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线教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他们是最了解学生和学校状况的,他们的建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一些所谓的专家,长期坐在办公室内,他们的认知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书本上看到的。所以真正懂教育的那些人往往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

其实专家有一定的知识理论,但是他们理论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每一个学校都有其特殊的地方,专家的教育理论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校,所以在这一方面上,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是最懂他们的学校,也是最懂教育的群体。

其实现在很多的教育专家都是从一线老师慢慢的晋升上去的,他们起初也是非常懂教育的,由于脱离时间过长,他们的理论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育专家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也肯定有一定的知识理论,他们的建议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其实真正懂教育的人,不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也不是长期坐在办公室的专家,只有一线老师们把自己所认知的问题反应给教育专家,专家们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科学的,才是最适合学生的。

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对于这件事我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一线教师具备真真切切的实践经验。他们对于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做派是极其鄙视👎的!所以,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是不买大学教授的帐的!

我有一位很牛逼的朋友,一线教师。她的学生考上师范大学,经常在导师面前夸赞中学的老师。惹得这位教授很不爽(当然了,先是好奇,继而不爽),就想和这位老师PK一下。偏偏我的这位朋友很自信、很傲气。就提出一个要求,大家各拿一篇未发表过的文章来解读,一个小时后同堂PK高下。你别说,这位夸夸其谈的教授,当场就怂了!我的这位朋友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于洁老师。

由此可见,专家还是比较“惧怕”一线教师的!

第二,专家的理论素养大都比一线教师高。

理论素养,肯定是专家强过一线教师(个别特例除外)。但是,如果是飘在空中研究理论的专家,则是不可信任的。因为他们的理论往往高大上,却很难落地操作。属于中看不中用,基本属于臆想。比如新编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如敏教授的很多观点,都是脱离实际的,属于理想主义者。比如他提倡的“大阅读”等,在现行考评体制下,就是很难实现的。

还有些所谓专家,他们的观点简直就是“反人类”的。例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然也有一些理论与实践结合型的专家。他们往往都是在一线工作,一直坚持上课,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理论主张。这样的专家才是真正的专家,例如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为代表的“草根专家”。这才是让人敬佩的真专家!

所以说,如果“专家”是“躲进小楼”“闭门造车”的,那往往是不可能信任的,也是难以落地的!当然,他们也就是“一线教师”所看不起的“砖家”!

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这个话题我有发言权。我曾经批评过省级专家团的观摩课,为此市教育局还为我颁发了评课证。

几年前,学校安排我去观摩学习省级专家团的现场授课,我来到会场一看,全市的物理老师基本上都在这里,有400多人,每个区县都派了物理教研员带队,我们区的物理教研员因生病,没有到现场。

我记得很清楚,那次观摩课分两场,分别由两位专家团成员给我们现场授课,内容是光的反射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是我们区里重点中学的学生。观摩学习后,进入评课环节,主持人先请各区县物理教研员发表意见,很多物理教研员都很积极,踊跃发言,说的基本上是大话、空话、套话,真有拍马屁之嫌。当主持人叫到我们区物理教研员时,没有人回应(生病未到现场),主持人用很轻蔑的语气,连喊了三遍,XXX区的人呢?我听到这声音,心里真难受,于是我举手示意,代表我们区上台发言,下面响起了热烈般的掌声。

我的发言内容是:"我不能代表区物理教研员,我仅代表战斗在第一线的物理老师,对这两堂观摩学习课,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对两位专家团老师的优点进行肯定,我总结有五条,省略500字,但我更想说的是两位专家团老师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不断,看来我只能把坏人当到底了。

从这两堂观摩课来看,我把自己当做一线老师,更当作听课的学生,我感觉重难点不突出,花架子太多,温度计使用时,有错误之处,我分别给他们举例说明,对学生来说收获不是很大。

对专家团的老师进行这样评价,可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接着专家接过话筒是这样说的:"刚才这位老师评价得非常中肯,我们这次的观摩课展现给大家,就是让大家提出批评意见,批评得越淋漓尽致越好,针对刚才这位老师提出的三点,我逐一回答。第一,我在下面也听了,光的反射内容重难点的确有待突破,省略3000字,最后,杨教授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给他们提出了批评意见,并建议市教育局给我颁发市级评课证。"

几天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你是市教育局颁发的第一本评课证,希望你在工作中继续努力。

我看着评课证发呆,难道我真比专家懂教育?

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现在我们学校更愿意邀请“一线教师”来校交流经验,很少邀请“专家”啦。

第一,学校邀请专家的出场费2000元,而一线教师出场费是8000.

我是江苏的。苏南有许多名校,每年暑假我们学校都会邀请这些学校的教师来校开讲座、上课。这些来自名校的一线老师很难请,因为准备太费劲,常常讲2节课,要准备一星期时间。

来到学校他们更喜欢先上课,后交流,绝不愿意坐在会议室,面对PPT夸夸其谈。学校有规定,对于从苏南请来的老师出场费是5000元起,一般都是给8000元!

专家就不一样了。许多专家听着名头特别吓人,可是讲座开到一半时,老师已经溜走一小半,剩下来没敢走的老师全部都在玩手机。学校里规定,付给专家的出场费一律是2000元!

第二,一线教师常须三顾茅庐,而专家一般是主动邀约。

比如我们请一位淮阴某中学数学老师来校上课,——这位老师两节数学课学校给是1.2万元!——我们很难请得到,一个月也就能请到一次,还是周六下午。即使这样,能够容纳300人的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这位老师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教室内听课的师生从始至终都保持着积极的状态,唯恐漏掉一个重点。

而专家常常是主动邀约学校,现在有所谓的专家讲演团,专家经济人早早就来学校接洽了,商谈讲学之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校也有一两位“专家型教师”,他们相互礼尚往来,请对方来,然后再去对方学校冒充专家!

结束语:中学课堂里真正承认的专家是那些从课堂里摸爬滚打、经过高考检验的专家,不欢迎那些在故纸堆里冒出来的沽名钓誉的专家。因为教育的顶层设计、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虽然与教育教学有一定关联,但是中学老师更讲究实战,不喜欢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谢谢邀请。“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教育第一线长期实践的老师,比起那些没有实践经验,只知道把古人的,名人的,伟人的理论搬来搬去的个别专家懂教育得多。不是吗!我有一位同行,在岗时出版了好几本大部头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并到很多省市搞过专题讲座,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喊得震天响。退休以后无事可做,办了一所从小学至高中的私立学校,几年以后,学校部分学生连上课期间都满城跑。参加统考后,平均分排在了全县倒数几位。我俩见面后,我调侃说:“伙机、实践何如?”回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有一些“一线教师”总批判专家不懂教育,那“一线教师”自身是真的懂教育吗?

教育仅有工匠精神是不行的,还需要心中有纵横开阖的成长格局!

多年以前,一位全国知名专家到学校来指导工作,他因为搞某个课题而出名。学校让我出一节观摩课。课后,他用一句话来评价我的课:支离破碎,生吞活剥。至于详细的讲了什么我也没有听进去,我知道我的课成了他讲义中一个典型的失败的案例,然后随着他到全国各地讲学!我直言,这个专家就是“砖家”,他什么也不懂,他在台上评论我,那么我就尽可能在我遇到的场合甚至家长会上抨击他,将他说的一无是处,教授就是“叫兽”。

这些年,我一直专注于课堂研究,心也慢慢地静了下来,学生的笑容是我心底的阳光。

去年,参加假期的培训,又见到了他,他给我们讲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讲理论,讲课例,他依然在研究和推广他的课题,说实话,这一次,我听了进去,并且听得津津有味,我不再说他“叫兽”,他的出名是有理由的,他确实是教育教研方面的专家。

之所以,经过这么多年才终于接受他,因为我终于有了和他对话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终于能够够得上他理论的目光。

我认为之所以有很多教师“一线教师”总是说教育专家不懂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文人相轻”的心理作祟。在教师这个群体日久,有的教师在很多程度上是存在一种心理膨胀的原因的,和学生打交道多了,有的也不知不觉有一种颐指气使的习惯在所难免。自命清高,自以为是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相比真正有教育情怀,又能对教育保持一种理性的人都能够感受得到。不多说!

2.自己工作得不到承认,挫败感需要寻找一个发泄口。一线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人性当中固有的丑陋的东西都会接触到,教学问题,班级问题每天都搞得手忙脚乱。而专家往往还在指点江山,这就多少有点不近人情了。当教师们为学生绞尽脑汁,黯然神伤的时候,专家一句: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专家说的时候云淡风轻,但老师听了内心陡然生出严重挫败感,一种不被承认的挫折。这种挫折感需要找一个发泄口,专家能够指点江山,“江山”们也能够抨击专家。

3.某些教育专家确实很水。不可否认,很多的醉心于教育的大家,他们的言论确实高屋建瓴,句句真机。比如陶行知,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他们立足于现实,注重教育规律的探究。但也不乏一些欺世盗名之辈,随便从教育理论书上摘抄一点,然后随意评价教师,这些伪专家,PPT专家丝毫不过分。

4.对于教育的误解。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教育就是必须接触到学生,只有接触到学生才是真正搞教育的。这也是不对的,其实教育无处不在,对于教育现象的深度阐释,对于教育规律的探究,并不是每天都接触到学生才能够得出来,卢梭,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就没有做过教师,他唯一的教师经历就是给一个贵族家庭的两个孩子做家庭教师,还很不成功,每天度日如年,最后只能辞职。但挡不住他写出《爱弥儿》这样的巨著。

一线教师是不是真的懂教育,当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认为自己懂教育。但我认为,绝大部分教师只能说懂教学,并不懂教育。

1.大部分教师埋头于教学,对于教育缺少思考。中小学教师是很忙的,他们每天埋首于课堂之上,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之中,根本无暇去研究和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在有些教师意识中,教育就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就是管住学生,让学生听话,这就是教育。只要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其他一律可以忽略,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弊端所在,教育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问题,与教育的存在的弊端不无关系。

2.读书氛围缺失,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教师爱读书的并不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别说却学习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了。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行为,只能说是摸索。教育理论的缺失也必然导致教师教育素养存在短板。当面对孩子身上存在某种现象的时候,如果能够从根上从理论上做出一定的解释,或许教师就会表现的心平气和很多。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技术。只有工匠精神还不行,还需要你心中有纵横开阖的成长格局!

我是寐语小筑,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