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历跟新历误差如此之大,竟然能相差一个月之久

农历才是最伟大的历法,它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一部以【天一合一】为方向而设计出来的历法

任何一个外国人看到农历,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农历结构之复杂,细节到足足有24个节气之分

如果单独把阴历拿出来,那么月份就会和季节不相符,那么就无法根据季节种植农业,如果单独把阳历拿出来,那么就会和月亮脱钩

这时就对潮汐,海运,不能实时掌握,造成的后果就是月份和日期就如同没有,那么人们就不能根据历法掌握对大自然的动态

我们的先祖根据月亮来确定日期在每个月月份中的位置,比如每月都是从朔日开始,晦日结束,这两天基本都是看不到月亮的

一月之中月亮最亮的那天就叫望日,这天就是计算一个月的日子,故阴历的一个月就叫朔望月,有29.53天,而农历是大小月分别交替的,所以大月有30天,小月29

因为每天的月亮起落时间都不一样,古人就是根据这个来计算出每个日期在月份中的位置,每天都会有太阳和月亮升起,所以古人就将这个来区分一天的时间

月亮每升落一次就是一天,不然谁知道时间到底有多久呢,一天到底用多少时间来计算呢,在确定了用月亮计算时间后

古人用把五天设为一“侯”,每一“侯”的花花草草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不像我们现在,只知道树叶变绿了或者变黄了

古人又将三侯归为一个“气”,六个气为一个“时”,四个时为一个“岁”,这就是一年的时间,并且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

他们就是靠这24个节气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哪个节气种什么东西都有规定,而当时的欧洲人可没有这么高级的历法指导农业种植,所以大饥荒是常有的事

通常认为24节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历,阴历阳历就是通过“侯”结合起来的,所以问题就出来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365.24天

也就是一个回归年,而朔望日却只有29.53天,一年12个月加起来只有354天,相差了十来天,这个差距就是阴历和季节不一致的原因

因为这个问题,古人就将每个月固定一个“中气”,因为阴阳历的不同,就会导致“中气”在每个月都会晚一天,

在长期轮番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中气”会在月末的时候才出现,这样就导致了下个月没有了”中气”,而没有“中气”的这个月,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闰月了

这里表达的意思有点复杂,就是虽然闰月还按一个月来计算,但是它的月份还是跟上个月一样的,属于“假”的一个月

这就是为什么会相差一个月之久的原因

所以这不是误差,农历的月份是严格按照月亮的起伏来制定的,而公历的月份没有具体意义,公历可以闰日的原因是:

一个月有多少天都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可以更改的,而农历的不行,农历的月份是古人根据大自然制定的

所以有误差也是正常的事,农历的每个月十五十六的月亮一定是最圆最亮的,而公历却做不到这么精确的推算,这就是区别

结语: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制定好了的,所以就只能通过闰月来区别农历和新历的差异了

这么说你懂了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