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准,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有的孩子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就可以度过了,而有的孩子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叛逆期。其实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只是一小部分作用,真正影响孩子叛逆期长短的是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叛逆期相当于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孩子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心态。作为家长,当孩子做错事时,大多数家长都会特别严格的批评甚至打骂。即便如此,过一会孩子还是像什么事没有发生过试的,一样黏着家长。但是在此之后,孩子就有了相当成熟的心智了。家长应该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也不能用之前的教育方式了,即使给他讲道理,叛逆期的孩子也会觉得烦躁。因为很多道理他们其实都懂,就是不愿意说出来,就像大人们交流,没有人天天会相互讲大道理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自己认错,问题不严重的话,第一次先不要过问,让他们自己去改正。如果第二次依旧有同样的错误,那就以谈心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谈,循序渐进,间接教育。

对待叛逆期的孩子,由于心智的成熟和生理的变化,一定要注意孩子个人的隐私了。这才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最重要的方式。尽量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过亲密的举动,不要翻看孩子的日记,不要随便进入孩子的房间,不要顺便要求查看孩子的电脑和手机,给孩子自己留有足够的隐蔽空间。

其实想要孩子快速度过叛逆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试着和孩子交朋友,不要用家长的身份和孩子交往。每天和孩子一块放松一块玩玩游戏,晚饭后陪孩子一块散散步,跑跑步。经常性的赞美一下自己的孩子。只有和孩子交往顺利了,孩子开心了,才能顺利度过叛逆期。

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青春期叛逆是少年成长的正常现象,题主问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在这里我要纠正你的一个说法,叛逆不是青春期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不请自来的行为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期少年都有叛逆的表现,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性格与脾气,育儿观念和管教手段与方法。

青春期叛逆行为,对每个孩子来说,开始与结束时间大都不同,有的开始早,结束的早。有的开始早,结束迟,甚至可以持续到20、30多岁。但是绝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叛逆表现最强烈的阶段,一般集中在14-16岁这几年。

当然,如果仅把目光放在青春期(12-18岁)这个阶段,恐怕并不能客观看待为何会有叛逆行为的产生,而应把目光往前推到儿童期(7-11岁),在这个时期里有一个反抗期,反抗行为最强烈的当属7、8、9岁这三年。

请注意,儿童期的反抗和青春期的叛逆属于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反抗是不愿意受父母管教,经常拒绝父母安排做的事,如做事磨蹭拖拉,最终还会做完,但不会南辕北辙。而叛逆则是你越不让他(她)干啥,人家偏不给你那样做,结果就带来很多危险性。很多青春期少年做出的极端或偏执行为,恰是不当管教或错误管教的结果。

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我的儿子大概12岁到16岁左右就好多啦。有一天晚上,他写完作业,来我屋里 ,看我还在玩手机说到,妈你还玩,快睡觉吧,明天你还得上班哪,说着帮我拉窗帘,帮我把被子盖好,关灯,又把门轻轻的关上并说;妈妈晚安!

那天,我好激动啊……怎么一下子儿子就长大了,知道关心我啦,大半夜的,我的眼泪怎么也只不住啦……回忆儿子小时候一直那么可爱……到了12岁以后就差点把我气死,我付出那么多……时间…金钱…每天都看不到希望,我心里难过…无能为力…不知所措…

儿子真的长大了,也知道学习拉啦,虽然耽误二年啊没有那么用心的学习,高一下半年知道努力啦,现在也考上一所大学,学习的兴趣很高,跟同学关系非常好,也知道孝顺我们,放假的时候还知道给我和他爸爸买礼物,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啦。

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所谓叛逆,应该是通过抵触沟通、抗拒安排、甚至是逆向而行,来刷存在感,显示自己的存在、尊严的存在的一个过程。观察我周围的孩子,初一至高二(12~17周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初二和高一最甚。女孩子要早些,男孩稍晚。

办公室同事孩子一:女孩,初二。漂亮、聪明、成绩保持的还不错。学校强制剪短发,不能盖耳朵。每次理发都不能肃肃静静的,剪短了不好看会哭闹,长了会被老师批评,也是不高兴。上课睡觉,中午本该在校吃饭,不告诉老师就擅自溜,上课顶撞老师、睡觉,做指甲、涂口红,我同事一接到班主任电话就头疼。

同事孩子二:男孩,初二到初三上半学期。学习敷衍,尤其是数学,有时候考试后面大题会整个放弃不做。母子俩动辄就吵,一个强势的要管,一个不服气的抗拒被管,怎么都是不和谐。

同事们在一起交流都是哀声叹气,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大多数同事都认为叛逆早了好,因为高中比初中更为关键,叛逆是一个阶段,初中过去了,高中会更容易沟通。

我儿子今年也升初三,到没觉得叛逆,只是个性更强了些,更有自己的主见了。沟通没有问题,亦师亦友。沟通的技巧在于:

1、一定要平等,把言语权还给孩子。父母动辄就命令,不让孩子张嘴,这样会导致孩子抗拒交流。

2、多鼓励、少批评。孩子上的年级越高,这点越重要。尤其孩子取得进步时,不要吝啬肯定。当然少批评,也不是不批评,只是不要让批评泛滥,鼓励与批评要相得益彰。

3、寻求与孩子的共同兴趣点,求同留异。孩子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可以和父母沟通,父母也要意识不是只有课本知识才叫学习。只要用心,孩子随处都能学到知识。当你在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也能发表独到的观点,给孩子适当的建议,甚至能够通过沟通启发到孩子,那么我们做父母就是成功的。当然这需要父母也要不断提升自我。

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我儿子从初一的时候开始叛逆,记得当时曾经有过不让他玩电脑就手拿剪刀对着我们的恶劣记录,这种情况断断续续持续了有四年。今年高二了,感觉突然好转了,再大声训斥他或怎样人家不带还嘴了,只默不吭声地听着,按他自己的原话说:叛逆期已经过去了。所以尽管现在学习成绩还不是太理想,贪玩的心理还是存在,但是已经感觉很欣慰了:毕竟有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远远要比只有好的学习成绩重要!大家说呢?

青少年叛逆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没有真正的青春期叛逆,只有情绪累积的爆发期!

如果我们观察周围的朋友和亲人,会发现有一些人都已经当了爸爸妈妈了,依然没有过叛逆期,包括青春期叛逆。

如果青春期叛逆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发生呢?

什么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发生青春期叛逆的行为呢?

两三岁的不听话,不是叛逆,而是独立意识开始萌发!

有人说:怎么没有叛逆?我儿子两岁半了,经常说“我不!”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有负面情绪的积压?

人们常说的两三岁的叛逆期,确实不是负面情绪积压,但也不是真正的“叛逆”。

那是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想要自己尝试一些事情了(比如自己吃饭、倒水喝、扫地……),而父母又因为安全、时间、卫生等各种原因不允许孩子去尝试,可是孩子因为想要独立,所以依然会坚持去做,这时两方就会发生冲突,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如此不听话,便定义为“叛逆”。

不是孩子叛逆,而是你不懂孩子的发展规律!

青春期的叛逆,与两三岁的独立,截然不同!

青春期的叛逆,与两三岁孩子的独立,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个人成长的体现,是积聚能量之后的突然爆发,而后者只是孩子发展的正常过程。

(一)不会叛逆的孩子,有两类。

有两种孩子,不会出现青春期叛逆。

(1)

孩子生活在非常温暖的家庭里,孩子在外面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家人都能给予安慰和疏导,父母不但不会对孩子经常性的否定与羞辱,还会引导孩子独立和勇敢。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越来越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也越来越强,独立和自信更是如影随形。

在家里,被家长鼓励与关爱;在学校,能受到老师的认可与同学们的欢迎。

这样的孩子,在青春期有可能会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但是一定不会出现强烈的叛逆行为。

(2)

孩子生活在负面情绪重的家庭,孩子从小被父母所控制,一味的顺从父母,特别听话,父母让学钢琴就学钢琴,父母让踢足球就去踢足球,考试成绩低了,父母怎么辱骂也不敢还嘴,只会觉得自己很糟糕,自己做错了,自己应该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改正。

不过,他有可能在小的时候反抗过,但是换来了父亲地一顿胖揍,把孩子所有地反抗勇气和独立意识都揍没了。

从此,孩子就会变得很听话,自己也不看重自己地想法了,跟着父母地指挥做事就行了。

到了青春期,孩子依然没有积攒到足够地力量去反抗,依然恐惧于父母的威严,依然不敢说不。

这样的孩子没有青春期叛逆,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叛逆,只能逆来顺受。这也是有的大人,都已经当了爸爸妈妈,依然会害怕父母的原因。因为童年被过分管教的阴影实在面积太大了,无法逃开。

(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共同点

在上面我说的第二类不会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控制和管教之下,无法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逆来顺受。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都无法与强大的父母抗衡!身高比父母矮一大截,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如父母强大。所以,那时候的孩子,是相对弱势的。

但是到了青春期,有的孩子已经超过了父母的身高,随着孩子身高的增长,孩子心理的力量也是与日俱增。

如果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从之前不敢反抗发展到有勇气有力量去反抗,那么我们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就来了!

实际上,这根本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你之前给孩子欠下的帐!

  • 孩子两岁,想自己穿衣服,你却嫌孩子慢,拒绝了!孩子三岁,想自己吃饭,你嫌打扫卫生麻烦,不同意!

  • 孩子六岁了,你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很独立,很有主见,就批评自己的孩子太依赖,太差劲,太丢面子了!

  • 孩子想去学唱歌,你觉得不如编程更有用,否了!结果孩子编程学得慢,你说孩子不用心,白瞎了你辛苦赚来的钱,烂泥扶不上墙。

  • 孩子考试分数低了,他心情也很难过,可是回到家你依然继续批评羞辱,骂他笨,否定他!……

这些事情,孩子小的时候无力反驳,不敢反驳,也担心反驳换来更多的否定甚至打骂,于是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在心里积压。

到了青春期,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有力量了,原来不敢反抗的事情,终于可以鼓起勇气去反抗了!

这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这意味着孩子在成长!知道反抗,总比一辈子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要好吧?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一辈子听你话,一辈子对你俯首帖耳,那我只能说你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我有一个同事,有一次非常强烈的青春期叛逆。

他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妈妈就给他规定每天必须写100道口算,错一道就要打手心,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和其他小朋友们出去玩,身上有一点尘土就不让进卧室。有一次他把衣服玩脏了,他妈妈连门口都不让进了,罚他在小区门口站了大半天。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带着土回家了。

他小的时候根本不敢反抗,到了青春期,他妈妈有一次因为一件事又去否定他的时候,他直接爆发了!整整三个月,没有和妈妈说过一句话!

他妈妈最后都已经服软了,主动和他说话,他都不理他妈妈。他爸爸也从中间撮合,也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他妈妈只是把他这个行为归因为“青春期叛逆”,那有可能依然意识不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源于自己对孩子管教方式出了问题。而不只是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

别把孩子的不良行为,都归因于“青春期叛逆”,这个锅甩得没道理!

不反思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则不利于以后亲子关系的维系。如果是外界环境造成了孩子一些变化,那是我们意料不到,也无法控制的。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问题来临时一起面对,但我们无法掌控孩子走出家门后面对的风雨。

唯一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足够地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有强大的精神后盾,勇敢地出去奋斗。

(三)结束语

把青春期叛逆都归因于父母的责任,也不完全准确,父母也难免有些委屈,毕竟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去试探一些新事物,他们要体验自己日益增长的身心力量!

此时:

如果父母与孩子沟通连接一直都很好,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如果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或总是冲突不断,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叛逆行为越来越厉害,甚至会误入歧途。

所以,还是那句话: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控制外面的风雨,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强大的精神后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