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的确现在很少有人再去折腾刷机的问题了,就像我这个曾经爆了两块砖的刷机狂也不再刷机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系统好了

最初我是三星的拥趸,但从来就就对三星的系统没有感情。所以自从MIUI出来后,我的三星从来都是装MIUI系统,包括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华为也会刷成MIUI。刷机除了是个人爱好之外,最主要还是它们系统太难用了。加之当时系统是遍地开花,什么百度云,阿里云等等,管它好不好用都会刷来玩玩。

但是现在个人已经完全没有这个爱好了,因为各家系统的优化都已经很不错了。就拿我曾经吐槽最多的OV来说,人家现在的系统都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了。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系统功能,基本上是能满足你我们日常使用的,一般用户不必再去折腾。

用户变了

纵观身边这群刷机控,现在都不会怎么去折腾系统了,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我们已经“老了”。像我们8090这一代,很多都已经结婚生子,光一个孩子就够你折腾了,那还有瞎功夫去折腾手机哦。朋友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有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刷机的那群人都“老了”,而现在的很多用户也不会像我们当初那么痴迷于系统体验,他们宁愿多玩两局王者吃鸡,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到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本来现在的系统都那么好了。

总之,时代在变,人们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而安卓系统从面世至今,也早就有了质的飞跃,何况每家的体验都很棒了,没必要特别在乎一个系统的影响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刷机的人老了,折腾不动了

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一提到刷机,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刷机可以拯救配置低的定制机,并抢先体验到一些新的功能。刷机慢慢的成为了广大“机友”的一种情怀,不刷机手痒。

那些年机友们总是流连于各种搞机论坛

如:机锋论坛、木蚂蚁论坛、安智论坛、酷安论坛等等,牛逼的大神一般都是在XDA论坛上,XDA上的帖子经过翻译转发后,很快会在国内的论坛上迅速火爆起来。一些等不及的人甚至使用翻译工具也要先睹XDA上的大神更新。

作为“机友”中的一员,刷过各种各样的ROM

如:CM、乐蛙、魔趣、LiGux、百度云OS、腾讯OS、MIUI、Flyme等。小伙伴们没有看错,早期的MIUI、Flyme等适配很多品牌手机,为的就是攻城掠地,将更多的用户吸引到自己的系统生态中来。

那时刷机无非就是想精简定制机的系统、体验一下Android的最新版本、实现某个功能、换一下操作系统界面的口味。刷机会上瘾,即使手机刷完机后出现各种各样的Bug或变砖了,还是会有很多人熬夜逛“搞机”论坛,一碰到大神发包,就会前仆后继的开刷。

很多的机友的情怀还在,只是刷不动了

01 2016年Android定制系统的鼻祖CyanogenMod停止更新

曾经的CyanogenMod(简称CM)辉煌无比,说是Android定制系统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它极其接近原生态的Android,每一次更新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早期的很多Android定制系统都是基于CM二次开发的,比如小米的MIUI。

很遗憾的是:艰难的Cyanogen在2016年宣布停止更新,并将相关源代码转移到一个新的项目Lineage OS。但Lineage OS难续CM的辉煌。

02 各大手机厂商宣布停止提供BL解锁码服务

早期手机厂商的定制系统性能参差不齐,用户黏性也不高,所以才导致很多人喜欢刷机。手机厂商的定制系统也会兼容很多其他厂商的型号,目的是跑马圈地。刷了厂商定制系统的都成了免费的测试员,还可以借此来磨砺那些开发经验尚浅的程序员们。慢慢的也衍生出了一些只做定制系统不做手机的团体,如:百度云ROM、腾讯Tencent OS等。

国内手机厂商自研定制Android系统的能力越来越强,更新频率也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厂商成熟的系统开发团队已经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完整的闭合生态已经形成。这个时候“刷机”的权限理所当然的从用户手中回收,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宣布停止BL解锁码服务。这意味着用户彻底地失去了“刷机”的权利。

这时各大手机厂商的系统流畅度都差不多,功能也大同小异,想刷机的人也慢慢少了很多。再加上刷机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性,也很可能被黑客植入一些风险程序。所以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停止BL解锁”这件事。

03 “刷机”的终章

2015年3月11日百度云OS宣布停止更新和维护

2017年6月28日,腾讯宣布TencentOS停止服务。

豌豆荚、PP助手、91助手也纷纷的公布关闭PC版的支持,各种和Android系统相关的论坛要么关闭版块,要么停站。

“刷机”这个词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淌过

Android系统定制和“刷机”不再是人人都可以啃一口的香饽饽。“刷机”成了终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厂商封闭的OTA系统升级。但刷过机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刷机”的情怀还依然留在心里,不是不想刷机,是确实不能刷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安卓由于开放性高,相比苹果IOS有更多的可玩性,尤其在系统界面和设计上可以任意定制,在安卓手机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手机厂商的第一方ROM由于不够完美,网络上的第三方ROM层出不穷,也有大量用户热衷于刷各种各样的ROM,一方面是为了个性化和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一些第三方ROM更好的流畅度。

当初安卓手机刷机能够流行主要还是因为安卓的开放性带来了碎片化,各类手机因为硬件环境的不同体验也是千差万别,再加上安卓系统当时优化不够完善,用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出现卡顿,大量预装无用的APP占据系统空间,续航时间也会下降,所以被迫玩刷机的用户越来越多,正是因为早期安卓系统的糟糕体验才使Omin和乐蛙OS等第三方ROM的火爆,因为这些系统确实可以有效提高手机的速度和续航表现,各种自定义功能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这几年谷歌在安卓系统的优化改进上下了很大功夫,性能表现不同于以往,当然随着手机硬件性能不断进步,无论哪个厂商的安卓手机在流畅度方面已经不是问题,当然手机厂商这几年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系统定制上,包括小米和华为的MIUI和EMUI系统都已经非常优秀,不仅流畅度高,功能强大,在个性化定制上做的也不错,这样之前第三方ROM系统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主动刷机的用户也就少了。

另外,第三方ROM开发也是需要耗费成本的,随着厂商们自主系统的完善,对刷机的各种限制,第三方ROM需求量降低,相应的收入也就少了,很难再继续维持开发,总之现在安卓手机刷机已经不再是大众行为,未来只会存在于小众用户群,但是只要安卓的开放性不变,刷机行为仍然还是会存在的。

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因为都长大了。

因为时间更少了。

因为系统更成熟了,更人性化了。

年轻的时候,还真是喜欢刷手机系统。

刷得最多的应该是Windows Phone。

那时候,安卓系统还没有问世,

那时候,iOS也没有问世。

那是诺基亚独大的时代。

但我那时,就已经是刷机狂人了。

我早早地用上智能手机,并在手机上看了数百万字小说……

刷刷刷,就是这样……

为了掌握刷机教程,经常一折腾就五六个小时……

经常会刷到半夜。

刷刷刷,就是这样……

那时候,科技产品是不是好用,全靠刷……

网上也有一大批人,跟我一样闲得蛋疼。但比我更厉害的是,他们能优化系统。

我就去下载他们优化过的系统,不断尝试,直到满意为止。

但现在,安卓系统占据最大的装机量,如果每家的细节都一样,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所以,一些手机厂商,他们虽然也是使用安卓系统,但经过了他们的大量的优化。

对于用户来说,那就是:

“哇哦,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呀?!”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刷手机系统?

各种第三方系统因为被人下载的次数越来越少,导致他们的动力缺失……

最终,即使你现在想为自己的手机,找一个适合自己手机的系统版本刷刷,都会变得不再现实。

刷手机很累的,抖音上的那些小……又那么好看。

谁还浪费时间去折腾手机。

不喜欢?再换一个便是。

目前,只有没有追求的手机厂商,才会对安卓系统改动很少。

凡是有野心的厂商,都想让自家的手机别具一格,别努力让这种别具一格的,优化过的系统成为自己的小小护城河。

这是极好的。

亿机一面,多没劲。

总结起来就是:手机厂商已经替大家把机刷好了!

为什么现在安卓手机很少有人刷系统了?

最早使用安卓智能手机的时候,入手的是摩托罗拉defy ME525,网上称戴妃,3.7寸屏幕算大了,只是原生安卓系统十分不好用,找个应用划好几下。当时的安卓第三方ROM中,最流畅的有三星、HTC,以及后来的MIUI,可惜前两者不能刷入第三方手机,但MIUI可以,于是在论坛上学习如何刷机,将戴妃刷成MIUI,界面顿时大变,显得亲切了许多,也方便实用。

后来入手华为荣耀3,那个时候的EMUI,界面丑,设计也并不友好,于是重新在论坛上找,居然MIUI也有适配这款手机的ROM,高兴之余,立马刷机。华为的硬件加小米的ROM,当时感觉真是绝配了。

但好景不长,MIUI由于与华为手机硬件适配并非官方完成,兼容性并不如说明中宣传得那么好,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热量大,程序容易卡死。有次旅游途中,想用它拍照,结果打开相机就死机,连续两次,强制重启手机后才正常,但拍照的心情没了。

再后来随着MIUI的进步,以及EMUI的进步,发现各厂商的安卓ROM趋近度越来越高,流畅度也差不多了,于是在下一步手机,依然是华为,便不再刷系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