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高览和张郃本来是一对搭档,实力不弱,至少也是个强一流水平,正常作战中,连许褚都没法短期内击败他。那么为何高览会被赵云一枪刺死,又为何赵云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这里面其实主要有两大原因!

高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和许褚战平的高览,实力有多强。高览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颜良、文丑、张郃齐名,这就注定高览绝非是一个草包,而是一员悍将。官渡之战时,曹操让张辽出战,袁绍这边张郃接住,许褚见张辽拿不下张郃,也挥刀相助,高览一看,这还得了,说好的单挑,咋就变成了群殴,于是也亲自上场,接住许褚,替张郃分担压力。

演义原文: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可以看到,高览的实力还是不错的,单说这次战斗,他确实和许褚打了个平手,没能分出胜负。之后曹操见双方迟迟分不出胜负,便手下军马冲锋,四人的对战也就告一段落了。

赵云斩高览

高览能够和许褚打平,实力不俗,按说这种武力的人,就算打不过赵云,也不会被赵云轻易杀死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刘备遭到高览和张郃的埋伏,身边士卒剩余不多。本想要亲自拔剑和高览作战,结果赵云突然从高览后方杀出,高览防备不及,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面对赵云这种高手,如果没有防备,估计会死得很惨。

演义原文: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可以看到,高览是死于赵云的突袭,根本就不是堂堂正正的战死,面对赵云这种高手的突袭,基本是很难抵挡的。话说高览死得也确实够冤的。

分析了赵云是如何斩杀高览的,接着我们来看赵云和许褚的交手,看看他为何杀不了许褚!

赵云战许褚

刘备本想趁曹操和袁绍在前方交战,自己统兵去偷袭许都,结果被曹操给提前发现了。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前来阻击,两军相遇于穰山地界,大战爆发。曹操命许褚出战,而刘备这边则让赵云上阵,两人交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本来还可以继续打的,结果关羽、张飞带人从两翼杀出,曹军溃败,只能暂时退兵。赵云和许褚这一场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了。

可以看到,赵云和许褚的这一场,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作战的,并没有采用突袭策略,所以两人三十回合都分不出胜负。其实这才是正常的作战,两人都是超一流猛将,怎么可能短时间分出胜负。至于高览,有短期打平许褚的实力,再怎么说也是个强一流水平吧,要是正规作战,赵云三十回合也不一定能够斩杀他。实际上,实力只要达到一流水平,都很少会被阵斩的,纵观演义中死于战场的一流猛将,大多都是被突袭致死,这种事防不胜防,没有办法的。

不过如果关羽张飞不出现,赵云和许褚一直打下去,赵云能杀了许褚吗?实际上,还真有这种可能。在之后许褚对刘备的追杀中,赵云救下刘备和许褚接战,书中用五个字描写了许褚当时的状态:与赵云力战。许褚对上赵云没多久就需要力战,说明赵云的武力其实是要高于许褚的,打到最后,赵云很可能击杀许褚!

总结

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解答为何赵云能一枪刺死高览,但是却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了。原因如下:

一、对战方式不同

高览之所以被赵云一枪刺死,主要是因为赵云采用了突袭。这一招,没几个人能防得住,假如许褚被赵云突袭,一样会和高览一样的结果。

而赵云和许褚的交战是阵地战,堂堂正正的打,两人的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二、许褚勇猛

高览虽然和许褚短时间打平,但他真正的实力还是要低于许褚的,许褚可以算作是超一流猛将,和赵云是同一个等级的。还有一点,许褚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勇猛敢战,打起来不要命。面对这种实力本身超强,打起来又不要命的对手,和他堂堂正正作战,短时间内赵云也没有办法获得战果。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高览豪气盖河北,敢挺长缨斗虎痴。

怎奈本初少大略,乃使猛将无用时。

大家都知道,冀州袁绍麾下人才济济,谋士众多,有沮授、田丰、审配、许攸、郭图、逄纪等等,武将有麹义、淳于琼、韩猛、蒋奇等,更有名震天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高览、张郃四位猛将,阵容强大,威震诸侯。

颜良、文丑的武艺就不多说了,颜良能够仅用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吓得曹军“诸将栗然”,不敢迎敌;文丑曾经与初出道的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张郃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后三国时代的天下第一猛将。

咱们今天主要说说这个高览。在《三国演义》中,他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绝不在张郃之下。

大家记得,袁绍和曹操两位枭雄各率人马在官渡展开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旷世之战。当时在两军阵前,曹军阵中张辽率先出阵搦战,袁绍军中张郃挺枪跃马来迎,两将刀枪并举,“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随后曹军第一猛将许褚飞马抡刀,直出助战,而袁绍麾下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原著中虽然没有说高览与许褚之间厮杀的具体回合数和结果,但从后面双方混战的情况来看,许褚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奈何了高览。以此可知,高览的武艺绝对不弱,至少不在张郃之下。

袁绍麾下有如此多的猛将,实力强悍,但我们可以发现,在他麾下的这些猛将基本上都没个好下场,因为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心胸又比较狭窄,他手下那帮谋士们也彼此争斗,互相拆台,全然不顾大局。

自古以来,就是这种世道。猛将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保护着朝堂上那些文官们的安危,而文官则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掌握着前线将士们的生死。到了关键时刻,将士们还得为这群谋士们的失误而背黑锅、担责任。

袁绍大军的囤粮重地乌巢遭到曹军袭击,张郃建议立即派重兵救援,但郭图却建议袁绍集中兵力进攻正面的曹军大营,以图围魏救赵。这纯粹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但袁绍偏偏听从这个自做聪明不切实际的主意,下令张郃和高览率兵正面进攻,结果曹军大营没有攻破,乌巢却先丢了,大军粮草被付之一炬,全军顿时不战自乱。

郭图为了摆脱责任,居然诬蔑张郃和高览心怀叵测,袁绍听信后勃然大怒,派人去召张郃和高览欲问罪二人,无奈之下,张郃、高览只好率部投降了曹操。这就导致了袁绍大军防线洞开,全军溃败。

高览投附曹操以后,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时运不济,高览在不久后的穰山之战中壮烈牺牲。

穰山之战,曹操与刘备两军对阵,曹军猛将许褚策马出阵,刘备军中赵云挺枪接战,“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随后刘备趁夜退兵,在穰山遭到曹军伏击,苦战一夜,刘备突围途中又遇高览、张郃的前后夹击,高览刀劈刘辟,正欲擒住刘备,赵云突然杀到,只一合枪挑高览,杀散曹军,救下了刘备。

那么,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高览能与许褚相持,但在穰山之战中却被赵云一枪秒杀了呢?咱们就根据原著中的描述来分析一下。

按道理来说,高览武艺不在张郃之下。赵云枪挑高览,杀散曹军后又来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张郃尚且能够支撑三十余合方才败走,那高览起码也应该抵挡一阵才合理。但一合被秒,说明这确实是个意外。

咱们分析当时的形势,刘备与赵云在混战中分散,刘备独自突围途中与刘辟汇合,一同前行,遭到高览和张郃的前后夹击,刘备正欲自尽,被刘辟劝住,刘辟来战高览,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大家注意到这个细节,在官渡之战高览迎战许褚时,是“挺枪接住”,而在穰山斩杀刘辟时是“一刀砍于马下”,所使的兵器并不相同。虽然做为一名猛将,高览会使多种兵器也很正常,但总有个趁手不趁手的问题。在官渡之时,那是大仗,高览又迎战的是曹军第一猛将许褚,必然会使用更谙熟的兵器――长枪。但穰山一战,是属于包围伏击,打刘辟这样的三流角色,高览使用了大刀。

高览杀死刘辟后,刘备“方欲自战”,以刘备那两下子,虽然肯定比刘辟要强,但要比起高览来,仍然差距不小,所以高览也没太放在心上。但正在此时,“高览后军忽然自乱”,赵云从后面冲过来了。

高览这个时候正在最前方面对着刘备,如果掉转马头,就必须要提防刘备了,刘备虽然打不过高览,但他箭术还是很厉害的,当年镇压黄巾起义时,射伤过“地公将军”张宝,还在宛城之战中射杀过黄巾军将领孙仲,许都田猎时还射中过一只飞奔的野兔。所以高览必须要提防刘备从背后放箭。

高览这一犹豫,最佳的转身机会就错过去了,赵云从后面冲杀过来,兵士们纷纷中枪落马,要想躲开赵云,就必须往前跑,大家一拥向前,高览再想掉转马头就困难了,就如同在公路上汹涌向前的车流中,你要把车原地掉个头,那肯定难度很大的。

手中拿着不趁手的兵器,汹涌的人流中背对着赵云,还要提防着刘备,高览在这样的状态下遭遇到了“混战大师”赵云,结果可想而知,高览连一个回合都没扛住,就被赵云挑中了腰子,“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总结一下高览这次不幸战殁的几个原由:1.太过托大,手中兵器不趁手;2.背对着赵云,没有及时掉过头来;3.心里提防着刘备,顾此失彼;4.敌人太过强悍,赵云乃是三国时代第一“混战大师”,无人能出其右。

综上所述,高览一合被赵云挑落马下,并非其武艺不精,而是多种原因集合造成的结果。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赵云和许褚打了三十回合,一枪刺死高览,两场战斗都发生在穰山之战,其实纵观赵云整体战绩,特点是突袭能力天下无双,那么为何赵云没有杀了许褚却能刺死高览呢?

首先说一下许褚和高览的交手,当时官渡之战,张辽和张郃大战四五十回合平手,曹操称奇,许褚按捺不住杀了出去,却被高览挡住了,也不知几回合平手。通常小说里没有提到具体回合数或者数合这样的描写,都说明交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许褚和高览的交手并不深入,不能简单的把许褚和高览的武艺排在同一层;许褚的战绩比较多,无论是否鼎峰期,武艺都在超一流之列,这点比较好判断。高览虽然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但是这四人论武艺是分两层的,颜良,文丑属于超一流(汜水关袁绍也单提颜良文丑不惧华雄);高览,张郃常常并称,张郃综合武艺在一流上,高览虽然打平许褚,但是他的武艺再厉害,也不可能是超一流的。所以,实际上许褚的武艺至少要高过高览一筹;

除了武艺,许褚还有一点比较强,比如说:和五虎之四中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样顶级的超一流高手对战过,基本上下风却都全身而退了;再进一步说,比如许褚对战马超一战,就表现出很强的触觉,首先第一,许褚和马超打到一百回合左右,裸衣战马超给他精神压力;第二,和马超打到二百三十回合左右,折断马超长枪,各拿半截乱打,于是不成章法;按武艺来说,许褚不是马超的对手(后来马超还能追杀曹军,许褚却中了两流箭,就强弩之末了)。但是,许褚依靠着临场机变和敏锐力,硬是打平了;反观高览,不三合杀死刘辟后,以为刘备是“囊中之物”,完全放松了警惕;另外,高览在官渡用“枪”,在穰山却用“刀”,武艺不纯,被赵云秒了也是顺理成章;

但是,不是说赵云不能突袭秒杀许褚,只是难度很大而已,在超一流武将中,能秒杀同是超一流武将的,只有鼎峰期关羽的斩颜良诛文丑;更何况穰山之战只是赵云武艺的上升期,而非鼎峰期,而且突袭斩将是要具备一些突发性,另外赵云突袭能力的发挥也一般是在救刘备或者阿斗以及其他自家将领之时,比如高览,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等等。所以,当时赵云和许褚是在阵前单挑,三十回合平手,但是随后刘备军败,作为胜利一方的许褚却要“力战”赵云;因此不难看出,许褚早在刚才的单挑中领略了赵云的枪法,再战,那是一点也不敢托大,哪怕是军势对自己有利;这让赵云如何突袭杀许褚呢?所以,不是赵云不能突袭杀许褚,而是许褚才不给这机会。

同样的例子还有汉水之战,当时赵云的武艺到达最鼎峰,小说原文还对枪法唯一一次描写,而身经百战,早就领略了赵云武艺的徐晃,张郃(乌林之战奉命一起阻击赵云,张郃之后再无出手,可能负伤),那更是不敢接战;虽然许褚的武艺高于徐晃和张郃,但是如果遇到鼎峰赵云,那也不是对手,假如一个不小心,恐怕都有被突杀的危险;而且特别是后期的许褚,大战马超之后武艺进入鼎峰,于是开始有些托大了,到了汉中之战,许褚竟然醉酒押粮,结果被张飞刺伤而退出猛将舞台;张飞的特性不是突袭,而且对许褚也没有赶尽杀绝,假如当时许褚遇到的是赵云,恐怕大概率不能幸免了。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在穰山之战时,赵云一枪刺死曾经和许褚交过手的高览。不过这不是因为赵云武艺比许褚强很多,而是有特殊原因。

首先要说一下,高览确实和许褚交过手,而且没分出胜负。但是这不代表高览的武艺就和许褚相当。

在官渡之战的第一战中,曹操命张辽首先出马,袁绍手下张郃上前敌住。两人战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暗暗称奇,许褚见了拍马上前助战,高览挺枪跃马将他借助。四人分成两对厮杀起来。

曹操见一时分不出胜负,于是又命夏侯惇、曹洪各带三千军马冲击袁军。不想审配在军中埋伏了一万弩手、五千弓箭手,见曹军冲来弓弩手冲出来乱射,曹军抵挡不住,大败而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览和许褚两人交手确实没有分出胜负,算是平手,但是并没有提到两人打了多久。而在演义中,如果两员武将在武艺上相差一个层次,也可能打上三五十合以后才分出胜负。

比如潼关曹洪战马超,是打了四五十合以后才力气不加,刀法散乱。而张郃宕渠战张飞,也是坚持了三五十合。所以高览和许褚虽然战平,但是如果时间不长的话并不代表两人武艺就相当了。

在演义中高览是和张郃并列,而通常并列的两人武艺接近。张郃后来先后败在赵云、马超、黄忠的手下,实力明显不如许褚。因此高览的武艺也应该比许褚差,自然也不如赵云。

其次高览对赵云时过于大意,并未做好应敌准备,才导致一枪毙命。

高览武艺虽然不如赵云,但是如果是两军对垒,正面交锋,那么至少也能和张郃一样,坚持一二十个回合,不至于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在穰山之战高览一合都没坚持住,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穰山之战赵云和高览交手前,赵云原本是掩护刘备突围。后来许褚、李典、于禁三将追来,赵云以一敌三挡住追兵,让刘备先走。结果刘备跑到半路遇到了张郃、高览的前后堵截。刘辟想为刘备杀开一条血路,结果被高览所杀。就在此时高览后军突然大乱,赵云冲阵而来,将高览一枪杀死。

很明显,高览因为围住了刘备,又刚杀死一将,正在志得意满之时,有所松懈,所以根本没考虑到会有人从背后杀来。结果在赵云冲阵时没有及时做好准备,才被赵云一枪就杀了。

所以高览是死于大意,不是武艺真的比赵云差了那么多。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许褚是曹操手下的头号猛将,武力在曹营居首,赵云是刘备手下的头号猛将,武力在刘营属第一,高览是袁绍手下排名第四的武将,武力在颜良、文丑、张郃之下,这是三人在各自阵营的武力情况,如果在整个三国来说的话,赵云武力最高,排名第2,许褚武力居中,排名第6,高览武力在后,排名第28位。

这样一比较,三人的武力差距就一目了然,但是,两个将领单挑,并不是武力高就一定能杀了武力低的,单挑的战绩还受到战场上情况的影响,此外还有心理素质、勇气、临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武力高就决定了最终的胜利,那三国武将们根本就不用单挑了。

许褚

许褚战高览在官渡之战时,当时是曹操手下的张辽首先战袁绍手下的张郃,两人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打成了平手,然后才是许褚出手相助张辽,高览出手相助张郃,于是四个人分成两对在厮杀,最终结果仍然是战平了。

许褚为何与高览战平呢?

明明两人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最终结局却是战平,这个结果相信很多人不相信,但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是这么记载的,许褚与高览具体打了几个回合,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交手时间不长,因为很快曹操就命令夏侯惇与曹洪各率三千军冲击敌阵,然后就是一片混战,没有留给许褚多少单挑的时间。

高览

所以,许褚与高览不分胜负,是因为他俩单挑回合数很少,没到分出胜负的时间,因为两个的武力还是有差距的,但这个差距不是马上就能体现出来的,而是要靠时间显示出来的,比如颜良20回合击败了徐晃,那颜良与徐晃交手10个回合的时候就是平手,因为时间短,没有分出胜负,一到20回合左右,颜良就击败了徐晃,这与许褚和高览的单挑是同样的道理,也许许褚可以30回合击败高览,但实际上两个只打了10~20回合,所以分不出胜负。

再来看赵云的穰山之战,赵云与高览交战前,高览正在追杀刘备,而且不到三个回合还斩杀了刘辟,然后高览开始攻打刘备,刘备心慌意乱,正在这个时候,赵云从高览军的后面冲杀过来,所到之处魏军非死即伤,等冲到高览面前,赵云只一个回合就刺死了高览,三国演义对此的描写是:

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赵云

感觉赵云很轻松地就刺死了高览,高览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前几分钟高览才杀了刘辟,应该不至于一个回合就被赵云秒杀,实际上两人武力相差较远,赵云的武力比高览高了两个档次,按照武力来分析,差不多就是不到十个回合可以斩杀高览,只是赵云借助了冲击的加速度,又从高览的后方冲杀过来,所以高览无法抵抗就被秒杀,这就是高览被杀的前因后果。

最后来看许褚单挑赵云的情况,许褚与赵云有过两个交战,第一次是两人单挑,三十回合后不分胜负,然后刘备让关羽、张飞各率一军攻打曹军,曹军大败,如果专看两个单挑的话,赵云与许褚三十回合战平是正常的。

常胜将军赵云

要知道许褚能与马超大战230回合是平手,马超与张飞大战220回合也是平手,而许褚却不是张飞的张飞,两次被张飞击败,其中有一次喝醉了酒还被张飞刺伤,所以武力的平手纪录并不认定两个武力就是相同,只能作参考,因为也有可能是单挑回合数太少,武力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

所以,赵云三十回合平许褚与许褚战平高览是一样的道理,回合数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按常理来推断,赵云肯定是能击败许褚,因为排名高,但是多少回合击败许褚则需要时间和回合数来证明,估计赵云能在100回合击败许褚。

那么赵云能不能斩杀许褚呢?

许褚

如果死战不退的话,赵云肯定能斩杀许褚,因为许褚的武力不如赵云,在没有外在条件的情况下,许褚始终是失败,死战不退的话,就看许褚能挺住多少个回合了,估计在150回合之内,赵云就能斩杀许褚。

另外,赵云一个人曾经战平了张郃与徐晃的联手,要知道张郃与徐晃也是武力不错的将领,但是两人居然只能与赵云战平,如果是一个一个单挑的话,肯定不是赵云对手,事实上,赵云曾经30回合击败了张郃,虽然没与徐晃交手,但徐晃铁定不是赵云的对手,差不多30回合也能击败徐晃。

许褚战马超

而许褚也曾经与徐晃交过手,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虽然继续打下去,许褚可能会在80~100回合击败徐晃,但是赵云三十回合就能击败徐晃,这样比起来的话,赵云也是比许褚强的,所以许褚无论如何也不是赵云的对手。

另外,赵云曾经以一敌三对战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最终的结局是战平,并且,赵云还全身而退,赵云一个打三个都能战平,那一对一呢?肯定是赵云大败许褚,所以不是赵云杀不了许褚,是赵云三十回合杀不了许褚,这个道理就像颜良10个回合无法击败徐晃一样的道理,如果要让赵云斩杀许褚,那么必须要给赵云一百五十个回合。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赵云排名第二,仅次于吕布,而许褚则排名第八,看起来似乎和赵云相差比较大。而在穰山之战中,赵云曾一招刺死与许褚战平的高览,但是和许褚的交战时,却不能在30回合内击杀许褚,这是为何呢?

高览

高览和颜良、文丑、张郃并称为河北四庭柱,战力颇强,是袁绍手下响当当的猛将。在官渡之战中,高览还曾与许褚交手,未分胜负。当时张辽出马,和张郃大战五十回合,未能分出胜负,于是许褚出马相助,而张郃这边,高览也同时出手,接住许褚交战,四人捉对厮杀,难分难解。

原文: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览能和许褚捉对厮杀,不落下风,实力绝对不低。

赵云VS许褚

当时曹操真正和袁绍交战,刘备准备趁机率大军偷袭曹操的老巢许都,他这一动可把曹操给吓坏了。连忙抽调大军回防,想要拦住刘备。最终,两军在穰山相遇了。曹操指责刘备忘恩负义,偷袭许都,结果刘备拿出了衣带诏,大声朗读反击。曹操怎能让这种东西在阵前宣读,扰乱军心,于是大怒,命令许褚交战。而由于关羽张飞都不在身边,刘备这边只能是赵云出马。两人大战了三十回合,未能分出胜负。

原文: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

三十回合后,关羽和张飞领军从两边杀出,大败曹军,许褚和赵云就没能再继续打下去了。不过从两人的战绩来看,很明显,赵云并不能在30回合内杀掉许褚!

那么赵云既然能一枪刺死和许褚战平的高览,为何就不能在三十回合内击杀许褚呢?

我们来看赵云和高览的交战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赵云VS高览

当时刘备和曹操两军对峙,曹操派夏侯惇去袭击刘备的后路,劫掠刘备的粮食,使得刘备不得不派关羽张飞前去解救。然而后面坏消息再次传来,说关羽张飞遭到伏击,于是刘备再也没了对战之心,准备撤军,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怕曹军发现追上来不放。

当日凌晨,刘备命人偷偷撤退,结果在半路还是遭到了许褚的伏击,赵云一人拦下追兵,掩护刘备撤离。刘备跑了很久,终于甩脱了许褚的追兵,但是又遇到了高览张郃的拦截。刘备手下刘辟去迎战高览,被高览三合斩于马下。刘备被逼无奈,准备拔剑自战,这个时候赵云突然杀出来了。

原文: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

从原文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览正准备和刘备作战,所有精力都在前方,结果赵云突然从后面杀出,直接将高览给刺死了。面对赵云的突袭,估计也没多少人能挡得住,根本反应不过来,所有说此战高览之死,完全是粗心大意,被赵云给钻了空子,如果堂堂正正的作战,赵云绝对不能这么轻松的击杀高览。高览再怎么说也算是个一流高手。

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了,赵云之所以一回合刺死高览,完全是因为他采用了突袭的手法。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演义书本中,一流高手是很难被正面击杀的,更不要说超一流高手。我们可以看到,在书中,共有4名一流高手被阵斩:颜良、文丑、高览、夏侯渊。

颜良不用多说,很多朋友都分析过,之所以关羽能一回合刺死他,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防备,他以为关羽是来投降的,毕竟刘备正在袁绍军中,哪知道赤兔马太快,颜良刚想开口询问,关羽就冲到了面前直接一刀,这算是突袭吧。而说到文丑,也是差不多的,文丑和关羽打了三个回合后,准备拨马回走,哪知他的马跑不过赤兔马,被追上从后面一刀。再说到夏侯渊,那也是典型的突袭。

再加上高览这一次,可以明显看到,这些一流高手都不是死于堂堂正正的打斗,而是死于突袭。赵云和许褚虽然名次相差六位,但都是超一流武将,战力都是非常强的,不要说在三十回合内斩杀许褚了,就是在一百回合内,两人也是分不出胜负的。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赵云可以快速击败许褚,那就是许褚喝醉的情况,就像张飞那次。

总结

赵云虽然一枪刺死了高览,但那是突袭,不是堂堂正正的打斗。而面对许褚,赵云是和他正规作战,没有采用突袭策略,所以三十回合杀不了许褚。如果许褚喝醉或者赵云偷袭,说不定能在30回合内击杀许褚。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