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胤禩小时候还是挺讨康熙老爹喜欢的
不为其他,就因为胤禩尽管生母良妃在后宫地位并不如其他兄弟们,但是他很争气,称其年少有为也不为过。或许很早他就有了必须要努力的意识,尽管看似他这一生注定与皇位无缘,但是他还是没让自己颓废,尽管年纪轻轻,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众大臣看在眼里,只要是见过胤禩的,基本上都给他一致好评,能够被众人一致称赞贤能,确实证明胤禩不是吃素的。
往往枪打出头鸟,也就是这个道理,捧得越高,摔得越惨更不是空穴来风,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令人痛心疾首了!
还记得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吗但是皇宫之中就是如此残忍且现实,要不就是足够强大,把竞争者拿捏得死死的,否则,那就是被别人拿捏得死死的,或许按照普通百姓的想法,都已经是皇子了,谁当皇帝不都一样么,为什么要打的死去活来呢,都是兄弟,和和气气,大不了皇位换着坐,嘿嘿,想起来确实也没多大的事,但是只要在那个体制内,就如同那一圈绕着花盆边缘转到饿死的毛毛虫,没有能够幸免,要么大家一起饿死, 要么就被挤下去,别无他法。
胤禩这一生还是挺励志的能够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17岁的时候,就被父皇册封为贝勒,这等殊荣,确实令人羡慕,确实在封爵记录中再创新高,只不过当时胤禩并没有过分的胡思乱想,毕竟太子爷还在那里,也轮不到他造次,只能乖乖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接下来就比较有意思了,这件事不仅给了胤禩无限期望,而且也从此将他推上无尽的欲望深渊。
太子被废,剩下的皇子们基本上只要稍微有点实力的都蠢蠢欲动,此时的胤禩也鬼使神差般的加入竞选大军,但是一不小心用力过度了,那就是关键时刻,胤禩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居然找人相面,为自己立嗣,可能现在很多人不明白立嗣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古代男子在没有子孙后代的情况下,主要是指继承人,就找辈分差不多的侄子当嗣子,后来恰恰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康熙皇帝自此耿耿于怀。
当然这个时候的胤禩就显得逐渐丧失理智,没有大局观了此时也不禁有人怀疑,当年年轻有为的胤禩不会是装出来的吧,何况这个世界本就很现实,看到胤禩夺位希望不大了,所以很多拥护胤禩的势力也逐渐临阵倒戈,慢慢见自己大势已去,不甘心的胤禩,决心帮助自己养母的儿子胤褆,只可惜最后谁都没有想到,康熙驾崩之后,继位的确实老四胤禛,深知大事不妙的胤禩,此时后悔也没有用了。
毕竟当时对皇位有多渴求,做事的时候就有多极端自然胤禛上台之后,首先就是清理当年苦苦相逼的兄弟们,直接给八阿哥胤禩改了名儿,这个确实有点屈辱了,相当于直接降级了,我们也知道,古代对于门第看的还是挺重要的,皇帝高兴了,可以赐给你国姓,就如同当年的郑成功一样,但要是皇帝不高兴了,什么事也做得出来,先是给胤禩改名为允禩,其实也不是雍正一上台就这么极端的,还是给了彼此一个缓冲期的,只不过雍正位子坐稳首先就是从改名这件事做起的,当然雍正也不可能就这么便宜了胤禩等人哦,接下来才是更狠的。
不知道大家知道阿其那和赛斯黑以及菩萨保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前两个根据主流解释,就是不要脸,狗和猪的意思,后边菩萨保尽管没有特别侮辱性的意思,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开弘字辈,但是没想到,当年父亲胤禩的良苦用心还是有用的,最后尽管他也遭受各种折磨,但是相比之下,他比较幸运,最终等来了乾隆皇帝给他平反的那一天。
雍正四年,仅仅45岁的胤禩,就那样一命呜呼了,所幸的是,乾隆上位,并不希望带上父亲留下的恩怨,都给他们一一恢复了宗室名号。
至于当年胤禩究竟在临死前接受了怎样非人的折磨呢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有手段,对胤禩身边的人先下手,九阿哥被发配充军,十阿哥被圈禁,十四阿哥被发配,剩下的胤禩也就不过是强弩之末了,此时胤禩的苦日子真正来了,不仅被列举几大罪状,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很快就被囚禁了,几个月的时间,胤禩活生生被折磨致死。
#雍正#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夺取皇位,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雍正成为了这场皇位之争的胜利者,并且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继承了皇位。
然而,就在雍正登基之后,也随即对当年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其他康熙皇子进行了极为残酷的打击和报复。
这其中,结局最为悲惨的便是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们不仅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至死,就连名字也被改为了极富羞辱意思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其家人们也全部跟着遭了殃。
而纵观整个雍正对这两位康熙皇子的惩治过程,更是让人产生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八阿哥胤禩,雍正最为痛恨的政敌与对手,同时其结局也最为悲惨。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就使得胤禩成为了出身最为卑贱的康熙皇子,但也正是卑贱的出身,反而极大的激发的胤禩的上进心。
胤禩自幼聪慧,并且待人处事非常的谦恭与随和,这也就使其得到了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众多康熙皇子以及朝中大部分官员们的拥护。
与此同时,胤禩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进而让康熙也对自己的这位皇子刮目相看,不仅将其晋封为贝勒,还在自己外出期间多次委以其署理政务的差事,并且还安排其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为福晋,可见这一时期康熙对于胤禩的喜爱与器重。
而在“九子夺嫡”期间,胤禩表现出了对于皇位强烈的觊觎之心,成为了雍正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的最大阻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后,胤禩便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表现非常的活跃。他先是支持与自己“一母所养”、从小关系密切的大阿哥胤褆,随后,在胤禵因为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事情败露,进而被康熙下令圈禁终身后,又借助其强大的影响力,直接参与到夺位之争,就此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
只不过,胤禩的如此行为引发了康熙皇帝的极度不满,尽管在此期间康熙两度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但也始终没有考虑将皇位传给胤禩,并且伴随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毙鹰事件”,胤禩彻底也从“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彻底出局。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胤禩开始全力扶保、支持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参与皇位的争夺。
可以说,不管是自己直接参与夺嫡,还是先后支持大阿哥胤褆和十四阿哥胤禵进行夺位之争,八阿哥胤禩始终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上,并且凭借其在皇子与朝臣中的雄厚实力与影响力,给雍正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与困扰,这也使得雍正对其是恨之入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顺利登上了皇位,并且加封胤禩为廉亲王,并任命其为总理大臣,协助其署理政务。
实际上,这样的安排仅仅是雍正缓兵之计,一方面,此时雍正在朝堂上的支持力量非常的单薄,尚不足以对胤禩进行直接的惩治和打击,另一方面,则是雍正还需要借助胤禩的力量,来完成政令的实施,以实现皇权的顺利过渡与交接。
然而,没过多久,雍正的“报复”行动就开始了。
他将支持胤禩的九阿哥胤禟派到西北随军,十阿哥胤䄉议罪圈禁,十四阿哥胤禵也被发配到马兰峪去看守皇陵,彻底将胤禩孤立起来。同时,他还不断找各种理由,在公开场合对胤禩进行严厉的打压和训斥,甚至还有过多次惩罚其长跪的举动,这也极大的削弱了胤禩在朝中的威信与影响力。
终于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此时皇位已然彻底稳固的雍正,开始对胤禩下“死手”了。
这一年,雍正以“怀挟私心,播弄是非,动摇百官意志,搅扰阻挠施政方针”为由,罗列了胤禩“四十条大罪”,并对胤禩进行了严厉的痛斥:
“允禩自绝於天,自绝於祖宗,自绝於朕,断不可留於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谨述皇考谕,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革去允禩黄带子,以儆凶邪,为万世子孙鉴戒。”
于是,胤禩被削宗夺爵,囚禁于高墙之内,他的名字被改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也被改名为“菩萨保”。
而仅仅过了数月,胤禩就惨死在了禁所。
“允禩患呕哕,命给与调养,未几卒於幽所。诸王大臣仍请戮尸,不许。”
按照《清史稿》的说法,胤禩是因呕吐不止而亡,并且雍正不准为其收殓,而在民间和野史记载中,也流传着胤禩是被雍正下毒致死的说法。
除了八阿哥胤禩本人,他的那位出身高贵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同样结局悲惨。
雍正对于这位胤禩的“贤内助”也是极为痛恨,于是在惩治胤禩的同时,还勒令其与胤禩离婚,之后又下旨:
“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其娘家,也就是整个安亲王岳乐家族,也遭到了雍正毁灭式的打击,尽数被雍正削夺爵位,并被宗人府除名。而那位被雍正改名“菩萨保”的胤禩之子弘旺,也于一年后,在惶恐与不安中郁郁而终了。
对于九阿哥胤禟,雍正同样是恨之入骨,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九子夺嫡”期间,九阿哥胤禟是八阿哥胤禩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也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之一,而雍正对于胤禟的愤恨之情,丝毫不亚于对待胤禩。
一来,胤禟天生聪慧,极富经商头脑,因而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富有的一位。而他也将这些财富用以帮助和支持八阿哥胤禩以及之后的十四阿哥胤禵参与到夺嫡之争中,是“八爷党”之中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二来,胤禟利用其与明珠家族的密切关系,特别后来是他还与明珠之子、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以此为胤禩等人争取到了重要的政治资源,极大的扩充了“八爷党”的实力。
三来,胤禟本人也是极富谋略,他还能够为胤禩等人积极的出谋划策,进而给雍正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与阻碍。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对于胤禟是恨之入骨,可更令雍正感到愤怒的是,在雍正登基后,胤禟依旧明里暗里的不断挑战着雍正,散播对于雍正不利的负面言论,而这对于雍正的皇权统治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于是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在惩治胤禩的同时,也对胤禟进行了最为残酷的打压与报复。
就这样,胤禟被雍正定下了“二十八条大罪”,进而被革黄带子,削除宗籍,并被改名为“塞思黑”,之后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于高墙之中,交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看管。
徐鑫先生在《雍正帝陵历史之谜》中,详细介绍了胤禟在被圈禁时的情形,对于此也只能用触目惊心、残酷至极来形容:
“被押入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皇帝下令,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很快,随胤禟前来的4名家人,也被隔离圈禁,胤禟的生活更加不堪。”
在历经三个半月的折磨后,胤禟死于禁所之中。
而在胤禟去世后,李绂是用“密折”的形势向雍正做了汇报,而这也就留下了“胤禟之死”的历史谜团。到底是雍正授意让李绂折磨死了胤禟,还是李绂立功心切,积极讨好雍正,进而自作主张将胤禟折磨致死,也就此变得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也因为胤禟的缘故,成为了雍正发泄愤怒的目标。
就在康熙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的时候,雍正就开始向自己父亲的这位“宠妃”频频发难,甚至进行了当众的羞辱与训斥。并且雍正在对康熙后妃册封太妃的时候,宜妃也都是没有获得任何的册封。而宜妃去世后,雍正也下令不准对其进行下葬,直到雍正去世后,宜妃郭络罗氏才被继任的乾隆皇帝安排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
就这样,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在历经了无尽的折磨与痛苦后,以非常凄惨的结局收场,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得以被“平反”,进而恢复了宗室的身份。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八爷党”的另外两名成员,即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虽然也遭到了雍正的圈禁,但终究是保全下来了自己的性命,并且等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从而重获自由,最后寿终正寝,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历史上的雍正登基后,就开始着手打击与他一起争夺帝位的兄弟们了,当然,打击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参与夺嫡了的和不服自己的兄弟,对于听话的,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还是网开一面,比如五阿哥允祺,十七阿哥允礼等。
而对于八爷党,他是丝毫不手软,打击最严重的要数老九允禟和老八允禩。而且他所采取的打击措施,也是“因地制宜”,各有千秋。首先,他力捧八阿哥允禩,封他为总理大臣,让允祥,隆科多牵制左右,分离允禩与老九允禟老十允䄉的联系。有史书记载,允禩虽然名为总理大臣,但是真正参与重大政务的时间很少很少,几乎没有,意思就是说允禩这个总理大臣实际是被雍正架空了的。雍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允禩的影响力很大,他有所忌惮。
然后,雍正开始打击允禟。允禟的影响力比不上允禩,加上允禟性格十分直爽,有什么话从不憋着,对雍正的态度也是直肠子一根筋,所以,雍正打击他打击得很厉害。先是将他发配到西北年羹尧处劳军,说白了,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并适时处置他,这叫借刀杀人。
但是允禟有钱啊,有钱能使鬼推磨,允禟在西北当散财童子,得到当地人的拥护,传到雍正耳里,雍正暴跳如雷。下令革去允禟贝子爵位,撤除他属下佐领。这下,允禟沦为闲散宗室。
过了一段时间后,雍正又找茬将允禟从宗室除名,贬为庶人,摘去黄带子。从宗室除名之后,就意味着不再是皇室的子弟了,那么,名字也得改,因为允禟之名只有皇室子弟才相配。允禟自报的名字雍正不满意,所以,雍正给允禟重新赐名“塞思黑”(猪),意思是说允禟无才无德,惹是生非,对允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
最后,雍正颁旨,议处允禟二十八条罪状,交由直隶总督李绂看管。允禟最后的日子即将来临,真正的惨状开始了。李绂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自然懂得主子雍正的意思,在将允禟从北京押往保定的路上,允禟遭到押送人员的毒打。李绂以为雍正是要借他的手杀了允禟,但是雍正指示“只许圈禁”(其实李绂没有理解错,皇帝怎么会下旨杀弟落下骂名呢?)。李绂便将允禟囚禁在直隶总督附近的火神庙。
火神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李绂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火神庙一墙之隔是个屠宰场,气味煞是腥臭。李绂下令全城的屠户都要集中在此宰杀猪牛,围观的人还要大喊“猪大逆,杀死你”的口号。在饮食上,李绂假意逢迎上瓜果,但是在那种臭气汹天的环境里,绿头苍蝇和蚊子无处不在,还能吃得下?不久,允禟就病倒了,可能因为八月火神庙酷热难当,允禟中暑痛苦难当,终日大声嚎啕。这李绂也不干人事,找郎中竟然给他开些泻药,结果允禟腹泻不止,脱水严重,最后死于火神庙。
相比允禟,允禩也好不到哪里去,雍正逼迫允禩离婚,取名阿其那。说到这儿,还真要表扬一下胤禩的妻管严老婆,她始终没有屈服雍正的打击,雍正最后是下旨将她处死,并挫骨扬灰。
对于一个女人,雍正如此对待,还是自己的弟媳,想来实在令人心寒。挫骨扬灰啊,多残忍。知道雍正怎么对待允禩的吗?住所就不说了,连胤礽当初被囚的马棚都不如,在酷热的北京城,还戴着脚镣手铐。允禟死后7天左右,允禩忽然生病无法吃饭,官方说是厌食症,但是此前允禩饮食一直很好。无法吃饭加上连续呕吐两天之后,允禩死去。有人推测允禩是死于水银中毒,属于自杀。这个说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因为允禩这人比允禟聪明,情商高于允禟,以他的智慧,是不会轻易让雍正折磨的,自杀也许就是求得一种解脱。
老八允禩和老九允禟是雍正打击最厉害的人,他们最后的日子简直就是刀山火海,什么兄弟之情,君臣之义,在雍正眼里,根本就是一种被奢望的童话而已。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九子夺嫡”落下帷幕的同时,也是失败一方遭到清算的时候,而权力清算的过程,则毫无兄弟亲情可言,只有残酷的清除遗患。
作为“八王党”的核心人员八阿哥允(胤)禩和九阿哥允(胤)禟,则是清算中被重点“关照”的对像。
因为,允禩是“八王党”之首,而允禟则是“八王党”的智囊,自然最遭雍正皇帝痛恨,下场也就最凄惨吗。
史书记载,允禩因呕病卒于监所,而民间则认为他是被毒死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以允禩“怀挟私心,播弄是非,动摇百官意志,搅扰阻挠施政方针”为由,令有司定下允禩40款大罪,并革爵除宗,被改名“阿其那”以示侮辱,而其子弘旺则被改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初八日,允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但是,民间则传闻允禩死时,脸部发黑,因此人们认为他是被毒死在监狱中的。
不过,总体来看,雍正对允禩的清算并不算多残忍。虽然,允禩是八王党之首,但是雍正最恨的应该是允禟。
允禟,身披三条铁锁链,手足拘禁,被折磨死于囚室雍正在派人捉拿堂堂的九王爷允禟时,要求用三条铁锁链绑缚,并被楚宗等人押解进京。用“三条铁锁链绑缚”允禟,是雍正清算八王党骨干分子中唯一的“特殊对待”形式。
待到允禟入京后,雍正即令有司审定其24款大非,然后削除宗籍,强迫改名“塞思黑”,意为讨厌之人。
同时,雍正下令将允禟的嫡福晋董鄂氏与长子弘晸无限期禁锢,直到乾隆五十二年才被放出,但也被禁锢长达50年之久。
允禟被定罪后,身披三条铁锁链,被单独关入一间仅有10余平方米的封闭囚室,而且不准其他人照顾。同时,雍正下旨:“‘除下贱饮食’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
这种报复形式,几乎有点同美国关押萨达姆的情形相似。
当时,正值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又因囚室狭小,且身披沉重的三条铁锁链,从而造成允禟数度昏迷。“幸好”每次都被监守的看管人员及时发现,但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瓢凉水。
就这样,在不断的昏迷清醒下,允禟在囚室中仅坚持了45天,就死在了囚室,年仅43岁。其实,这几乎相当于是被活活折磨死的。可见,雍正对允禟有多么的恨。
那么,雍正对允禟为何如此痛恨呢?史书评价允禟:“无论对世事的了解,从政能力以及获取私利的手段,都较生活圈子日益缩小的清朝中后期皇子,略高一筹。”意思是说,在皇宫中,允禟的从政、捞钱手段、交际等能力,都要比其他的皇子强一些。
同时,史书还评价允禟:“擅结交,好施舍,有担当,重义气。”也就是说,允禟的交际能力特别强。这一点,从他直接将雍正的胞弟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拉进了八王党的阵营就可以看出。
可以说,允禟此举对于雍正来说如同“釜底抽薪”,直接造成雍正西北用兵时,差点没有合格统帅可用。
同时,允禟此举,于私是雍正与胞弟胤禵反目成仇的直接推手,更成了雍正“九子夺嫡”中的心腹大患;于公,极大地动摇了雍正初登皇位时的权力稳固,如果雍正有胤禵率军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以其威望,绝对可以将国家平叛的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于公于私,允禟都严重触碰到了雍正的生存底线,这才遭到了雍正的残忍报复。
图片来源网络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九子夺嫡”中两大最有实力的派系“八爷党”胤禩和“四爷党”胤禛,八阿哥胤禩与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抱成一团,相互支持,而八爷党只有十三阿哥。
在阵营方面,八爷党有佟国维、巴浑德、阿灵阿、鄂伦岱、揆叙、张玉书、王鸿绪、李光地等朝中大臣的支持,而四阿哥也精心的经营着自己的阵营。
他的支持着有年羹尧、戴铎、隆科多,尽管胤禛的支持者远不及胤禩多,但是胤禛的支持者都掌握着极为重要的兵权,反观胤禩的支持者大多没有什么实权。
而胤禛凭借着自己的苦心经营,终于在康熙驾崩后继位,这时候雍正开始逐步清理自己这些曾经和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哥哥弟弟了。
雍正继位后,就命令胤禩和胤祥、马齐、隆科多四个人一起总理事务,似乎并不全然在意胤禩曾和自己争夺皇位的过去,接着又加封他为硕廉亲王,并将他和胤祥中的“胤”改为“允”。
但胤禩把这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他知道雍正不过是因为根基未稳,所以暂时安抚自己,他警告自己身边的人说“ 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
事实也正如胤禩所说,雍正稳定根基后,逐渐开始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打击和非难胤禩,尽管他有时也赞叹胤禩说“朕之此弟较诸弟颇有识量,可资于理,朕甚爱惜,非胤禟、胤祥我等可比”。
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防范着胤禩,譬如在把康熙帝和皇后的神牌奉入太庙的日子,由于新制的更衣帐油漆味大,雍正便惩罚胤禩在太庙外长跪一夜。
倘若有人犯错遭到指责,雍正也会斥责其是胤禩的党羽,胤禩的节俭也被雍正斥责为诡诈,康熙的忌日,雍正不去祭拜,而是拟定上谕斥责胤禩。
在雍正发泄完这一系列个人的不满情绪和刁难后,终于在第三年撤去了胤禩的王爵,又派兵在胤禩府外驻扎监视,最后干脆把胤禩囚禁起来,被迫再度改名为阿其那,在满语中是狗的意思,这时候的胤禩已经被革除宗藉。
在终于无法再施以胤禩羞辱后,雍正罗列了胤禩四十条罪名,罗列胤禟二十八条,罗列胤祯十四条罪名。胤禟和胤祯都是胤禩的支持者,所以也未能幸免,胤禟也被迫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厌恶的意思,后来被赐死。
三阿哥胤祉则被雍正派去守康熙景陵,后来又被关押在石景山,最后被折磨至死;
十阿哥则因为获罪被关进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
十四阿哥胤褆在康熙驾崩后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回京奔丧,但雍正却不许他进城,后又下旨命令他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雍正三年被降为贝子,次年被软禁,直到乾隆朝才获释;
除了打击刁难自己的兄弟,雍正对康熙最宠爱的宜妃,即胤禟的母亲也倍加打击,康熙驾崩时,宜妃病重无法奔丧,于是就让人抬着自己前去,雍正瞧见这一幕后,便颁发喻旨说:
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宜妃的日常起居生活也受到雍正的监视,而本该把宜妃尊为太妃的雍正也故意将她排除在外,同样的,雍正大力打击的不仅有皇子集团,后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把年羹尧赐死,将协助自己登上帝位的隆科多也囚禁致死。
自此可以说彻底坐稳了自己的皇帝宝座,不得不说雍正真的是一个玩弄权术,心狠手辣的高手,虽然说雍正干的这些事情确实非常无情,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他必须要清楚这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
只不过他或许掺杂了太多个人不满的情感在里面吧,所以他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报复。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公元171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废黜胤礽后,太子之位便一直虚悬。以至康熙逝世当晚,一直处于在“九子夺嫡”中,不温不火的胤禛,以一批黑马的姿态成功即位,是为雍正皇帝。
当晚,获悉胤禛即位后,“八阿哥党”写满了失落、不甘以及轻视。魁首胤禩“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是说胤禩是接受不了,雍正登基事实的,陷入极度失望的情绪,无法自拔;胤禟则跑到雍正面前席地而坐,表达无声的抗议,非常傲慢无礼;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与康熙皇帝是表兄弟,其将雍正交给他的办理事务谕旨,直接扔在地上。即便面对痛斥,鄂伦岱不但予以反驳,还冷笑一番,一点都不将雍正放在眼里。
(胤禟)
素来与雍正不合的生母乌雅氏,也声称“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即便未参与“九州夺嫡”的胤礼得知后,变得神色紧张,立刻飞奔入宫。可见雍正即位,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并不算众望所归,也成为了清朝的一桩疑案。
康熙曾用“喜怒不定”四字,评价雍正。喜怒不定指的是一个人阴险、凶狠,难以进一步相处。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雍正避实就虚,康熙逝世次日,将“八阿哥”党党魁胤禩,以及胤祥、马齐、隆科多一同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此外,还加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的儿子弘旺为贝勒,以此稳住“八阿哥”党。
都是干一个“勾当”的,谁能瞒得过谁。康熙了解雍正,胤禩难道不了解吗?对此胤禩明确提到,“(雍正)目下施恩,皆不可信”;胤禩老婆面对道喜之人,也认为“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预感到了大难将至。
(胤禩)
果不其然,“安内”完成以后,雍正首先着眼于西北,其同母胞弟胤禵被康熙册封为大将军王,手握重兵。康熙逝世当晚,雍正封锁了消息,远在千里之外的胤禵并不知晓。稳定了京城局势,雍正让延信、年羹尧接管了西北军武,命弟弟返京奔丧,并将其囚禁起来,为康熙守陵,从而剥夺了胤禵兵权。
紧接着对付的是,“八阿哥”党哼哈二将胤禟、胤䄉。雍正借口西北用兵,正需要人,将胤禟打发走,又指派胤䄉,护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灵龛,从而达到分化“八阿哥”党的目的。
胤禟一到西北,年羹尧便将其严密监视起来。这也难不住善于经商,家财万贯的胤禟,其出手大方,收买人心,擅称“九王爷”。不仅如此,胤禟还在当地作威作福,纵容下属骚扰百姓,殴打生员;面对雍正下旨斥责,也不迎接下跪,相反“安居卧室”,一点不把这位四哥放在眼里。此外,搜出胤禟寄给胤䄉的书信中,发现有“事机已失,悔之无及”等语。
(胤䄉)
于是,忍无可忍的雍正将胤禟押解回京,削去宗籍,将其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交给直隶总督李绂看押。带上手铐、脚铐囚禁的胤禟,时不时受到严刑拷打。至于关押的房子呢,空间狭小,四面加上了围墙,在夏天酷热难耐。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胤禟便被折磨致死。而胤䄉则幸运一点,其托病留在张家口,遭到雍正的削去爵位以及圈禁,乾隆即位后,胤䄉恢复了自由,同时授予辅国公的爵位。
剪除了“哼哈二将”,在1724年,雍正命人在揆叙的墓前,竖起一块“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的石碑,意在指桑骂槐,拉开了清算“八阿哥”党党魁胤禩的序幕。不久,雍正发布上谕,斥责胤禩“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将其圈禁;同时斥责的还有那位将谕旨扔在地上的鄂伦岱。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到了这个时候,妾室劝胤禩向雍正低头,但胤禩没有这么做。害怕的妾室选择了自尽后,也没有改变胤禩的态度,其认为大丈夫,岂会因为区区的妾室而选择向雍正妥协,一副俨然杠到底的姿态。
(雍正)
此举也激怒了雍正,命人罗列出胤禩的40条罪状,将其改名为“阿其那”(意为无耻的人),将其削去宗籍囚禁,同时,还将那位表舅鄂伦岱,处以极刑。雍正并没有对这位竞争对手仁慈,让其在囚笼中度过下半生。在雍正的授意下,囚禁当年,胤禩便迫害致死。
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为安岳王之外孙女,与“惧内”的胤禩,感情甚笃。相信郭络罗氏在夺嫡之中,也为胤禩出谋划策,做出一定的贡献。厌屋及乌,雍正也将郭络罗氏视作眼中钉,“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以解心头之恨。呜呼~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