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肝脏有什么好处?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自汗,盗汗;气血不足所致疮痛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减慢心率双向调节血压、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收缩性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促进血管生成、减轻血管狭窄程度、升高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降低阻力指数、利尿、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实质细胞代谢、保护肾功能、抗衰老、增强学习记忆力和记忆巩固、脑保护、镇静、双向调节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镇痛等作用。
黄芪可用于预防感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蛋白尿、宫颈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原发性高血压、过敏性鼻炎、小儿急性肾炎、小儿呼吸道感染等。
黄芪具有护肝的作用,黄芪皂苷能对抗D-半乳糖胺、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表现为肝中毒引起的病变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肝丙二醛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黄芪皂苷也能对抗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活性,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还与代谢调节有关。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肝脏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黄芪多糖能明显拮抗丙二醛的升高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低,对肝脏线粒体结构的损伤有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黄芪对肝脏有什么好处?
黄芪对肝脏有什么好处
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保肝利尿的作用。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药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善治气虚乏力、内脏下垂、表虚不固自汗、气虚水肿等症。有研究证实,黄芪补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气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能更为有效的控制乙肝,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此外,黄芪配伍夏枯草、枸杞、当归煎汤服用,可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能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目珠疼痛、视物模糊。
需要注意的是,表虚邪实、食积停滞、肝郁气滞,阴虚阳亢、干瘦无汗者,以及痈疽初期或溃破后仍有热毒者,不可服用黄芪。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薛春苗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