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作为教师,我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或许是我孤陋寡闻。
这里说的学习自主权是否可以理解为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
如果真有人这样说,我觉得一定是没有在学校教过课,闭门造车的专家异想天开的说法。
首先,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的内容,国家是颁发有教学大纲的,每学年、每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学大纲里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这也就是说,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办法给学生较多学习自主权的,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学生能选择的就是学或者不学。
其次,就学习的内容来讲,如果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自己准备在某一方面做深入研究,这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个选择的基础是有渊博的知识,并且知道自己对哪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这样的自主选择会让他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一个中学生、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你让他自主选择,他能选择什么呢?
现实是,很多成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在该学习的年代没有好好学习,成年之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想开始学习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从哪里学起呢?
最后,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学生都在家上网课,这期间,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大大增加了。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如何呢?大家拭目以待。
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显然这是把教学简单化的思考。
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是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
事实上,自从诞生现代学校,围绕教育教学的主体争论一直在深刻地讨论中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复地矫正。
一般意义上,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理论,当然也有持教师学生双主体论者。
教师中心论者,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对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讲究师道尊严。学生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以杜威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主体居于学习中心,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教育教学的真正发生。他们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权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单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一方主体地位、责任都是偏颇的。教育教学必须是师生双方积极有效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才能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所以,单纯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考虑,无限放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是偏颇的。
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一语随行】的观点:扩大自主学习权,会让学生拥有掌控感,进而会更加主动开展学习,并且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完全赞同通过扩大自主权,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做法。
扩大学习自主权的好处自主权的扩大会让人拥有掌控感,有了掌控感会让人拥有更强烈的安全感,进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好处有以下三点:
1、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有效学习的方法也不同,扩大学习自主权有助于学习探索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记忆古诗词上,有些学生更习惯默写,有些则更习惯口头背诵,如果老师千篇一律以一种方式教授,或许一种方式做出要求,会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扩大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采取自己熟悉并且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最终不仅不会影响完成学习任务,还会提升学习效率。
2、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每个学生的基础有所不同,如果从同一个起点进行教学或学习,有些学生会跟不上节奏,有些则会认为太过简单,这都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的目标。当学生拥有自主权,便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资料的选择,实现因材施教,以达到更好的目标。
3、拥有掌控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自主权会让人产生很强的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体现在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不仅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料,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这种自由度会让学生更有动力,没有束缚感和被压迫感,这就好像是当我们拥有一百元钱,如果能够自由支配,我们会感到愉悦,当被要求只能购买指定商品时,就会觉得“有跟没有都一样”,甚至还会觉得“有还不如没有好”。所以,扩大学习的自主权,可以激发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不断探索和深入。
扩大学习自主权确保任务完成的前提扩大学习的自主权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要实现这些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1、对自身学习习惯和风格非常了解
会学习是一门技术,在自身没有对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习惯了解的情况下,扩大学习的自主权,反而会让学生有抓瞎的感觉。所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权更适合于对自身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了解的学生,他们能够根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制定。
2、已经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权越大越需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本身就不好,给予了过多的自主权,反而会“放风“,导致学习成绩和效果越来越差。所以,扩大学习自主权适合自律且已经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会取得更大收获。
3、具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精神
学习的自主权意味着充分放权,老师、家长或者身边的人,不做出过多的干涉和管理,对于具有一定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这种自由度会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使他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去探索和发现。但对于一些本身不爱学习,甚至厌烦学习的学生来说,自主权不仅不会激发动力,还会让他们对学习更加放纵。
总结扩大学习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于每个学生。对于自律性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缩小自主权才是帮助他们有效学习的方式。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目的并非升学这么简单,而是要拥有一种学习的能力,并且将这种学习的能力不断运用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换句话说,学生真正要学习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扩大学习的自主权会更加有助于学生探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拥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应当扩大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主动的学习思维,以及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这个理论是对的,这绝对正确。不过这种正确只是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而言。自律性高的的学生比较适合。
但是教育教学中不能自主学习的太多,面对这些学生咋办呢?只能制定学习计划,有条不紊的学习。适当放松一下,给一些自主安排,看看效果,自主学习和计划学习结合。
总之教育教学是灵活的,没有具体措施,要跟随孩子性格习惯因材施教。
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问题没有那么的绝对,首先这个问题我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主权?
一、自主权是说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习哪一科由学生自主选择,这种情况用在大学生身上也是不错的方法,大学本身就自主选择科目,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最后不能完成学业的,所以自主选择有帮助,但是不绝对。
二、自主权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时间学?各个科目设定在某一个时间,学生选择在这个时间去学,大学生完全可以,但是中小学生这个方法会比较乱,中小学生的自理和自控能力都没有那么强,学生选时间上课就会打乱班级制度,没有班主任跟着会出很大的乱子,包括教育方面和安全方面,也会加大班主任的工作量。
三、教育内容本身是根据社会环境和需求所定,所以在学习内容方面我们国家教育部门有专门的研究。
所以这个问题问的太宽泛了,自主权到底是哪些方面的自主,没有说的那么清楚,如果可以加一个副标题细致讲解就好了。
有人说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习自主权,你怎么看?
是的,我很支持这种看法!这种做法!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认为哪种方法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就允许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把知识弄懂,弄透就行了。比如让全班学生去捕鱼,捕鱼是目的,能捕到鱼是效果,具体学生用那一种捕鱼方法好?要看实质效果。如果你规定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捕不到鱼或捕鱼的效果不好,由谁来负责呢?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无止境,这句话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现在有一些老师给学生布置无止境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只是应付式的完成任务,或者根本完不成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厌恶学习,在班里度日如年……
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具体而明确,具体怎么去完成学习任务?要由学生自己做主,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协调、监督,发现和引导等服务学生的工作,做学生个人或者大家都不能做好的事情,学生能自己做好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什么都包揽在自己手中,老师要大胆的放权:学习自主权,组织纪律监督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