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苹果发布新款iPad Pro后,很多小伙伴都开始跃跃欲试了,相比起上一代iPad,这一次Pro版本升级还是很明显的!

先说说外观部分

一看后置双摄的三角设计就知道这是新款无疑了,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明显的。为啥是双摄,但是有三个孔呢?因为还有一个3D-ToF传感器,新款iPadPro的主摄是1200万像素广角镜头(F1.8光圈的5P镜头)+1000万的超广角(F2.4,5P),可以参考iPhone11,这iPad的拍照水平还是很不错滴。

内在升级明显

新款的iPad Pro升级还是挺多的,首先就是A12Z的处理器,这是一颗八核图形处理器的芯片,并且说这性能让很多笔电都羡慕,换句话说,一般轻薄本的低压U都不见得有这么强,但很好奇为什么不是A13X,而是A12Z仿生芯片。

另外还有激光雷达 (LiDAR 光探测和测距) ,这项技术是通过测量光触及物体并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来确定距离,跟雷达声波有类似的道理,这是NASA探测火星的技术。

新款的iPad还配有120Hz刷新率,600尼特最大亮度;是的,你没看错,苹果最先用高刷的居然是iPad!

配件上也有惊喜

这次升级了一款妙控键盘,采用悬浮式支架设计,也就是说这键盘不单单是键盘,还可以当支架使用,但是这键盘不是标配,价格可一点也不便宜。

不过在内存搭配方面,这次最低从128G起步,整体上更有诚意了(实际上是不得已为之,64G实在太寒酸了),价格上也还好,跟上一代比没有太大的差距。

所以这一次新款iPadPro还是很不错的,算是加量不加价,跟iPhone11一样,一下子就香了!

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小胖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个人观点:可以有,但是没有太大必要。

从这次苹果发布新品来看,他们的重点不是iPad Pro,而是如何将iPad打造成为电脑一般的刚需

这次发布的新品中,最亮眼的并不是加了两个摄像头的iPad。新版的iPad pro并没有什么亮眼之处,除了表明自身进军AR领域的决心,也就只是提供了相比于A12更高的性能而已。

而是有触摸板的套件。这无异于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打通Mac与iPad OS系统,让iPad不再是面向娱乐化的产物。

从2018年推出iPhone XR不难看出,苹果公司不像三星在华策略那样,而是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开始重视中低端市场的营收利润。今年即将推出的iPhone9也是如此。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Mac系列的价格让大多数普通群众望洋兴叹,同时在中低端市场中急需要一款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生产力的工具。所以苹果公司把希望寄托于将一直以娱乐著称的iPad打造为新一代的生产力工具。

个人认为,此次苹果并未对这次iPad新品追加发布会,应该是在准备于iPhone9以及IOS14的发布会抛出重磅炸弹。这次的iPad Pro推出是给市场一个强心针“这次我们将面向打造中低端生产力生态”

iPad是否能够能由大众娱乐工具转变为新一代生产力还得看即将发布的IOS14究竟表现如何。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交流探讨,我会及时回复的!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的话,记得关注支持一下哦~

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我认为3个月后 以大学生优惠入手最划算!

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平板电脑,没有之一。

直接看这次发布有什么功能点吧。

高清屏幕

这块屏幕具有超高色准、超低反射率、原彩显示、自适应刷新率、高达 600nits 的亮度、以及 DCI-P3 广色域。

处理器

A12Z Bionic 仿生处理器,8核GPU,性能更强。这是苹果第一次使用 Z 后缀的处理器

摄像头

这是第一次ipad 搭载广角 + 超广角 + 激光雷达的三摄系统,还新增了LiDAR扫描,更容易识别景深,提供更好的AR体验。

新键盘

新键盘可以抬高iPad,更符合人体工学。而且还有触摸板!

斜阳说

总体而言,这次新的iPad Pro对比18的来说,可以视为“加量不加价”:

  • 起步容量从64G变为128G
  • SoC升级到A12Z,有8核 GPU
  • 摄像头增加
  • 续航达到10小时

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价格还是蛮贵的

如何评价苹果2020年3月18日最新发布的iPad Pro?

为什么一有新产品就有这种问题,还能怎么评价,屏幕,配置,生态,都是目前最顶级的,做工更是,新款还加量不加价,对于需要iPad Pro的人来说,肯定很香啊,对于买笔记本就是看新闻,看电视剧的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