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过的母校都倒闭了或者合并了是种什么体验?

除了大学,读过的小学、初中、高中无一例外全部倒闭了或着合并。我到底是个自带什么属性的人?

看到这个问题感到有些好笑,又有些无语。我和题主的情况一样,我是九十年代的师范生,现在回想一下,我上过的小学、初中、师范学校,全部被合并到别的学校了。

要说体验也没什么体验,只是觉得,我如果入党的话,是需要到上过的学校盖章的,我上哪盖章呀?

相信有这种体验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撤点并校,持续了十余年,使大量的中小学消失,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师范学校的撤并也是在意料之中,我们上师范时是包分配的,师范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就冲这点,生源非常充足,并且能考上师范的都是学校的前几名。在师范上学时,老师就说了,以后师范不包分配,马上就没有生源了。果不其然,毕业后三年,师范生不再分配工作,又过几年,师范学校就被合并到其他学校了。

还有谁是类似的经历,欢迎留言。

就读过的母校都倒闭了或者合并了是种什么体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别说学校,诺大一个举世闻名的苏联不就存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也轰然倒塌解体,一个国家分为十六个国家。

学校的分分合合是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师生人数的多少,将偏远、师生数量少,年轻的教师又不愿去的学校,合并到靠近中心村镇的学校。这样一来,也便于进行管理,优化各种教育资源。

农村县域的中、小学校,由于生源减少,撤、并、改是大势所趋。当然对于从那里走出去的昔日学子,未免有一点遗憾与伤感。本博及哥兄姐妹们曾经就读的中学,那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政府投资所建的十九所中学之一,排号为“某某县第十一中学”。如今,早在几年前就被改作某某乡的中心小学,本博每次回故乡路过那里,看到母校的名字被更改,心里有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人们常说与时俱进,只要位置未变,看一眼个人心里也坦然。当然还有甚者将校舍改作它用更令人难以理解,本博曾经就读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师范教学班,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周围环境已经面目全非。本人三十年后重游故地,校舍被拆得仅剩礼堂的半座房子,让人唏嘘不已。

拆除旧的换新的,合并小的变大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保持一个寻常的心态、心愿,少生气,见多也就不怪了。

去过江苏无锡旅游的人,只要是从市区到“三国城、唐城和宋城”景点的人,都必须经过一条河紧挨在一起的两座桥。这两座桥修建的时间相差有五十多年左右,老桥狭窄,错车都困难。当地为了发展河对岸旅游观光事业准备拆除旧桥修建新桥,老桥是由荣氏家族私人投资所修筑。经请示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得到的回复是不能拆。再建新桥我投资,不用花家乡的一分钱。所以现在那条河上就有了“双桥"、又叫“父子桥”的桥名。

估计厦门大学、集美中学和厦门航海学校既是改扩建也得请示陈嘉庚的后人同意,因为那可是人家陈嘉庚的私人投资。

总之,学校合并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将优质师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握拳的力量,突出优势能力,打造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让广大农村、农民子女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里的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原创于:2021/03/01)

就读过的母校都倒闭了或者合并了是种什么体验?

你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中国发展的写照。

我比你惨多了,我的大学也没了。

幼儿园就在村里,当时叫“育红班”,我都忘了她什么时候消失的。

小学开始跟初中在一起,后来独立建园,后来没了,校园租给了个食品厂。

初中全乡合并,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合并到了乡里。

高中是县一中,现在原址已经变成了一个初中,拆分合并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大学是“郑州工业大学”,原来叫“郑州工学院”,直属化工部,当时很牛的,我挺自豪的。校风很好,学习氛围很浓。当时有个顺口溜“学在工大,住在郑大,吃在医学院,玩儿在财院”。当时工大学习氛围最好,郑大后勤管理混乱,住在那边学生自由。医学院都是学医的,食堂最干净卫生。财经学院(现在好像叫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园建设的杨柳依依,适合谈恋爱玩儿。可惜我们毕业的时候,郑大、工大、医学院合并为郑州大学。

我的所有母校全没了,幸好我没有读研读博,不然不知道会不会又霍霍俩个大学。

很明显的是,所有发生的一切都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改革进程。

社会发展就是滚滚洪流,我们搭载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就读过的母校都倒闭了或者合并了是种什么体验?

我是小学两个学校、初中、大学都合并了!特搞笑的是我大学毕业之后两年学校合并,我是十年后才知道的[捂脸],15年有个学术交流会议,坐在旁边的一个老师特像之前的大学老师,然后过去套近乎才知道,[笑哭][笑哭][笑哭]

就读过的母校都倒闭了或者合并了是种什么体验?

心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