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事实上,之所以赵云能在长坂坡数万大军中杀个七进七出,而关羽无法在小小麦城成功突围,并非是因为个人的武力差距,而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要分清为啥赵云能成功突围,而关羽却没办法,我们需要仔细回顾一下两场作战的细节!

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发生在刘备从荆州撤退之时。当时曹操率军南下,结果身为荆州之主的刘表去世了,搞得荆州群龙无首,最终大家一致决定,降了算了。这些世家大族决定投降,但他们并没有把投降的消息告诉刘备,搞得刘备还想着怎么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差点被曹操包了饺子!当得知刘表已死,刘琮继位且坚决投降后,刘备立马做出撤退的决定,因为等到曹操一来,原本的荆州队友,都将变成敌人,那么刘备必将遭到合围!

刘备撤退的消息被新野百姓知道了,于是他们拖家带口准备跟着刘备一起走,没办法啊,曹操有屠城的劣迹,老百姓都比较怕曹操,但这些老百姓行进的步伐太慢了,所以在当阳县被曹军给追上了!曹军虽然远道而来,但军队人数远远多于刘备军队,很快就将刘备军队击败打散。混乱之中,许多人都走散了,不过像刘备张飞赵云这些高级别人物,逃出重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当赵云逃出曹军包围圈时,他赫然发现,刘备的家人不见了,出于忠义,赵云开始返回曹军包围圈找寻刘备的家人!

由于曹军和刘备军队的实力差距太大,所以其实双方交手不久,战场就呈一边倒的形势了,曹军取得大胜,而刘备军队和那些老百姓都只能四散逃亡。刘备主力败得太快,所以当赵云杀回曹军包围圈时,曹军已经在开始打扫战场了,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赵云遇到的曹军,基本都是些打扫战场的士兵,并非什么精锐!而且赵云在整场长坂坡之战中,其实也就只有和张郃交过手,其他的曹营猛将都没碰到过赵云,这就说明,这些人很可能在其他地方休息,只是派手下打扫战场而已!

由于赵云根本没怎么碰到过曹营猛将,所以赵云找寻阿斗的这一路,基本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表现非常悍勇。也正是这悍勇的一幕,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曹操下令,不准放冷箭,要活捉赵云!

原文: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曹操的这道命令下去后,曹营猛将蜂拥而出,开始追击赵云。自此,我们才开始看到曹营猛将的出现!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许褚这些猛将,都是在曹操下令追击赵云时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他们基本没有露面面,可见他们之前很可能都在休息,因为击败刘备太简单了,大局已定,接下来的任务就只是打扫战场而已!

麦城之战

在关羽败退麦城前,其实他的战绩是非常亮眼的!刘备和诸葛亮担心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图谋荆州,于是命关羽出兵进攻樊城,震慑孙曹两家。结果关羽出兵,直接将曹军给打崩了!曹魏名将曹仁,在关羽面前不堪一击,被打得只能据城力守,不敢出击;于禁统帅七军前来,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连于禁自己都投降了。自此以后,中原震动,反抗曹操的势力趁机揭竿而起,吓得曹操差点迁都!不过好景不长,就在关羽正在和曹军鏖战之际,他的后院起火了!

原本孙权和刘备算是盟友,大家的共同对手乃是曹操,所以此时曹军大败,孙权按理说应该进攻曹操,结果谁也没想到,孙权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背叛盟友,偷袭关羽!更为重要的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和老部下傅士仁两人,竟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刻背叛关羽,选择打开城门,投降孙权,给了关羽致命一击!事实上,若是这两人坚守城池,给关羽点时间,等关羽率领大军回来,东吴根本打不下荆州!

随着盟友的背叛,队友的反水,关羽基本是陷入了绝境,所以他只能率军向益州方向突围!形势变化得太快,前一段时间关羽还威震华夏,结果现在却传来了荆州丢失的消息,关羽接受不了,所以他一边在指挥军队撤退,一边积极联络吕蒙,想看看还有没有缓和的地方。结果这一联络不要紧,直接把荆州兵的军心给击溃了,荆州兵得知家人安然无恙,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出现了大量的逃亡,所以等关羽跑到麦城,其实他的手下已经不多了!

事实上,即便是跑到麦城,关羽仍然是有机会突围的,但是关羽对刘备心中有愧,他不愿意看到荆州就这样丢了,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让廖化去上庸搬救兵,自己留在麦城抵挡吴军!

关羽不甘心荆州就这么丢了,准备在麦城扎营抵抗,等待上庸和益州方面的援兵,等到援军一到,那么事情就还有回转的余地。可上庸拒绝出兵,麦城中粮食又不够用,无法支持关羽等人继续抵抗下去,于是关羽被迫开始突围,最终在突围路上遭到吴军的伏击,被俘身亡!

综合对比了赵云的长坂坡之战和关羽的麦城之战,我们终于可以了解为啥赵云能够成功突围,而关羽不行了!原因主要有三!

一、两场作战的战场形势不同

赵云的长坂坡之战,曹军已经击败了刘备的主力,接下来都是在打扫战场,而打扫战场一般都是普通兵士干的活,曹军的精锐此时都去休息了。赵云属于突然冲进曹营的人,而且只有一人,根本令曹营精锐提不起兴趣,所以大多数曹军精锐都没搭理赵云,直到曹操觉得赵云好猛啊,想要活捉赵云,曹营的那些精锐才重新动起来,也是直到曹操的命令发出,曹营众将才开始冲出去对阵赵云。

所以说,赵云的长坂坡之战,曹军是完全没有防备的,谁也没想到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还有敌人敢单枪匹马地冲过来。赵云属于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关羽那边就比较倒霉了!从关羽开始出兵襄樊,孙权就一直在计划怎么对付关羽。为了降低关羽的戒备心,吕蒙先是称病,陆逊上任后又对关羽大肆恭维,等到关羽完全放下了对东吴的戒备,全力去应对曹魏,孙权又命吕蒙发起了突袭,最终成功的打进了荆州!

打进荆州后的吴军,不仅四处攻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在派兵迂回包抄,拦截关羽的退路。所以说,吴军其实是有备而来的,倒是关羽,根本没想到东吴会在这个时候背盟偷袭!东吴动用如此多的兵力对关羽围追堵截,而且提前策划了许久,这种情况关羽是很难冲出去的,事实上,就算是赵云,面对关羽这种境况,也很难全身而退!

二、曹操不准手下放冷箭,东吴是死活都要

赵云之所以能从长坂坡成功突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曹操下令,不准对赵云放暗箭,要活捉赵云。赵云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冲阵能力非常强,现在曹操又让大家不要下死手,这不是给赵云加了一道护身符嘛,所以说面对赵云时,曹营众人束手束脚,最终只能看着赵云成功突围!

曹操要活捉赵云,所以手下不敢尽力拼死,但孙权对关羽就不同了!刚开始的时候,孙权也想招降关羽,毕竟关羽这等猛将,要是加入了东吴,会使得东吴实力大增。于是孙权也派诸葛瑾去劝降,结果诸葛瑾直接被关羽给赶出了,还差点被杀!

原文: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瑾满面羞惭,上马出城,回见吴侯曰:“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也。”

诸葛瑾劝降不成,反而被臭骂一顿,回到孙权边上,告诉孙权,关羽心如铁石,根本无法劝降!既然关羽不可劝降,那么孙权就肯定不会难为手下,一定要活捉了,所以东吴士兵没有了必须活捉的束缚,爆发出的战斗力更强了,什么阴狠的招都能使出来!

三、赵云一直在主动突围,关羽是不想突围

如果我们仔细发现赵云的行动轨迹,其实可以发现,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根本没想过打持久战,而是且战且退,尽量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根本没人缠得住赵云,众人又不敢放箭,赵云又跑得快,不恋战,这让大家怎么追?

赵云一直在主动突围,但是关羽就不是这样了!当关羽走到麦城时,他已经下定决心不走了,要留下来坚守,等着蜀军过来支援,还想着重新夺回荆州!事实上,如果此时关羽继续跑,还是能够突围成功的,因为此时的东吴大军还没有完全扎紧口袋,连廖化都可以冲出重围,关羽自然也是可以的。只是关羽还不愿意放弃荆州,还抱有幻想,所以错失了最佳的突围时机!等到东吴大军围拢了过来,关羽再想突围,已经没有机会了!

结语

综合来看,之所以赵云能在长坂坡数万大军中杀个七进七出,而关羽在小小麦城却无法杀出去,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曹军对赵云没有防备,而东吴对关羽是有备而来;二、曹操不准手下放冷箭,东吴是死活都要;三、赵云一直在主动突围,关羽是不想突围!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主要原因是长坂坡之战后,赵云依然活着,无论他几进几出,他都没有死去;

襄樊之战后,关羽已经死去,无论几个人围困麦城,关羽都不会生还。

小说无论说得多么热闹,基本历史史实还是需要尊重,结果不可以更改,小说家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想象力把过程描写的精彩。

百万大军是个啥概念哪?

蜀汉灭亡时,全部户数二十八万,人口数是九十四万,兵力十万两千人。

尽管有史学家对这一数据提出异议,但基本还是反应三国时期的一些基本概况。

长坂坡之战,刘备主要携带的是十几万老百姓和荆州依附刘备的官吏,刘备自己的兵力就是屯兵新野时那一点人马。

而此时曹操大军远在后面,曹操只率领五千精骑,日夜兼程,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坡与刘备展开大战。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的记载是,刘备抛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

这里的妻子,不仅仅是指老婆,而是指老婆孩子。

就五千骑兵围困十几万老百姓,即便是七进七出,又能遇到多少曹军呢?

曹操要抓的是刘备,这时候还顾不上那些百姓,就是杀死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是耽误功夫。

整个战斗,就好比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满地乱窜而已。

后主刘禅207年出生,208年长坂坡大战时,的确是在襁褓之中。

查阅《三国志·后主传》,找不到一点赵子龙七进七出的记载,但此时赵云是负责刘备家眷的护卫工作。这一战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及刘备的女儿,都失去了下落。

赵云怀抱一岁多的刘禅逃走,尽管《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但应该是史实。

这时候的刘禅自己还不会跑,没人抱着还去不了成都。

但这场战斗,赵子龙不仅是没有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而且逃走时还很狼狈。

至于关羽的走麦城,差不多也是类似。

围困麦城的是东吴孙权的人,也没有几个人围困。关羽也是很轻松就突破了围困。

据相关资料记载,东吴户数五十二万三千,人口数二百三十万,兵二十三万。

东吴去哪里淘换二十万大军,围困麦城哦。

关羽是被东吴一路埋伏,一路追杀,一路饥肠辘辘,最终在临沮精疲力尽,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杀。

如果直接对阵,即便已经六十岁高龄的关羽,恐怕东吴潘璋等人也不是其对手。

最要命的是,我以为此时的关羽,已经没有了退却的方向,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退往哪里?

投降曹操不能,投降东吴不行,恐怕回到蜀汉也非其愿。

这个在此就不必多说,因为跟本题关系不大。

回到题主的问题,对于历史事件,如果失去了基本的历史常识,那就只图说个热闹,不必去纠结对错、结果,否则毫无生趣。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武艺高低可不意味着突围能力的强弱。

如果单论武艺的话,赵云排不到关羽前面,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两人与文丑的对战。

赵云初出时第一战就是对阵文丑。磐河之战,公孙瓒与袁绍开仗,公孙瓒亲自挥槊上阵,袁绍军中文丑挺枪相迎,两人相战“十数合”,公孙瓒抵敌不住,拔马败走,文丑追来,公孙瓒麾下四健将拦挡不住,被文丑杀一退三,纷纷逃走。

公孙瓒马失前蹄,栽落尘土,文丑正要结果掉他,被赵云冲来阻住,两将交锋“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反观延津渡之战,曹军阵中张辽、徐晃双战文丑,被文丑一箭射掉张辽的盔缨,再一箭又射倒战马,再与徐晃大战。文丑后军来到,徐晃退走。

关羽冲来,与文丑交锋,“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斩杀于马下。

两相比较,关羽的冲击力似乎要比赵云强很多。赵云初出,装备较差,又是少年将军,经验不多,与文丑五六十合战平也情有可原。但就算在赵云的巅峰期,要想三合击退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要说打突围战,在整个汉末三分时代,还有谁能比赵云更强?赵云说自己第二,谁敢称第一?即使横勇无敌如吕布,性情凶猛如张飞,武力超群如关羽,悍不畏死如典韦,都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其他猛将突围,顶多也就是“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走”。但赵云突围有个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

不干掉你几个,赵云是不肯走的。

咱们看看赵云的几次破围而出:

1.穰山突围战

从夜间开始突围,先力战许禇,再从许禇、李典、于禁的围攻中突出去,一夜鏊战,比及天明,又突然从敌方后军中突入冲阵,一枪挑翻高览,杀退张郃。

2.长坂坡突围战

夜中遇袭,在乱军中往来冲杀,夺剑,护主,突围,直杀到次日,七进七出,陆续斩杀曹军名将四十余员,夺槊三条,砍倒大旗两面,力透重围而出。

3.汉水破围战

黄忠被围,赵云去救,单骑闯阵,连斩焦炳、慕容烈两员敌将,杀入重围,一条枪“如遍体梨花”,无人能当,吓得张郃和徐晃不敢应战。

4.彝陵突围战

刘备征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溃败,仓皇而逃,一路上被东吴诸军层层堵截追杀。赵云赶到,单骑杀入重围,一枪挑杀朱然,震慑住追兵,保着刘备返回白帝城。

打突围战和两军阵前单挑厮杀完全是两码事。不是说的仅仅有高强的武艺就行了,最起码需要以下几个特点:

1.出众的武艺

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冲出重围。具备这一点的人很多,关羽也并不弱。

2.超强的耐力

这太重要了。因为突围战,可不是和一两个人交锋,是一大群敌人。而要说耐力,三国时代没有人能与赵云相比。这一点,关羽就要比赵云差很多。

3.玩命的勇气

突围战讲究的是快、准、狠,短暂突击,立即转移,下手必须狠,在最短时间内就必须解决问题,这就必须要放下身段,敢于冒险,敢于拼命。这一点,一向自矜狂傲的关羽也比不上赵云。

4.敏锐的战场感知力

突围战必须要对战场形势有迅速准确的判断,一步不慎,就会陷入绝境,能敏锐的发现突破口,识破假象和陷阱。这一点,赵云也要比关羽强很多。

正因为赵云以上几点都完美具备,所以就能屡屡破围成功。在三国时代的战场上,宁可和吕布、张飞、关羽阵前一对一,也别和赵云打混战。

单挑厮杀,技不如人,还可以跑,至少还知道自已是怎么死的,和赵云打混战就太危险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的枪尖捅住了腰子。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赵云和关羽想必都非常喜爱。因为无论是赵云,还是关羽,都是我们三国迷喜爱的两个绝世大将。一个智勇双全,忠心护主;一个义薄云天,不事二主。而且都是西蜀国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之一。

对于赵云怀抱后主阿斗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杀得曹兵鬼哭狼嚎的表现,三国迷们都会大声叫好;而对于关羽走麦城这段故事,看过以后,也一定会痛心疾首。

不过,不管你怎么想,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来看看赵云在长坂坡、关羽走麦城各自的时代背景。

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这段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当时,曹操围攻刘备,刘备兵败新野,往襄阳投侄子刘琮。刘琮不接纳。刘备只得改投江夏公子刘琦。当夜在当阳景山驻扎。曹兵掩至,刘备惊慌逃命,却不见了赵云和他所保护的家眷。

原来,“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赵云只好到处寻找刘备两位夫人和小主阿斗,这才引出赵子龙怀抱阿斗大战长坂坡这段故事来。

那么,面对曹操百万大军,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操手下那么多超一流大将,为什么就挡不住赵云一个人呢?这里有两个缘故。一是赵云的确神勇,二是曹操有言在先:不要死子龙,只要活赵云。

《三国演义》原文: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曹操当时参加围攻赵云的超一流大将,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有:张郃、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许褚等。其中随便拿出一个来单战赵云,要分出胜败,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

这就是赵云之所以能够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的原委。并不是曹操手下那么多大将抵挡不了赵云,而是曹操太爱惜人才,因此客观上救了赵云。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的原因。

这段故事当时的背景是,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了庞德,进取樊城,被曹仁手下射中一毒箭。后被神医华佗刮骨疗毒治疗,但近期无力战斗。曹操恐关羽领得胜之兵直抵许都,便遣使联合孙权,南北两路夹攻关羽。孙权前者怨恨刘备借荆州不还,后又恼恨关羽为人太傲慢无礼,便答应了曹操的请求。试想一下,曹魏、孙吴两路协力同心夹攻一个孤城荆州,关羽焉能不败?对于曹操来说,置关羽于死地,可以解魏国南方之忧;对孙权而言,杀了关羽,可以夺回荆州。

而关羽呢?《三国志》说他“傲上善下”。意思是说,对于身份比他高的人,关羽很傲慢;对于部下,关羽很和善,有点爱兵如子的成分。但是在荆州,或许是由于“天高皇帝远”,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时间太长了,使关羽养成了对所有人都傲慢无礼的习惯。他看不起自己手下的刘封、糜芳、傅士仁,又看不上东吴的吕蒙、陆逊。兵法云:骄兵必败。结果使糜芳、刘封、傅士仁先后投敌,失去了荆州外围的所有依托,最后,一步步走进了曹操、孙权给他预设好的一个绝地:麦城。

其实,即使关羽在麦城,也并不是九死一生、无路可走。吕蒙围了麦城,留一个专给关羽出逃的北门,这本身就有玄机,但关羽却看不明白。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原文:见北门外敌军不多,(关羽)因问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势若何?”(本地居民)答曰:“此去皆是山僻小路,可通西川。”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公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即下令马步官军:严整装束,准备出城。

这是关羽在小说《三国演义》出现的最后一回。手下谋士王甫明明提醒他:“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可关羽已经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仍然忘不了耍自己的傲气:虽有埋伏,吾何惧哉!

结果,果然如王甫所言,中了吕蒙事先布好的口袋阵,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被东吴大将朱然、潘璋两路军队围困,被潘璋手下部将马忠擒获。

这就是赵云可以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关羽却在麦城山路上只能束手就擒的过程。

长坂坡,地势开阔,有战略纵深,赵云可以驱马挺枪,纵横驰骋,左冲右突。加上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立刻就喜欢上了,只想活捉赵云,一不准放箭,二不准伤害他。因此,只要赵云胯下马还能跑得动,只要赵云还有力气,有精神,没有累到精疲力尽的地步,他就有条件冲出去。

而反观关羽在麦城外,走的本就是一条狭窄的山路。即使没有敌兵,估计行动就很困难。只要中了敌人的埋伏,他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就只有被杀或被抓两个结果。另外,曹操不想让他活,孙权更没有理由留他性命。第三,纵观关羽丢失荆州,最后走麦城这个过程,历来便有“大意失荆州”的说法,然而,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我们丝毫没有看出关羽有“大意”的成分,有的只是他的骄狂自大。他自恃武功高强,兵法纯熟,手下人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对手下将军发出“如迟立斩”的命令,弄得手下人人心惶惶,离心离德,焉能不败?

常言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看来,骄傲有时候不仅会使人落后,对于关羽来说,骄傲还会送命。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应:刘备长坂坡一战被打得屁滚尿流,丢下妻室儿女只顾逃命,本事一件耻辱之战,反到成就了赵云,张飞。

赵云拼命的救了阿斗,得手后肯定跑得比兔子还快,哪来的什么七进七出这一说,张飞断后把桥都锯断了,说明心里多害怕曹军追击,还大喝一声吓死魏将,这本就是形象化,当不了真的,若赵云,张飞真这么利害怎么会输得这么惨呢?

关羽走麦城,被伴马索伴倒,仅几个士兵就把关羽擒住了,还真像书上形容的万人敌啊,世界上有一人比万人的吗?

恐怕对万人敌要重新认识一下了,有能耐之人一人可挤万人的作用到是有的,例如韓信,给他一千人马,慢慢可以壮大到一万,十万,三万人的部队可击败你十万大军这并不是瞎吹,战场上一个指挥得当的将军以少胜多的例子太多,万人敌并非一人能敌一万人的力量。

关羽走麦城巳山穷水尽,无计可施当然只能当俘虏了,赵云并没有什么七进七出,也无须去探讨了。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这就要看是哪个版本的赵云和关羽了。

如果是《三国演义》中赵云,那赵云可就就厉害了,不但能七进七出曹操的百万大军,还能只身一人救得幼主,使得刘备大为感动,激动的竟然不惜摔自己的亲生骨肉。

如果是《三国志》中的赵云,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赵云并没有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原著中只有写:“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可见只身一人救主是真,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是假。

一、赵云在长坂坡到底经历了什么

其实赵云之所以能够,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全身而退,完全是曹操故意而为之。

当时赵云将刘禅系在怀中,行之不远后便与曹军相遇,赵云不得已只能与曹将对战,激战数个回合,赵云杀死曹营名将五十四员, 士兵近百人。此时曹操正站在山头观战,便问左右此人是谁,当得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操激动的说:“真乃虎将也!虎将也啊!应当活捉之,为我所用。”因此,曹操下令如遇到赵云,不许放冷箭,只能捉活不能杀,借此赵云才得以脱身。

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很爱惜人才,对于那些英勇之士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说,赵云根本没有七进七出百万大军之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如此描绘赵云,完全是后人为了美化赵云而戏作的结果。

而且古代写两军作战时,都会把两方军队数量写的很夸张,所以赵云面对的根本就不是百万大军,真实的人数估计也就几百上千人左右,当然以一敌众也确实是赵云勇猛的表现。

二、威震华夏的关二爷为什么会败走麦城

首先,岁月是把杀猪刀,关羽也不能幸免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关羽出生时的具体年龄,但是根据后世学者考据,关羽的应该是出生在公元159年到公元160年之间,而他跟随刘备的时间是公元184是,此时关羽25岁-26岁,而他败走麦城的时间是公元219年,此时关羽是58岁-59岁。

在汉代,男子的平均寿命为49岁,所以说此时的关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你让他再像二三十岁时那样“温酒斩华雄”、“白马斩颜良”,就有点为难人了。

其次,老得不止关羽,还有赤兔马

一匹马的平均年龄是30岁左右,根据演义中所描写的,赤兔马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公元189年左右,一般战马的服役年龄平均在5-6岁左右,到关羽败走麦城之际,赤兔差不多有35岁了。

此马虽被描绘成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但它毕竟是动物,在怎么传神也避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此时关羽骑在赤兔马上,就再难展现当年的雄风了。

再次,关羽为人过于自傲,眼睛里其他人都是小弟

最早,孙权想和蜀国搞好关系,所以就向关羽献媚,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和关羽成为亲家,可关羽这个人太傲慢了,你说你不嫁就不嫁嘛,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算了,而关羽不但直接的拒绝了,而且还把孙权的使者臭骂了一顿,如此一来孙权就和关羽结上梁子了,这也为最后孙权杀关羽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关羽这个人不但对外人脸臭,对自己人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那些蜀国的士大夫们,关于对他们想来鼻子不是鼻子的,就在败走麦城之前,由于糜芳、士仁素来厌恶关羽,所以在军粮供需上有所怠慢,气急败坏的关羽便放话收兵后要惩治他二人,这样一来结果可想而知,荆州重镇江陵、公安不战而降,关羽无奈只得退往麦城,并最终丧命在出逃的路上。

可以看出,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就是关羽对人太多傲气,不但得罪了敌人也得罪了自己人,这些被关羽傲慢对待的人,能在史书上留名,那必定是一号人物的,俗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不管这些人是不是英雄,即便是狗熊,被关羽这般羞辱也会和他玩命的吧。

综上所述,赵云之所以能够在百万军中全身而退,主要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此时的赵云正值身强力壮的好年纪,所谓“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大战三百回合不费劲儿;

地利,赵云只身一人前往曹营的目的是救人,所以他凡事都很小心,而且赵云救得幼主后很快就与刘备回合了,证明两个相距不远,曹操自然也知道,所以并没有对赵云穷追猛打;

人和,曹操爱惜人才,并下令要留赵云活口,使得赵云有机会逃脱,而真实情况则是,曹操此行目的主要是刘备,所以对赵云也并没有太过于在意。

同样,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关羽和赤兔马都到了花甲之年,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雄风难现呀;

地利,荆州重镇南郡和公安失守,使得关羽孤城难守,而刘备的援军又因距离太远无法赶来,使得英雄最终殒命与此;

人和,关羽脾气臭,与人不善,招了小人陷害。

所以,拿赵云和关羽来比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两者的成功和失败,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无法对立,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言!

我是咕嘟君,关注我,做个七进七出的男子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