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张飞和张郃究竟谁更厉害?依据正史分析,两人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
三国中,张飞和张郃都是天下闻名的战将,其中张飞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张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他俩在各自阵营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那么他俩究竟谁更厉害呢?抛开演义,接下来我们完全从正史来分析,看看这两人究竟谁更厉害?
一说起张飞,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燕颔虎须、豹头环眼”,一副糙汉子的模样,然而事实上,这完全是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的误解,正史中的张飞,长得并不是这样的!
蜀汉皇帝刘禅,一生娶了两个皇后,而这两个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时,刘禅娶了张飞的长女为太子妃,当时刘备张飞都还活着,所以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桩交易,刘禅是被迫迎娶张飞的女儿的,但是16年后的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刘备张飞早就死了,刘禅却又迎娶了张飞的小女儿,而且把张飞的小女儿封为了皇后,这就让人奇怪了,这总不是交易了吧?
都说女儿的长相随父亲,若张飞真的长得“燕颔虎须、豹头环眼”,他女儿的长相也不会怎么样,而刘禅又怎么会连续娶两个张飞的女儿?所以说啊,正史中的张飞,绝非“豹头环眼”的样子!当然了,网络中流传的张飞长得儒雅美貌,擅长书法也是胡诌的,这都是明朝人的创作!
事实上,但凡三国时期长得比较有特色的人物,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都会有所描写,比如周瑜长得相貌俊美。陈寿既然没有特意描写张飞的容貌,那就说明张飞长得既不丑也不美,属于普通人的长相!而我们通过周瑜对张飞的描述,也可以发现,张飞其实就是典型的北方大汉的形象!
原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总的来说,大众对于张飞的外貌,是有一个误解的,张飞并非长相粗鲁之辈,而是一个威猛的北方大汉形象。而大家除了对张飞外貌的误解,对于张飞能力的误解,也是比较大的!
在三国演义中,一提起张飞的能力,大家普遍认为,张飞的个人武力不错,但军事能力一般,然而正史中,张飞不仅个人比较骁勇,而且军事能力超强,远超同时代的其他猛将!
刘备的前半辈子,发展得非常不顺利,虽然他曾短暂地拿到过徐州,但徐州的世家大族,对刘备非常不满,他们抛弃了刘备,选择了吕布,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刘备都属于雇佣兵的角色,都是在帮别人卖命。也正是因为这种尴尬的处境,所以史书对于刘备、关羽、张飞在这段时间的活动记载非常少,只知道刘备非常能打,无论走到哪里,那些主公都对刘备非常欢迎。而关羽张飞也在这段时间闯出了“三国万人敌”的名号!
注意哦,“三国万人敌”的名号,并不是关羽张飞自封的,也不是刘备封给他们的,而是作为敌人的曹魏众人喊出来的!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程昱、郭嘉、刘晔都是曹操手下非常出名的谋士,他们完全没必要去故意夸大宣传关羽张飞,然而他们却异口同声的评价关羽张飞为“三国万人敌”,只能说这段时间的关羽张飞,表现非常勇猛,超出了众人的想象!遗憾的是,关羽张飞是刘备的手下,所以关于他们二人的记载并不见于当时的史书!我们只能通过残存的一两件事,来品味关羽张飞的勇猛!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颜良进攻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这一幕叫作关羽斩颜良,且此战关羽有偷袭之嫌,但是在正史中,这件事情也发生了,关羽也的确做到了临阵斩帅!
《三国志》: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临阵斩帅,在古代战场几乎很难做到,然而关羽做到了,可见关羽的勇猛,而且在勇猛之外,此战还显示了关羽出色的军事素养,试想一下,一个人再勇猛,他也不可能当着千军万马的面斩杀敌将,别人不可能不做抵挡,只能说关羽在此战中,还使用了极为出色的战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被迫撤退,由于刘备舍不得老百姓,所以行军速度变慢,最终被曹军追上。当阳县一战,刘备军队被击溃,为了防止曹军趁机追杀,刘备命张飞断后。这便是著名的“据水断桥”!
《三国志》: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注意看,这可不是小说哦,这是三国志的原文,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当时击溃刘备的军队,乃是曹操手下的虎豹骑,号称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军队,成员都是精挑细选的猛士,然而这些猛人面对张飞,却不敢前进一步,可见张飞在之前的作战中给大家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心理阴影!“三国万人敌”的名号,绝非说说而已,张飞之前绝对有过非常夸张的战绩,只不过没有被史书记录下来!
在来到荆州之前,张飞一直活跃在北方,在曹军中留下了“万人敌”的称号,之后张飞跟随刘备活跃荆州,曾被周瑜借用过一段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周瑜对张飞的评价变成了“熊虎之将”。周瑜、程昱、郭嘉这种有才之士,都认为张飞勇猛无敌,忌惮张飞,这已经足以证明张飞的实力了!而之后张飞跟随刘备入蜀,再次体现了他出色的军事素养!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之后张飞率军入蜀。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注意,江州多山,易守难攻,且严颜乃是刘璋手下老将,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张飞是如何轻易击败严颜的呢?只能说明张飞军事能力非常强,他并不是那种莽汉,而是一个非常善于使用计谋的名将,他是用计谋击败的严颜!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郃进犯巴西郡,刘备命张飞出击,张飞和张郃相持五十余日,最终使用计谋成功击败张郃,把张郃打得只剩下了十几人!
《三国志》: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注意哦,张飞本身是个北方汉子,人家不仅在平原地带打出了“万人敌”的名号,令曹军忌惮,而且在蜀汉多山的地形下,也轻松击败张郃,将张郃打得近乎全军覆没,这怎么会是一个莽汉呢?张飞绝对是一个极其善于用兵的军事天才!他被三国演义的描写给坑了,搞得大家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冲动的莽汉子,忽视了他的军事才能!
总的来说,张飞被绝大多数人低估了!正史中的张飞,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大汉,而且他的军事才能颇为出色,乃是三国顶尖的水平,连周瑜、程昱、郭嘉这些人,都对他非常忌惮!相比较而言,张郃同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
陈寿在评价张郃时,虽然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但是后面又补了一句,说观察张郃的战绩,发现名不副实,也就是说,张郃其实是名气大过本事的!
纵观张郃的作战生涯,他其实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要不是街亭之战中遇到了马谡这个草包,张郃这一辈子,几乎就没有什么闪光点!而且就在张郃击败马谡后,他就遭到了王平的阻击,直接被王平一千多人吓得不敢追击,卤城之战中,张郃又一次被王平刷战绩,直接导致司马懿被诸葛亮打爆!之后张郃想要找回场子,跑去追击诸葛亮,结果木门道中伏,直接被射死,令人大跌眼镜!
张郃不是以巧变著称的吗?为何在面对张飞时,直接被打得全军覆没?为何在面对王平时,被屡次刷战绩?为何在追击诸葛亮时,会轻易中伏被杀?这种种事情只能证明,张郃这哥们儿言过其实了,若不是他活得久,熬死了同时代的其他名将,他几乎不会有太过露脸的机会!
结语
一个是五虎上将,一个是五子良将,张飞相比于张郃到底谁更强?依据正史来分析,两人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张飞被大众低估,他的军事才能完全是三国顶级水平,连周瑜、吕蒙、程昱、郭嘉这些人都对他非常忌惮,而张郃则被大众高估了,连陈寿都评价张郃言过其实了,若以军事才能来比较,张郃与张飞之间,至少还差着一个张辽!只有加上张辽,张郃才有可能比得上张飞!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张飞虽然击败过张郃,但只能说张飞击败过张郃一次,不能说张飞一战就能击败张郃。换个地方再干一架,张飞未必能再次胜得了张郃。
没有常胜将军,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
老罗喜欢用几个回合的胜败,来衡量彼此的武功值。这是小说家出于效果的需要而有意为之,但真正的较量又有谁会傻乎乎的这么去做呢?
要真正说清张飞与张郃武功值的高低,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整个魏、蜀、吴三国势力的大背景下来比较。
魏蜀吴三国势力曹魏军事势力大约是五六十万,孙吴势力大约是二十多万,刘备的势力只有十多万。
在不考虑任何外在因素的情况下,曹操与孙权各自率领全部人马,找一个足够大的场地,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沟谷,不用火攻,也不用水淹,双方直接硬生生面对面决战。
你说孙权有几分胜算?豹眼认为几乎为零。
换作是孙权与刘备,恐怕也一样,刘备的胜算也跟零差不多,不要认为关羽、张飞天下无敌,就能打败孙权。
但曹操如果是二十万,与孙权相当,其结果如何呢?可能许多人认为曹操会胜,因为曹操比孙权会用兵。
那曹操二十几万大军被周瑜三万军队就击败了,说明啥呢?
汉中之战,刘备举全国之力,大约动用了十多万的兵力,曹操动用的兵力大约在二十万之上。但曹操没有打过刘备,难道曹操不如刘备吗?
曹操、刘备、孙权出面的战役,都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都是各自当时能够动用的最强的力量。特别是进攻一方,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些战役,都是战略层面上的决战,交战双方的力量配备都是最优级别的。
战争不是真空中的一对一对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必说将领们的谋略起关键作用,即便是上将一对一单挑,也需要最强大的团队作为其后盾。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之所以屡有败绩,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后盾做支撑。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张飞与张郃在宕渠的较量,就不是一对一、公平的较量。
张飞与张郃宕渠大战《张郃传》记载:
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趁着刘备与孙权在荆州较劲的功夫,从散关进入汉中征讨张鲁,命张郃率领五千步兵在前开道。
同年十月,张鲁投降,司马懿建议曹操趁机进攻西蜀,但曹操认为人不可贪心不足,不能既得陇复望蜀。等曹操明白过来后,已经晚了,后方发生叛乱,只得班师。
曹操一方面留下张郃与夏侯渊镇守汉中,抵抗刘备,同时命张郃督军进攻巴西、巴东二郡,将其民众迁徙汉中。
在当时,人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曹操得到汉中之后,就把张鲁及其民众大量迁走,汉中几乎就成了一座空城。
曹操命张郃进占巴西、巴东二郡,其目的也是惦记着那里的民众,将其迁往汉中。
此时,刘备占据益州不久,对该地区并没有绝对控制,而且刘备的主力去跟孙权抢夺荆州,暂时无暇顾及这二郡。
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薄弱,张郃本部人马也就五千多人。再说,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迁徙民众而不是作战,因此,曹操也不会安排夏侯渊给张郃配备很强的实力。
这是当时张郃的军事目的和兵力背景。
尽管张郃实力并不强大,但对付当地地方武装还是绰绰有余。
张郃很快就占领了宕渠、蒙头、荡石等县,开始强行迁移百姓。
《张飞传》记载: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合守汉川。合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合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合。合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从张飞传的情况来看,记载的过程差不多。
当时,孙权派遣吕蒙夺取了关羽控制的南三郡,刘备一怒之下,率领五万精锐赶到公安准备与孙权理论。
得知曹操已经夺取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准备攻打西蜀的消息,刘备情急之下,做出战略妥协,与孙权湘水划界,把桂阳、长沙、江夏三郡给了孙权,以此换取双方休兵。
刘备迅速撤军返回,准备保卫成都。但曹操却提前溜了,刘备白白丢掉了荆州三郡,没地方撒气,只能把全部的怨气撒向了张郃。
前面说过,刘备与曹操决战那是一个层面,但刘备所有的兵力砸向张郃时,这就是不对等的较量了,张郃在孤军作战。
刘备坐镇江州,命黄权将兵对抗张鲁,命张飞进兵宕渠对抗张郃。
由于张鲁已经随曹操迁到邺城,黄权也就无事可做了。不仅黄权,整个刘备集团都是张飞的战略预备队。
张飞只是率领万余人与张郃战于瓦口,但张飞背后有刘备几万大军做后盾,而且其他将领随时可以驰援张飞。
但在张郃方面,他的目的是迁徙百姓,这跟当年刘备携民渡江,被曹操的虎豹骑击败一样。长坂坡之战,张飞、赵云、甚至魏延等人都在,不一样也败得很惨吗?
败就是败了,张郃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后,被张飞用计击败,只带领十余人从小道逃回南郑。
张郃败得无话可说,但说明不了张飞比张郃厉害很多,只是一场战斗失利而已。
张郃回到了南郑,曹操将张郃由平狄将军拜为荡寇将军。
这个荡寇将军与平狄将军一样,都是杂号将军,也不会高很多,但起码说明曹操并没有因为张郃的这次失利而责备他,降低他的军职。
也就是说,曹操对这场失利并不在意,仅仅是损失了几千人马而已,在战略上没有大的损失,巴西、巴东并非是势在必得的军事要地。
此战,张飞利用山道狭窄,分兵抄小道包围了张郃,这也算不得非常高明的谋略,一般将领都会采用这个套路。
张飞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兵力要优于张郃,另方面张郃本来的目的是迁徙百姓,不是为作战而来,张郃有仓促应战的不足之处。
但败了就是败了,没必要替张郃洗白,但也不必过度夸大张飞对张郃的这次胜利。
汉中之战,哥俩没有直接交锋,但还是看一下他们各自的表现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曹魏控制的下辩,主动发起了汉中之战。
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率兵抵挡。
次年,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张飞等蜀军兵力尚未集结完成之际,突然发动了袭击,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退走。
这一战,说明了马超、张飞作为五虎上将,到底是比雷铜、吴兰抗造。但也说明张飞、马超面对曹洪、曹休、曹真等将领,也是无所作为。
就曹家这些将军,与曹操的五子良将相比,也厉害不到那里去。这也就说明了,张飞、马超、曹洪、曹休、曹真、张郃等人,几乎是差不很多的水平,没有谁能绝对战胜对手。
再看张郃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
刘备派遣张飞等攻打下辩的同时,又派遣陈式等十余营攻打马鸣阁道,企图断绝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但被徐晃击败,死伤甚多。
陈式也是名将,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就是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夺回了二郡。此时,陈式可能还比较年轻,但刘备能够派遣他单独领兵作战,也说明其战斗力。
从汉中之战前期战果来看,刘备整个集团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且损失较大。
这就是说,在曹操处于遥控状态下,刘备举全部力量与曹魏诸将对抗,也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是折将折马。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夏侯渊,这才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但公平而论,黄忠斩杀夏侯渊是意外,偶然性的成分多。
不过,战争看的是结果,并不在于过程。战场上没有冤死的鬼,夏侯渊也不例外。
夏侯渊战死后,张郃的表现,才是要说的重点。
当时,曹军惶恐不安,司马郭淮、督军杜袭等推举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以安军心。张郃不负众望,把军队顺利带到阳平关驻守,等到了曹操率领大军的到来。
此战,张郃并没有斩杀大将立下大功,但其处变不惊,能够稳定军心,的确有大将风范。
从汉中之战来看,张飞与张郃虽没有直接交锋,但张郃的表现要强于张飞。
因此,豹眼认为,超级战将之间的较量,没有几场大的战役对决,很难说明彼此之间的差距。
在战争史上,屡败屡战,最后一战彻底翻盘的将军也不是没有,像张飞、张郃这个层次的将军,一次失利并不说明什么。如果摆开架势,哥俩再决战一场,究竟谁胜谁负,还真难说。
豹眼最喜欢看到他们势均力敌,而不愿意说谁比谁更厉害。
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三国志》
张飞与张郃,一个是五虎上将,一个是五子良将。他们如果相遇,会发生怎样精彩的对决呢?
宕渠之战的历史背景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巴西郡,位于益州东北部,与汉中接壤,虽然刘备夺取了益州大多数郡县,作为“益州门户”的北边的汉中郡,却依然掌握在张鲁手上。这张鲁是五斗米教教主,在汉中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当初刘璋就是因为面临张鲁的威胁,才请刘备入的益州,成都易主,张鲁成了刘备集团一大威胁。巴西郡,进可出击张鲁攻拔汉中,退可抵御张鲁保卫蜀地,自然成了刘备集团夺取汉中之前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于是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让他以此为据点进取汉中郡,从而控制整个益州。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以后以后,一边准备武力夺取汉中,一边派人去劝降张鲁,可是张鲁却说:“宁为曹操奴,不为刘备上宾。”拒绝接受劝降,刘备只好让张飞做好武力夺取汉中的准备。
可是刘备还是慢了一步,仅仅一年以后,曹操一举拿下汉中,收降张鲁,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三大虎将镇守汉中,就这样,益州门户大开,而刘备集团当时还在与孙权集团争夺荆州。蜀汉集团得知曹操占领汉中后,才匆忙与孙权订立盟约,史称湘水之盟。汉中落入曹操手中,张飞所在的巴西,成为抵抗曹军入侵的前哨基地,巴西一旦失守,刘备集团有灭亡的危险,夺取汉中之前,先得守住巴西,所以张飞承担的任务是很重的。
不久以后,曹魏名将张郃率军入侵巴西,这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史称: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
多年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马谡街亭失守,就是败在他手上,张郃是连诸葛亮都忌惮的名将,张飞面临如此强大的对手,又会怎么应对呢?
张飞威震宕渠县
张飞在巴西郡治阆中,得到张郃入侵巴西的情报,张郃此时已经沿着宕渠水行军,占领到阆中东南的宕渠县,正在不断地掠夺人口迁移到汉中。张飞面对这样的危机时刻并未心慌,也没有急于调兵遣将于张郃决战,而是先派探子去调查情报。《孙子·谋攻》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张飞不愧是深知兵法的名将,他调查得知张郃军大营在蒙头、荡石一带。
张飞早就知悉巴西一代地形,得知张郃这样部署,非常高兴,心道真是天助我也!原来张郃驻扎的地区三面环水,只有北方一条通道,张郃将大本营部署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此地易守难攻,可以很方便的储存物资和掠夺的人口,只要守住北道,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任谁都无法攻破大营,这本来对于张飞军是劣势,但是“兵无常势”,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优势与劣势也可以相互转化。
你不是想如果堵住口子我就拿你没办法么?那好,我来替你堵上。张飞率军昼夜兼行堵住了北道,此时张郃部如同瓮中之鳖,张郃多次挑衅张飞,吸引张飞与之交战,可是张飞就是死死堵住口子不与张郃交战,张飞与张郃就这样对峙起来、最后张郃终于沉不住气了,离开大营出兵想要强行打开通道,可是张飞却有偷偷翻山越岭,出现在张郃后方,就这样,张郃的强攻部队和大营部队的联系被切断。张郃前后不得相救,只能抛弃大部队,在麾下十余人掩护之下仓皇撤退回南郑,他手下的将士,自然非死即降了。
张飞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取得宕渠大捷,不仅保卫了巴西郡,更使得整个益州得到了安宁,也为日后刘备集团夺取汉中郡鉴定了基础。为此,张飞还特意用长矛刻下“立马铭“其文为: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溕,立马勒铭。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张飞与张郃同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但二人相差很大。张飞善于打硬仗恶仗,对手越强劲越能发挥出他的潜能。如:战吕布不曾落败,战马超时马超试图用流星锤伤他,被他避过;长坂桥头用20人作疑兵而喝退曹兵;入川时义释严颜,打通入川的道路。宕渠击败张郃更显示出他智勇足备。但张飞防君子而疏于小人,最终死于小人之手。而张郃遇强敌时很少取胜,这缘于他的自负。他先输给张飞,又输给黄忠。虽然在街亭击败马谡,成就大功,但最终在木门道被乱箭射死。张郃死于自负。
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我们看《三国演义》,肯定会对里面两位姓张的将领有印象。一个是张飞,一个是张郃。张飞是刘备的结义三弟,以性格直爽,脾气暴烈著称。在多次战斗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张飞的身影。在三国的那些将领中,张飞是唯一能够和吕布单挑一百合以上的将领。在长坂桥前的危急时刻,张飞一人独挡曹操大军,为刘备撤退争取了时间。在后来的夺取荆州、益州和汉中的战斗中,张飞屡建奇功。可以说,张飞的一生,伴随着刘备的事业,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张郃则是曹军中翻版的张飞,他也是以英勇善战著称。张郃给我们的印象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张郃是曹军阵营中五子良将之一,也是和刘备的五虎上将交手最多的将领。他和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张飞、马超、黄忠都交手过,虽然无一例外地都败了,可也做到了全身而退。
到了诸葛亮的时代,张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东征西讨,为保卫曹魏江山而奋战。尤其是在与诸葛亮的交战中,张郃的军事才能让诸葛亮十分忌惮。街亭之战,是张郃击败了马谡,使得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可是,张郃最终中了诸葛亮的计策,在木门谷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当时的魏帝曹睿得知张郃的死讯,也是十分悲伤。
一、张飞与张郃的对决。我们可以看到,张飞和张郃都是蜀汉和曹魏阵营中的重要将领。他们的碰撞也是在所难免的。于是,在汉中之战的时候,他们就上演了精彩的一幕。在《三国志》中,对他们的这场战斗是这样记载的: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我们看这场张飞与张郃之间的直接战斗,张飞毫无疑问的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张飞打得张郃几乎全军覆没,张郃只得带领十几名部下丢弃马匹,爬山撤退。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战术是防守反击的战术。这种战术,是刘备阵营在蜀中的将军们,屡试不爽的战术。它的特点就是利用山险,阻止敌人的进攻,然后出其不意的发动反击,来打败敌人。这种战术一直流传到费祎时代,王平在兴势之战中,就是以这种战术,打败了曹爽十几万的优势兵力,取得了汉中保卫战的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张飞能够出其不意的从小道对张郃进行包抄袭击,是占了熟悉地利的优势。张飞在进攻西川的时候,义释严颜,得到了严颜和他手下的拥戴。在张飞的部属中,就包括着很多西川的将士。他们在蜀中土生土长,自然对当地的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张飞利用这一点,先是与张郃对峙,消磨张郃的斗志,减杀张郃的锐气,然后再采取包抄战术,对张郃形成前后夹击,各个击破的态势。这使得张郃前后不得相救,最终被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二、张飞军事能力强于张郃的奥秘。我们看张飞的战斗历程,就会发现,张飞的才能也是逐渐成长的。在前期,张飞做事鲁莽,不愿意动脑子,结果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刘备出兵讨伐袁术的时候,将徐州交给张飞镇守,但是张飞喝酒使气,不体恤下人。这使得徐州的人士内外勾结,让吕布袭取了徐州。刘备的军队一下子没有了根据地,刘备只得承认吕布占据徐州的事实,自己变成了一支寄人篱下的军队。
不过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张飞受到了诸葛亮的潜移默化,对诸葛亮为代表的君子十分敬仰。他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长坂桥之战时,张飞就已经能够用计,以二十个骑兵故布疑阵,吓退了曹操的大军。可是,在这个时候,张飞的思虑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吓退曹军后,张飞拆断了桥梁,然后撤退。这反而暴露了自己心怯,没有重兵埋伏的底细,招致了曹军卷土重来的追击。
可是在和诸葛亮一起进入西川增援刘备的战役中,张飞的表现就完全判若两人。他在江州之战中,就用计打败蜀中老将严颜,生俘了严颜。在被严颜的慷慨激昂的态度所感动后,张飞又义释严颜,获得了严颜的归降,并因此打通了入川的通道,获得了入川的头功。
在这次与张郃的战斗中,张飞已经充分表现出自己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不但英勇无敌,能够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还能够使用计谋,将敌人玩弄在股掌之上。在这一点上,张郃就比起张飞要逊色得多了。
这一切,得益于张飞“爱敬君子”的性格,正是张飞与“君子”的倾心交往,使得张飞获得了很多教诲,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他去结交刘巴的事迹,也是三国时脍炙人口的故事。张飞为了结交刘巴,专门抱着被褥到刘巴那里求宿。可是刘巴根本就看不起张飞这样的人,一夜都没有跟张飞说话。张飞虽然气愤,可也没有发作。这件事传到了东吴,东吴的人士都佩服张飞,认为刘巴的做法过分了。
正是注意自身的修养,加强自己的学习,这才使得张飞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传说在打败张郃之后,张飞用长矛在山石上刻下了铭文,这个铭文依然存在于四川的山石之上。后人以此,认为张飞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与张飞相比,张郃就没有张飞那样的优良条件,能够通过与“君子”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过,张郃与张飞相比,同样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在汉中之战前后,和蜀军作战吃了大亏。可同样的,张郃也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被他运用到和诸葛亮的对抗中,使他成为诸葛亮难以对付的敌人。
在街亭之战中,面对诸葛亮的布阵,他立刻就识破了蜀军惯用的战术。先通过对峙来消耗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对自己实行袭击。如果张郃稍有迟疑,在街亭的南山下停留,就会中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计谋。因此,张郃抓住马谡布阵上的错误,一鼓作气击败了马谡,打破了诸葛亮的计划。这一切都得益张郃在汉中之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结语:张飞与张郃是分属蜀汉和曹魏阵营的大将,张飞是五虎上将之一,而张郃是五子良将之一。他们各自为了双方的阵营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汉中之战中,张飞和张郃在战场上激情碰撞,发生了一场精彩的战斗。最终,张飞打得张郃全军覆没,张郃只得带领十几人弃马爬山而逃。
张飞和张郃都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都能够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与敌厮杀。在这一方面上,双方可谓不相上下。虽然张飞的武勇要超过张郃,也无关大局。张飞胜过张郃的主要方面,是在运用智谋的一面。在这方面,张飞对于张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胜过了张郃。
张飞能够“礼敬君子”,加上他与刘备的关系,他可以得到刘备阵营中智能之士的指导,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而张郃则没有张飞的条件,他只得依靠自己的战斗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由于智谋不足,张郃还是死在了诸葛亮的计谋之下。从这方面来说,张飞要比张郃强得太多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张飞击败张郃,张郃比张飞差了多少?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张飞都是秒杀张郃的,两人的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是有代差的。
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张飞位列五虎上将,三英战吕布中,张飞独自单挑吕布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小沛之战,张飞单挑吕布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吕布是公认武艺第一的猛将,能战平天下第一的人,张飞武艺是不是天下第二?
张飞还能220回合战平马超,马超可是打遍曹营无敌手的猛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马超仅仅用20回合就打败了张郃,以马超为参照的话,张飞也可以在20回合打败张郃,这就是明显的差距。
张飞据水断桥
以张郃的武艺来说,差了张飞一个档次,与三国演义中的张辽、徐晃、夏侯惇等人处于同一水平线,张郃三十回合被赵云打败,二十回合被马超打败,说明他根本不是五虎将的对手。
在宕渠之战中,张郃三次与张飞交手,每一次都是平手,第一次20回合平手,第二次三五十回合平手,第三次十个回合平手,难道张飞不能打败张郃吗?
当然不是,虽然三国演义中单挑的行为非常多,但并不代表演义中的战争就全部是单挑,宕渠之战中,张飞是以智谋打败张郃的,既不靠武力,又不靠群殴,不得不说张飞也是文武双全的猛将。
总体来说,张飞是超一流武将,张郃只能算一流武将,差了一个档次,以武艺排名来看,张飞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至少排名前五,而张郃排名则在20名开外。
张飞战马超
三国演义是虚构的,想要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张郃与张飞谁更厉害,还得看史书的记载。
二、三国正史先来看一看史书对两人的评价:
《三国志 张郃传》: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三国志 张飞传》: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史书对张郃最大的评价是:机灵巧变。简单地说就是善于随机应变,张郃了解事物的变化,善于驻军列阵,能够预料地形与战场形势,没有不像他估计的那样,蜀汉从诸葛亮到将领都非常忌惮他。
史书对张飞最大的评价是:雄壮威猛、万人敌。张飞生得雄壮威猛,这很好理解,指的是张飞的身材,最为重要的是张飞是仅次于关羽的万人敌,三国唯二的万人敌,曹魏谋士程昱、郭嘉等人都称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
张飞是万人敌
什么叫万人敌?万人敌指的是打仗勇猛懂兵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万人敌是项羽,这可是华夏的战神,而三国时期只有两个万人敌,分别是关羽和张飞,这两人就是三国时期的万人敌,评价他的还是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
再看看两人在各自政权中的地位,张郃在曹操手下是中层将领,位列五子良将,与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四人共列一传,张郃虽然身经百战,除了在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杀之后担任过临时主将外,更多时候张郃只是个副将。
比如汉中之战,张郃是夏侯渊的部将,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是司马懿的部将,张郃就是那种既可以带兵作战,又可以辅佐主将的将领,是曹魏的中流砥柱,但张郃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样的镇守一方的大将相比,地位还是低下的。
张郃
张飞是刘备的生死之交,还是刘备的创业伙伴,是蜀汉仅次于关羽的名将,位列四方将军之一,与关羽、马超、黄忠、赵云共列一传,是蜀汉镇守一方的大将,关羽镇守荆州,魏延镇守汉中,张飞镇守阆中,赵云镇守江州。
张飞在蜀汉的地位相当于曹仁在曹魏的地位,是镇守一方的统军大将,相比较而言,张郃的地位远远不如张飞,但是由于张郃是曹操的部将,相当于三国时期的政府军,而张飞是刘备的部将,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反政府武将,所以史书对张郃的事迹记载得非常清楚,相对而言,张飞的事迹就很不清楚。
但是张飞每一件被记载下来的事迹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比如长坂坡之战,张飞守在河岸边,拆毁了河桥,怒目对着曹军,并且大喊道:我就是张益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军没有人敢上前,刘备因此免于一难。
张郃位列五子良将
《三国志 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这可是正史记载的,在真正的历史上,张飞敢带着20个骑兵阻挡曹操数千士兵,靠的不仅仅是勇猛,还有谋略与胆识,此时张飞肯定已经有了名声,程昱、郭嘉等人知道张飞是万人敌,这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在此之前,张飞一定有惊人的事迹,但没有被记载下来。
举个例子,郭嘉是207年去世的,张飞据水断桥发生在208年,郭嘉曾经评价张飞是万人敌,那么张飞之前一定还有事迹没有被记载。
不管如何,张飞能够做到据水断桥,阻断追兵,就是一件非常勇猛的事,符合张飞万人敌的形象,这不是张郃能够做到的,张郃的一生最多的就是从征,跟随袁绍作战,跟随曹操作战,跟随夏侯渊作战,跟随司马懿作战,在白狼山之战,张郃还受张辽指挥,张郃打了一辈子仗,直到死还是个副将。
张郃被张飞打得大败
比较两个武将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打上一仗,张飞和张郃就打过,结果是张郃被张飞打得全军覆没,这就是发生在益州巴西郡的宕渠之战。
这一战发生在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后,孙权讨要荆州,刘备不肯,于是孙权发兵准备攻取荆州,刘备从益州率军进入荆州与孙权军队对峙,然后曹操从关中南下攻打汉中,张鲁向曹操投降,刘备认为此时益州非常危险,于是迅速与孙权和解,先派张飞进行防守。
而当时的张郃则奉命率军从汉中进入益州巴西郡,主要任务是迁移当地的百姓,张飞于是跟张郃开始对战,起初,两人对峙了五十多天,谁也没有办法打败对方,后来张飞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地形抄小路进攻张郃,然后利用山路狭窄,分段攻击张郃的军队,使其首尾不能相连,张飞把张郃打得全军覆没,仅仅带了十几个人,连马也不敢骑就逃走了。
张飞勇猛
要知道张郃的特长是机灵巧变,善于随机应变与驻军列阵,但在宕渠之战中,反而是张飞利用了地形打败了张郃,这不是张郃的特长吗?换句话说,张飞用对手的特长打败了对手,那么很显然,张飞的机灵巧变比张郃还要强,这就是两人的差距,这一仗也是张郃一生最大的败仗之一。
张郃一生最大的胜仗就是街亭之战,他的对手是纸上谈兵、初出茅庐的马谡,张郃很轻松就打败了马谡,本想扩大战果,却被王平的一千人唬住了,张郃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切断诸葛亮退回汉中的后路,张郃还是不够大胆。
史书上说张郃最擅长随机应变,但在不少事情中,张郃并未表现出机灵巧变,反而是小心谨慎,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张郃听从司马懿的命令追击诸葛亮,结果中箭而死,把自己的生命交待在战场上,这是诸葛亮北伐期间杀死的曹魏最高级别的将领。
张郃被射杀
张飞比张郃至少在两个方面更强:一是勇猛,二是智谋。勇猛自必不说了,张飞是万人敌,又有据水断桥阻断曹军的实例,足以证明张飞的勇猛,而张飞的智谋往往被人忽视了,比如宕渠之战,张飞靠的是智谋,利用地形地貌打败了张郃。
再比如长坂坡之战,张飞据水断桥靠的不仅仅是勇猛,还有智谋,要注意一点,张飞守在河边阻击曹军时,是把过河的桥给破坏了,所以曹军暂时无法攻击张飞,如果当着张飞的面渡河,那曹军战斗力大打折扣,张飞在岸边就能吊打曹军。
还有汉中之战,刘备派出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曹洪、曹休、曹真等人抵挡,雷铜与吴兰是前锋,张飞在后方使了一个计谋,做出一幅准备攻击曹洪后方的样子,实际上是为雷铜等人打掩护,结果张飞的计谋被曹休识别,要不然张飞又占到便宜了。
所以张飞其实是智勇双全,又是三国历史上的万人敌,而张郃只能算三国历史上的名将,张飞不管在哪方面都比张郃强了一个等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