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鸿蒙系统2.0就想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

说这句话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觉得现在有些人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做出一点成绩就开始飘飘然。用老话说就是“没学会走就开学跑”,试问哪里来的勇气,鸿蒙2.0时代就敢说出替代安卓系统这种话。

想替代安卓的系统很多,但结果安卓依然是世界第一系统

说这句话并不是说华为的鸿蒙系统不能超过、替代安卓系统,这在概率学上说有可能的,只是这概率小了点,换成人话就是比较艰难!

安卓成立之初,系统非常难用。我用的第一部安卓手机说中兴U880,可以说是当时的神机了。我记得当时的安卓版本是安卓2.2,系统设计逻辑上已经有雏形了,但是经常性卡顿、死机,动不动就能看到那个安卓的小机器人。

但即使这样,安卓系统依然击败了当时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至于黑莓、三星Tizen、阿里的Yun OS等,都是一个又一个过客。最终安卓还是目前手机端的绝对霸主,现在已经升级到了11.0版本,可以说非常成熟稳定了,在市场上就是巨无霸的存在。鸿蒙系统作为一个新生儿,首要任务说站住脚,不要被安卓冲没了。其次再说抢占市场,最后才是超越甚至取代安卓。而不是一上来就想替代人家,步子别迈大了,不然会扯到D!

安卓2.0时代都已经很牛了,现在已经是安卓11.0,鸿蒙拿什么替代?

安卓2.0的时候,市面上除了苹果跟诺基亚之外,其余的手机厂家基本都是用的安卓,当时的系统确实不完善,但是架不住工程师力量庞大,一年一次大版本更新雷打不动,到安卓5.0、6.0时代后,安卓系统已经趋于成熟稳定了,也是从那时候起,手机的更新换代节奏开始被打乱,因为大家觉得手里的手机不怎么卡了,没有更换的需求。

再看看华为的鸿蒙系统,现在的2.0还是物联网系统,12月份才出手机的beta版。至于这beta版要测试多久才正式上线,这真不好说,不过我预计最快也要明年。就说这苹果的IOS14,现在已经是beta8版本了都还没有发布,等到过几天后的秋季发布会就差不多。一个成熟的系统做一次升级都测试这么久,华为的鸿蒙系统是不是也要这么久,总不能说一两个月就出来吧?

同样是2.0版本,安卓的装机量都好级亿台了,而鸿蒙现在只有在智慧屏上有看到,这就是铁一般的差距。当然,鸿蒙是物联网系统,一套多用,加上微内核,有一定优势。但是用到手机端,你该有的功能总得有吧,即使安卓是开源的,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可以学。但是手机操作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的结合,没有实际的装机量和用户数,一些问题是不会被挖掘出来的,系统也不会成熟。

说难听点,安卓的架构、底层就是再差,人家这么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么多的工程师,就是硬喂都喂熟了。华为即使起点高,设计超前,但想一两年就走完人家十多年的成果是不是有点太自负了。并且现在安卓系统的生态已经非常完善了,就想国人使用微信一样,这本质就是一个聊天软件,做出来并不难。难的是用微信的原因是每个人的圈子都在里面,这无法一下子摆脱。所以鸿蒙系统发展好了,还得把生态做好才行,不然也是一个空壳子。

还是那句话,先把系统弄出来,保证基本功能和流畅稳定再说后续。生存下来,联合国内软件企业和手机厂家,把系统喂熟再说。现在就想替代安卓,还是早了一点(有想法是好事,但认清现实同样重要)。就凭三星一年3亿多的销量就知道,只要三星不用鸿蒙,那华为的鸿蒙系统想要替代安卓,成为霸主就非常难。即使国内小米、vivo、OPPO都用,华为跟安卓也不过江山对半分,这还不考虑海外市场会不会对鸿蒙排斥。。。

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鸿蒙2.0版本当前还不具备替代安卓系统的实力,但经过多年发展后未来取代是大概率事件。

1、鸿蒙现阶段还无法替代安卓

鸿蒙2.0现阶段显然还做不到完全替代安卓,核心原因在于系统生态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当前鸿蒙还仅仅是起步阶段,2019年只是发布了智慧屏,今年华为HDC大会上公布的生态先行者软硬件厂商加起来也没多少,硬件厂商只有美的、九阳、360等12家,APP仅有27家,光这点合作者或者说支持者是无法撑起鸿蒙的完整生态。

同时,最核心的是鸿蒙还未上到最核心的终端设备上,也就是智能手机。作为用户使用群体最广泛最普及的终端,只要它没有用上鸿蒙,就很难去取代当前主流的安卓系统。

况且,现有的安卓系统也不仅仅是手机,还有很多智能设备也是基于这个系统。

因此,鸿蒙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2、未来的鸿蒙必定取代安卓系统

之所以我做出这种判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并非是针对单一终端形态的传统操作系统,这就给了鸿蒙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鸿蒙结合1+8+N战略:华为2020HDC大会已经宣布了年底鸿蒙将开放手机SDK给开发者,同时明年将会上线到华为手机上(EMUI11用户能有机会优先升级)。同时,今年华为曾经公布了1+8+N的战略,这是一个以手机为核心,常见智能终端为辅,同时再涵括各种智能设备为一体的生态链建设。这意味着鸿蒙的重头戏开场了,围绕手机建设生态链开始加速推进。

其实,1+8+N战略和鸿蒙完全是相辅相成的!这个战略能让华为的各种终端以及合作产品向市场全面铺开,同时具备跨终端能力的鸿蒙可以在这些终端上得到独立应用,由此构建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

分布式实现各终端互通:更为最重要的是鸿蒙系统提供有分布式技术,利用该特性鸿蒙可以将各个终实现贯通,将各终端能力整合为一个超级终端为用户服务。比如,当我在使用电脑时,可以直接远程调用家里某个用户的手机摄像头进行查看;再如我智慧屏设定的节目播放提醒,到点后我的智能手表提示节目要播放了。

这基本上预示着在鸿蒙系统的作用下各个设备能相互贯通,以及相互协调工作,从而为我们用户更为远比现在更为丰富的功能应用。

Lscssh科技官观点:综合来说,鸿蒙这种全新生态的系统,怎么能不取代现在的安卓系统吗?要知道连谷歌自己都想将Android系统一脚踢开,直接开发了全新的跨终端的系统Fuchsia。

因此,采用全新技术生态的鸿蒙系统取代传统的安卓系统是大概率事件,未来真正能和鸿蒙竞争的只有谷歌的Fuchsia。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科技官】,谢谢~~

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文/小伊评科技

鸿蒙诞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取代安卓这么简单,或者说取代安卓只是鸿蒙OS其中的一个任务而已,鸿蒙OS拥有自己更高的使命以及更宏远的目标。我有必要来好好讲一讲鸿蒙OS到底是什么。

鸿蒙OS虽然在设计上可以兼容安卓系统,但是其本质上的设计思路和安卓系统是完全不一样,鸿蒙系统的出现是给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级的解决方案,未来所有的设备都可以装入鸿蒙系统,从而实现多设备之间更加顺畅的互联共享(数据共享,状态共享)。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未来鸿蒙系统一旦铺开,家里所有的设备都能够通过鸿蒙系统互联起来之后,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操作电饭煲上的系统直接调用手机上的通话功能然后利用电饭煲上集成的麦克风进行实时的语音通话,而无需使用蓝牙耳机,这种使用体验是不是非常的梦幻?

那么既然讲到万物互联就不得不谈一谈鸿蒙系统一直在宣传的微内核以及分布式技术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微内核技术对应的是宏内核技术,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思想,这并不是华为率先提出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种概念(广泛用于PC设备的Windows系统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思想的系统)。我们目前使用的安卓以及IOS系统其实就是典型的采用宏内核思想构建的操作系统,使用者对于系统的所有操作都要经由内核来进行处理和分配。

举一个可能不是太恰当的例子,宏内核系统就像是一个由董事长说了算的公司,这个公司大到战略目标制定,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都需要经由董事长的批准和决策,其他人员只负责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执行效率高(董事长直接下命令,效率能不高么),但是这样的缺憾也是很多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董事长(内核)的能力要求就会非常高,这个董事长既要懂财务,也要懂法律,还要懂风控,甚至还要了解哪一个品牌的写字笔便宜好用并且还要拥有旺盛的精力。

所以,由于系统内核的功能众多,对于其所承载的硬件设备的性能要求就会非常高。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我们手机上的安卓系统已经升级到了安卓11,但是绝大多数电视等智能设备上的安卓系统基本都停留在安卓5或者安卓6时代,因为电视上的硬件性能根本无法支撑得起安卓11内核对于性能要求(老手机越升级越卡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而微内核系统本质上其实就像一家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只负责把控一些核心的业务和决策,其他决策全部都交给对应的负责人,并且是绝对的权利下放,这样的公司架构更具备弹性,可以根据自己公司实际的需求对于相关部门进行增删改,是一种模块化构建的思想。

采用微内核思想打造的系统对于硬件物理性能的要求会非常低,任何非智能设备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改造就可以实现智能化,并且不同设备之间还可以通过共同的内核进行相互的关联。缺点当然也有——那就是执行效率较为低下。

说完了微内核再来说一说分布式思想,所谓分布式简单来说就是应用开发者编写一套程序可以多平台多多设备的分发,并且让这些设备数据共享,无需二次开发,简单来说就是我开发一套系统可以同时分发到手机,电视,手表以及一些其他的设备中去,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的难度。

在鸿蒙发布会上华为公布了一款专为鸿蒙OS量身定制的IDE设计软件就可以很明确的显示了分布式的特色,通过宣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款软件右侧同时有预览了一个手表和电脑的界面。华为就是想借此展示,一套系统在开发的时候可以同时预览在PC以及手表上的显示状态。

而目前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譬如就拿苹果来说,在苹果手机上用的是IOS系统,在苹果电脑上用的却是Mac OS,从内核上来说就有明显区别,其应用自然没办法通用了。

微内核和分布式思想其实就是鸿蒙OS的核心优势,他所面向的其实是5G时代到来以后的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只是一个载体罢了,至于能不能替代安卓,说句实话安卓未来一定会被类似的分布式系统所取代,那么到底会不会被鸿蒙取代犹未可知,但是鸿蒙确实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款采用分布式思想构建的系统。

谷歌也有类似的采用微内核思想的系统

谷歌的Fuchsia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分布式和微内核思想所打造的全新系统,目的也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的时代提供一个统一的系统标准。

说白了谷歌的Fuchsia和鸿蒙Os才是一个正当的竞争对手,苹果其实也有类似的规划,只不过苹果系统仅限于自家生态体系下的设备使用,和鸿蒙以及Fuchsia并没有本质的冲突,苹果为什么要用ARM架构的芯片替代英特尔的X86芯片,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打破不同设备之间的标准壁垒,未来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运行Macos的iPad甚至是IPhone。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80%左右

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这个问题目前还不大好回答,因为鸿蒙2.0虽然已经发布,但手机版本仍然停留在纸面阶段,根据官方计划针对手机的鸿蒙系统要等到2021年10月才会正式公布。目前鸿蒙系统的开源版本只支持电视、手表和车机,尚无法体验手机版本的功能。所以鸿蒙2.0能否完全替代安卓系统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而言,开发一个类似安卓的系统并不难,三星、微软都曾经推出过自家的操作系统。但事实三星和微软都失败了,主要原因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不能光靠厂商去推动,还需要广大应用开发者的支持。比如微信、支付宝这类常用APP,如果它们不去适配鸿蒙系统的话,用户就很难使用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因为智能手机用户一半儿的时间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这两款APP,如果手机不能安装这两款APP,它就不能称之为智能手机了。所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多次强调鸿蒙系统已经拥有很多开发者合作伙伴。

那么微信和支付宝会适配鸿蒙2.0吗?这主要取决于使用鸿蒙手机的用户数量,如果一个系统的用户本就不多的话,微信和支付宝也没有理由投入精力和成本去专门为鸿蒙手机做适配。毕竟微信和支付宝发展到现在已经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应用了,想要将它们移植到鸿蒙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华为在正式推出鸿蒙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增加用户数量。虽然现在华为手机已经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近50%份额,但是用户已经习惯了基于安卓的EMUI系统,想要引导用户升级到鸿蒙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华为向用户让利。最好的办法无疑是推出一款搭载了鸿蒙系统,而且性价比较高的手机,来吸引大量用户购买。当鸿蒙系统的手机用户数量上来了,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开发者自然就愿意为鸿蒙手机适配软件。

另一个吸引用户使用鸿蒙系统的办法就是现有机型升级,目前使用华为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和荣耀手机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哪怕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选择升级到鸿蒙系统,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在此之前华为也需要给用户一个从安卓系统升级到鸿蒙系统的理由,目前看来华为是打算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华为生态链的周边硬件上普及鸿蒙系统,比如已经公开源代码的电视、手表和车机,等用户熟悉了这些硬件之后,再推出一个非常实用但是只支持鸿蒙手机的功能,来吸引用户将安卓系统升级到鸿蒙。

所以鸿蒙系统的分布式特性就比较重要了,这一系统最初的设计理念就是部分功能可以跨硬件、跨系统来使用。比如使用电视代替手机的扬声器,将手机投屏到车机上作为导航等。这些功能已经是基本实现了的。随着类似的功能越来越多,鸿蒙系统的硬件产品也会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到时候再推出鸿蒙系统的手机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总的来说,鸿蒙系统的关键并不是取代安卓,而是培养自己的用户。只要用户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么鸿蒙手机的体验仍不如安卓手机,但只要保证微信、支付宝等常用APP可以正常运行,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体验鸿蒙手机,从而形成一个持续增长的生态闭环。再加上鸿蒙系统能够与大量智能家居和周边硬件产品联动的特性,鸿蒙手机战胜安卓手机也并非不可能。

鸿蒙系统已经升级为2.0,能否完全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呢?

鸿蒙系统代替谷歌安卓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目前华为想要的只是三分天下,共享生态,暂时并不想替代安卓。将来,鸿蒙生态如果超越安卓了,替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鸿蒙自己独特的分布式特性,一旦突破,超越安卓就成大概率的事

1、鸿蒙、安卓同生于Linux。为了更好兼容,很多地方很相似

华为近期刚发布了鸿蒙系统2.0 beta版,并且在官网已经提供下载。而仔细的网友可以发现,华为鸿蒙系统是基于Linux系统优化而来,不少组件都是可以找到linux开源组件的影子。熟悉安卓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安卓也是从Linux系统中脱颖而出的。这样,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就有了共同的根基。

安卓系统诞生已经十多年了,因为开源,系统生态发展非常快,现如今已经可以和苹果的IOS生态相媲美了。而我们华为的鸿蒙系统刚刚才诞生,系统生态相比之下还非常弱,鸿蒙还得借助安卓的生态。所以,目前的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保持了高度兼容性。用户在使用鸿蒙系统和使用安卓系统的操作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软件也是大概率可以通用。

2、鸿蒙生态逐渐优化,当14亿国人都觉得好时,替代就水到渠成了

刚诞生的鸿蒙为了保持和安卓的高度兼容性,系统可能有很大部分还是Linux内核,扩展组件很大部分都和安卓类似。但是,如果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发现那一块有优化空间,华为自然会想办法优化的更好。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那些App使用体验不佳,App开发商和华为将共同优化做的更好。这样,日复一日的优化。鸿蒙系统中的Linux内核会被优化后的代码替换越来愈多,安卓类似的组件也会被优化后的组件替换的越来越多。最后,就也会慢慢的从安卓、Linux中脱离出来。成为真正强大的自己的生态。到那时候,鸿蒙超越安卓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

3、鸿蒙系统具有独特性,一旦突破,超越安卓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华为开发鸿蒙系统之初,就采用了分布式设计,希望做到多终端统一体验。那这就意味着华为的鸿蒙系统会有针对不同终端的很多个版本。比如:

  • 有基于物联网的版本:可以让物联网的智能终端都装上鸿蒙系统。这是一个超越点,因为将来5G时代,数以亿计的物联网终端如果用上了鸿蒙,数据中心、电脑、移动终端为了连接管理便捷性,有大概率也会用上鸿蒙。
  • 有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版本:这也是将来的一个爆发点,当智能穿戴做到非常强大了,很可能会替代手机很多的功能。
  • 有基于手机的移动版本: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是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设备。也正是基于此,鸿蒙还必须和安卓高度兼容才会发展好。
  • 有基于电脑的版本:电脑是办公的必备工具。也会成为办公和生活智能终端相互连接的焦点。华为有可能像苹果一样,让电脑安装ARM版本的鸿蒙。也有可能开发一个支持X86架构的的鸿蒙系统。这两者都是希望多终端互联互通。

华为的多终端最便捷的互联互通策略,和微软的策略非常相似,但应该会吸取微软的经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的互联互通、高度便捷的系统之路。一旦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华为鸿蒙就真的实现超越了。不过,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积累的。

总结

华为鸿蒙系统目前并不想替代安卓,暂时也无法替代安卓。只有等鸿蒙自己的生态起来了,替代安卓就水到渠成了再加上,华为鸿蒙的分布式特性使得多终端获得统一体验,便捷互联互通。这个特性一旦取得突破,华为鸿蒙超越安卓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我是数智风,用经验回答问题,欢迎关注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