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黑帮把钱存到瑞士银行。现在不一样了,坚持两三百年的瑞银不再为客户保密了。
2016年,瑞士银行公布了一份60年都没有任何操作的账户,共有2600个,资金达436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8亿。账户的主人跑哪呢?为什么没任何操作?子孙后代不来认领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瑞士银行的历史:16世纪,瑞士的银行家很聪明,他们善于发现历史改革过程中滋生出来的一些生意。当时,因为欧洲的一些历史背景,以及改革运动,促使欧洲其他国家一些人纷纷逃到瑞士日内瓦城市。他们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在国内的所有财产。到瑞士后,他们把这些财产存入到当地的银行。
可是,这些国家是不可能放过那些人。他们来到瑞士抓人,同时也把他们银行里的钱财收回去。
瑞士的银行家们看到这种情况,也深感惋惜,因为逃难到瑞士的这些人,他们都是各国资产丰厚的佼佼者。快到嘴边的生意都飞走了了,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他们就想,如果他们在银行存储资产时,不登记自己的姓名,采用一种代号,或者别名,那么其他国家也就查不到他们的资产了。
这个念头,就催生了瑞士银行在全世界延续数百年的大生意。据说,全球个人资产的3/4都存在瑞士银行。金融业占到了瑞士GDP的11%,在瑞士,目前已有20多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他们管理的离岸资金达2.7万亿美元。
这也就是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诞生的开始。
从此,世界上很多客户都喜欢把钱存入到瑞士银行里。
1913年,日内瓦会议,瑞士银行明确了一项规定,银行工作人员不得将客户的信息泄露给第三个人。
20世纪,瑞士银行保密的声誉已经获得人们的信任,犹太人将大量资产存到了瑞士银行,很多人还是以实名制存储着。可犹太人所在的国家不同意了,他们派人到瑞士,假装着大客户储钱,嚷着要把钱储到那些逃亡的人的户头上,如果真能够储进去,说明那些逃亡的人在瑞士银行在存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处理掉一些人。
那个时候,瑞士银行的品牌和荣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打击。
1934年,《银行保密法》在瑞士制定并施行。瑞士银行将保密制度规定得更加完善,让其他人再也无法容易知悉账户的相关信息。
所以,瑞士银行开始繁荣起来了。世界上所有的资金,几乎都不问来历,都可以存储下来。小小的瑞士,国土才4万平方公里,竟然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离岸中心。
瑞士银行为什么是唯一的外国银行?因为它有着其他外国银行无法媲美的优势。1.你想象不出来的保密制度。
为客户保密,是瑞士银行的服务宗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良好口碑,所以瑞士银行才吸纳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资金,当然也包括电影中所说的“黑金”。
保密是瑞士银行最突出的特点,很多储户,正是看中这一条,才把资产储到瑞士银行,因为《保密法》出来后,瑞士银行对储户的保密方式是做到极致。客户到瑞士银行储钱,可以不用实名制,可以找自已喜欢的方式储,只需在开始时候提供真实姓名后,用代号或别名都行。
在储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不能有任何的拍照行为。甚至是那些办理的工作人员,他们有时候还不知道客户的真实姓名。在存储之前,会签订一个保密协议,只需国籍和名字,至于你是干什么?真实的身份是什么?这个他们不会去调查,也不会问。
据说,那些负责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都是可靠的,遵守诺言,不会也不敢泄密。他们是具有终身保密的义务。因为当时的制度规定得很严格,如果泄密,除了监禁,还要罚款。谁愿意泄密后,去坐6个月或5年的牢啊?
目前瑞士有20万人从事这个行业,福利也不错。很多都是子承父业,上岗前都有一套严密的培训方案,所以靠得住。
2.安全得很。
储户想把资产放到哪家银行,图的就是安全可靠,瑞士银行就是这样的银行。
瑞银藏金的地方也是别有一番新天地啊,阿尔卑斯山脉的深处,甚至湖底,还有防核工程,地下数百米深啊,谁又能想得到呢?不是地形险峻的高山,就是深不可测的湖底。
提到这个防核工程,这里又是有历史渊源:
什么概念啊?核炸弹都炸不到或者是炸不烂的地方。
瑞士人口不多,他们有全民皆兵的习惯。冷战时期,瑞士也做好了防患于未然的准备。那个时候,他们在山脉里构筑了很多防御工事,把很多山都挖空了。
冷战过后,这些防御工事就被搁置起来了。瑞士的银行家看到了商机,他们把这些防御工事买下来,作为金库使用。
这是储藏资产,包括金银珠宝的好地方啊。当年,可是给人们防备时居住的,防核防炮火,可见其牢固、隐蔽。
那么,怎么才能够走进金库的里面呢?需要几层关卡?
首先,你要找到湖底或阿尔卑斯山脉藏金的地方。那里有完备的安保系统,保安员全副武装在站岗。通过前两道门,可能就相对容易一些。
其次,虹模扫描和面部识别,这是必须的。如果这一关通过不了,那就不用去想后面的关卡了。
再次,进入3.5吨的金属大门。近4吨重的大门,炸弹都炸不开呀。何况普通的偷盗者,门都摸不到!
最后才能来到金库,取走放在保险箱里的东西。打开保险箱时,需要银行的钥匙和客户的钥匙同时插进去。这个程序一般由客户自己亲自操作,保证了安全。
即使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牢固、耐用、可靠的金库,让人安心,影响不了客户的资产安全。
3.瑞士是中立国,因此不会有战争的危险。
一战、二战的时候,瑞士就宣布自己是中立国,不参与任何战争和政治。中立国的身份也是经联合国承认的,永久性,而且是首个中立国。
因为这个身份,所以客户储存的资产,也就没有被冻结的风险。
这样一来,一般情况下,外国人或者是外国政府就没有权利去调查,处理瑞士银行的账户了。包括瑞士的政府、法院等机构也是无权干涉。
当然了,如果掌握了账户存款人的确凿罪证,那就是例外了。
因为全世界各国的那些富豪或者一些政要,也都把资产藏在瑞士银行,哪个国家想要对瑞士开火,他们也是顾虑重重的。
4.税收方面的优惠。
将钱存进瑞士银行,也是一些人逃税的一种方式。外国人在瑞士银行开设账户,不用交什么利息税。特别是。欧洲的遗产税多得令人咋舌,但如果这些放在瑞士银行里,也不用交什么税。所以这也是很多欧洲人之所以青睐瑞士银行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很长一般时间,瑞士银行存入的资产,是鱼龙混珠,好的坏的都有,因为他们不问出处。
瑞士银行不再无条件保护客户隐私,数百年来一直坚守的保密工作,也开始妥协了。因为瑞士对客户不问来历,也不问真实的身份,存钱的身份门槛比较低,而且也有人在逃税,所以这么多年来,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迫于压力,2014年,瑞士与中国等47个国家签署了相关协议,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也就是说,几百年的瑞士银行的保密法已经名存实亡了。
瑞士银行首次向相关国家发送近200万个金融账户的信息。
所以那些把非法的资产存在瑞士银行的人,也应该醒醒了。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写在最后:
瑞士银行的保密工作是一把双刃剑。从隐私的角度说,对一些低调的人,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可是对于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得资产的人来说,他们也喜欢。但是对这个世界却不公平,像黑钱之类的,如果存在瑞士银行,而拿他们没办法,那也是不行!
靠着绝对安全、绝对保密的优势,瑞士银行繁荣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这些“被遗忘”的账户,也许真的找不到人了。这也有可能是拜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所赐的结果,因为存入瑞士银行资产的那些客户,他们除了自己知道留在银行的账号外,其他人不知道。他们的账号也有可能是一个代号或者是别名,如果他们发生意外,他们的子孙后代,亲戚,也许就不知道他们在瑞士银行还有这笔资产,所以也就造成了几十年都没有任何操作的原因。
“把钱存在瑞士最安全”,这句话曾经在两三百年间最有说服力,可是,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之后,这句话将成为历史了。
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假设你有5千万美刀,一旦存入瑞士银行,只要你不想让人知道,没有任何人、机构和政府知晓,包括瑞士银行都不知你是谁。除了你自己或你的委托人,谁也动不了瑞士存款。
"金融帝国"之名不是吹的,"世界最保险的银行"绝非浪得虚名。美英都是世界金融中心,万一你混到被米国制裁的地位,米国存款还安全吗?瑞士银行就可以高枕无忧!
这就是题主的"黑钱"敢存瑞士的原因。电影里那些大佬动不动也拿瑞士银行吓唬观众。走进瑞士银行,看看它为什么这么拽。
"永久中立国"之金字招牌瑞士是世界七个永久中立国之一,而且是最早宣布中立的国家,有着200年中立历史。
瑞士享有的权利:
任何国家不得对瑞士发动战争,不得迫使瑞士参加或卷入战争,不得迫使瑞士参加和战争有关的条约,哪怕只是可能被卷入战争的行为。
换言之,没有国家会侵略瑞士,否则就是站在国际社会对立面,那些担保国家就会行动。
通常情况,一旦发生战争,尤其过去,侵略者往往没底线可言,银行私人存款也难以保全。还有更损、更卑鄙的手段(后详述)。
瑞士为中立国,不会被入侵,银行连这种理论风险都不会存在。大家自然选择瑞士银行。相比瑞士,米国虽强,风险却非常大。
瑞士: 我签署协议永久中立,我不讹人,也没能力讹人。谁讹我,全世界都不答应。因此,我可以闷声发大财,谁也管不着。
保密制度最好的银行瑞士银行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没有之一那种,客户高枕无忧。
早在18世纪初头,瑞士就有了成熟的银行法。当时规定,客户存款必须提供个人信息,但是,这些信息被禁止透露给任何第三方,任何政府也无法获取存款人信息。
这个银行法在欧洲是唯一的存在。
大家知道,18世纪末的欧洲比较动荡,国家变革,社会革命。很多有钱人,尤其是被迫害者,就把瑞士银行当作金融避难所,因为没有任何人、机构和政府可以动他们的存款。
你要明白,上述群体多数都不是一般人物。因此,瑞士银行名声大噪。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00多年后出现了插曲,瑞士银行发现安保措施还有大漏洞。
瑞士银行大危机细特勒和犹太那段悲惨历史,大家都很清楚。当时犹太人受到政治和经济双重迫害,把资产转移瑞士银行。德国料到这波操作。
细特勒的骚操作开始了……
真的很阴险!细特勒政府就派人包装成普通客户,然后去瑞士银行存款。他们就以黑名单上犹太人的名义挨个去存款。
瑞士银行当然不清楚真相。对方说"我是犹二(名单上人名),存5千"。很明显,所有可以办理续存的户名,都证明之前有存款账号。当然,对不上密码就存不了,但不重要,这已经暴露了那些人确实存过钱,这就够了。
就这样,犹太人瑞士银行信息暴露。德政府对这些人施压,迫使他们把存款转回德国。
此事大大震惊了瑞士银行,为了不失去众多财神爷,瑞士对银行保密制度再次提升到最高级别,并纳入瑞士国法系统。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终极升级你去世界各银行办理业务,银行都有权要求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等于获知客户信息,否则你办不了业务。这是国际通行惯例,很好理解,但瑞士银行不用,世界唯一的例外。
你真名叫"蒙塔基的钢蛋",你可以说自己叫"加拿大的牙签",没错你可以成功存款。
根据瑞士新法,客户可选用任何自认为最安全的存款方式。化名、各种代号都可以用,存取转也可委托他人前往办理。银行无权要求任何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提供任何私人信息。
客户无论是存、取或转,都可以委托他人去办理,不必提供自己任何信息,银行也无权要求委托人提供任何个人信息。
理论上,全世界都不知道瑞士银行的客户是哪些老爷们,大概率上银行也不知道,他们不看客户有效证件,不看客户资料。周星星、唐伯豹,或者007、008,谁知道他们是谁。
就是说,不管你是老几,是大善人或大恶人,拿着钱就可以存,不提供资料也可以存。
备注:
以上规则只适用于存款少于5千万瑞士法郎的客户(5千万美刀出头一点)。就是说,瑞士银行还是知道大客户真实信息的,但银行不会向任何个人、机构和政府泄露。
米国喜欢制裁他人和企业,但是钱存瑞士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人可以死,钱万无一失。所以很多"黑钱"选择瑞士银行。
从避税的天堂到瑞士的妥协①瑞士成为避税的天堂
瑞士的玩法很明显,不管是黑钱、正经钱,还是洗Q,只要进了瑞士银行就等于上了保险,客户至上,任何政府都管不着。
一批批该死的巨额不义之财进了瑞士银行,一分钱的税都没交过,安安稳稳地躺在瑞士银行。很嚣张,可是你拿他们没办法。瑞士银行主要靠收取管理费和服务费获益。
国际社会慢慢发现,名震金融江湖的瑞士银行成了贪腐者和投机者的金钟罩。让众多国家遭受损失,助长了洗Q和贪污等犯罪。
②瑞士银行的妥协
社会总在进步。瑞士银行受到国际社会谴责,盛名不再。在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于2015年,瑞士政府通过一条重要法令,责令瑞士银行配合国际社会打击洗Q行为。
据要求,瑞士银行随后公布了一串"政治敏感人物"。这列黑名单中,都是一些声名狼藉的某国前任大头目,包括已故的卡扎飞、非洲某些独裁者,总之大家可以猜到一些。最近榜上有名的是乌克兰前领导人。
上述人物都危及国家安全,所以被披露。这些上榜者和瑞士银行储户比,不过九牛一毛。因此99%的瑞士银行客户可以高枕无忧。
因此,无数来路不明的钱流向瑞士银行。
小编陈词瑞士资本在国际金融江湖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瑞士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服务一流,金融非常发达,管理专业、经验丰富。
瑞士法郎信用好,是资本主义世界里的硬通货。瑞士也是世界黄金交易中心之一。
以上是瑞士银行获得世界青睐的硬件。
历史最悠久中立国身份,又成为瑞士银行的金字招牌,还有全球唯一的保险制度。这不是美英金融市场具备的优势,尤其安全问题。最终,瑞士银行成为全球富人的收割机。
各位努力吧,条条财路通瑞士!加油哦!
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二战时,瑞士银行黑掉了无数死掉犹太人的存款,黑历史在巨额财富的力量面前被掩盖了几十年。可恨的是纳粹,更可恨的是瑞士银行以保密为由把犹太人的命变成了巨额财富,不要再为嗜血的瑞士银行吹牛逼了!
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瑞士银行不会问长问短
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在世界最顶级的富豪眼中,瑞士银行甚至比美国的五角大楼还要安全。
瑞士银行的金库为何如此安全?
为什么没有人敢打瑞士银行的主意?
为什么全世界至少有20%的富豪、政要乃至于各界精英、明星会选择把自己的主要资金存放在瑞士银行里?
当我们的面前有1亿美元,不想让别人知道,又想确保能一直在自己名下并传承下去时,最合适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存入瑞士银行。
对于真正的富豪而言,存入瑞士银行,意味着任何人、机构乃至于政府都无法知晓巨额财产的拥有者,谁也动不了瑞士银行的存款。那么瑞士银行凭什么能够那么拽呢?
瑞士银行凭什么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安全、最保险的银行曾经有富豪放出话来,除非地球毁灭,不然瑞士银行里的金钱永远不会消失。
在当今世界,永久中立国大概只有7个,而瑞士是这些国家宣布中立的时间最早的国家,已经有着大概200多年的中立历史。
由于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已经被广泛承认,以至于客观上没有国家会对瑞士发动战争,瑞士也必须要承诺无论形势如何演变绝不卷入战争。实际上,大多数承认瑞士中立的国家同时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担保(也可以说保护)着瑞士的安全,一方面监督着瑞士的军事行动。
换言之,谁要是敢打瑞士银行的主意,那就是和全世界资本家、隐形富豪甚至政要为敌,这显然是难以想象的。
正因为瑞士能够避免战争,所以瑞士银行的私人存款绝不会因为战争被敌国没收,这就是存款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瑞士尽管政治团体不少,但瑞士银行的存款却丝毫不受政治斗争的影响。一般来说,这些客户的存款不会因为国家间的斗争而被冻结。(这只是相对而言,文末会有一些特例!)
固若金汤的看守人曾经有媒体披露过瑞士银行金库的保卫情况,当真是密不透风。据报道,客户存在银行的资金会通过某种方式被存入到金库中,而这些金库有好几个,分别被建在了诸如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深处或者某些不知名湖泊的湖底。
若要进入金库取得资金或珍宝,只能通过专门的多重身份验证,并且对着客户授权、印鉴并由交接的银行共同认可才能入内。可以说,几乎不存在着盗取的情况。
金库的入口附近有装备着武器的安保人员保守,就算被突破了,金库入口用着精密而坚固的设备,就算用一般的武器也难以轰开。
隐形富豪的天堂:对客户信息的绝对保密瑞士银行真正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对客户信息的高度保密,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据记载,早在1713年的时候,瑞士的日内瓦议会就通过了关于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相关规定,其中有一条写道:
非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客户信息给储户本人以外的第三方。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条保密规定又逐渐演变为了后来的银行保密法。只不过,后来瑞士银行对客户信息的保密越来越夸张,甚至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究竟有多夸张呢?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我们到银行总是要出示自己的相关身份证件,然后开立账户,就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实现了“了解你的客户”。然而,在瑞士银行却不是这么干的:
瑞士银行并不需要客户提供相关证件就可以开设账户,完全可以取一个假名,甚至像恶作剧一样的名字:比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明斯基,比如长安的李逍遥等。
这些名字都可以顺利开设账户并存款。更关键的是,就算是将来需要用钱了,比如转账或取款,客户依然不用提供自己的信息,只需要用代号就可以拿回自己的财富。
当然了上述规则也有适用范围,就是五千万瑞士法郎(约合3.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客户,对于真正拥有巨额财富的,瑞士银行依然会知道真实身份,只不过不会向任何机构或其他个人泄露罢了。
瑞士银行的困境瑞士银行的做法一方面保障了客户信息与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却也纵然了一些不义之财,这让瑞士银行逐渐因为过度保护客户信息而被指责。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瑞士银行不得不对自己的所谓客户保密制度进行了有限的调整。但无论如何,直到今天,瑞士银行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至少对于有钱的富豪而言还是如此。
为什么“黑钱”都存到瑞士银行,怎么没听说过其他银行?
就问二战时期瑞士银行怎么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