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
每个人在办公时都想不受线材的束缚,实现无线键鼠已经很普及了,但充电这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考虑到现在的很大一部分手机已经支持无线充电了,并且功率还不低,最高都已经达到50W了,看起来无线充电技术也不是那么难,为什么就没有厂家愿意生产带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呢?
并没有真正的无线充电目前的无线充电都是接触式的,并不能实现隔空效果的无线充电,所以想要彻底摆脱线材基本是不可能的。
其实已经有电脑厂家做了无线充电,我记得早期的MacBook和现在的微软笔记本充电线就是磁吸式的,啪嗒一下就吸住了(把金属接口做成磁吸接触,不需要插进去),非常方便,即使有人绊到线,那也不会把笔记本拉下去,确实很方便。
但是现在确实没有笔记本像手机那样,在背部做一个无线线圈,然后把电脑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就充电了,那这是为啥?
功率是无线充电的一大制约别看现在的无线充电很欢,但相比有线充电,无线充电的电磁转化效率低很多,受限于技术和尺寸、散热的限制,目前的无线快充技术很多还停留在50W左右,相信未来也会有一定突破,但多半是通过加大功率和加大线圈的方式做提升。
50W快充对于手机来说确实很快了,但是对于笔记本,这就是一个很入门级水准。现在的轻薄本基本就是65W,稍微高一点性能的就是100W左右,一些游戏本火力全开的时候供电需要两三百瓦,试问无线充电能满足这么高的功率么?显然达不到。所以现在做磁吸式充电的笔记本都是轻薄本,游戏本、工作站这一类的更是有线为主。
散热也是一大难题跟手机不一样,笔记本基本上都是边充电边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充好再用),那这对散热要求就更高了。
笔记本在工作时自身就会产生热量(热量还不低),现在充电器的头子都是单独的,自身的热量减去了一部分。但要是把笔记本做成无线充电,那底部(D面)就得加上一大圈线圈,充电时跟充电器接触在一起,充电器(充电)和笔记本(放电)两者的热量都非常高,两个热源还接触在一起,一点也不安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笔记本都是采用磁吸式充电的原因。
无线充电的设计也是一大难点看看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器,其体积不比手机小。那这技术如何转化到笔记本呢?如果还是现在这个体积,那笔记本放在无线充电板上显得很不搭,笔记本的体积远远大于充电板,连笔记本的平衡问题都很难处理,每次产品充电都要对一半天,那这无线充电的便捷性几乎为0了。
要是把充电板的尺寸做得跟笔记本一样大,那确实很方便,甚至顺带连散热也优化了,但有一个问题。笔记本的初衷就是为了出行方便,轻薄本的每一毫米、每一克都至关重要,你确定需要再背一个跟笔记本同尺寸的无线充电器上下班?最关键是这无线充电板上面也有电线和充电头。
笔记本用无线充电一点也不实用笔记本跟手机不一样,即使是每天通勤,那到了目的地也是把笔记本放在桌子上,很少搬来搬去的,所以相比背个带线的充电板,还真不如换一个袖珍一点的充电器来得实在。
连苹果的macbook都没有坚持用磁吸接口,主要还是机身尺寸寸土寸金,相比充电,数据传输也是一大需求点,加上现在Type-C接口盛行,大家都是数据传输+充电接口二合一,非常方便。
总的来说,笔记本想要实现无线充电基本不现实,也没有这个需求。但要是把磁吸式接口充电做好,这个管还是很实用,既减少了拔插,同时又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两个字,散热。
无线充电线圈理论上可以做的足够大,以满足笔记本功率需求,但是:
1、线圈必定放在笔记本下部,这样会极大影响笔记本散热。
2、大功率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仍然是散热问题。
如果上液冷没准可以,可是上了液冷,笔记本的移动性就差了,既然机动性差了,那么无线充电的意义何在呢?
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无线充电的功率跟不上。。。游戏本不说就现在最快小米55W无线充也就能带个低压轻薄本吧。。。另外笔记本无线充电器要做多大。。。笔记本还要装线圈等。
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为什么不生产无线充电的笔记本,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散热的问题,无线充电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的,笔记本无线充电需要有更大的功率来支持,理论上来说笔记本也可以做到无线充电,把无线充电底盘做大一些也是可以的,但是“散热”就成了一个问题。低散热性能会让笔记本功耗过高,无线充电又比有线充电满,这样无线充电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笔记本本身就是为了方便携带,大功率的充电底盘,必定也是相对笨重的,这样的无线充电器就是一个累赘,还不如有线充电来得实在。
第三,笔记本充电必然是放下来的,而无线充和有线充也是放下来,笔记本放下来充电也不影响正常使用,而且笔记本的电池毕竟比手机大,充满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无线充又有什么意思。
总之无线充是给“懒人”设计的,少插了一次线,但也不会很方便。现在无线充虽然是接触式或者说“半接触式”吧,你还得把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才能充电,没有带来多大的方便,要是无线充电变成像“WiFi充电那样”相信会有更多人去使用,也不得不说是“懒人”促进科技,因为不想多一道工序而去开发更方便的功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