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如果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蜀汉将很有可能一统三国!
既然题目都让赵云去守荆州了,那这个题目的讨论基础肯定是三国演义了,因为在正史中,赵云最多做一个猛将,是做不了一方统帅的,刘备也不可能让赵云去守卫荆州!在正史中,赵云的定位和黄忠是差不多的,是刘备的“爪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赵云和黄忠是刘备的打手,而并不是统帅!刘备手下,真正的统帅只有关羽,如果一定要多加一个的话,那就是马超,只不过马超天生不会受到重用的!所以说,要讨论让诸葛亮、赵云去守荆州,那必须是以演义为讨论前提了,因为正史根本不可能!
荆州的丢失
要了解诸葛亮和赵云能不能守住荆州,我们先要知道荆州是怎么丢的,为什么丢的?
演义中,荆州的丢失和诸葛亮、关羽二人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荆州之所以被东吴偷袭成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关羽的主力并不在荆州,他们跑去打樊城去了,所以才会留下一个空虚的后方,被人趁虚而入。正史中,并没有交代关羽为啥去发动襄樊之战,到底是谁下的命令。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明确给出了下命令的人,这个人就是刘备,而刘备是听了诸葛亮的建议!
原文: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看吧,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建议刘备,让关羽去攻打樊城的!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刘备集团才刚刚打赢汉中之战,损耗颇大,为啥要在这个时候又让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呢?这摆明了就不是一步理智的棋啊?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也是有正当理由的!当时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于是开始盘算着称王的打算了。而当他汉中王的称号报到汉献帝那里时,顿时惹得曹操大怒,当年刘备可是被曹操踩在脚底下的人物啊,现在竟然敢称王,这不是打曹操的脸吗?于是曹操受不了了,当即决定发兵攻打刘备,要在汉中再和刘备干一次,打击刘备的嚣张气焰!
之前的汉中之战曹操已经大败了,如果此次贸然出兵,其实也并不一定能够击败刘备,所以司马懿立马站出来阻止曹操了。司马懿给的建议是联合孙权,图谋荆州,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刘备的主力调往荆州,之后曹操再派人去打汉中,这样的话汉中应该就比较好打下来了。实话说司马懿的这个计谋还真是不错的,只不过谁都没想到,原本是假意图谋荆州,实际图谋汉中的作战计划,最终演变成为了荆州的生死战,令众人大为意外!
曹操准备联合孙权攻打荆州的情报被刘备给知道了,于是刘备找来诸葛亮商量,最终诸葛亮建议让关羽出兵攻打樊城,以此来震慑东吴和曹魏,使得两家不敢联手。诸葛亮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没想到东吴对于荆州的执念竟然如此大,竟然不顾大局选择偷袭关羽,最终酿成大祸。实话说,若不是诸葛亮让关羽去攻打樊城,关羽就坚守在荆州,估计东吴也不可能打下荆州的,毕竟东吴军队的攻城能力实在太差了,当年孙权亲率十万人都打不下几千人防守的合肥城,丢尽了颜面!
关羽的关系
荆州毕竟是在关羽手中丢的,所以关羽其实也是难辞其咎!在曹操命人去联合孙权时,东吴众人其实还没有最终决定和曹操联合,毕竟之前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曹操,刘备算是盟友,有这个惯性在,他们一时半会也没法下定决心,到底跟哪边联合?最终,孙权决定让诸葛瑾派人去向关羽提亲,借此试探一下关羽的态度。如果关羽对东吴没有恶意,那么孙权就继续盟好关羽,如果关羽对东吴怀有恶意,那么孙权就转投曹操!
原文: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孙权用其谋。
很多人都说孙权反复无常,最终背叛盟友非常可耻,但如果我们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他的这种行为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刚开始孙权之所以愿意把荆州借给刘备,目的是想让刘备帮他抵抗曹操,而且当时刘备实力弱小,对孙权没有威胁,所以孙权无所谓。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刘备击败了刘璋,占领了益州,之后又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这已经让孙权看到刘备的真正实力了。刘备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颠沛流离的小军阀了,而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连曹操都不是他的对手!
当年的小弟,现在变成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要强于自己的诸侯,这让孙权难以接受!更为重用的是,守卫荆州的关羽态度不明,可以说此时关羽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蜀汉的态度,如果关羽对东吴怀有恶意,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刘备集团其实也是对东吴虎视眈眈?东吴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擅长水战,这也是他们能够击败曹军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这个优势在刘备面前,其实算不上多厉害,因为关羽也训练了一支水师!
东吴陆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不上蜀汉陆军,现在关羽占据江水上游,又有水师,如果他们觊觎东吴,顺流而下,直插东吴腹地,那东吴挡得住蜀军吗?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之前的刘备很弱小,孙权不介意把江水上游让给刘备,但现在不行了,刘备羽翼已丰,如果真打起来,东吴不一定挡得住。所以说,现在关羽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关羽和善,那么东吴还能够勉强合作,如果关羽不和善,那这背后的危机就太大了,孙权不得不提前下手,不然等刘备准备好,那东吴就完蛋了。
可以说,关羽面对东吴使团的态度,决定了这一次荆州的丢失!只不过关羽高傲的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面对东吴的求亲,他不仅断然拒绝,更是对孙权进行了侮辱,喊出了“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话语。
原文: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
当着人家使臣的面痛骂人家的主公,还威胁要斩杀使臣,这已经是严重的外交事故了,几乎相当于宣战了,可以说关羽的这个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而自此以后,东吴完全断绝了和刘备结盟的想法,转而投入了曹操怀抱,开始图谋攻打荆州!
可以说,荆州之所以丢失,主要有两个责任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关羽。若不是诸葛亮让关羽去攻打樊城,荆州不可能丢失;若不是关羽侮辱孙权,东吴也不会坚定地站在曹魏一边。所以说,要想荆州不丢,必须得从这两人下手!
诸葛亮、赵云守荆州
如果把关羽调走,把诸葛亮和赵云调过来守荆州,情况其实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汉中之战后,曹操一样会先要攻打汉中,司马懿一样会献计联合东吴,而诸葛亮一样会派人去攻打樊城,但是没有关羽在这里,当孙权派诸葛瑾来试探蜀汉这边的态度时,情况肯定会大不一样。诸葛亮多么聪明,多么会说话,只要东吴的使者到来,他肯定会明白东吴的意图,释放出善意,凭借他一番言辞,最终肯定能劝服孙权,让他们继续和蜀汉站在一起,成为可靠的盟友。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其中重用的一环就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很显然关羽早就把这玩意抛之脑后了,但是如果诸葛亮守卫荆州,有他这个战略制定者参与,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势必更加融洽!诸葛亮非常善于搞外交,有他在荆州,荆州应该是暂时无忧的。再加上有赵云这个听话的将领,诸葛亮指哪打哪,整个荆州应该会是比较和谐的。而关羽在益州,有大哥刘备压制,脾气自然也要收敛不少,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所以说,如果让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汉中之战后,蜀汉的局势应该是比较稳妥的,荆州根本不会丢,蜀汉和东吴的关系也还是勉强能过得去,不会撕破脸皮!
那么重点来了,之后的剧情会如何发展呢?刘备能一统天下吗?
本文认为,如果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将有很大的可能逐鹿中原!这个时间点就是曹操去世!在原来的历史线上,襄樊之战第二年,曹操就去世了。而诸葛亮三分天下中所说的待天下生变,也就是这个时候了。曹操去世,曹丕不一定能够控制曹魏的局面,刘备诸葛亮再加东吴联合北伐,将有很大的可能击败曹魏!面对三方进攻,曹魏内部也会动乱不息,反抗起义者数不胜数,最终曹丕很可能被击败,只能退向冀州。
而击败了曹魏的刘备,统一天下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大!
结语
如果诸葛亮、赵云守荆州,把关羽调到益州去,蜀汉和东吴的脸面应该不会彻底撕破,有诸葛亮这尊大神在荆州,荆州应该会比较安稳。等到曹操去世,蜀汉、东吴一起北伐,曹魏将被打得大败,刘备很有可能一统天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韬光养晦很重要
关羽失荆州,不是能力不行,守不住荆州。而是关羽不知道,孙权是不愿意看到:刘备比孙权强大。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关羽进攻曹军的时候,自己的老窝却给东吴端了。这说明关羽根本没有搞清楚他的敌人是谁。他的敌人,不仅仅只有曹操,孙权也是敌人啊。
当刘备把目标定为统一三国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有了两个主要敌人:曹操和孙权。
因为,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想统一天下的人。而刘备却是三个人中最弱的一个,不管是单挑曹操或者孙权,都是没有胜算的,此时的他是不应该太张扬的。更应该借曹操的势力或者孙权的势力,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只有当曹操和孙权相争的时候,或者他们内部出现混乱状况。蜀汉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至于如果是诸葛亮和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和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也就是说,在刘关张和庞统都活着的情况下。想一统三国?那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实力不容许!因为,刘备如果想统一三国,他必须要把曹操和孙权都灭了,才算一统三国。而此时的他,刚刚勉强可以自保。而刘备以目前的实力,想灭掉孙权,是不可能的,想灭掉曹操就更不可能了。他只能联合孙权来相互自保,不被曹操灭了。如果天上掉馅饼,他们两个联合起来把曹操给灭了,他们也只会把曹操的地盘平分了,三国变两国。还是没有统一。最后二选一,看谁胜出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这个话是诸葛亮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在隆中草庐里对刘备说的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拿下成都。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刘备夺取汉中。这个时候才算拿下益州。此时,刘备已经五十八岁了。刘备也才勉强有了立脚的地方,距离一统天下还有好大的距离。
(刘备)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他需要巩固已经取得的地盘。地盘都是刚打下来不久的,肯定是需要好好经营的,来增强国力,最好实行朱元璋称霸天下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好好地打好基础,理顺内部关系,为称王称霸储存实力,做好准备。什么时候,刘备才算拥有称霸天下,一统天下的能力?我认为是:刘备可以单独的,分别灭掉孙权和曹操了。这个时候才算有了一统三国的可能性。只能说可能性,因为到时候曹操又会和孙权联合了。刘备可能还是无法如愿。
寄希望于下一代从刘备的年龄上来看,已经都是暮年了,历史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够了。所以说,刘备想完成统一大业,在他的有生之年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是打好基础,寄希望于下一代了。或者下下一代了。原则上,蜀汉要想统一天下,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并且接班人优秀,还不能出现大的失误。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蜀国灭亡是迟早的事,一切都是天命,更何况诸葛亮有演义中说的那样厉害吗?品三国曹操才是真正的雄主,伟人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挥鞭,概括了他一生南征北战,平定大半个中国…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如果让赵云、诸葛亮守荆州当然更加稳当,但刘备三兄弟和庞统攻略西川(益州)的话就更加困难了。
要想统一三国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但要保住荆州不失、做好北伐中原的准备倒是很有可能的。
在庞统战死以后,刘备集团留下大将关羽镇守荆州,调任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离开荆州、转战一年有余才平定了益州的大部除了汉中郡等地以外的领土。
一直到关羽被杀、荆州失陷时,而刘备与诸葛亮都一直留在益州,对于荆州的情况过问不多,重心只在于经营益州、夺取汉中。
只有214年约定荆州“湘水划界”前,刘备才打算带兵支援关羽抵抗孙权,但最后不了了之,反而还把荆州割让了一半给孙权。
后来关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两线作战,同时面对曹操、孙权怎么可能不失败,他在内乏粮草、外无援军的前提下进攻曹操的襄阳、樊城。
结果这两个地方不但没有攻打下来,自己后方的大本营还被吕蒙、陆逊给偷袭了。关羽父子走投无路,兵败被杀,荆州这才全部落入孙权手中。
(荆州七郡与湘水划界)
如果刘备当初留下赵云与诸葛亮镇守荆州,那么形势就会好得多。赵云的能力虽然不如关羽,威望也不如关羽,但是更加稳重可靠。以赵云的性格,不会主动去招惹曹操,反而更适合固守荆州,认真贯彻“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方针。
不过,赵云的威望倒是不太够。在刘备入川之前,赵云的官职仅仅只是偏将军这种下层武将,根本担负不起镇守荆州的威望,无法服众。
等到刘备平定西川的时候,关羽已经是前将军,张飞已经是左将军,而赵云的官职仅仅是翊军将军这种杂号将军,远在关羽、张飞、黄忠等人之下。
再等到刘备称帝时,赵云这才进阶为征南将军这种中级将领,而同时期的马超却已经是骠骑将军,张飞也是车骑将军这种高级将领了,这又高出了赵云一大截。
刘备怎么可能把偌大的荆州交给当时还是杂号将军的赵云管理,这就体现出赵云的威望不够。等到赵云担任征南将军的时候,也早就已经发生了关羽兵败、荆州丢失的事了。
刘备三兄弟要想经略益州,再加上有庞统、法正等人的辅佐,要在公元214年之前击败益州牧刘璋,问题倒也不大。
可是到了219年汉中决战时,能否击败曹操的主力军团就是问题了。历史上可是到了“蜀中男女老幼,男守战,女耕织”的地步。
诸葛亮在成都保障后勤,已经动员全川男女,为汉中前线的刘备保障军需,这才帮助刘备(谋士法正亲临前线谋划作战)攻下了汉中。汉中之战虽然大获全胜,可是也让刘备“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如果庞统替代诸葛亮,能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也很难说。因此,刘备当时带诸葛亮入川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这不是换谁守的问题,虽然荆州是在关羽手上丢失不假,但即使换了诸葛亮和赵云来守,短时间内是不会丢。
但长此以往,荆州总有一天会丢失,蜀汉也无法统一三国,根源就是因为蜀汉实力太弱!具体原因如下。
前言:
荆州为何会丢?还不是因为关羽在前线与曹魏作战时,后面被东吴吕蒙偷袭了荆州?而吕蒙等人之所以能够偷袭荆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蜀汉实力太弱。
哪怕当时已经是蜀汉实力的鼎盛时期,其所拥有的兵力也根本不足以应付关羽在与曹魏作战的同时镇守荆州多郡。甚至连后来的荆州丢失,关羽败走麦城而身死时,在汉中的刘备以及各地的大将都根本无法前来救援。
距离荆州远是不假,但也不否认当时的蜀汉兵力确实不足以镇守其偌大的地盘。如果当时的关羽在前线与曹魏作战时,荆州能够有赵云等任何一位大将镇守,估计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问题:换将镇守能否统一三国
一、蜀汉实力太弱,曹操、孙权等人不会坐等刘备等人做大做强,反而会趁其根基未稳而削弱蜀汉实力。
五虎大将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俘身死时,正值蜀汉实力的巅峰时期,当时蜀汉的地盘不仅有荆州四郡,还同时拥有整个益州和汉中等地。
如果仅仅以地盘大小而言,此时的蜀汉地盘是已经隐隐超过东吴孙权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拥有地盘底蕴的蜀汉,依靠其人口稠密的荆州,只要安静发展几年,实力势必会蹭蹭蹭的往上涨。
然而东吴和曹魏并没有给蜀汉这个时间和机会。在当时的关羽进攻樊城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连远在洛阳的曹操都要考虑是否要迁都暂避关羽锋芒,然而其属下谋士却建议曹操直接联合东吴对抗蜀汉。
而后面才有了东吴孙权派遣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致使最后关羽身死的情况出现。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在看到关羽如此威猛的情况下,曹操和孙权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最后才联合起来对抗蜀汉。
所以东吴与曹魏是不可能给蜀汉这么多时间发展的,因此在短时间内荆州就丢失,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也身死。
由此可见,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荆州和西川不是换谁镇守的问题,实力的差距是无法短时间内弥补的,能够短时间内守住地盘都不错了,还想统一三国?
二、以蜀汉当时的实力,诸葛亮等人守荆州刘备守西川仅仅是权宜之计,实力不够只能短时间内守住地盘,统一三国已经是痴心妄想。
荆州的丢失虽然是因为吕蒙偷袭,但却也反映出蜀汉实力的不足(也有叛将投敌的原因)所以对于问题所设想的让诸葛亮和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和庞统守西川,虽然是可以,但蜀汉版图的其它地方呢?又让谁守?
蜀汉之所以只让关羽一个人守这么重要的荆州,是因为实在找不出其它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来镇守。而且兵力也不足,如果让诸葛亮和赵云等人前来,短时间是不会出现问题,但久了,其它地方没人镇守的问题也会显现出来。
届时蜀汉各将领就得来回奔波疲于奔命的往返各地镇守,最后蜀汉依旧是守不住其偌大的版图,毕竟仅仅是荆州就被东吴和曹魏一直盯着,更何况还有汉中等地。
因此以当时蜀汉的实力,只能勉强守住其偌大的地盘,而且还是在东吴和曹魏相安无事当时前提下才能守住,一旦两方联合起来,蜀汉就悬了,如荆州丢失关羽身死就是如此。
至于想要凭借换将镇守各地以此来统一中原,那就真的是痴心妄想了,勉强自保都不错了。
结语:蜀汉当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地盘太大、实力不足,而想要统一三国这根本就不是换将镇守各地就能够实现的。
如果能够让蜀汉在巅峰时期安静发展个二十年,倒还有可能,然而蜀汉巅峰时期却只有几年,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参考资料:
《三国志》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庞统守西川,能否一统三国?
您还别说,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和赵云守荆州,刘备三兄弟和庞统守益州这种可能性还真有!
我们假设啊,如果庞统不死,益州被刘备占据后,就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蜀汉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问题。
庞统和诸葛亮的战略区别在这一个问题上,庞统和诸葛亮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按照庞统的战略思路,应该是放弃荆州,集中兵力来攻取凉州,然后以凉州的精兵良马来武装自己与曹操抗衡;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非常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占据荆益二州后,如果天下有变,则刘备出秦川,另派一上将出襄樊来与曹操争夺天下。
既然两位军师的观点截然不同,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荆州问题呢?
庞统视荆州为包袱,而诸葛亮视荆州为重中之重,而以刘备的经历来看,想叫他放弃荆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哪怕他在心里认同庞统的观点。所以说,如果庞统不死,刘备很有可能把诸葛亮派到荆州镇守,但是刘备却不能把关羽调到益州。
这其中的原因有二:
其一、关羽是刘备最信任之人,哪怕刘备再信任诸葛亮,他也不会把诸葛亮一个人放在荆州,因为,荆州毕竟是诸葛亮的主场,他在那里有着无数的资源可以利用。为了防范于未然,刘备必须要在诸葛亮身边放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
其二、荆州六郡之地,水网纵横,尤其是最重要的南郡,被汉水和长江环绕,正是水军的用武之地。而关羽在荆州水军建立始,就是水军的领导人,或者说是荆州水军的创始人,这也是刘备攻取益州时,派关羽镇守荆州的原因。因此,刘备是不会把关羽这员蜀汉集团中最擅长水战的将领调到益州的。
蜀汉北伐的战略部署笔者揣测,如果庞统不死,蜀汉集团最有可能的战略布局是这样的。
其一、蜀汉设立两个政治中心,一个在荆州,由诸葛亮和关羽主持,黄忠如果不是在汉中之战后次年病死,或许刘备会把黄忠派往荆州加强军事力量。
其二、另一个政治中心在益州,由刘备和庞统主持。派马超、张飞、赵云攻占凉州,利用凉州的精兵良马武装自己,然后北伐。
至于北伐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在襄樊方向还是关中方向,这要视情况而定。笔者认为,《隆中对》哪里都好,就是在出兵北伐主攻方向的选择上似乎有些问题。
相对于出兵秦川,占据关中,从襄樊地区北伐更能够直接触动曹操的神经。而出兵关中,即使攻占了长安,可无论是从崤函古道出潼关或者走蓝田出武关,都是道路崎岖难行,敌军随时随地可以设伏。而且,大部队在山区展不开,会限制蜀汉军队中由凉州兵马组成的西凉铁骑的发挥。
而出兵襄樊则不同,过了樊城就是南阳,前面就是一马平川,向北可以直取洛阳,向东可以走叶县趋许昌,进入曹操的腹地。如果东吴此时能够配合的话,从合肥方面出兵牵制曹军,那战略形势无疑对蜀汉最为有利。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庞统不死,蜀汉北伐最佳方案应该是从襄樊北伐作为主要攻击方向,出秦川走关中一线应作为次要攻击方向。
在北伐之时,刘备应该出川亲自主持,赵云为先锋,关羽为中军,诸葛亮为军师,马良在后方坐镇;关中一线,庞统主持,率领张飞和马超出秦川攻击长安。再联合东吴,许以灭曹之后平分天下,让他出兵合肥牵制曹军,如此一来,还真的有可能改变三国局势。
曹操见出现了这种局面,只得迁都,把汉献帝迁往邺城。如此一来,长安必定守不住,庞统率军出关中和刘备在洛阳会师,然后整军攻击邺城。
孙权攻占了合肥,占领了淮南之地,势力大增,也害怕刘备在消灭曹操后来攻击自己,决定不再对曹操采取攻击,而是消化淮南之地。刘备见孙权不再进攻,也怕荆州有失,于是派诸葛亮回荆州镇守。
结论如果出现这种局势,三国的疆域将重新划分,蜀汉占据了凉州、益州、雍州、荆州、司州、豫州半部;东吴占据了原来曹操的扬州、豫州半部,前锋直指徐州;曹操退守北方,占据徐州、兖州、并州、冀州、青州、幽州。假以时日,刘备统一三国,重兴大汉的局面或许真的会出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