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这也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点,完全违背事物的正常发展轨迹!
这话虽然说得有点拉仇恨,但却说得是事实。华为的纸面数据确实不如小米,在这种前提下价格反而还比人家贵。最气人的是华为居然卖得还更好,口碑更是一片好评,实在没天理。
首先、华为手机更注重软硬结合不管承认与否,华为手机的软硬结合都要比小米手机做得好。就说这系统,华为都已经开发出属于自己的Harmony OS了,而小米今年的MIUI则开倒车,已经上了两次热搜(一次是小米11U发售没有搭载最新的MIUI12.5,另一次是一高考生在接受采访时喊话雷老板,让优化一下MIUI),所以小米还成立了应急小组。
要承认,小米的性价比做得不错,但是做工上一直在行业中很一般,这两年的旗舰机做工有很大提升,但一样出现大缝隙、发热这样的小毛病。至于华为,虽然也有过一些“偷工减料”的黑历史,但就做工和软硬件结合来说,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其次、华为用麒麟和鸿蒙提升了战略地位,高端做得很成功华为的手机高端之路是不可复制的,有人说华为是做通信起家,有技术积累。但同样出身的中兴却因为一步之差,人家也是做通信起家,有技术沉淀的,但结局天差地别。
所以华为能够走上高端之路。海思的功劳不小。这让华为戴上了自研的帽子,技术流深入人心(这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Mate系列的大火,让华为开始往高端冲击。自家的麒麟芯片,与自己的EMUI深度定制,使用体验并不差。现在海思芯片受困,但是鸿蒙系统接过大旗,又成为了新的卖点,这是小米不具备的。
所以华为懂得取舍,舍得砸钱搞研发。即使用的芯片、屏幕都不是最好,但会打磨。加上华为会宣传,定位的用户又不是游戏用户,并不是那么在意参数,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至于小米,这些年也在做调整,目前来看,也做得不错(小米的营销也不是盖的,华为和小米应该是业内国内最会营销的两家手机厂家,OV都要甘拜下风,魅族、中兴这些就更不是对手)。
成功之后,品牌就具有溢价能力,自然就涨价了,至于销量,早就名声在外了,早就不愁卖了(跟苹果类似)。
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5年前的华为Mate 9今天还能刘畅的用,同期的其它国产品牌不是开机等半天就是打开应用卡半天,表面参数看起来很厉害,没有技术优化不用多久就卡。
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电子产品是有品质和使用感受的。在配置接近的情况下,小米在这两个方面比华为差了太多。荣耀和OV都比它强。
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让我想起了在富士康的时候,富士康宣传品质的标语:品质就是客户愿意花两倍的价钱买你的东西,而且还很高兴。
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文/小伊评科技
看到这,我想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同价位国产车的纸面配置看着都要比合资车更好,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选择合资车而不是国产车呢?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纸面数据有些时候并不一定能够等同于实际体验,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更是如此。
借助高端产品线的成功,华为早早地实现了品牌提升
关注数码圈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现在的小米天天喊着做高端,做高端,而且也确实推出了一大堆定价比较昂贵的手机型号,譬如小米11U,小米MIN Flod等等,售价都在5000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端机,甚至还自封为“安卓之光”。
而且不光是小米,隔壁OPPO,VIVO, 一加甚至是魅族,中兴等都在一门心思的往高端走,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眼红高端产品的高利润么?当然不是了,因为这些厂商做的高端机基本上就卖不出去多少台,根本不可能真正地给他们带来多么可观的经济收入,他们走量的大头依旧是中低端手机。
但是,他们依旧要做,因为这些品牌做高端产品线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塑造品牌高端化的形象,以此来提升中低端产品线的利润。用通俗的大白话来说,就是让品牌更值钱,然后利用品牌来赚钱,让中低端产品线也能享受高利润,这才是重点。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假设现在劳斯莱斯突然推出了一款售价仅为20W的车,但是配置可能不如同价位的国产车,那么如果是你,你是会购买劳斯莱斯呢还是国产车呢,我觉得答案几乎是确定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劳斯莱斯?
再比如特斯拉,特斯拉Model 3的配置在同价位新能源车当中并不算很高,空间也不算大,三电配置,智能系统等也早就不再具备什么优势,而且负面新闻一大堆,但是依旧不妨碍他成为最热销的新能源车,为什么?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那么再回归到手机市场,华为是国内手机品牌当中最早实现品牌提升的一个品牌,如下图所示,这是IDC公布的国内2021年Q1季度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情况(售价4050元人民币以上),从这个数据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小米,OPPO以及VIVO和华为之间的差距是多么的明显,而且不要忘了,这还是在华为没有货拿来卖的情况下,如果放在正常的时期,这个差距还将会更加明显。
早早完成品牌提升的华为,完全不需要像其他品牌一样单纯靠着堆叠硬件来挣钱,他已经走向了一条类似苹果的道路——用品牌挣钱。利用这种品牌优势,华为就可以调高手机的价格,因为品牌效应本身就是决定用户购买手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只要华为能够在高端产品线上站稳,他的中低端产品根本就不愁卖。在华为被制裁之前,他的麦芒,畅享等系列可是公认的智鉴机,但是他们的销量可是不低的,这一点不服不行。
看到这,大家应该都会有一个疑问,大家都是出来“做机”的,起步的时间也都差不多,凭什么华为能够早早的坐稳高端市场呢?
这还真不是一蹴而就的,华为为此付出的心血可是相当巨大的,总结一下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①努力打造产品特色。
②坚持不懈的高端化路线
在打造产品特色这方面,华为确实走在了国产手机的前面,麒麟芯片,徕卡镜头,RYYB,出色的具备辨识度的ID设计,鸿蒙系统以及一系列技术创新等,都是华为旗舰手机的优势所在,尤其是麒麟芯片的成功,让华为的产品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国产安卓品牌的独特的产品价值。
这些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提升华为高端机型的用户体验,一方面也可以让用户认可华为的技术优势,从而为品牌赋能和增益。
在这个供应链如此透明的时代,想要打造产品差异化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每一个功能的背后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的小米,小米手机的价格确实是提上去了,5999,9999,但是在小米的这些旗舰机型上,可有什么真正独特的卖点和优势呢?骁龙888?2K屏?大底主摄?IP68?是真的没有,就算有也不算是独特优势,只不过是别人没上罢了,很容易被复制。
这一点,从华为和小米发布的折叠屏手机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华为发布的mate X和X2在当时所处的时代中确实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华为MateX作为目前最早的折叠屏手机之一,带来了和三星Flod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思路,拥有独特的技术特色,而在MateX2上华为更是解决了折叠屏所固有的屏幕折痕问题,而且在系统适配上华为做的适配优化也比较深入,完全发挥了折叠屏手机的优势,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目前市面上最好用的折叠屏手机就是华为Mate X2。
再来看看小米发布的Mix Flod,这货不就是三星Flod第一代的换壳复刻版么?除了价格比较低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正向的创新,而且体验也一言难尽,这就是差距。
所以,就算到了2021年,小米相比于其他手机品牌最大的优势依旧只是体现在MIUI,仅此而已(现在连MIUI都已经不再是优势了)。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高端机那什么去冲击高端市场呢?说真的,小米很难在产品上真正的和OPPO以及VIVO拉开差距。
华为当年为了打造极致的影像体验,选择把诺基亚的Prueview团队打包挖了过来,并且选择和徕卡和索尼深度合作;为了把F2fs文件系统用在手机上提升手机抗碎片化的能力,同样选择也把发明这个文件系统的韩国人从三星挖走,以此来确立技术优势;这种对于技术的尊重和重视是华为最宝贵的态度。
一个公司的产品想要真正的强大,是必须要向底层技术上进发的,而对于底层技术的研发在短期内往往是看不到任何回报的,一般的公司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小米研发芯片只是刚开了头就放弃了,不就是例子么?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为什么华为纸面数据不如小米却卖的比小米贵,而且还卖的出去?
上周去移动街边店办业务。见一对年轻人准备买手机。营业员推荐他们买小米,小米型号多,选择的余地大。但那对年轻人就看中仅有的一款华为机型,价格还不算便宜,旁边空的。问营业员,她说,上柜的这款华为有现货,其他的都没有现货。她仍然想向年轻人推荐别的品牌,而年轻人一口咬定,就那款华为,价格贵也买。随后,营业员拿出新机,年轻人掏钱付款。
很奇怪吗?我觉得一点不奇怪。近一段时间来,华为名气响彻中国大地,是美国的肉中刺。美国的霸道惊醒了许多国人,他们为华为感到骄傲,买手机自然首选华为,况且华为手机质量也很好,这也算是为中国人争口气吧!的确如此,我一直用着华为,没有发现什么缺点,让我换手机,我当然也是首选华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