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相反有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的帝王将相比比皆是,可是纵观历史,有不少人都会觉得在古代,那些官僚世家大族做了皇帝,一般都不会去杀那些忠臣,像李世民,而那些白手起家甚至可以说是地痞的人称了皇帝,就会大肆的杀戮忠臣,像朱元璋。

虽然在我们眼中看来,事实的确如此,但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眼中的事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只是典型的个例,它并不能代表一种倾向,看待历史,我们更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分析。所以说,当我们站在帝王的角度再来看这件事,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皇帝的做法不一样,必然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就拿李世民来讲,他是一个励精图治,任用贤才,从谏如流,严明赏罚的典范君主,可他实行的每一项制度都是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李氏家族属于官僚世系,有着较好的根基,能够稳定朝政大局,自然就不必再大费周章地去戮杀忠臣,而太宗能够从谏如流真的只是因为胸襟开阔吗?

事实并非如此,在太宗皇帝善于纳谏的背后其实都只是维护国家稳定与个人统治的手段罢了,他需要摆脱众臣对朝政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罢了。

再来看看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不少功臣,但在朱元璋眼中,他们真的是忠臣吗?如果说他们是功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不一定就是忠臣,这些开国功臣随时都对国家的政局存在着威胁,朱元璋当然要铲除异己,稳定国家秩序啊。

再来看汉高祖刘邦,建立国家政权之后,不断地铲除异姓王,培养同姓王,而那些异姓王大都是开国功臣,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但最终的结局还是被刘邦铲除,那是因为刘邦看到了周代社会的分裂与动荡,吸取了周灭亡的教训。

我们回过头来看,光武中兴时期的刘秀也是官僚贵族家庭,他在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是杀了不少功臣,李渊建立李唐政权时,又何尝没杀过功臣呢。

在我们看来,那些被杀的忠臣只是我们眼中的忠臣,他们为国家政权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他们并非君主眼中的忠臣,他们都只是帮助自己建立国家政权的统治工具而已,可以给他们钱,给他们地位,但绝对不可以给他们权,一旦哪一个臣子的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时,必然会被君主铲除。

换一个角度来讲,像刘邦、朱元璋这样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做了皇帝,必然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树立威望,而像李渊、刘秀这样的皇帝本身就有很多人拥护,自然不用大费周章的折腾。

所以说,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钱穆先生说过,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他们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干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的背后一定都有它的政治目的。我们可以说刘邦、朱元璋建国的确杀了很多功臣,但绝不能说这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低下而杀了很多忠臣。况且到底何为忠臣呢?我们对于忠臣的定义又是什么,而古人对于忠臣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