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盛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燥动而向上,火热之性,亦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又因其主动而炎上,故火热伤人则常见神明扰乱,表现为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

火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有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之症。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即火热邪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只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名伤及肝经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晴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此外,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安行而溢出于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

火热易发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则可聚于局部,腐化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湿为阴邪,易阳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沸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带体内,常先因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症。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 “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

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症,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肝火旺盛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肝火旺盛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肝火旺盛、湿气重是两种情况,其表现分别如下。

1.肝开窍于目,因此肝火旺的人易出现眼红、眼干、眼胀、眼涩、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多等眼部症状。肝火旺还需要分虚实,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多有情志上的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虚火是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所致,症见眼干眼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等。

2.湿气重,总体来说是由于外湿和内湿侵袭人体脏腑,伤及阳气,阻碍气机,在体内停滞而成。湿邪侵袭人体后常见的表现有:面色晦垢,头重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等。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ICU 副主任医师 郭楠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