会一样。
针对教师的公开课,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定,有人认为公开课就应该老师们相互探讨一些教学技巧,相互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老师放松的时刻,相互之间交流一下感情,促进各学校各老师之间的交流。所以公开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怎么样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同意!参加公开课的老师各种研课磨课,四十分钟一节课搞半年多一年,几点几分谁举手几点几分谁讨论都是精确了的。然后拿着去比赛,一用好多年。平时讲课真照着这速度备课,一学期的课能从入职讲到退休😂印象有次听一个大受好评的公开课预彩排,发现学生里莫名其妙多几个穿西装皮鞋梳油头拿讲话稿的人。大家都议论纷纷,老师硬头皮演,说“下边我来随机抽几个同学”,抽一个站出来个西装的,最后抽完全是穿西装梳油头的😂后来发现是老师教学设计中有个即兴辩论,结果预先安排的“被抽中“学生只记得辩论了,强行加戏搞了套辩论正装。
现在不少学校出了这种专讲公开课的名师。人的时间都一样,你大半年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到处讲。剩下几十节课只能随便凑合。有老师这边拿奖到手软,那边学生评教常年名列后排。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把“公开课”看成是“话剧表演”反映了当下在课堂教学评估方面的实际情况,这种现象不可少但又不能成为常态化。
一、公开课不可少。原因在于,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成绩,好的课堂教学可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
通过公开课(还有诸如观摩课、示范课等名目),教师们可以交流授课技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授课者虽然也有“表演”的成分,但优质的“话剧表演”,同样可以达到“影响人”的目的。特别是对于新上岗教师来说,作用更大一些。
二、不能变成硬性规定和经常性活动。教学成绩的提高并不单纯是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它是多种教学环节的综合。有些课堂教学所谓能力强的人,学生成绩并不突出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每学期让一些授课素质高的人讲讲公开课,抛砖引玉,成为其他老师的借鉴和范例未尝不可。但目前情况是,某些学校硬性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上“公开课”,且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就不太好了。
毕竟,“表演”的东西和实际的授课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学生成绩,还是要做经常性扎实性的工作。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被现在制度下逼的,更愿意相信这不是出于老师的初衷。
这种公开课提前演练多次的问题应该是每个学生和每个老师都知道的吧,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呢?因为上好公开课和自己,和学校都有利益关系,所以所有人都默许了这件事的存在。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上小学5年级时候数学老师的公开课,提前很久就开始练习,夸张的是为了这堂课还把我们的座位调整了,老师和学生提前约定好怎么举手,怎么回答,包括那个问题有谁回答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最终结果是老师得到表扬,最后代表学校出去参加比赛,据说那堂课被评为示范课。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这也是老师被逼无奈的事情,别的地方的老师我不太清楚,我们学校的老师上公开课一般都是领导安排的,都是带有某些目的性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出丑吗?不能,所以只有提前演练,把公开课当成话剧来演。
这是我对公开课的一些看法,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讨论哦!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公开课 可以看,可以欣赏,但是中看不中用,属于花拳绣腿!我一生参加过N次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比武课等,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有些公开课带有表演的性质:教案是教研组或教研室经过多次修改才成型的,如果你是代表单位去参加公开课,教案里个人成份很少,你只是一个表现者。二是上公开课之前要在不同班级彩排,回答问题叫谁,怎么回答,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三是语言,扳书设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垂练,达到多说、多写一句话一个字就觉得啰嗦,少一句,少一字又没说明白,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平时常规上课,课堂千变万化,不可能做到这样,所以公开课明显是表演性质,有作秀之嫌!真正教学比武看教师基本功是否过硬,应该这样进行:不预先通知课题,参赛老师到达比赛现场,同一课题,同一班级,按抽签顺序,现场直播,准备时间一个小时备课,后上场比赛的,不准听前一场的课,前面赛完的,可以听后讲教师的课!这样比较公平公正!这种比赛鄙人九五年参赛,获全市一等奖 ,九七年代表全市参加省级比武,获二等奖!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就是一场话剧表演,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中小学教师上公开课不可否认有表演的成分,但每堂公开课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现在的公开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也会借鉴名师的上课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我有幸参加过市级公开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下感受吧。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像某些网友所说准备一个PPT讲下去就完事。公开课的题目一般是由主办方根据学生上课进度选定,老师根据选定内容写出教案,突出重难点,再根据教案内容制作PPT,尽可能的选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PPT制作完成后,准备好相应的教具或者实验器材。接下来就是将公开课的内容在班上进行试讲,请相关学科的老师参与听评课,学校评委会对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针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评委会提出改进意见。包括重难点是否突出、课堂氛围的感染力、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师生互动情况和老师的肢体语言等。
参赛选手会根据评委的建议重新审视这堂课,将试讲中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正。然后进行第二次试讲,老师会把上课情况全程录制下来。学校评委再次对老师的上公开课的情况进行点评,参赛选手观看自己上课视频,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修正。
参赛选手也要预防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特别是实验操作,如果实验失败,一票否决。记得我参加一次区级公开课,给学生讲"大气压强",在演示实验时,由于没有排尽皮碗里的空气导致实验失败,我马上给学生解释,刚才的操作是很多同学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知道原因吗?有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我请同学到讲台来说原因,并让同学现场演示,边讲边指导,学生实验成功,我让全班同学鼓励了他,课堂上达到了新的高潮。这就是老师的应变能力,要能够及时处理公开课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让别人看不出破绽,还以为是老师故意设置的一个教学环节。
中小学教师的公开课,虽然有表演的部分,但更多的是能力和素质的体现。他们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尊重,表演更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