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对于小米用高通打压联发科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至少太过于片面,经不起推敲。
第一、小米与联发科也有密切合作都知道小米手机用高通的芯片,但是小米也用联发科的芯片,早在很多年钱联发科出了高端芯片时小米就首发了不少芯片,不管是中端还是高端与联发科都有合作。在联发科最近比较困难的几年里,小米(红米)跟联发科的合作也不少。
去年红米Note8Pro搭载的联发科G90T处理器因为制程原因被人吐槽功耗过大,但红米一样卖力宣传,最终红米Note8系列卖出3000万台的好成绩。就在前几天,卢伟冰还成为联发科的名誉产品经理,并且联手首发了天玑820处理器,最为新一代的中端神机,红米10X也被寄予厚望。
由此可见,在中端领域,小米跟联发科的合作并不少,所以小米为什么要打压自己的合作伙伴呢?
高通处理器确实优于联发科如果小米在宣传产品性能的时候,说高通的处理器性能领先联发科也属于打压的话,那这就有点玻璃心了。联发科的芯片要差很多,要不然怎么有“一核有难,八核围观的说法”,联发科怎么样,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这就是明面上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小米用高通与联发科进行比较不过是突出自己手机的卖点罢了,并不是想踩谁一脚。
联发科在heiio X30后就宣布退出了高端芯片市场,在芯片领域跟高通比起来也确实有差距,这一点联发科自己也是承认的。小米主打性价比,在宣传的时候肯定会拿一些对手进行比较,包括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也是一样,并不是联发科才这样。这就是一种很正常的营销手段,不用过于玻璃心。真要打压就不会这么摇旗呐喊的PK了,而是直接不采购联发科的芯片。
总之一句话,小米主要是卖手机,高通与联发科都是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能做的是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手机卖出去,在卖手机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形式突出自己的优势也是常规操作,自然会影响一部分“被对比”的企业,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最多算商业互怼,还达不到打压的地步。
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感谢您的阅读!
【小米用高通打压联发科?这确实有点无稽之谈】
确实,小米之前的几部手机因为使用联发科而被一些消费者所诟病。但是,这是因为联发科在前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放弃了对高端处理器的研究,也因为之前的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无奈,让联发科在发展过程中,直接从曾经的数一数二的处理器厂商下滑到如今的模样。
但是联发科并没有放弃,在5G网络发展迅速的如今,联发科连续推出了数款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高端5G处理器。
比如最近在iQOO Z1中使用的联发科天玑 1000+处理器,采用领先的7nm制程工艺,搭载A77+G77处理器内核架构,CPU主频高达2.6GHz,相比A76架构性能提升20%;GPU图形处理能力相较G76架构提升近40%,能效比提升30%,安兔兔跑分超53万分。
而联发科的820 也即将在 Redmi 10X中使用。又说小米用高通打压联发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小米确实在高端手机中使用的都是高通骁龙处理器,而高通和小米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密,小米在发布第1款机型的时候使用的就是高通,高通在我国手机市场发展如此之迅速,小米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小米来说,手机处理器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够让手机处理器厂商不会因为垄断竞争,而会提升手机处理器价格。联发科因为前期发展的滞后,反而让很多手机厂商对于联发科确实有一定的担忧,如今联发科的再次出发,反而让我们对于它的好感度有所提升。
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小米的品牌和产品性质决定了会更多的和高通合作,毕竟小米从成立开始就是主打“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品牌,而且高性能+低价格成为了一直以来的王牌,既然要性能,那就好像电脑大部分人都看准英特尔一样,手机行业高通是翘楚,所以小米自然更愿意和高通进行合作,从小米1到如今的小米10,用的几乎都是同期顶级的高通芯片。
小米的米粉,普遍特点就是看重手机的性能表现,因此高通的骁龙800系列自然是首选,而联发科芯片一直以来就没有在性能上超越高通,口碑和产品形象也落后,如果小米搭载联发科芯片,即使是目前顶级的天玑1000,即使价格比现在更便宜,那么销量也不会好看,所以小米想要靠高性能低价格的卖点,就必须坚持用高通,哪怕成本提高,价格提高也在所不辞。
小米以前也用过联发科的中低端芯片,但是由于长期和高通的合作,所以也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联发科作为高通的老对手,自然也不希望小米用更多的联发科芯片,其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而且小米由于缺乏自研芯片,所以更加需要获得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权,一旦和高通关系下降,小米可能就会失去芯片首发等方面的优势,所以逐渐远离了联发科。不过最近传闻小米会重新推出搭载联发科天玑芯片的机型,究竟是不是真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联发科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的几年还是非常火热的,特别是魅族当时对于联发科是鼎力支持,而后来高通在高端领域以及中端领域全面发力,声势超过了联发科,在早期联发科的威望还是蛮高的,小米后来也是陆陆续续有少量的机型和联发科进行合作着,但是在2015年之后联发科就没有什么旗舰机芯片了,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千元机方面了!
可以说联发科在2019年到2015年这个区间很多声望衰退,也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高通有了更好的性能表现以及更好的续航扥刚买的表现,联发科被很多人吐槽是功耗问题、发热问题等等,而在2019年年底联发科开始发力打造天玑系列,天玑1000是再次出道的旗舰芯片,而今年小米也将和联发科合作推出天玑820;
就看在今年联发科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经得起用户的体验,虽然这次联发科的天玑1000plus出现在IQOOZ1上面,报道说性能超过了麒麟990,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支持这个手机,会支持联发科,对于联发科是否会留下之前不好的印象很难说!
而天玑820在中高端领域到底是否能够和麒麟820一拼,这个也是有所期待的,所以就看最终的表现是怎样的了,不过对于联发科在今年这个形式下,中美贸易关系下,我相信如果表现好,得到了很多手机厂商的支持情况下,我觉得联发科可以重新崛起甚至有可能再回巅峰超过高通。
对于小米而言,到底会不会在天玑820之后,还会有更多机型支持联发科,这个就很难说了,也有可能继续支持高通,因为很多消息都说高通投资了小米,但是在今年的形式下,小米如果想要获得威望,大力支持联发科,和天玑系列展开深度合作的话,也是对于整个小米品牌以及在民族的情怀方面都能更好的站住脚跟,可以更好的和华为进行匹敌!
目前很多花粉针对小米,无疑说的最多就是小米是一个组装公司,很多都是为了国外的技术进行吆喝那和,但是如果小米你能够大力支持联发科,我相信结果又会是另外的一番天地的!当然这个赌注也很大!就看下半年很多旗舰机的表现了,千元机很明显在声望方面很难带得动联发科,但是旗舰机大家都采用的比较多了,也许能够带得动,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这问题不会是黑小米的吧!虽说商场如战场,但是小米也用不着打压联发科。现在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货比三家,哪家强就用哪个,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定位就会选哪个!谈不上打压,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通跟联发科都是小米的合作伙伴,两者都有合作小米与联发科一直是合作伙伴,这个根据手机的定位来说的。一般小米的中低端手机有与联发科合作过。包括这次即将发布的红米10X,也是采用的天玑820,号称中高端最强性能的芯片。
说到联发科,被很多朋友打上了很 low的标签。从性能方面看,高通骁龙处理器看起来更给力一些,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而联发科则继续延续自己高性价比的风格,千元价位有如此配置已经很讨人喜欢了。所以对于小米公司来说,他们选择芯片合作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根据手机用户群体,市场定位来选择用哪个!谈不上打压这一无稽之谈!
胖哥科技圈观点:高通跟联发科都是小米的合作伙伴,都有着密切合作。小米根据自己手机的定位不同来选择芯片,这里谈不上什么打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此您怎么看呢?
感谢您的阅读,码字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记得给我点个赞和关注哦!小胖每天为您放送科技资讯!
为什么小米要用高通打压联发科?
小米原来一直是打磨和使用高通骁龙625的,我记得16年发布红米note4x时使用了MTk处理器,但受到众多机友们的吐槽和诟病。
我现在就用着一部这样的手机,不知道是处理器的问题还是系统的毛病,反正问题不少。
其一是手机自动定时关机一直不能正常使用,刚买时是设置晚十时整关机的,但不能变更设置,而且非常厉害,你设置别的时间那怕差一两分钟也不行,到时硬不给你关机,逼着你手动关机。
其二是指纹解锁不好使,去年冬天因没反应经常进行指纹重置。
其三是不支持有些第三方软件,去年为了运动下载了一款计步器,走步时计步不是不工作就是步数结果误差十万八干里,最后把该App换到小米手机上正常了。
其四是发热,不玩游戏不看电影,仅看会头条上的小视品就发热了,怕出事,还得锁屏晾会降降温才敢看。
其五是最大的梗,就是小米每逢系统升级时,不论公测、内侧还是最后稳定版推送,前期都没红米联发科版的菜,望眼欲穿别的机型都推送完了才轮到它。
咱不是专业人士,也不知道上述问题和联发科处理器有没有关系,反正诸多机友们把一些大大小小的缺陷一股脑都推到MTk处理器上了。并且反映、申诉不在少数,在MIUI论坛和小米社区中有的机友甚至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买红米系列联发科版的手机了!
联发科处理器,其实在权威机构处理器排名比较中还是不是那么差劲的,魅族手机不也打磨、使用联发科处理器吗?性能也不是那么不堪吧?
我想,红米不使用这处理器的原因就在于,联发科处理器在国内的名气绝对比不过高通处理器,这已成为众多机友们多年难以更改的印象和共识,再者,小米从来是致力于打磨、使用高通骁龙625的,启用联发科,和本系统的契合度上肯定是短板,既然机友们又不待见,所以不找这个麻烦,出于稳妥起见,只好放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