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大郎,该起来吃药了!”潘金莲假装含情脉脉,左手扶起武大郎,右手赶忙递上一碗精心熬制的毒药,骗武大郎服下,嘴角露出邪魅的一笑,尽管刚开始大郎察觉到这药有问题,但是还来不及思考,就被潘金莲一股脑灌了下去,药力发挥了,在大郎肚子里翻江倒海,但是此时的潘金莲不仅不着急,反而拿来两床被,死死捂在了武大身上。
在施耐庵笔下刻画出的经典桥段,时常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很多时候,尽管是虚构的人物,带来的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每当我们想起不守妇道,谋杀亲夫,潘金莲总会被推上舆论制高点,莫非除了道德的沦丧,就是人性的扭曲?但确实真实的历史与此大相径庭,哪有什么不守妇道的潘金莲,哪有什么命苦的武大郎,历史上确实有同名的武大郎,潘金莲,但是真实的境况却并非小说中描写的那般动人,画面感,故事性也没有那么强,真实的历史更应该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所为。
不得不承认,施耐庵将武大郎、潘金莲的形象刻画的太过于逼真形象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吃瓜群众们的吃瓜热情,历史上那样的武大郎根本不存在,潘金莲其实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他们之间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甜美爱情故事,只不过遭人嫉妒,被恶意抹黑了。
历史上的清河县,实际上是有一位名叫武植的年轻人,本来家境贫寒,但是读书十分用功,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深受当时大户人家女子的赏识爱慕,数百年来,一直被定在耻辱柱上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位贤良淑德之人,正如同《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所刻画的故事一样,仅仅是这个名字带有严重的贬低色彩,真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当时爱慕武植,后来武植成功中举,担任清河县令,他们也顺利完婚,组成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话说后来有一天,武植一位远方表情家里着了火,所有的家当被烧了个精光,但是得知自己还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县令亲戚武植,所以也就前来寻求帮助,可哪里想到,武植尽管对于他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好吃好喝招待,但就是对于房子着火的事儿只字不提,本来还想着借钱去
修缮房屋的这位表亲立马不干了,表面上不说,心里早已经怒气冲天了,他认为武植就是当官了飘了,压根不想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就做做表面工作把自己打发走,所以他也很聪明的悄悄离开了,但是一路山始终咽不下这口恶气,所以就没给路人讲武植何潘金莲的坏话,当然更多的添油加醋,恰好这件事又传到了施耐庵那里,被当成创作素材用了。
等到武植这位老表回到家里,本以为自己发泄够了,还想着自己白跑了一趟,好在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哪里想到,等他回到家时,被火烧毁的房子已经焕然一新,这可把他吓了一跳,仔细一问,原来在他刚去没多久,武植就派人过来给他们家修房子,本想给他一个惊喜,也不想这件事做得太高调,可哪里想到这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的好心却办了坏事儿,以至于成为历史笑柄,实在是不应该。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莎士比亚
很多人都认为莎士比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他有很多著作,也有画像。不过莎士比亚只是个笔名,真人是否存在,一直备受争议。根据后人研究发现,莎士比亚的子女都是文盲,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很难想象莎士比亚会让自己子女目不识丁。
而且莎士比亚并没有留下手稿,他仅存的6个签名中,没有一个清晰可读的。同时期的文献中也没有记载一位叫“莎士比亚”的戏曲家。而且,他的遗嘱中没有涉及到他辉煌的戏剧事业,只是说明自己的遗产分配。因此包括马克吐温,保罗尼采等很多人质疑,在莎士比亚故居中终老的人,可能并不是莎士比亚。
在伊丽莎白时代,shake speare是戏剧行当里相当流行的词语,致敬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的雅典娜,因此“莎士比亚”(Shakespeare)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作者创造出的一个虚拟形象。
1875年,一个名叫詹姆斯 魏尔摩的神甫提出,“莎士比亚”是一个创作组合,Shakespeare每个字母代表一个真实人物,S是英国诗人埃德蒙 斯宾塞、H是医学家威廉哈维,A是伊丽莎白剧院主演爱德华 阿莱恩,KE是约翰坎普,S是演员威廉姆斯莱,P是戏剧家乔治普利,E是艺术家保罗艾丽曼,A是政要爱特罗,RE是沃尔特莱利。
因此,莎士比亚很有可能是一个类似咪蒙,十点读书这样公号的存在,由一群笔者在维持。
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是纵横家的鼻祖,对后世的阴阳家、兵家、道家学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商鞅,李牧,王翦等各个时代的翘楚都深受鬼谷子智慧的影响。
正史对鬼谷子的描述,非常之少,并且连鬼谷子的生卒年都不知道。而且根据查看鬼谷子门人的几人行动时间,有不少的差别。所以很多人认为,鬼谷子并不是指王诩这个人,《鬼谷子》这本书也不一定是其撰写。鬼谷子反而是一个像“新东方”培训机构。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就认为,“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鬼谷子其实是苏秦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神秘一点,厉害一点而自称的。
另外,张心徵在《伪书通考》里,认为“鬼谷者,谓无其人,犹无是公云尔。斯说得之。”他认为鬼谷子根本不存在。
而且,根据《战国纵横家书》可以知道,苏秦其实和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说,鬼谷子这个人不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施耐庵
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可能觉得我疯了,但是,大家所熟悉的施耐庵正式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但是,如果有人进一步了解,就会知道,《水浒传》并不是一人所写,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当然这是我们普通人所熟知的。但是研究人员并不确定《水浒传》是谁写的,有的署名施耐庵,有的署名施耐庵,罗贯中。其实,我认为,历史上的《水浒传》是暑有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并且施耐庵在前,罗贯中在后,就仿佛施耐庵是主写,罗贯中是副写。但是如果你把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读,就成了“俺乃是”加上后面的罗贯中,就组成了“俺乃是罗贯中”。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一点没错。想想看,几十年前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都搞不清楚,何况是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发生的人和事呢。一个人物到底是怎样的形象,主要看著书的人怎么写,甚至有些故事写的精彩了,虚构的人物也会大大出名,好像在历史上真正存在一般。
四大美女之闭月貂蝉
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四大美女之中,王昭君和杨玉环是肯定存在的,西施是否存在存疑,而貂蝉是肯定不存在的。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貂蝉是四大美女之一,民间关于她的故事很多,主要还是归功于《三国演义》。
人们常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美女,而貂蝉对应的就是闭月。传说貂蝉很喜欢赏月,有一天晚上正好赶上满月,貂蝉又在欣赏明月,月光清冷,配合貂蝉这样的美人,看呆了众人。她的义父王允看到女儿这么美,月亮又恰好藏到了云彩后面,于是赞叹到女儿太漂亮了,连月亮看到女儿都要黯淡失色。
当然了,关于貂蝉最出名的还是她跟董卓、吕布的故事。董卓是汉末的大奸臣,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天下英雄都欲除之后快,可是董卓势力庞大,身边有无数守卫。于是王允等人就想到了美人计和反间计,利用貂蝉的美貌去离间董卓、吕布这对假父子。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又是董卓主要护卫之一,貂蝉周旋两人中间,最终成功离间二人,吕布杀死了董卓,而貂蝉也归吕布所有。不过关于貂蝉最后的去向,书中并没有交代,后来吕布被曹操所害,按照曹操的尿性,他专门修建铜雀台搜罗天下美女,又怎么会放过貂蝉这个大美女呢。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却没有再说貂蝉去哪了,下场如何,估计作者也知道这人物是虚构的,任务完成了就让她退场了,不愿再多提她。
除了民间故事和《三国演义》,正规的史书《三国志》《后汉书》里并没有提起过貂蝉这个人,不过在《三国志》里却有记载吕布跟董卓奴婢私通一事,估计后面的文学作品就是根据这一句话创造出了丰富的故事传奇。
享誉世界的女英雄花木兰
除了貂蝉以外,还有一个人应该也是不存在的,那就是花木兰。花木兰故事主要来源于那首著名的《木兰辞》,这是南北朝的一首长篇乐府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流传度很高,讲得是一个少女代父从军,征战十年立下无数战功,最后她放弃赏赐回家恢复女儿身的故事。
从花木兰本身来说,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出生年月,是哪一国的将军,关于这些史书统统没有记载。倒是《木兰辞》出现以后,关于她的故事传说多了起来,有的人甚至还考证她说是唐代人,那《木兰辞》的年份是南北朝,比唐代还早这又如何解释,显然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再看看这个故事,花木兰是女的,混在全是大老爷们的男兵营里生活征战十年,而且无人发现,这样的事情怎么做到的?除非说花木兰是一个不具备女性生理特征的女人。所以综合来看,花木兰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过这些人们并不在意,今天花木兰已经成为一个大IP,迪士尼愿意为其拍电影,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都十分著名的人物形象,至于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
巾帼不让须眉典范穆桂英
还有一个人物是穆桂英,小时候看杨家将,感觉穆桂英好厉害,一个女人可以挂帅,简直太帅了。
穆桂英的故事十分精彩,她是穆柯寨的少当家,虽然是个女孩,比她老子还厉害。后来杨宗保代表朝廷攻打穆柯寨,杨宗保少年将军,养尊处优,唇红齿白,一表人才,穆桂英属于野丫头,立马就被俊秀的杨宗保俘获了芳心。两人大战一场,结果穆桂英居然生擒了杨宗保。
后来穆桂英就逼迫杨宗保娶自己,杨宗保被逼无奈,最后还只有跟穆桂英成亲。成亲以后,穆桂英也丝毫不客气,显示了男人都少有的帅才,成为杨家的主心骨,甚至还有军营罚夫的壮举。后来跟辽军作战,利用降龙木大破天门阵,立下了显赫战功,成为杨门女将的代表人物。
故事说的十分精彩,但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物,甚至连杨宗保都是虚构的。这个故事主要来源是明代小说《杨家将传》,至于为什么后来杨家都是女将了呢,我想这很有可能跟宋朝重文轻武有关。作者想既然宋朝不重视武功,那就故意把那些在前线战斗的将军变成女人,反而更有讽刺意味。
这些人物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但是丝毫不影响她们家喻户晓的地位,由此可见,文人的笔有多么厉害,可以把不存在的人物变成流芳百世的美女英雄。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有人认为铁托并不是特指的具体的某个人,他其实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全称。在战争年代,谁是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最高领导人,他的名字就叫铁托,可能在战争中铁托同志已经牺牲了,但他的继任者仍然叫铁托。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80年最后一位铁托去世,根据年龄推算和现代传媒发展已经不可能有新的铁托继任而不让世人知晓了,铁托的传奇才告结束。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罗成,隋末唐初人,父亲是隋朝的北平王罗艺,母亲是北齐将军秦旭之女,表哥乃是大唐开国元勋秦叔宝。在关于隋唐历史的小说《隋唐演义》《兴唐传》《说唐》中都是精通枪法、勇猛善战的一代名将,但其实却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人物。此外,因处于隋唐时期的罗士信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而他的经历与小说中罗成的经历有些许相似之处,所以被认定为罗成的历史原型。
“头戴银冠,二龙抢珠抹额;身穿白袍,外罩鱼鳞铠甲;弯弓插箭,挂剑悬鞭。”这是《隋唐演义》中关于罗成初登场时的外貌描述,将一个不谙世事、智勇双全、齿白唇红的小王爷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唐初名将数罗成,白袍白马俊俏生。
战功赫赫震天下,回马三枪神鬼惊。
长叹误陷淤泥河,万箭穿身草染红。
忠心报国不畏死,后人长赞白虎星。
在隋唐诸英雄之中,既单雄信之悍勇、程咬金之无畏、秦琼之仁厚,又有罗成这样最具现代武侠气质的英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成为书中最为出彩的一个,本为年轻有为的小王爷,又非常讲义气,号称“冷面寒枪俏罗成”。
我想很多人喜欢罗成,大概就是因为他在战场杀敌的英姿吧。他年轻、骄傲,处处锋芒毕露,没有年长者的沉稳,才更显得英气勃勃;他杀敌毫不留情,一把银枪从来都是直中人之要害,往往将人打的肠穿肚烂;他言语相激,能把人逼到自刎。真是够狠、够绝、够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