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为什么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这实际上是整个手机圈都有的惯例,其实我并不反感这种做法,毕竟用华为的旗舰配件,这说明在做工、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保证,其实我对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最大的反感是万年不变的LCD屏,好歹也是一个品牌的旗舰,怎么这么固执!

一方面、荣耀定位走线上,利润相对较小,需要分摊成本

说荣耀的利润小这也是相对的,荣耀的利润至少比红米高多了,看看V10、V20不到一年都可以腰斩一半,荣耀9X性价比这么高的一款手机,去年双十一就可以降价到999元,要知道原价可是1399元,才三个月的手机就敢做这么大的优惠,可见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但荣耀毕竟是华为部门,不可能做那种蝇头小利的事情。既然要保证利润率,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套用华为老大的设计和配件,这样一来配件的量就比较大(靠量取胜,机海战术也是同样道理),平摊研发费用、开模、开线费用,那整个成本就下降了,不仅荣耀手机的成本下降了,顺带连华为的成本也下降了,所以我们看到不仅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都在用华为的上一代配件,甚至华为的Nova型号手机也是这种操作。

另一方面、用华为旗舰的配件,可以作为自己的宣传点,延续品牌优势

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华为的定制的索尼IMX600镜头,这是有徕卡认证的镜头,但从去年开始,华为就将这一镜头下放到荣耀V30系列上,不出意外今年的荣耀30也是这样。所以荣耀赵明看到隔壁的cc9Pro、小米10开始用一亿像素镜头时,才有了“方向错了”的言论。

再然后就是40W快充和27W无线闪充,这些技术都开始慢慢下发,这在今年都将成为荣耀手机的一大卖点。这样做确实可以分摊费用,同时还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毕竟三千元价位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还很少,并且还有意识的引导大家,这是华为XX型号同款,这就跟那些代言人卖产品一样,XXX同款,无形之中是不是带了点华为的光环。

可能这样说很多小伙伴不认同,说我玻璃心。但扪心自问,当你买荣耀产品时是不是通过华为去了解的,为何小米旗下的红米就没有荣耀这种优势。俗气点,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到荣耀手机写着华为公司出品,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说一句题外话,用华为的这种配件我一点也不反感,甚至可以说喜欢,毕竟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在产品竞争力上确实没得说;我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荣耀的屏幕,还有动不动就是智慧,智能手机本来就是个智慧产品,不需要什么智慧生命体YOYO、智慧马达等等,不要搞那一套虚的,听着就跟当年乐视的超级手机、超级电视一样很不舒服!

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一分钱一分货,荣耀数字系列和荣耀V系列本来就是定位于性价比的手机,价格都在2000-4000元之间,而华为mate系列的价格却在5000元以上,mate系列肯定是不能妥协的,所以一定要用最好的配件。

定位不同

华为追求的是高端旗舰手机,特别是mate系列和P系列,已经在国际高端手机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在高端手机市场,华为mate系列是要与三星、苹果等公司去竞争,三星和苹果使用的都是顶级配件,华为也肯定不能落后。

而荣耀V系列、数字系列追求的是性价比,除了处理器不能妥协以外,其他都可以阉割。像屏幕、拍照这些都是中端配置,就比如今年荣耀V30pro使用的后置4000万三摄像头,看起来不算很优秀,但在DXO mark排行榜上夺得了122分,就是因为荣耀V30pro采用了华为P30pro同款拍照传感器——IMX600。

那为何荣耀喜欢用华为的上一代配件

首先,荣耀和华为是一家人,荣耀是华为旗下主打性价比的一个品牌,也就是说华为是荣耀的老大哥,拿点老大哥的使用过的东西,在价格上面肯定是很便宜的;再一个就是,老大哥曾经用的都是旗舰级别的配件,使用起来肯定好。

我们知道像传感器这些配件,不止需要打磨硬件,更需要算法上的调教。荣耀直接拿华为使用过的传感器,一方面是价格便宜,另一方面就是不用再打磨,可以直接拿来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实现更大的利益。

一分钱一分货,想要更好的体验就要花更多钱,没有绝对的性价比。便宜的手机在配置上面肯定会有一些妥协。

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谢谢您的问题。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喜欢用华为上一代硬件,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

Mate系列永远是第一。关于华为核心硬件和前沿设计,首先会出现在华为Mate旗舰,之后才可能是P系列等华为其他系列、荣耀系列。比如:全新品类折叠屏手机,叫做为Mate Xs,华为Mate30系列首发麒麟990,华为Mate40系列将首发麒麟1020。另一方面,华为、荣耀其他类型的手机,都能要用到华为Mate系列上一代硬件,但不用刻意说谁谁喜欢用,这是没有办法的硬件安排优先顺序,与定位有关。

荣耀的定位和配置。Mate旗舰系列主打品牌,不只追求量,最典型的就是折叠屏手机。而荣耀整体定位是追求性价比,要为华为冲量、冲业绩。荣耀和所有后发的华为手机都要内部对标Mate系列的硬件配置,可以用Mate相同的芯片,但在拍摄、功能等其他方面就会有较大差距,因为荣耀价格摆在那里。

举荣耀的例子。荣耀的V系列和数字系列都是其旗舰系列,硬件配置在自然要向华为Mate系列对标,但同代对比,荣耀旗舰只能是华为旗舰的缩水版。比如荣耀V30系列可以看做Mate30的缩水版,曾是最便宜的麒麟990旗舰机。不止是V系列,荣耀20 PRO也用的是华为上一代处理器麒麟980。由于荣耀定位比华为Mate低,荣耀任意款中高端机型都可能找到与Mate系列相似的硬件配置。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因为荣耀本来就是华为旗下的性价比品牌,荣耀V系列更是典型,相对华为来说主要走中低端路线冲击销量,所以在零部件和成本方面有一定要求,也不能使用华为旗下最先进的技术,比如2019年上半年华为发布的P30使用了RYYB传感器,直到年底的荣耀V30系列上才正式下放,还包括类似无线充电等技术,一般也会过个大半年才会从华为高端机用到荣耀新机上。

从这一点来说,就是控制成本和产品线定位的手段,新技术刚开始使用时的相关成本是最高的,也需要高价的高端机来快速收回成本,而过了大半年一年以后,相关成本都已经降低了很多,这样为了提升荣耀系列的竞争力,就会把华为已经使用成熟的技术下放到荣耀机型上去,这样也能充分利用到新技术的经济效益,毕竟用的手机越多,平摊成本越低。

荣耀之所以能卖相对低的价格与这个手段不无关系,毕竟大部分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只需要搬到荣耀上就可以了,但是在手机的一些如指纹解锁、屏下听筒等额外功能和外观做工方面,荣耀和前代华为高端机还是保持着差距的,不管是V系列还是数字系列都是如此,毕竟荣耀不能抢了华为的风头。

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荣耀使用华为老一代的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华为的子品牌,荣耀虽然有更高的自主性,但归根究底是作为华为的战略补充的,“干翻华为”只是玩笑而已!荣耀使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在价格方面比较实惠,对于竞争对手进行“降维打击”,一向是荣耀V系列与数字系列的任务。

(一)荣耀哪些技术是华为上一代的技术或配件

1、最经典的一个就是IMX600y镜头 这颗镜头华为自P20Pro开始使用(2018年),后来历经华为Mate20系列,P30系列,Mate30系列,几乎每次都能刷新DXO得分榜单。但是荣耀却一直无法采用这一颗镜头,直到2019年12月,荣耀V30系列才得以使用并且一次就取得122分的好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这项华为的新一代镜头模组也出来了——IMX700,5200万像素境遇2020年3月26日首发。

2、快充技术 2018年9月发布的华为Mate20Pro采用了40瓦的超级快充,而当时业内小米同期Mix3还是18瓦,OPPO也不过20瓦。之后华为P30Pro,Nova5Pro,Mate30系列纷纷使用40瓦快充。而荣耀方面则是晚了一代,V20和20系列都是22.5瓦快充。【其中荣耀magic2使用40瓦欲冲击高端,不过销量惨淡】

(二)荣耀为何要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其实中主要原因就是:最新的这一代技术不让用啊(滑稽)

1、以低价对竞争对手形成降维打击 荣耀的成立最初是为了狙击小米的,初期也经过了一段不堪入目的发展史。以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来使用,在一方面能以“华为旗舰同款”为名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价格要比华为旗舰要低得多,这样一来不仅获得了更多的销量,也对竞争对手造成不小的打击!

2、增大批量降低成本 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款产品批量越大时,每一件产品的单价就越低,反之,就是越高。荣耀使用华为上一代的配件,可以分摊更多的成本。此外使用已有的配件,更是降低了研发费用,可以使荣耀更低的价格去获得更大的市场,增加产品的销量。

总结

荣耀在定位上是华为的战略补充,华为旗舰在4000元档以上,而荣耀的旗舰总是在2000-4000元。因为成本限制,荣耀不可能出研发新配件,也没有必要去研发新配件。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一般并不会落伍是时代,让荣耀来使用,既能分担成本,又能扩大市场,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有人说荣耀数字系列和V系列手机,喜欢用华为上一代旗舰的配件?

手机无线充电就是个挂着高科技的噱头。并且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又不能离开充电器座。还不如象早期手机一样直接插到充电器座上充电呢。这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增加手机的制造成本,让用户多掏钱。

能离开充电座1米以上才可以叫高科技无线充电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