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是民族之本,教育的本质从小范围来说,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个好一点的工作。从大范围讲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从实际出发。

第一:注重创新意识。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的创新意识是比较弱的,如果有一个样品,我们立马就能制造出相同的东西。其实很大程度就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导致的。在我国的教育中,课本给予一个固定的答题模式,我们根据这个模式去答题,长期以来让受教育者很容易养成一种惰性思维,不擅长创新。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应当注重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型的解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思维,不能一味的只会做题。

第二: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有一句俗语虽然难听,但是确实是非常正确的“不怕流氓坏,就怕流氓有文化”。学问越大的坏人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学生接受完我国的教育,享受国家给予的教育补贴出国留学,但是等到学成时却因为个人的利益留在他国,奉献他国,这是一个人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第三:注重乡村教育发展,改善乡村教育环境。

我国农村的学生占所有考生的60%,但是农村的教育环境确实有待提高。现在乡村很多学校还没有装设多媒体,孩子的眼界依旧很狭窄,初中虽然进入多媒体教学了,但是很多时候设备损坏没有人维修。农村的优质教师大量外流,教师的住宿环境相对较差,所以教育改革应该从农村教育下手,用教育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

第四:加强教师的考核录取程序,让一些真才实学真正用心做教育的老师得到一定的认可,培养一大批教育人才,让那些别有用心,违章违纪的教师得到严格的处理,驱逐出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是国家的大事,应该认真深入调查,从各方面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

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才,先搞清楚这个问题,坚持毛主席的德智体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就能取得成功!

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重温一下毛主席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就能知道教育如何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了。

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应从应试教育入手进行改革。一是贯彻全面育人的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二是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三是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真正推行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素质教育。四是开展各种社会实践话动,使学生多了解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五是建立科学的教师和学校评价体系,使教师教学,学校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六是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加大绩效工资分额,使教师这个行业真正成为人们喜欢的行业。

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1、取消职称和绩效;加大教龄工资(基础工资的2%/年,例如30年教龄就可达到基础工资的60%了)和教师基础工资(国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不低于公务员,最低高于公务员的最低两级)。实行:工资十补贴十奖金(一年一次奖,月工资的2倍以上)。2、取消竞技性质的学习攀比,只讲究互相学习进步、共同提高,取消一切“掐尖”精英教育。平均分60%分以上,或者单科90%分以上,或者德一直好、一直学有进步不垒者,都升学,就有被大学录取的资格权利,双向自由选择录取,大学也是教书的阵地。学生也是轻松无压、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好地投入学习。奖励学生考高分者、进步者、全勤者,所教教师相应有奖。只要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就有好结果。3、提高教师准入门槛。首先德好、心态好、有耐心,本科以上学历。3年学知识,1年实习学习,在城里学习实习,主要是学教。4、开展兴趣爱好活动,升学特长生。5、作业适量布置+自选做,不能让家长批改和签名。这是老师份内工作,教师必须批改一切作业。假期无作业。6、考试学期头和学期末考2次,同样的试题。假期禁补课。谁教、谁接教,就由谁监考。学期头班级平均分与校级大平均分的差距是基础,学期末的差距进步来评判学生和老师的奖励。监控监督和智能化改卷。学书考书上知识,不刁钻。7、德差、违法的教师、学生都应该开除,学生纠正后可返校继续学习。8、不用戒尺吧。口教为主。制定《教师法》、《学生法》、《学校法》,不要空洞。9、学杂费、书费全部全程免费。给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不搞助学贷款。别搞营养餐之类的,也别搞义务教育、控缀保学。学生学好,家长必须送子女读书,违者惩治可拘役。全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必须保障学好的学生学习,违者必惩。

教育改革,最根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

取消私立学校是国家教育之本,私立在挖社会主义墙角,其危害极大,一切向钱看,把优秀的教师资源都被拉过去,这样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吗?在为国外培养人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