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nm芯片和5nm芯片的用途以及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28nm(纳米)和5nm的nm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区分。

28nm、5nm工艺中的nm,指的是晶体管的栅极宽度(也叫线宽),通常也认为是晶体管导电沟道的长度。以5nm为例,在整个芯片电路中,晶体管的栅极是最窄的线条。如果栅极宽度为5nm,则将其称为5nm工艺制程。

28nm和5nm的本质区别就是晶体管宽度,当晶体管越小,则相同尺寸的芯片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7nm时代,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大约在70万,而到了5nm时代,已经可以做到120亿甚至150亿晶体管了(麒麟9000就是153亿个晶体管),所以制程工艺的提升,对性能提升是很直观的。并且晶体管线宽越小,反而能耗更小。

目前28nm芯片在PC端和移动端都很少见了,毕竟28nm的制程有点落后,多用在一些大型设备上,这些设备不用考虑功耗和散热,也不在乎芯片面积,追求的是性能和稳定。至于5nm,在移动端已经非常普及,很受欢迎。

看看去年的A14、麒麟9000、高通骁龙888,都是5nm工艺,甚至三星的Exynos2100、1080都是用的5nm工艺,据说今年三星和台积电双双切换到4nm,就是为了进一步优化5nm的功耗和发热问题。如果把5nm的短板补齐,那4nm即使性能不怎么提升,使用体验也会大户提升的。

所以28nm和5nm的用途主要就是设备选择上,5nm更多是小型微型设备,这种设备要考虑空间、功耗、散热,要求非常高;28nm则相对粗狂一点,只要性能稳定,能够叠加就好,对于算力,要求没那么极致。

总的来说,制程往小了研发是大趋势,优势多多,行业使然!

28nm芯片和5nm芯片的用途以及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28nm芯片也好,5nm芯片也罢,都是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所以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5nm工艺可以在单位面积上放更多的集体管,而根据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增加,每个晶体管的功耗会下降。譬如晶体管的面积减半,频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晶体管的功耗将会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而能耗的下降,可以直接带来发热的降低,这又给频率的提升带来了空间,这自然可以带来性能的提升。总的来说,更先进的芯片工艺,可以让我们设计出更复杂,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强大的芯片。

至于28nm芯片和5nm芯片的用途,就目前来说,在汽车芯片上面28nm工艺用得比较多,而手机芯片上面5nm工艺用得比较多,那么为什么不都用5nm工艺呢?首先5nm工艺的成本往往更高,其次28nm工艺更加成熟,良品率也更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同的场景对芯片的要求不同。

手机因为尺寸有限,对温度的要求高,加上电池容量有限,所以能耗要求也高。所以用户希望在同样的尺寸下可以具有更强的性能,更低的能耗发热,而想要满足这些目标,5nm工艺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台积电的16nm工艺和7nm工艺为例,台积电16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是28.2MTr /mm²,而7nm工艺就到了95.3MTr /mm²,晶体管数量的暴涨,自然可以带来性能的提升。

而汽车这类产品,对芯片的尺寸要求没有那么高,散热和能耗方面也可以放得更开,因此使用28nm这类芯片问题不大,不过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相关芯片也会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譬如NVIDIA的Orin X就已经采用了7nm工艺,随着对算力的不断追求,相信最终这类芯片也会采用最先进的工艺。

简单来说,从底层原理来说,28nm和5nm芯片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不同的场景对芯片的要求不同,那些追求更强性能,或者存在尺寸和能耗限制的产品,往往会追求更先进的工艺,但是这种做法成本往往更高。那些对性能要求没有那么高,尺寸能耗也不算敏感的场景,往往会采用老旧一些的工艺,毕竟这样子更省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