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不适合哪些人群?

参苓白术散组方为人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诸药配伍,共奏补脾胃、益肺气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具有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能有效预防结肠炎所致的结肠长度缩短,降低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肠道黏膜白细胞介素-10分泌水平。

参苓白术散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对胃排空有促进作用,对小肠推进运动有抑制作用。体外小剂量能部分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肠管抑制,使肠管的张力、收缩幅度加大;大剂量则抑制肠管运动,对抗氯化钡、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

参苓白术散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血清溶血素的形成,抑制迟发型过敏反应,能对抗免疫抑制,使脾脏、胸腺重量增加;可改善脾虚的体征,提高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胸腺/脾质量指数,降低肝、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增加血清淀粉酶、D-木糖、胃泌素的含量等。

参苓白术散具有抗应激作用,可提高抗疲劳能力,延长缺氧存活时间,增强耐寒和耐高温能力,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降低血脂水平和肝脂肪变性程度。

在临床上,参苓白术散可用于脾肺气虚,夹湿生痰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气短,痰白量多,咳声重浊,因痰而嗽,痰出咳平,进甘甜腻食物加重,胸脘痞闷,呕恶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部分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肺心病、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参苓白术散可用于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所致的纳呆,症见厌食或拒食,纳呆腹胀,面色萎黄,乏力,自汗,精神欠佳,肌肉不实,或形体嬴瘦,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无力,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见上述证候者。

参苓白术散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溏泻,饮食不消,或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薄,脘腹胀闷不舒,纳食减少,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而弱,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有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减轻胃肠型高原反应、减轻治疗肺疾病过程中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配合捏脊法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报道。

以下人群不适合服用参苓白术散:

  1. 参苓白术散含人参,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药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因人参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2. 参苓白术散含白术,苦燥伤阴,故津亏燥渴、阴虚内热者不宜服。
  3. 参苓白术散含山药,养阴收敛助湿,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4. 参苓白术散含甘草,其味甘,易助湿壅气,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
  5. 参苓白术散含桔梗,阴虚久咳、咯血者忌服。
  6. 参苓白术散含茯苓,甘淡渗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7. 参苓白术散含薏苡仁,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8. 参苓白术散含砂仁,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参苓白术散不适合哪些人群?

参苓白术散不适合哪些人群?

参苓白术散不适合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服用;对参苓白术散过敏者不可服用,过敏体质者需谨慎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严重患者及小儿、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肠鸣泄泻、面色萎黄等症状,也可用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中医辨证属脾虚夹湿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参苓白术散含人参,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同时服用;服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参苓白术散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本内容由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玉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