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自从华为发布了“很吓人的技术”~GPU Turbo,从软件层面上去优化图形处理能力,那么许多人会问,为什么华为不从硬件上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么。
讲到这个GPU,我们就得讲到整个系统级芯片SOC。全称System on Chip,简称Soc,也即片上系统。从狭义角度讲,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从广义角度讲, SoC是一个微小型系统,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家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
系统级芯片的构成简单的说有:CPU 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嵌入的存储器模块、和外部进行通讯的接口模块、含有ADC /DAC 的模拟前端模块等模块。
而GPU就是我们常说的图形处理器,这只是整个SOC中的一个模块。由于目前手机芯片的GPU都是集成在SOC上,并不像PC端那样有单独的显卡,所以设计GPU就要牵一发动全身,在目前看来就等于是在自研SOC。
可以看到想要对GPU进行设计就相当于要改变整个芯片的架构,而目前的移动处理器除了苹果和高通是自研架构(高通自研Kryo架构也才三代),其他的处理器都是采用的ARM公版架构。包括三星的猎户座和联发科。海思980的CPU就是采用ARM的最新A76架构,其GPU为Mali-G76 MP16。
高通正是由于高通骁龙810的发热问题,在骁龙820开始采用自研kryo架构,到845已经是第三代,由此可见自研架构还是很有优势,毕竟量身打造。
那么华为能不能自研架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需要投入很大的金钱和技术。在架构上投入是一回事,还有一个是这款GPU要软件对GPU进行适配,这就需要看软件厂商愿不愿意了。等到华为的市场份额足够,在麒麟OS成熟以后,预计下一步就是自研架构了。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是爱搞机的小先森,觉得写得不错就点个赞吧,你们的鼓励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欢迎各位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近些年华为自主研发的CPU系列产品高歌猛进,不管是从性能上还是在用户体验上,都带来了喜人的效果。就在8月底,麒麟980发布,其性能甩开高通845半条街,华为可谓是又打了一场胜仗。
那既然华为都这么厉害了,最新的处理器用的还是ARM Mail的GPU,为什么不自主研发GPU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可以这样说,手机处理器和GPU的研发完全是两码事,截至到目前,华为还没有这个能力研发出成品GPU。即使是放眼全球,能够研制GPU并大量生产的厂家,也不是很多。刚在CPU上有所成就,而在GPU上面华为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要自主研发gpu,得花不少时间和金钱。
其次,就算华为研发出了GPU并投入使用,起初没有游戏厂商的支持,那搭载华为GPU的手机游戏优化不行,体验会很不好,就像很多游戏对老黄优化好,给AMD的优化就不一定多。并且,研发成本高,成本肯定会体现在售价上,游戏性能差,价格贵没人会买单,并因此目前大方向上还是使用ARM的GPU合适。
最后不得不说,几年前就爆出华为有研发GPU的团队,我估计应该有在研发GPU,但跟做GPU十来年的公司来说,水平当然不够,因此其技术尚不成熟。
我还是希望华为持续坚持自主研发,在移动解决方案上不断壮大,最终在GPU上也给外企一个相当大的冲击,长我天朝威风。
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因为做SoC不需要太强的架构设计能力。华为的CPU和GPU都是使用的公版架构,现在稍微掌握了一点技术,开始对公版架构进行微改,从而提升性能。华为的SoC做得好不好,和能不能做GPU完全是两码事。
GPU如果使用公版架构微改,应该是收效甚微,因为华为没有经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GPU又是依靠多核并行计算来实现高速的,多核之间的调度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并发问题、功耗问题都会让华为陷入困境。说不定华为已经在进行自研GPU尝试,只是尚未公布成品。毕竟如果上线一款自研GPU,到时候翻了车,可是血本无归。而且会影响到之后的产品推广和发售,Note 7的例子血淋淋地摆在那里。
GPU的开发难度应该说和CPU相近,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所以能够开发CPU未必能做GPU,反之亦然。
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自研GPU难度的确很大,但需要弄清楚的是:华为目前自研的不是CPU,而是手机芯片SoC(System On Chip)。
如果把华为比作是一家造汽车的整车厂的话,并不是汽车的每个零件都需要自己生产的,通常是采用分工协作的模式,由各个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例如变速箱、汽车座椅、轮胎等等。而整车厂的工作是对汽车进行整体设计后将合适的零件进行安装和调试,以达到设计的性能。
在华为麒麟芯片中,CPU/GPU部分是ARM提供的,基带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加上总线、ISP、NPU、音频解码器等不同功能模块才最后形成一块完整的手机芯片。
至于自研GPU,之前也只有收购了AMD(ATI)技术的高通有了自家的Adreno GPU,包括华为、三星、联发科在内的安卓芯片基本上都在用ARM的Mali GPU。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大厂,之前也一直在使用Imagination的PowerVR系列GPU,直到A11芯片才换上了自主设计的GPU。
由此可见,自研GPU的难度的确不小,没有技术收购或者多年经验的话很难一蹴而就。例如三星已经能够用指令集授权自研CPU(M3),但自研的GPU依然还没有成果;华为也会走类似的技术发展路线,先自研CPU,然后才是GPU,毕竟技术实力不可能跳跃式发展,华为要走的路还很远。
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其实华为目前的状态还停留在设计芯片的阶段,还没有到达研发架构的层次,CPU和GPU都是用的ARM的公版架构,其实无论是CPU还是GPU自主研发起来难度都是非常大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苹果,在iPhone8的A11处理器上面才用上了自主研发的GPU,最有钱的科技公司也在去年采用上自主架构的GPU,所以这个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高通和苹果的CPU都是由ARM的公版架构魔改而来的,这两家只有GPU是自主研发的,大家有一个传统的刻板偏见就是认为公版的架构就一定比自主研发的要差,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这一次的华为980就很好的打了一个时间差,A76 CPU架构和Mali-G76 GPU都是麒麟980首发的,这个架构可谓是全球领先了,华为能首发用上其实也就不算差了,在加上7nm制程和自家的GPU Turbo性能方面可以说不用担心了。
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自主研发的GPU就一定要比公版架构的要好,所以这就更考验厂商的研发功力的,研发自主架构的芯片不是说有钱就够了的,还得有研发人员和技术积累,为什么苹果在去年就用上了自己的GPU,其实苹果收购了多少研发公司和挖了多少研发人员是没跟你们说的,所以这件事就得慢慢来不能着急,要是贸然自己弄出一个自主架构的芯片还不如公版架构的那就尴尬了...
从华为的GPU Turbo的技术来看华为不是没有往自主研发这方面努力,这次980处理器发布之前就有传闻华为要采用自主架构的消息,但是现实还是没有!其实我们要给国产企业一些时间,毕竟我们的电子行业起步就比别人要晚,人家有技术优势那是必然的,或许在等个几年我们就能看到自主架构的GPU出现了?
为什么华为不自研GPU?GPU开发难度比CPU大?
华为仅仅一二十年的技术积淀注定了他只能走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等级创新,没有义务和能力作过于基础的新架构研发业务,因为那不具现实商业价值,甚至是投入无产出的预期。基础研究那是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