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刘备称王,为何诸葛亮在劝进表中只能排第五?你也不看前四人是谁!
刘备自称汉中王
刘备入蜀以后,已经初步完成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已经拿到了荆州大部分、益州全境,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待机会,两路北伐了。不过就在刘备占据益州时,曹操也拿下了汉中,时刻威胁着蜀中,为了减轻曹魏对益州的压力,刘备决定先发制人,先进攻汉中,争取把曹魏赶出汉中,这样的话,益州便足以自保。
在众人的努力下,刘备成功地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众人决定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带领大家争夺天下!当时的东汉朝廷,虽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但名义上还是存在的,刘备也是打着匡扶汉室,诛灭曹贼的旗号,所以他不能直接称王称帝,而是需要让手下向汉献帝进献劝进表,以示对汉室的尊重!
至于汉献帝同不同意,就无所谓了,因为汉献帝就在曹操手中,即便他不同意,也可以解读为这是曹操在从中作梗,反正众人的这份劝进表给到了汉献帝,刘备的汉中王之位就算是坐稳了!
《汉中王劝进表》: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
可以看到,在这份劝进表中,诸葛亮只排在了第五,关羽只排在了第六,这就让人非常奇怪了,关羽是刘备的兄弟,整个荆州都交给了关羽,而诸葛亮更是号称蜀汉二号人物,乃是刘备手下第一人,为啥他们只能排在第五第六呢?这不符合常理啊!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只能排在第五,并不是因为他在蜀汉的地位比不上其他人,而是因为前面这四人,在当时的天下更为出名!说白了,相比于诸葛亮,他们在汉献帝的面前更能说得上话!不信我们看前面四人的身份!
一、马超
马超这个人我们非常熟悉,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蜀汉五虎之一,战斗力非常强悍。而在正史中,马超的名望比演义中更响亮!
首先,马超是名门望族出身。据说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而在东汉那个年代,是非常看重出身的,尤其是和上层人物交流时,如果你出身不佳,别人会看不上你的。试想一下,如果刘备把诸葛亮或者张飞他们放在劝进表的第一位,那么汉献帝会怎么想?诸葛亮张飞又没啥名望,汉献帝哪里会认识他们呢?
其次,马超有东汉朝廷的正式官位。由于马超曾经帮助曹操打过袁绍家族,所以曹操就顺便在汉献帝那里给马超请功,封马超为谏议大夫。后来马超的父亲马腾不想打仗了,准备去曹操那边享福,于是曹操又以汉室之名封马超为偏将军、都亭侯,并让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注意,这些官职都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和其他人私自任命的官职在法律效应上完全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让马超领衔劝进,效果更好。
最后,马超在凉州的声望非常大!马超在西凉军中,本就以骁勇善战出名,在接手马腾的军队后,马超还曾和曹操爆发过大战,把曹操打得狼狈不堪,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矣”,可见马超是多么的厉害!汉献帝本就不喜欢曹操,马超是曹操的敌人,自然也算是汉献帝的朋友了。另外,马超在凉州的声望非常大,当年他被曹操击败后,凭借着在凉州的声望,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人马,重新占领了凉州。让马超做劝进表的第一,其实也是向东汉朝廷释放这么一个意思:凉州那边的势力都是支持我刘备做汉中王的,我刘备的汉中王不光是自己属下支持,凉州势力也支持!
总的来说,马超出身高贵,在凉州的声望非常大,能够动用凉州势力,且还有朝廷正史官职加身,比其他人封的官职效力更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马超在东汉朝廷那边更能说得上话!说白了,诸葛亮虽然厉害,但是东汉朝廷那边并不认识诸葛亮,他们甚至有可能只是把诸葛亮当作一个军中参谋,一个小人物而已,而马超就不同了,马超在东汉朝廷那边的名声非常大,汉献帝和众臣都认识他,马超居劝进表第一,能显著提升这份劝进表的效力,增加分量!
二、许靖
许靖能够排第二,其实和他的名望有很大的关系!“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句话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吧,这句话就是当时的名士许劭给曹操的评语,也正是因为这句评语,让曹操的名声一下子暴涨。由此可见,名士许劭的话语是多么的有分量!而许靖就是许劭的堂兄,他俩都是当时的名士,都喜欢品评人物!
除了品评人物,许靖本身的品性也受到了天下人的欣赏。董卓祸乱朝堂,许靖远避,辗转来到吴郡,受到王朗的保护,后来孙策南下,攻略江东,许靖为避战乱,逃往交州,而就在逃亡中,许靖干了一件令众人称羡之事。面对追兵,许靖让其他人坐船先走,自己殿后,等到其他人都走了,自己才从容不迫地离开,此事显示出了许靖高贵的品行,让众人再次对他产生膜拜!
说白了,在当时人的眼中,许靖就是一个真正的贤才,是值得结交之人,名气非常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璋才会征召许靖,将他从交州请往益州。不过当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许靖却干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因为他直接背叛了刘璋,准备投降刘备。
《三国志》: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於是乃厚待靖。
刘备觉得许靖名声如此之大,却背主求荣,本不想重用他,但法正却说,许靖这个人,名气非常大,如果刘备不重用他,那么天下人就会觉得刘备在轻贱贤才,不会知人善用,所以许靖这种人,必须重用,因为他就是个吉祥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劝进表中,刘备让许靖呆在了第二位,因为许靖名气大,在汉献帝那边说得上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主动推荐刘备,就预示着刘备得到了名门望族的支持!
三、庞羲
庞羲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的身份地位非常高,属于益州的实权派!刘璋时期的益州,主要有两方势力,一方是益州本土势力,一方则是东州势力。刘璋家族本就是外来家族,不可能完全和益州本土势力结合,因为他抢夺了益州本土势力的利益,而为了压制益州本土势力,稳固自己的地位,刘璋则重用东州势力,意图以东州势力平衡、压服益州势力。而庞羲就是东州势力的大佬,他表示支持刘备,也就是说整个东州势力都是支持刘备的,这在东汉朝廷看来,就是说刘备已经收服了益州的势力,得到了益州方面的支持!
四、射援
射援是刘璋的旧部,代表了刘璋及益州本土豪族的势力,他出现在劝进表的第四名,其实就暗示刘璋旧部及益州本土实力都支持刘备。说白了,庞羲和射援二人,都已经属于益州本土人士了,他俩排在第三第四的位置,一方面是告诉东汉朝廷,益州本土势力已经支持刘备了,另一方面,也是告诉益州本土势力及人才,刘备并不是那种任人唯亲之人,他进入主益州后,不会打压益州本土势力,会让益州人才得到应有的重用,庞羲和射援就是例子!
结语
总的说来,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之所以诸葛亮只能排第五,主要是因为前四人的身份太特殊了!马超出身好、名望高,是刘备手下中官职最高(朝廷亲封)的人,而许靖名声早就传扬天下,他代表着名门望族的看法,庞羲和射援二人代表了益州的本土势力,将他们四人放在劝进表前,能使得劝进表更加有分量!倘若直接把诸葛亮放在第一,会使得这份劝进表欠缺效力,首先诸葛亮的名望不够,汉献帝不认识他,其次诸葛亮没有官职在身,在东汉朝廷说不上话,最后,诸葛亮排第一,也会让益州本土势力觉得刘备任人唯亲,影响益州内部的团结!所以说,将诸葛亮排在第五,其实效果更佳!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汉中王劝进表》中群臣的排位是很有讲究的,身为军师的诸葛亮仅仅排在第五位,那么前四位大臣都是谁呢?
(刘备称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其地盘再次扩大。此时的刘备,通过“湘水分界”与东吴孙权平分荆州,加上益州和新晋夺取的汉中,可谓是“坐拥三州地,带甲十数万”,势力达到最巅峰,与曹操、孙权已呈鼎足之势。
同年秋,群臣向刘备劝谏进位汉中王,并奉表许昌,向汉献帝表明刘备称王之事,惹的曹操心中怒起,大骂曰:“(刘备)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孤誓灭之!”
这边刘备在沔阳设立坛场,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三军整齐列队,群臣在坛下全都仰望着刘备,等待着刘备带冠称王这历史性的一刻。
宦官拿出群臣准备好的劝进表大声念起,开头便是领衔的众位劝进的大臣: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这份《汉中王劝进表》堪称是古代劝进表的范文,洋洋洒洒上千字,读来令人激情澎湃。但对于劝进群臣的顺序,却颇令人费解,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在《汉中王劝进表》中仅仅排在第五位,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射援。
这四个人中,马超我们比较熟悉,可许靖庞羲和射援是何许人却也能排在诸葛亮前面?
事实上《汉中王劝进表》中官员的排位顺序是很有讲究的。
马超:汉朝勋臣
之所以这份劝进表由马超领衔,全因为马超的身份不一般。马超之父马腾,凉州军阀,汉征西、征南将军,封槐里侯。马超少年成名,深得曹操喜爱,先后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并州牧、谏议大夫、偏将军。
马腾马超父子都在东汉为官,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官。马超投降刘备之时,其地位仅次于刘备的左将军,刘备阵营其他任何人,论地位都不能和马超比,所以,劝进表首位自然非马超莫属了。
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左将军属官
刘备在称王前官职是左将军,左将军是东汉的高级武将官职,位次上卿。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
左将军之下还有自己的属官,依次是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篆、曹 等。
其中许靖是左将军长史,职责是协助左将军管理文书,处理府内外事务等,其权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是排名第一位的左将军属官。
长史之后是司马,由庞羲担任左将军,司马之后是从事中郎,由射援担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并兼任左将军 议曹。
许靖、庞羲、射援这三人都是刘璋旧臣,益州集团的主要成员。刘备占领益州后,为了拉拢安抚益州当地士宦,便把这三人安排为自己的左将军属官。
而诸葛亮,当时担任的官职是署左将军府事,据《三国志》记载:“先主定蜀,徵(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可知诸葛亮当时也属于左将军署官的一员,自然劝进表上将他和许靖、庞羲、射援放在一起。
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刘备阵营的功勋重臣
《汉中王劝进表》中排在刘备后面的,分别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此六人中,关羽、张飞、黄忠、赖恭都是刘备的旧臣,很早就随刘备打江西。法正是助刘备入主成都的第一功臣,李严在绵竹投降刘备,以能干深得刘备重用。
这些人组成了刘备阵营的骨干,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因此能够排在《汉中王劝进表》的前列就很好理解。
诸葛亮的官职是否比许靖、庞羲、射援低?
诸葛亮官职上是否要比许靖、庞羲、射援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诸葛亮当时的官职是军师将军(刘备自创)、“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军师将军在曹魏和东吴是正六品,属杂号将军之一,估计在刘备这里品级也高不到哪里去。但“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这个职务可是不亚于许靖的,毕竟许靖的左将军长史就是主要负责左将军府内外大小事。
关键是“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并非实职,诸葛亮当时的职责并非管理府事,总掌军政事务,筹谋划策,领兵打仗才是他的主要工作,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刘备在称王前诸葛亮的官职那么低但权力却又那么大。
因此,真正录左将军府事的许靖、庞羲、射援三人在职位上确实是要高于诸葛亮的,所以《汉中王劝进表》中诸葛亮排列群臣第五位并没有异议的。直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的地位才一飞冲天,担任丞相、录尚书事这样的最高职务。
资源来源:《三国志》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诸葛亮的确是排名第五,排名第一的却是出人意外的马超。这个排名很有意思,有很多的回答都是认为马超是朝廷命官,在汉末朝庭中说得起话,有道理,但不是唯一的理由,且听在下解答一一
陕西勉县城东的誓师动员大会联名向东汉朝廷上奏,要拥立刘备为汉中王的奏章比较长,《三国志.先主传》中的几百字全文在线,赫然出现在前面的名字由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领衔,左将军长史兼任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义、议曹从事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等十一人,以后就是包括赵云在内的“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读完蜀汉郡臣呈请立刘备为汉中王的上表,可谓文釆裴然,爱恨分明,斗争矛头直指曹操,文中言及曹操“挟天子,窃帝权,鸩杀皇后太子,剝乱天下,残毁民物。.....
上表最后说,“以后大业完成,臣等再退下来承担假诏之罪责,虽死而无憾。”于是在沔阳设立坛场,排列兵众,群臣陪站在各人的位置,读完上表后,司仪把王冠戴在刘备的头上。这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夏天的事情。
这个“拜王台”在今天的陕西勉县城东的一个乡下小村庄,残阳西下的小土坛充满历史的沧桑变化,当年却是明星云集,群情激奋。却不料“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名字位列第六的关羽,为悲壮的汉献帝处境感到义愤填膺!立即兵发襄樊,水淹七军。结果当年的十二月,关羽和儿子在临沮县(湖北当阳市)被俘,当场被杀,刘备在荆州的三个郡,全部落入孙权之手。诸葛亮隆中设计的两路夹击中原的伟大战略,再也无法实现。
为什么是马超领衔主要理由有两点:
一,马超的身份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偏将军、封都亭侯,统领马腾的兵马。至于“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总督凉州军事”是马超的个人行为,并非朝廷任命,但是,也足够在蜀汉政权中“鹤立鸡群”了。更为重要的是,马超是刘备的“杂牌军”,完全无法比肩诸葛亮、关、张等人,说明刘备很得嫡系以外名人的拥护,包括位列第二的社会名流许靖,也是这个原因。
二,马超的领衔,也有他个人的主动,熟悉马超情况的三国迷都知道,马超与曹操有不共载天的“杀父灭族”之仇,这封名为上表,实为讨曹檄文的本质就是向曹操讨血债的宣言!马超当然应该第一个领头签名画押!
结语
就在勉县城东的那个土堆举行的封王仪式后不久,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虚岁66的曹操去世了,在洛阳的另一个世界,他将与刚埋葬了首级的老朋友关羽一诉衷肠,而马超则在寂寞的世界度过余生,二年后的章武二年(222),四十七岁的马超走到生命尽头,临走前给刘备上奏疏说:“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诛略尽,唯有从弟马岱,深托陛下关照。”我深为同情的一代悲情英雄:“天上安好,地下安息!”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名单中,前四位分别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然后才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剩下的就只能在省略号里面了。
轮实力、轮功绩、轮在集团中的地位、对集团的贡献,前四位完全不如后面几位(除了马超),那为何他们能够名列前茅呢?
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看出身、拼背景、讲名望的时代。
汉室虽然颓倾,但依旧还在。刘备要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提高集团影响力、号召力,除了那批能征善战的嫡系以外,他更还需要那些在汉室中有高名望、高背景、高地位的人物。
很明显,在这些方面,马超、许靖、庞羲、射援是优于其他人的。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人。
马超是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公侯,家族光辉闪耀,个人也是威名远扬。尽管马超的个人能力也十分突出,但刘备看中他的还是其出身、背景、名望,这也是马超在刘备集团中官大而权小的原因。因为刘备只需要他的政治光环和政治资源。
许靖是天下有名的名士、大学问家。当年刘备围成都的时候,许靖准备翻墙出去投降。因为这件事,刘备是准备杀了他的,后在法正的极力劝说下才留其一命。而留他的原因也仅仅只是想依靠的名望、流量来装点门面而已。
庞羲是东州政治派系的灵魂人物,是刘璋父子的亲信,在益州大地有着非常高的威望和地位。他是刘备积极拉拢东州政治派系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射援是皇甫嵩的女婿,知道皇甫嵩是谁吗?东汉的太尉、黄巾军的噩梦,曾经更是手把手教董卓打仗、曹操的顶头上司,只要他愿意,颠覆朝廷、挟持天子、把持朝政只是分分钟的事。后来皇甫家虽然跨了,但是名望、地位、背景、余荫还在。
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这四人绝对是有能力的,但是刘备不需要他们的能力,刘备需要他们的名望、地位、资源、人脉、家世、背景等。
说白了,他们在刘备集团的作用就等同于电视剧里的流量明星。而关羽、张飞、法正、诸葛亮这些则是实力派明星(当然他们也有流量,只不过稍逊色于前面几位)。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奏表中,诸葛亮排名第五,前四位大臣都是谁?
分别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然后才是诸葛亮。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刘备以弱小力量吞掉益州这个大地盘,人数,实力骤然增大,而刘备嫡系力量很难控制信局面,所以要引入其它势力,用来平衡,而这四人又各自代表所属的政治势力。
先说马超;
马超父马腾,西凉地区军阀,早年与刘璋的哥哥刘范联络,想谋袭长安,以诛李傕,当时益州之主刘焉派兵帮助过马腾。但此次谋划失败,刘范及弟刘诞被杀,马超后来战曹操也求助过刘璋,刘璋与马超算是以一种平等关系相交。
刘备兵围成都之时,马超曾率军助过刘备,成都很快投降,这种名望在关键时刻的威慑还是很有用的。而且马超有汉爵——都亭侯,且位在刘备宜城亭侯之上。其又在汉中地区有相当影响,再加上马超也是客兵益州,性质上与刘备一样,只是军事,威望方面要弱于刘备。
对于刘备来说,马超就是小一号的自己,都有以客兵到此,二者相争,便宜了益州,不如联合起来,一起瓜分益州。
不是吞并,而是联合就必须拿出诚意——本集团的二号位子。
许靖;汝南名士(非益州人),是士人阶层的当然代表。废物一个,但在名士中威望很高。
许靖是刘璋派人请他入蜀的,算是有知遇之恩。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许靖想出城投降,未成功。成都城破后,刘备是看不起许靖的,也不想用他。
结果法正劝道;"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法正的意思是,许靖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名望太大,若主公不用,恐天下才子说主公在轻贱贤才,应该像燕昭王”千金买骨“一样供起来。
庞羲,是河南人,与刘焉是世交,为刘璋姻亲,嫁女于璋长子循为妻,算是刘璋这一系的代表人物。
射援,来自三辅,三辅即三秦,他的哥哥射坚曾为刘璋长史(亲信),射援本人跟着刘备混。射援能到这个位置主要是,天下大乱时,南阳及三辅人流入益州者数万家,被收为东州兵,这是一支重要武力,而射氏兄弟正好是这支力量的代表。
客观上说,这四人是刘备搭班子,为团结众多势力而笼络的人,他们被推出来也只是益州局势不稳,要靠他们的名望来维持,越到后期这四人就越少上政治舞台了,不是因为防备(如马超),就是因为无能(如许靖,庞羲),再就是不再需要他当过渡(如射援被李严替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