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不考研如何面对找工作时的尴尬?一堆拿着研究生、甚至博士文凭的。 你一个大学毕业生,怕是连简历都递不进去。
我们常说能力重于文凭,可在面对实际时,有用吗?无论是公务员招考,国企、外企,还是私企,基本上第一看的就是文凭。
早两年其实外企和私企还好些,不是唯文凭论。 就在我知道的范围内,甚至有大专生挤掉博士的。可这种事情貌似都是几年前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前几年大学扩招的锅,弄得是个人就是大学生。可大学生不扩招,大学生就不多了吗?别忘了还有一种途径——函授。最近很红地某李副局长不就是吗?
当然随着大学的扩招,函授已经快被人们淡忘。 毕竟函授是怎么学习的,怎么得到文凭大约大家都知道。
当年扩招有扩招的不得已,包括研究生的泛滥,那时没那么多就业岗位, 面对汹涌的毕业浪潮,除了把这些孩子塞给学校又给谁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唯一遗憾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做教育的心太浅、太薄。以至于教出来的人才,到了一些老牌单位,其实是有这么一句吐槽的。这些研究生完全比不了当年老三届高中生。
现在满世界都是人,都是大学生,更满世界也都是研究生。人家可挑选的人太多,有优秀的研究生谁还会去看这个大学生是不是足够优秀?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的懒癌。
可惜没有人想改变,也懒得改变。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是物竞天择的必然趋势。殊不见,大学生现今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供大于求,竞争激烈,金字招牌的时代早已过去,毕业后想找一份称心工作已经很难了。所以,加入外卖小哥行列的有之,到工厂打普工的有之,摆地摊做生意的有之…不求拓途,只为温饱。至于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愿望,能达者寂影廖廖。而随着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大幅兴起,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栋梁人才如涓涓细流,沃野待灌,稀缺难求。一旦录用,学而创优,待遇充盈,利家利国,坦途恒远。如此光明的前途,大学生们如不刻苦耕耘,涌跃考研,才真是拙拙怪事!大浪淘金沙,强者方适存,竞争登高阶,创新建未来。跟风考研应得到鼓励支持,培养高等人才刻不容缓!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而是现在本科生太多了,已经不值钱了。
想要找工作的时候工资更高,只能考研提升学历。
比如说我们工科:
化工本科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在北方也就是四五千(一本二本)五六千(985/211)。
但是如果读个研出来,不管是985 211还是双非研究生,基本上最少都能一个月1万。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大学生考研是个好事,大家要鼓励支持,不能讽刺。不管跟风不跟风,学总比不学强,多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将来自己走上更好的岗位打下了基础。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我首先来说说我的学生吧,凡是综合成绩成绩中上等的孩子都有考研打算。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前几天,我特意去了一下学校考研教室,孩子们都在争分夺秒 ,极其自律,我认为这应该是校园里最美的学习生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求职市场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激励学生考研的一个因素。无论怎么强调不唯“学历论”,但不可否认当下学历依然是块敲门砖。另外一个因素,本科生热衷考研,跟求职市场不容乐观有关系,现在本科毕业想找到一份高质量工作也非常不容易,所以很多孩子就不愿意将就就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生阶段无论是学识还是资源都会有很大的飞跃。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就是朋辈效应,很多学生看到本专业有很多学长学姐顺利考研,看到自己周边同学都准备考研,自己也从中汲取了动力,下决心考研。最后本科生跟风考研跟家里的支持也分不开,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早早就业,支持孩子实现考研梦。
如何看待大学生跟风考研的现象?
今年考研人数突破了550万,说明当前的考研形势严峻,但是录取人数并没有大幅度增长,说明,研究生教育还是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的。首先,是不是跟风,都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积极作用。考研终究不是坏事,这也是新时代给与我们每个人公平的筹码。
再者,每个人有选择自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