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这种行为很感人,为了投资教育不顾一切。但是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家长们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放弃家庭正常的生活,甚至卖房供孩子在城市里读书。非常令人感人但是方法不可取。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家庭为了孩子读书,父母两个人,父亲在城市里做点小买卖。母亲专业陪读,孩子读初中了,一样风雨无阻的接送。在她们看来孩子的未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切。可是由于过分溺爱,非常严格的要求。初中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后来仅仅读取了本省一个不知名的大专院校。此后他们退掉了出租房,回到农村开始了生活,并且还时不时得会遭到邻居们的笑话。

另外一个家庭,由于孩子比较多,父母也都是农民,没有条件送孩子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按部就班把孩子送到本村小学读书,然后乡镇去读中学。几年下来,由于全部都是公立学校,孩子们并没有花费多少钱,并且三个孩子,有两个考上了二本院校,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

其实想要投资孩子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能把孩子的未来决定于某一所学校。我小学也是在农村读的,初中之后才转进县城。其实农村教育和县城老师的教育基本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学习环境的差距。但是只要学生用心,知道去学习,无论在哪,无论多么差的学校,也一定能够培养出人才。所以建议为了孩子教育可以花费大部分资金,但是绝对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水平,把全家人的希望堵在孩子的教育身上,是不理智的,很可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这个不能简单的用好,还是不好来进行评价。

哪一位农村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城里的学校读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呢?

只要有条件有机会让孩子进城读书,绝对没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薄弱学校。

孩子的教育成了当前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只要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即便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的残酷竞争,迫使家长不得不这样去做。好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真可谓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砸锅卖铁在所不惜。

我们这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想尽办法转进城里的学校就读,然后租赁房子,常年留下一个家长进行陪读。

这样一来,一个家长在城里陪孩子上学,家中的劳动力就会减少,收入就会减少,生活困难自然就会增大。

但和一些家长聊,他们心里仍然感觉到很高兴。因为自己能够把孩子转进城里的学校就读,这才是头等大事。只要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生活困难,家境问题,再想办法慢慢改变,总会好起来的。

不少家长在城里陪读,一边陪读一边兼一份工作,多多少少也能搞一些创收贴补家用,其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家庭贫困,不要归结到孩子到城里读书这件事上。即使把孩子留在农村读书,家庭就不贫困了吗?

改善家庭贫困的方法途径很多,只要勤快肯干,头脑灵活,机会和平台有的是。现在不同于过去,现在是你有多大的能耐,社会就能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

生活在新时代的当下,只要眼活,勤快,上进,肯下苦,肯努力,就没有吃不了的饭,过不了的光景,改变不了的贫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如果不带孩子进城读书,生活也不会好到哪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吃些苦,让孩子有个机会。

农村的教育肯定是比不上城里,这也是大家把孩子带城里上学的原因。农村人想改变命运唯一的途径就是上学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不几辈子受穷。

现在社会就苦了农民,虽然农民种地国家有补贴,但是单靠种地也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现在农民都抛家舍业的进城打工,国家进行的城镇化改革也许会改变农村和城市的差别。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这是一种教育乱象。

这些带孩子进城的家长可能表面上还是硬撑着,但是,实际上正如题主所说,成了真正的贫困户。这还好说,更重要的是,几乎倾家荡产陪孩子读书的结果是,绝大部分孩子远不如留在家里的效果强。

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身边的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事实确实如此。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城里的老师并不比乡下的老师优秀

城里也好,乡下也罢,老师的来源就是各类师范类院校,他们的学识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城里的老师除了看见的汽车多一点,商场多一点,吸的汽车尾气多一点外,实在没有什么更为高明的东西。而且,40岁以上的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师范毕业生。这些师范生,城乡来源是不一样的。农村的师范生是选拨的最顶尖的一批,师范选完才上高中;而城里的师范生是最底层的一批,选完高中之后,才能上师范。所以,如果比这个年龄段老师的智商的话,农村老师是分分钟碾压城里的老师的。

所以,当一些家长看不起当地中小学的老师,花了高价到城里读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孩子上课跟不上,下来还得到培训机构高价补课。几年下来,花了无数的钱,结果孩子连高中也考不上,而且回不来了。我们这儿的高中因为有学籍的限制,出外面念初中的,除非成绩非常好,一般是不接收的。那些孩子最后只能上市里最差的高中或者上技校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有两个学生作为家长就经历过这样的事。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到辖区市里读书了,自然是有一位家长陪同。

第一个学生,孩子一直在市里读完高中,最后孩子考了一个三本学校。孩子的妈妈是一直陪到底的,而我们这儿的高中每年一本是要考七八十个。

第二个学生,孩子读到了初一升初二,实在读不下去了,各科成绩也就是三四十分。放假前和我联系想往回转,但是,现在我们学校学生满满的,加一个人真的很为难,况且是差学生,谁也不稀罕。

第二,城里的孩子并不是学得很好

就像围城。农村的家长以为城里的孩子学得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城里的孩子除了胆子大,见的世面多之外,学习并不比农村孩子强多少。我有几个亲戚在城里,孩子学习都不好。如果说强,可能语文稍微强点。当然,城里人多,难免有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他们的优秀并不是因为在城里的缘故,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优秀。

就像炼金的坩埚,只有放进金子才能炼出金子来,放进铁,出来的还是铁。你不能只看到有多少博士生,你也要看到很多孩子上不了高中去读技校的。

第三,农村的孩子进城后会出现水土不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大咧咧的庄稼汉遇到了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就像水和油一样很难融合在一起,大人小孩都难适应。

在城市里,有一些人是真富,还有一些人是炫富,还有一些人是装富。你的孩子可能会把自己的良好的东西当做垃圾一样扔掉,把同学身上的一些垃圾当宝贝一样模仿过来。

不说辖区市,就拿我们这所县城初中来说,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孩子,他们并不像我们当年读书那样用心,他们很不用功,身上毛病也多,很少有学习好的。而家长大部分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扔下一大家子,专心过来租房或者买房陪读的。

所以,我真心想对那些家长们说,把孩子留在乡村吧,只要孩子肯学习,那里的老师能把你的孩子教好的。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这个预设的前提是有问题的——没有证据也没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上学,是他们成为贫困户的主要原因。

没有产业的农村,根本留不住人。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空心化,是大势所趋。人类是群居动物,如果不考虑资源和管理问题,理论上讲,密度越大,效率越高,机会越多。单个的人离群索居,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人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中西部不发达县城的城镇化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时,仍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多是老弱病残,以及没有文化没有能力的“人生失败者”。(强调一下:只是大部分,不是全部。)

这些人,本身生存能力就比较弱,这时候进入城市,生活成本陡然增加,但收入渠道仍和以前一样,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

他们进城,真是是为了孩子上学吗?我看未必。

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虽然与县城有一定差距,但并不很大。县城学校普遍是超大班额,学生太多,普通学生很难得到老师关注。相对而言,农村学校生师比(学生与教师的比率)要小一些,老师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优劣抵冲,相差无几。

农民进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在县城买了房。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农村青壮劳力几乎倾巢而出。前十年,他们用打工的钱,在老家盖了一幢三层小洋楼。现在我们去农村看,青砖瓦顶的房子已经很少见了。

第二个十年,他们打工挣下的钱,却已无处安放。没有理财知识,也没有投资渠道。思来想去,只有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是最不坏的选择。哪怕不住,也可以增值保值。结果买下了房子,不如索性住到县城去。

第二个原因,是进县城讨生活。如前所述,农村没有产业,留不住年轻人,也留不住中年人。农村的中年人是个尴尬的群体。土里刨食,已经无法养活一家子人,去沿海打工,年龄又不允许。最好的选择,是去县城。或做建筑工,或进工业区的工厂——这些招商引资新建的企业,不太挑员工的年龄。再或者,做点小买卖。无论做什么,总好过农村那一亩三分地的收入。

第三个原因,才是孩子的教育。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选择迁居县城。一般来说,也是在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前提下,才有此决定。纯粹为了孩子上学,而不顾一切,哪怕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如果有,也是非常愚蠢的选择。

我所在的学校,周边有很多农村的陪读家长。相比农村的生活,他们在县城的生活成本显然要高很多。题主所指的,可能是这个群体吧。房租、水电、孩子的伙食费、零食,以及买菜的钱,这些,都是在农村没有的支出。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比以前更加拮据。

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城市生活压力大,但机会也更多。只要愿意,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以解决这些新增的问题。但如果你仍想和在农村那样懒散,就不要抱怨城市让你变得贫困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为孩子上学,大部分家长带孩子进城,成了真正的贫困户,你觉得好吗?

为了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学习环境,作父母的撇家舍业,吃苦受累,把孩子送进城里学校读书。可怜天下父母心,期望孩子跃龙门。自古孟母有三迁,思想认识是根本。凡事有利即有弊,综合考量需三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