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曹操之所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吕布号称是三国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而除了个人武力的彪悍,吕布手下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以张辽、臧霸、高顺三人最为出名,而高顺应该是最厉害的了。不过当曹操击败吕布后,却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斩杀了最厉害的高顺,这是为什么呢?

让曹操吃了大亏的吕布集团

吕布,原本是从属于董卓集团的势力,事实上,吕布要是老老实实的跟着董卓,发展前途会好很多,结果他被王允给忽悠了,为了一个貂蝉,竟然把董卓给杀了,这完全就是自毁长城,而且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弑杀义父的骂名!诛杀董卓后的吕布,还在做着美梦,幻想着能掌控朝政,结果他的队友王允比董卓差多了,在大好的形势下竟然逼反了李傕郭汜,搞得长安都被攻下了,吕布只能无奈的逃出长安。

逃出长安后的吕布,四处辗转,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地,直到陈宫出现,帮助他攻占了曹操的老巢兖州。由于曹操当时正带着主力进攻徐州陶谦,所以吕布出兵非常顺利,几乎完全占据了兖州,搞得曹操非常恼火。老巢被占,曹操自然需要抢回,可是面对骁勇的吕布,曹操是屡战屡败,就连偷袭都没法成功,只能无奈的撤退,暂时休整。

曹操和吕布的第一次交锋,以曹操失败告终,没办法,吕布太强了,他手下的军队太厉害了。之后曹操学乖了,采用诈败之术,引诱吕布进攻,终于成功的击败了吕布,将吕布赶出了兖州。不过吕布集团虽然战败,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跑到了徐州,当起了徐州之主。吕布这个人,有野心有实力,又在曹操的身边,所以对曹操的威胁非常大,最终曹操下定决心,联合刘备一起出兵,终于又一次成功击败了吕布,并将吕布围困了起来。

原本吕布还想负隅顽抗,结果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众怒,最终被手下出卖,绑起来直接送给了曹操,就这样一代枭雄吕布,成为了曹操的阶下之囚!吕布也是个识时务之人,见自己被曹操俘虏,知道大势已去了,所以他直接跟曹操说准备投降了,要为曹操鞍前马后。结果刘备在一边来了一句曹公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遭遇吗,此话一出,任吕布表现得多么愿意投降,曹操也不敢用他了,毕竟吕布投降杀主公的劣迹,那可是天下有名啊!

吕布这个老大死后,接下来得流程就是处理他下面的小弟!按照正常思路,当时的曹操远远算不上是天下间最强的势力,他的上面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袁绍,所以曹操在处理了吕布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收服吕布的手下为自己所用,这样可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弥补自己的战损,使得利益最大化!但是曹操在处理吕布手下的三大名将时,却只降服了张辽臧霸,而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这是为何呢?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留下最厉害的吗?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做出如此反常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高顺对吕布死忠,而张辽臧霸可降

吕布等人被押往白门楼时,其实曹操对所有人的处置,早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除了吕布这个首脑,其他人的处置都是有一定的回转余地的!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曹操既然要收降吕布的手下,自然也需要对他们考察一番了,如果这些人宁死不降,对吕布死忠,那就算曹操有心招降,也根本没有意义啊。很遗憾,高顺就属于这种死忠吕布之人!

原文: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高顺被押过来后,曹操曾亲自问高顺有啥想说的,很明显,曹操是想从高顺口中听到服软的声音,他也是知道高顺的才能的,有招降高顺的想法,不然他完全没必要亲自问话,找个手下随便走走过场就行了。曹操既然亲自问了,说明他是往前走了一步,释放出了善意,接下来就看高顺怎么做了。结果高顺拒绝说话,拒绝服软,拒绝投降,这顿时让曹操非常愤怒了,他曹操地位这么高的人都愿意释放善意了,你高顺一个小小的武将竟然敢这么高傲!这完全就是看不上曹操啊,既然你如此高傲无礼,那曹操也无话可说了,强扭的瓜不甜嘛!

事实上,当面对死亡威胁时,一个人话说的越多,说明这个人越渴望活下来,无论他是求饶还是怒骂,只要他愿意说话,那就说明他还不想死,他还有活着的念想!对于这种人,只需要对症下药,最终应该都能招降的。最怕的是那种沉默不语的,这种人拒绝交流,一心求死,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只能杀掉。张辽和高顺的表现其实就是这两种例子,高顺是沉默不语,一心求死,而张辽表面上骂得厉害,实际上还是想要投降的!

原文: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看吧,前一秒张辽还在怒骂曹操,要跟曹操势不两立,可当曹操释放出善意后,张辽立马就降了。什么叫“辽感其意,遂降”,这不就意味着只要曹操做做样子,张辽就会降嘛?张辽和高顺不同,张辽并非那种死忠吕布之人!

同理,臧霸的情况和张辽相同。吕布被抓时,臧霸还领兵在外,此时的曹操还不知道臧霸是不是死忠于吕布,所以派张辽去劝降,结果经过张辽一劝,臧霸直接投降了,而且还拉了许多伙伴投降,这不就说明臧霸也是一个识时务之人吗?他并不会死忠于吕布!

二、高顺背后没人罩着

曹操要杀高顺时,白门楼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说明高顺的背后根本没有人,没人在乎他的生死,但是张辽不同!曹操要杀张辽时,刘备从后面拉曹操的衣服,示意曹操手下留情,关羽更是直接跪下了,替张辽求情,试问在三国中,有谁见过关羽下跪?以刘备和关羽的如此态度来看,曹操势必要斟酌一下张辽的处置决定!

原文: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刘备、关羽都愿意对张辽这个敌将出手相救,这说明张辽这个人并非什么穷凶极恶之辈,所以曹操也乐得做个顺手人情!事实上,在和吕布交战的过程中,关羽就发现张辽这个人,并非是蛮横无理之辈,而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当年张辽和高顺率军进攻小沛城,关羽仅凭一席话,就让张辽无地自容,主动退兵,这说明张辽这个人,是完全可以拉拢的,他和吕布这种人不同!而曹操这人也是非常聪明的,见刘备关羽有意拉拢张辽,立马就换了一副面孔,表示自己也要拉拢张辽。

原文: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不得不说,曹操是真的聪明!刘备关羽替张辽求情,原本张辽应该感激这二人或者投靠刘备,但是经过曹操一番操作,他成功的抢下了张辽这个人才,让张辽对他感恩戴德,真的是非常厉害!要是曹操顺了刘备的意,就这么放了张辽,那估计张辽就是刘备的人了!

三、高顺对曹军的伤害性比较大

高顺乃是吕布手下的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在和曹军的交战过程中对曹军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许多曹军将士对高顺都是恨之入骨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高顺,势必会引得曹军将士的非议,不利于稳定军心!

除此之外,曹操的亲信夏侯惇,他的眼睛就是伤在就高顺的部下之手,这种情况下,曹操怎么敢随意放了高顺?一个是亲信、好兄弟,一个是降将,正常人的选择都会是兄弟,哪有为了外人去得罪兄弟的?要是高顺愿意投降,表现很好,主动去和夏侯惇认错,估计曹操还可能网开一面,可就高顺表现的那个样子,哪里是有认错的态度?

结语

综合来看,曹操之所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杀了,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一、高顺对吕布死忠,无法降服,而张辽臧霸则是愿意投降之人;二、高顺背后没人罩着,没人替他求情,而张辽后面有刘备和关羽;三、高顺对曹军的伤害比较大,连夏侯惇眼瞎都和他有关,双方结怨太深,不杀不足以稳定军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首先,高顺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不同于张辽和臧霸;

需要简单说一下,张辽和臧霸严格来说都不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军阀,而且还曾和吕布交过手,后来才归顺吕布的。所以,张辽和臧霸都没有与吕布共存亡的觉悟和决心。因此,当吕布兵败被俘后,他们两人都主动率部众投降了曹操。

但高顺的性质就不同了,他和陈宫一样都属于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他们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吕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顺和陈宫哪怕在吕布败亡之前就已遭受吕布的冷遇和猜忌,但两人对吕布始终还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而且治军严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他是吕布帐下中郎将,所统帅的部队“陷阵营”,虽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严酷训练下,却成为吕布阵中战力最强的存在。因此,每逢恶战,冲在最前的都是高顺和他所统帅的“陷阵营”。基于这点,高顺虽然不像陈宫那样和曹操有过节,但却同样对吕布死心塌地,是断然不可能为曹操所用的。

而高顺的死忠,曹操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是,由于曹操一向爱才,因此对于高顺的处置本来还说有些犹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军师郭嘉此时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说: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这番话的效果,其实和刘备提醒曹操的话是一样的,直接让曹操坚定了自己的杀心,最终就导致高顺和吕布、陈宫一道被处死,传首许都。

其次,高顺与曹操军和刘备军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为吕布的头号大将的高顺,统帅着最精锐的“陷阵营”曾多次击败曹操军和刘备军。尤其是曹操军,每次败给高顺都败得特别惨。大将夏侯惇更是在与高顺交战过程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夏侯惇对此更是愤恨不已,每次照镜都气得摔镜子。

因此,当曹操处决掉吕布,在准备杀张辽和高顺时。张口闭口讲仁义的刘备,选择力保张辽,却对高顺的处置一语不发。而夏侯惇更是坚决不同意放过高顺。估计郭嘉也是看出曹操军中对高顺的愤怒,也索性做个顺水推舟,建议曹操处死高顺,美其名曰是“全齐名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吕布手下三员大将,曹操只要了张辽和臧霸,为啥把高顺给杀了?

臧霸是吕布八健将中,排在张辽之后的第二名。在曹操、吕布兖州第一次对战时,臧霸与曹操大将乐进,大战三十多合,不分胜负。而乐进曾经与吴将凌统,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凌统也与张辽有几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张辽基本接近。《三国演义》中,曹操破吕布后,在白门楼处理俘虏时,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吕布,吕布一上来,看见宋宪、魏续这些原来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后,愤怒地说,吕某没有亏待各位,你们为何背叛?宋宪怼了一句: “只听妻妾言,不听大将计,何谓不薄”?吕布才垂头不语。

张辽押到时,正好曹操征询刘备意见,吕布想投降,怎么样?刘备回应说,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过来,下令拉下去勒死,吕布气得大骂刘备“大耳儿”,张辽看见老领导这熊样,斥责说,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见了张辽,似曾相识,问了一句:“这人有点面善”?张辽回应说,忘了濮阳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韦,如今天人相隔,有点悲伤。张辽接着说,只恨那天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

曹操一听大怒,拔出佩剑要杀张辽,而张辽一副大义凛然,伸出脖子让曹操杀,这时,刘备赶紧拉住曹操臂膀,关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齐求情说,这等忠心赤胆之人,正应该留用。这也是后来,关羽被围在土山,张辽极力替关羽说好话,劝曹操接受关羽投诚条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顺势放下佩剑,笑着说,孤亦知文远忠义,特试之耳!亲自解开张辽绑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张辽身上,还把张辽拉到上手座位,张辽这时候不好再倔犟,顺势表示投诚。

而臧霸当时,并没有押到白门楼,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 】从这段记载看,吕布打败刘备,夺占徐州后,臧霸等人投了吕布。这里的等人包括孙观、吴敦、尹礼等,说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谦部将。刘备接手徐州后,就是刘备部下。这一猜想在《三国志.臧霸传》中,得到证实 : 【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谦镇压黄巾后,拜为骑都尉。曹操破吕布时,臧霸早早看出,吕布将要败亡,在下邳被包围前,就悄悄隐退了。所以,曹操处理吕布部俘虏时,臧霸并不在场。曹操因为早已听说臧霸名气,专门征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后来,曹操派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为琅邪相,先后担任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并把青州、徐州委托臧霸管理。

至于高顺,和曹操的梁子结得太深,还在曹操忙于应付张绣,派夏侯惇援救刘备时,高顺与夏侯惇干过十多合,绕阵逃走,夏侯惇紧追不舍,不防被高顺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个铁血夏侯惇,大吼一声,一把拔出箭头,把眼球一口吞下肚里,不顾痛彻心扉,鲜血淋漓,单眼瞄瞅,盯紧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干掉,才被夏侯渊救护回军。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红的将军,曹操能饶了高顺?加上高顺押到白门楼时,曹操问话,高顺闭口不言,若得曹操气涌心胸,自然难逃一死。(617)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在白门楼上,取得胜利的曹操志得意满,对被俘的吕布将士进行处分。他对陈宫百般拉拢,对吕布谈笑风生,可是对高顺却表现得与众不同。他只是对高顺问了一句话,就草草地将其斩杀了。高顺是吕布手下的武将之首,唯才是举的曹操将吕布的部下张辽、臧霸都收降了,为何却容不下高顺呢?

一、高顺对吕布的死忠。

吕布的被俘,是因为遭到了他手下将领的背叛。吕布在责怪这些将领的时候,这些将领反驳他说是因为吕布只听妻妾的话,不听大家的计谋。但是,即便是在吕布众叛亲离的时刻,高顺依然是忠于吕布的,和吕布一起成为阶下囚。

高顺是吕布手下的首席大将,张辽、臧霸只不过是他手下八健将的首领。在史书中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喜欢饮酒,也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他手下统领着七百人马,装备精良,号称千人。在作战中,高顺和他的部下攻无不克,被称为“陷阵营”。

高顺在战场上为吕布立下了汗马功劳,吕布也知道高顺对他的忠心,可是吕布却不能任用高顺。吕布对高顺的军事能力十分忌惮,他在不作战的时候,就剥夺高顺的军权,把他的部下交给魏续统领。等到了作战的时候,吕布才将高顺的部下交还给他,让他带领去冲锋陷阵。

如果其他人受到这样的对待,估计早就心怀异心了。但是高顺却依然对吕布忠心耿耿,为他尽心尽力地效劳。这说明高顺这个人性格坚定,品行专一。他选择了吕布作为主公,就不再改变自己忠心。这种忠心是一种死忠,是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的。

正是这一点,让曹操在白门楼上对高顺起了杀心。曹操收降张辽、臧霸这些将领,他们都抛弃了吕布,把曹操当作自己的主公。而高顺由于对吕布的死忠,是不会改换门庭的。因此,曹操决定杀死高顺,为自己免除后患。

二、高顺对曹军的伤害。

高顺作为吕布手下的首席将领,为吕布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而吕布从争夺兖州时起,就成为曹操的主要敌人。曹操虽然足智多谋,可是在吕布的强大武力面前,也是多次遭到挫折。在吕布打败曹操的强大军队中,就有高顺的身影。

曹军和吕布军队的交锋中,就曾经多次吃到了高顺和他部下的苦头。在史书记载中,高顺最辉煌的胜利发生在建安三年。吕布派高顺率军攻打刘备驻扎的小沛,高顺获得了胜利。刘备和关羽、张飞一起驻守小沛都不是高顺的对手,可见高顺的军事能力之强。

随后曹操派夏侯惇率部前往救援小沛,同样也败在高顺的手下,夏侯惇在这一战中,因为被流矢射中面部,失去了左眼。夏侯惇是曹营中地位最高的将领,是曹操最倚重的大将,与高顺交手依然败北。高顺作为吕布是首席将领,军事能力名不虚传。

正是因为高顺的战绩,给了刘备和曹操以重创,这也让曹军上下对高顺恨之入骨。当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曾经对吕布进行劝降。吕布原本有投降的意思,可是却被部下劝止了。这些部下因为对曹军伤害太深,怕投降后遭到曹军的报复,所以决心要抵抗到底。在这些人中,当然有高顺在内。

高顺被俘后,他对曹操手下的伤害,尤其是他最器重的夏侯惇的伤害,让曹操对他深恶痛绝。如果曹操留下高顺,会遭到手下将士的极度不满。为了满足部下的复仇情绪,曹操决定杀死高顺,以平军中的仇恨。

三、高顺对曹操的态度。

在白门楼上,曹操和高顺只见了匆匆一面。曹操也只问了高顺一句话,那就是你有什么话说?高顺对此并不作答。曹操因此发怒,让手下斩杀了高顺。在这短暂的一面中,双方的态度隐藏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曹操对高顺的态度很恶劣,他并不是对吕布和陈宫那样和颜悦色,而是很突兀地问高顺有什么话说。曹操让高顺说话,无非是让他向自己求饶,或者是留下遗言走向死亡。可是曹操得到的是高顺的沉默。高顺用一种蔑视的姿态迎接曹操,自然会让胜利者曹操感到了侮辱。曹操由此判断高顺不会向自己投降,因此斩杀了他。

其次,曹操没有能够逼迫高顺投降的把柄。我们看曹操劝降陈宫的时候,又是拿陈宫的老母,又是拿陈宫的妻子来要挟他,让他投降自己。而曹操面对高顺,却根本就没有提这方面的事情。这应该是高顺没有家人落到曹操的手中,自己仅仅是孤家寡人,没有让曹操抓到任何可以要挟自己的亲人。对于这样一个不能控制的高顺,对于曹操来说不啻于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定时炸弹。

第三,高顺不回答曹操的问题,就表明了他对曹操的态度。他从心底对曹操并不欣赏,只忠于自己的主公吕布。此时的曹操对吕布的去留已经有了预案,但是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杀死他。当曹操看到高顺对自己的态度,心里就有了一个计较,那就是无论是否留下吕布,高顺却是绝不可留的。

这是因为高顺只忠于吕布一人,在他心目中不会有第二个主人。如果同时留下吕布和高顺,那么只忠于吕布而不忠于曹操的高顺,是吕布当然的部下。吕布这人反复无常,如果他再次反叛,高顺又必然是他当然的帮凶。一个吕布就让曹操头疼,再加上一个军事能力很强的高顺,就更不会让曹操放心了。

如果要留下吕布,就必须除掉高顺。这样才不会当吕布反复的时候,有得力的帮手。就算是不留下吕布而留下高顺,他也不会忠于曹操,而是会寻找机会去为吕布报仇。因此,无论是否收降吕布,曹操都会先杀死高顺的。因此高顺与其说是死于曹操之手,不如说是死于反复无常的吕布之手。

结语:

在白门楼上,曹操劝降陈宫,调侃吕布,却对高顺十分冷淡,只草草走了个过场就将他斩杀。这是因为高顺对曹操的态度,让曹操察觉出高顺对吕布的忠心。即便是曹操留下高顺,高顺也不会对曹操忠心,只会任吕布作为自己的主公。

这样,曹操留下吕布,就会害怕高顺作为吕布的部下,在吕布反复无常时为虎作伥。如果曹操不留吕布,更怕高顺寻机为吕布报仇。再加上高顺对曹军将士的伤害,让曹操无法劝降高顺,只能将他一杀了之。可以说,高顺是死于他对吕布的忠心,也是死于吕布反复无常的品行上。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公元199年,吕布兵败城破,自己被曹操诛杀,随后,吕布的手下开始纷纷投降。对于吕布手下的三大名将张辽、臧霸和高顺,考虑到三个人态度、性格、环境和影响的不一样,曹操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杀了最厉害的高顺。

1.态度不同

高顺的死,与其对曹操的态度存在直接的关系。当时城破后,陈宫、高顺和吕布等人被俘并送到曹操面前,高顺拒绝投降曹操,为此,曹操选择杀了高顺,并将其厚葬。

而张辽则没有拒绝归顺曹操。在下邳城,吕布兵败后张辽率领剩下的军队投降曹操,并被曹操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臧霸原来是陶谦旧部,却挤不进徐州世家大族的圈子,与陶谦嫡系丹阳兵也不同路;后来在吕布阵营也没有进入核心,因而没有忠心可言,所以臧霸自然不反对投曹操。

因为态度上的不同,即使非常需要人才的曹操也只能选择杀了高顺,招降张辽和臧霸。

2.性格不同

三国中,高顺的定位是一名“死士”,是拥有超强军事才能的“死士”,所以,高顺是个真正的军人,处事有着自己的一套准则,骨子里没有投降这个概念,更不会为了求生而去做违背自己准则的事情。

而张辽、臧霸应该属于“勇将”,他们的追求无非是“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一将功成万骨枯”,由于太在意功名,只要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就有转换立场的可能。

可见,性格上的不同,高顺不会因求生去投降,而张辽、臧霸两人则会投降去建功立业。

3.环境不同

公元198年,高顺率军攻破沛城后,俘虏了刘备的妻儿,而刘备失败后投奔了曹操。高顺被俘时,在曹操身边的刘备自然不会为高顺求情,这也是高顺被杀的原因之一。

当时张辽被押到曹操面前,关羽也在曹操旁边,并为张辽向曹操求情。因为关羽和张辽都是山西老乡,而曹操当时想招揽关羽,所以,曹操势必卖个面子给关羽,并招降了张辽。

对于臧霸,其实曹操有大用处。在曹操取徐州后,以陈登为首的徐州本土势力才是真正的徐州之主,而曹操受到北方袁绍的压力,不能有太多针对徐州的动作,所以曹操选择将臧霸扶上马,以牵制徐州的本土势力。

从环境上看,张辽有关羽求情,臧霸另有重用,自然被曹操留用;而高顺既无人求情,又无重用,自然被杀。

4.影响不同

高顺作为“陷阵营”的实际领导者,在与曹军的多次作战中,肯定给曹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因此曹军中有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曹操此时把高顺放了,势必有不少人会寒心,并对曹操产生怨念,甚至出现背叛。所以,曹操将高顺杀了,让将士们泄愤解恨,对稳定军心非常有利。

张辽原本是丁原手下,后来吕布掌军,张辽便自然也成了吕布的手下。但是,由于吕布过于勇武过于突出,作为吕布手下的张辽很难有所作为,一直默默无闻,可有可无。对于曹操来说,杀与不杀张辽,影响都不大。

而臧霸手下有支徐州兵,和曹操当年收编的青州兵类似,对当时局势有一定影响。臧霸手下这支军队到了建安末年,仍然与青州兵类似,敢擅自拔营离去,而曹魏不敢禁止,也不敢讨之,而是不得不抚之,足见其影响之大。

从影响看,高顺太强,在曹营树敌太多,曹操唯有杀之平愤。臧霸的徐州兵影响力大,曹操自然乐于吸纳;而张辽影响小,曹操不杀他,可多得一个武将,何乐而不为。

总之,虽然当时吕布的手下中,高顺本事最强,但是死士的性格,不投降的态度,曹营树敌多,加上被俘时无人求情,结果高顺被曹操所杀,而张辽和臧霸被收服。

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张辽、臧霸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吕布麾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是全身心的服务于吕布。特别是臧霸,严格的说,臧霸跟吕布之间,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主仆关系。而是两股势力的联合抗敌,是友军的关系。高顺与他们不同。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力量,是吕布麾下的第一大将。最主要的点,高顺特别愚忠于吕布,他是吕布最忠实的粉丝。

张辽,字文远,早期为丁原麾下从事。在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内斗期间,召丁原、董卓等入京,命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共募得千余人。及至张辽还京,何进已经事败被杀。张辽只好统兵归属于董卓。等到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张辽又以兵属吕布。

不管是投靠谁,张辽的手上,总是有自己的兵马。在吕布麾下,他仍以北地太守以及鲁相的名义,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投靠曹操也一样,张辽属于带兵主动投靠。具体内容如下: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参考,《三国志·张辽传》

既然是带兵主动投靠,曹操有什么理由杀掉张辽呢?杀了张辽,天下人会怎么看?人家主动带兵投靠,你转眼就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靠你。所以曹操不但不能杀张辽,而且还要重用他,给他拜将封侯,给天下的能人志士树立起一个榜样。

臧霸与张辽相比,又高出了一个层次。他早期从事于陶谦,后于徐州招兵买马,与孙观、吴敦等人聚集兵众,自成为一方霸主。

在徐州,臧霸的关系网很深,即便是徐州正主陶谦,也拿他是一点办法没有。

后来吕布提领徐州,臧霸因为攻打琅琊相萧建一事,与吕布分账不均。进而兵戎相向,吕布领重兵围攻臧霸等人,结果无功而返。

曹操攻打吕布之际,臧霸考虑到徐州的整体利益,于是摒弃前嫌,与吕布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外来者曹操。

吕布被杀之后,臧霸没有被俘虏,而是带着自己的亲随,藏匿了起来。

曹操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想要治理好徐州这片土地。像臧霸这样的,在徐州有着极高的影响力的大人物,必然能得到曹老板青睐的。

所以!曹操指名点姓要找到臧霸,并利用臧霸的关系网,挖掘了徐州的一干人才。

比如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人,皆被委以了重任。

原文如下:

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参考,《三国志·臧霸传》最后说说高顺为什么被杀?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跟张辽相比,高顺没有主动投降,而是兵败被俘,曹操可以名正言顺的杀掉他。

第二,跟臧霸相比,在徐州的这片土地上,高顺只是个再来者。对曹操治理徐州来说没有帮助。

第三,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人物,他是吕布的忠实粉丝,甚至愚忠于吕布,曹操明知没有机会招为己用,故而杀之。

第四,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素来与诸将不和。如今沦为阶下之囚,魏续、宋宪等人肯定会借机在曹老板面前中伤高顺。

第五,高顺曾经弄瞎了曹魏第一上将夏侯惇的眼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