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能治疗蛋白尿吗?

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气短心悸,四肢乏力,脾胃不壮,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属于强壮补药,是补中益气之上品,收录于《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多部中医药经典医学著作。此外,黄芪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铁、钙、锌、核黄素、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药食同源,用于炖汤、煮粥、泡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营养又健康,深受百姓推崇。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根据临床适应症,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舒张小动脉、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或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抗心肌缺血、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保护肝脏、提高单核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回升、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血糖等作用。

动物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一些化学成分确实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作用。还有很多临床观察性研究也发现,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汤能够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控制蛋白尿的排泄量,降低血清相关炎症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但是这些研究都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样本量偏小、并非‬双盲对照试验等等‬,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

黄芪药用历史悠久,仅有一些胃肠道不适、过敏、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的报道,没有严重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其降低尿蛋白的疗效并不可靠,只能作为辅助用药。目前临床上对蛋白尿有确切疗效的药物包括: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朵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这两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不仅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还能延缓蛋白尿和肾病的进展。
  2.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螺内酯属于保钾利尿剂,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黄芪能治疗蛋白尿吗?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

现代研究表明:肾病综合症黄芪可使肾病综合症的肾脏对白蛋白排泄率降低,同时升高血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对临床肾病综合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急性肾衰竭研究表明在甘油致家兔ARF模型中单独使用黄芪,可有效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上升幅度,肾组织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在利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于缺血前开始给予黄芪当归的治疗中,亦发现可降低血肌酐升高幅度和病理损害的相似结果。

黄芪这个药物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所以说对于治疗蛋白尿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当出现蛋白尿的时候,一般有肾脏相关疾病,比如说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等等,需要到医院肾内科就诊,通过检查肾功能,尿常规尿蛋白定量来初步评估病情,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检查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明确诊断以后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单味中药效果不理想,而且也需要中医老师望闻问切开具才能针对性的用药治疗!

预防肾脏疾病的加重,平时还要注意定期的到医院随诊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在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这个原则。

黄芪能治疗蛋白尿吗?

黄芪能治疗蛋白尿吗?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单用黄芪能治疗蛋白尿,但是经过辨证论治后,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通过调补气血,可以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中医学中没有蛋白尿的概念,蛋白尿是指肾病患者尿中蛋白质异常增多的病理状态。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水肿”“尿浊”“腰痛”“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蛋白尿的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风、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祛风除湿、滋肾健脾、活血通络为法。中医将蛋白尿辨证分为风湿浸淫、脾肾亏虚、瘀血阻络等证型,治疗风湿浸淫证时,可以配伍使用黄芪,如防己黄芪汤。

因此,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单用黄芪能治疗蛋白尿,但是经过辨证论治后,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通过调补气血,可以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

本内容由北京同仁医院 传统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陈陆泉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