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但是却经不起推敲!软件做得好不一定代表硬件做得好,到现在为止,苹果的市值依然远高于BAT,所以这两个板块看起来联系密切,但实际上隔了一座大山。
首先、做硬件跟做软件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软件公司涉足硬件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最著名的莫过于谷歌,这就是大名鼎鼎安卓系统的东家,不仅出手机,还出笔记本,但结果呢,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几款产品。
谷歌的手机之前由HTC代工,后面给华为,当时还叫Nexus,后面更名为Pixel,产品做工、系统体验这些都没得挑,但外观设计上真的没有工匠精神,跟时代严重过脱节。强如谷歌都没能把手机做明白,为什么BAT就一定比谷歌厉害?要知道美国只有苹果这样一个手机大牌,中国可有好几个,这还是有操作系统加持的情况。
其次、做手机的投资高、风险大很多人认为“BAT”这种体量的公司做手机还是小意思,那么多现金,只要想做,砸钱不就完事了,但强如联想、酷派、格力这些大公司都没能把手机做起来。
以现在的5G手机为例,一部高端机的投入为3000元,第一批备货100万台,那这就是30亿的支出,并且这手机卖得如何还未可预料,像魅族的Pro7那样砸在手里,两年都没有卖完,那这也太亏了。这投资跟风险实在太高了,BAT用这笔钱去收购一个初创公司,或者干点其他的,不比这个强?
第三、周期长、利润低、事情杂做手机,要从上游供应链开始,好的镜头、屏幕、芯片这些都要一家一家的谈,到了中间还要设计、打样,开模设立生产线,随时抓质量和品控,以及后期的品牌建设、销售管理、产品售后,另外还要不断投入研发,布局下一款产品等等,一部手机从设计到成品,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这实在太长了,并且还不如做软件纯粹。
利润低也是一个问题,做一款软件,只要占领市场后,后期的利润很稳定,最大的支出就是维护费用。但手机不一样,每一代产品的周期都非常短,需要快节奏的来,除非做到像苹果一样的绝对高端(苹果是手机圈中的例外,包括现在的三星和之前的诺基亚在利润上都跟苹果不在一个级别),要不然利润真不如自己的老本行。
第四、手机行业竞争实在太大,不适合外行进入BAT手里有钱,格力还是做硬件的,有自己的工厂,依然没能把手机做起来。除了自己实力不够外,手机市场的竞争也太大。就目前的几家手机厂商都是杀红了眼,这时候进去的新人都是绞肉机,都是交学费的,360是这样、联想也是这样。
换句话说,手机行业已经开始向寡头产业迈进,想要分一杯羹实在太难。其他新入局的完全跟不上节奏,并且这个圈子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循环周期,现在都是瓶颈突破。
说得通俗一点,BAT不想进入手机市场,也不愿意进入手机市场。做软件只需要占领市场就够了,不在乎手机品牌到底是哪一家,但要是一旦进入手机市场,那局面就不一样了,这家公司的产品会遭到手机圈的老品牌联合抵制,不利于现在的发展。
百度的搜索、腾信的社交+游戏、阿里的电商+支付宝,他们心里想的是怎么打造下一个现象级的虚拟世界,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并统治他,手机行业,坦白讲,怕是一点也不感兴趣,有这时间和精力,干点其他的不比这个更强。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感谢官方邀请!
因为硬件只是载体,软件才是流量的入口!1.用户搜索要打开你的搜索软件,点外卖要打开你的外卖软件,听歌要打开你的音乐软件,社交要打开你的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粘性很高的,即使换了手机,装回来即可。
2.相反,手机品牌的忠诚度是很低的。用户可能因为新功能、价格甚至代言人就会去换机,几乎没有粘性。唯一特殊化的就是苹果,因为有独立的系统、各个硬件相连的生态圈和极好的用户口碑。
--------------------------分界线----------------------
BAT应该对国内少数手机厂商有持股
但亲自做的没有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谢谢您的问题。BAT的技术专长不是做手机。
BAT看重流量。BAT是想通过网络资源和终端优势垄断互联网流量,他们就是流量之河四条大坝,主管流量的导出导入,包括后起之秀字节跳动也走这条路。众多APP都要蹭BAT的流量,才能随波远行。据调查,BAT和头条系用户使用时长占比近70%,说明多数流量与用户都被他们占有。有流量就够他们生存。
BAT的法宝。BAT生存发展,靠的是搜索、电商、社交三大互联网应用场景,百度、阿里和腾讯对号入座确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并且诞生淘宝、天猫、微信、游戏等头部应用,百度依靠搜索紧紧抓住了流量入口。有了流量,他们就足以衍生出很多的商业模式与新兴业态。
手机的门槛。手机是技术和设计集成的结果,依靠对部件和供应链很强的整合能力,对硬件和软件高度集成,当然自己手中还要有核心技术。比如苹果设计了iPhone和iPad的硬件、软件,搭载了苹果自主研发的处理器。这些技术的门槛很高,需要多年的积累。而且手机终端销售已是红海市场,头部玩家竞争激烈,BAT做手机风险极大。格力也是名企,做手机也没有竞争力。字节跳动涉足手机,体现面向儿童的差异化与细分。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一样,一旦资源高度集中,就成了少数玩家的游戏。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目前各行各业已经区分非常清楚,BAT并不是不做手机,而是做手机丝毫没有优势。
BAT并不是没有尝试过首先BAT虽然没有自己直接推出过手机,但是都通过投资或者合作推出过手机。那时候的手机市场还不像现在,有核心技术的比较吃香,在那个年代除了iPhone,大家的手机都差不多,即便是这样,BAT也没有做成。
而早起接触安卓的用户肯定知道,早起的时候大家喜欢刷机,当然最热门的就是MIUI,其实在当时,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自己的UI,阿里更是直接推出的是OS。但是结局也都看到了,没有一个做起来了。
BAT在做手机方面优势有限做手机其实上是属于硬件领域,而BAT擅长的地方实在互联网领域。在互联网领域,百度依靠搜索,阿里巴巴依靠电商,腾讯依靠社交,在各自的领域称王。
但是现在的手机我们可以看到,以UI闻名的小米正在没落,而有自己芯片的华为迅速崛起,现在的手机要想做出优势已经不仅仅单独的软件、硬件,而是要软硬件结合,像苹果一样直接在体验、生态上拉开差距。
虽然不做手机,但是手机上有大量的应用,这些都是BAT的领域,自然不会放弃巨大蛋糕,换个角度,苹果、华为也不会花精力花在做电商、社交,但是却会做平板、智能手表等等。
所以BAT其实没有必要做手机,专心抢占移动市场就行了。
如果赞同我的观点,欢迎评论关注,我是神奇码农,专注科技、数码领域。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一、每个企业有自己的边界,并不是什么都能干好的
实话实说,现在很多人的想法,当某一个企业在某一项上做强大做了,成为了闻名企业,就觉得这个家企业什么都能干了,干什么都能成功了。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觉得华为做操作系统,做芯片,做手机,做电视,甚至还要去软件,做地图,做搜索,什么都能成功,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可笑的。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擅长,并不是干什么都成功的,大多数的企业,在决定做任何业务时,一定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和自己的优势特长相匹配,并不是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干的。
二、BAT的强项是软件、互联网,涉足硬件,并不是好主意
再到到题本身,BAT的强项是什么?其实是软件、互联网业务等。比如百度的强项是搜索,是AI什么的,这和手机并没有强关系,百度为什么一定做手机呢?
再说腾讯,腾讯的强项是社交,也是互联网、游戏、广告、内容这些,它也没必须做手机啊,实在想抓住这个入品,和手机厂商合作就是了,手机是硬件。
同理阿里的强项是电商,是金融这些,他做什么手机呢?之前做操作系统,其实也算是涉及到手机了,但也不涉足手机这种硬件本身,这和他们的定位、强项不匹配,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
为什么“BAT”都想抢占移动市场,但是都不做手机?
因为他是下一个时代的入口,就相当于开始的扫码支付,在当时看来就是一个支付,但是通过扫码支付里面有很多的盈利方向,这里比如支付宝扫码支付,可里面的支付宝还有连接饿了么团购,生活缴费等等里面可以添加很多产品,支付是流量只是个入口表面,但是基础,微信社交支付宝花呗都是要通过移动支付才能实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