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画家库尔贝?
法国19世纪的绘画大师居斯塔夫•库尔贝,相貌出众,天资聪颖,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气质,他高傲自大的同时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起就显示出领袖才能,充满了个性魅力。
1848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库尔贝正在巴黎,目睹了当时巴黎民众的反抗热情,库尔贝受邀为当时的进步杂志《公共卫生报》创作封面,并创作了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作品《奥尔南的晚宴》,在法国引起轰动,库尔贝一举成名,也因此逐步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地位,当选为法国国家博物馆主席。
在担任国家博物馆主席期间,库尔贝联合众人投票通过拆除文当广场纪念柱的倡议,纪念柱被推倒了,可是后来库尔贝被法院判交罚金并且服刑六个月。出狱后的库尔贝因为交不出罚金只好流亡国外,直到58岁去世。
库尔贝一生只活了58年,大量的时间用于社会活动和事务,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肖像,也有风景。库尔贝主张画家应该描绘他周围的生活和景色,艺术创作的来源是自身的体验,库尔贝对以后的印象派和立体画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评价画家库尔贝?
库尔贝(1819-1877)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画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出生在法国北部比桑松之奥南的一个葡萄园主的家庭里,其祖父是参加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库尔贝幼年常听祖父讲大革命时代的那些事,这对他日后参加革命具有启蒙性的教育。
库尔贝原本是家父所望学习法律的,20岁那年由于兴致而所至而改学架上绘画,他先后从师两个画家学画,还经常去卢浮宫博物馆临摹过大师作品。他广结朋友,和无政府主义者普鲁东交往过甚,也坚定了他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信念。如果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评价库尔贝的绘画艺术,你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是与当时的革命思潮及个人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着,仿佛就是一篇篇檄文与宣言。
他站在巴黎保守主义者的对立面,用质朴的艺术风格表明自己的艺术立场和政治态度。他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疾苦,他鄙视法国贵族们的浮华生活,以及道貌岸然的道德虚伪。他不断用画作来表达自己对底层民众的关切,还用自己的自画像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的不妥协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政治立场,他积极参与了巴黎公社活动,成为了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政治斗争艺术行动者。
1848年的二月革命对库尔贝很有影响,他参加了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库尔贝回到了他的家乡,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奥南的午餐》、《奥南的葬礼》、《石工》、《赶集回来》、《筛麦的女子》、《邂逅》、《画室》等等都是在这个期间创作的佳作,是库尔贝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1855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库尔贝送展的《奥南的葬礼》和《画室》两幅大型油画却未能入选,使他恼羞成怒。这个时候他的革命精神就彰显出来。他在沙龙展附近塔起一个棚子,并挂出了一个“现实主义者库尔贝的个人画展”的牌子,展出了自己40幅作品,这一“造反行为”在当时具有强烈的震撼效应。库尔贝的斗争精神可见一斑,自此以后他的名声大噪,远播欧洲各国,成为了国际公认的艺术大家。在此情形之下,1870法国政府不得不低下傲慢的头,拿破仑三世授予他勋章,可是库尔贝先生拒绝了这种“荣誉”,这与他的政治立场和艺术道路都和官方相对立的缘故。
他对现实主义绘画的执着态度和价值取向,也深刻影响到了马奈和他的朋友们,以及印象派的画家们,如雷诺阿和塞尚。
1871年巴黎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运动,并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2岁的库尔贝成为革命政府的一个要员,即担任了美术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在他的职权内促成了的拆毁拿破仑的纪念柱的重大事件。在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被判六个月的徒刑并处以巨额的罚金。1872年53岁的库尔贝出狱后,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于1874年逃亡瑞士,1877年12月31日始于威维,享年五十八岁。
在库尔贝诸多的作品里,最具有社会意义,并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的作品,是《奥南的葬礼》、《石工》、《筛麦的女人》和《画室》。作为一个革命者来说,库尔贝的艺术创作和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前辈新古典大师大卫也是一位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一个能将艺术与革命精神融为一体的典范。实际上库尔贝只有在他画裸体和风景画的时候,才达到了他的艺术巅峰。当他用画笔表达他的左派思想时,他没有熟练的技巧,能把思想主题和美的形式高度的融合在一起,而在这一点上农民画家米勒的艺术天赋,恰恰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如何评价画家库尔贝?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是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是现实主义大师。他生于奥尔南一个农场主家庭,早年学过法律,以后改学美术,1839年他到巴黎学画,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也是一位革命者,1871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被选举为巴黎公社的美术委员会主席,他在巴黎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流亡瑞士,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
1、这幅画实际上是群体肖像画,画中的画家显得高傲、自信自尊而受人尊敬,他有意将地平线压得很低,使人物显得高大,运用室外光照,色彩灿烂透明,这是一幅自我表现的杰作。画中所描绘的是画家库尔贝自己背着画箱外出写生,途中相遇朋友勃吕阿及其仆人的情景。这幅画的意图是表现画家那种孤高自傲的虚荣心。所以,画中他那一小撮楔形胡子,被人戏称为“您好,库尔贝先生”。
路遇 库尔贝 布面油画 1854年 129×149厘米 法国朗基多克法伯荷美术馆藏
2、库尔贝画过许多的妇女形象,而以这幅画中的筛麦女子最朴实、最能体现他的美学思想。画中劳动妇女那种毫无修饰的自然身姿,和那裸露的颈项、双手和紧身衣裹着的身体里显现出的健康、结实的身体,都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个完美的劳动妇女形象,使人想起委拉斯开兹的《纺纱女》中的那位侧身纺纱女子的健美体形。
晒麦的女人 库尔贝 布 油彩 1853-1854年 131cm×167cm 南特美术馆藏
3、1849年11月20日库尔贝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乘了我们的四轮马车,到梅齐埃尔附近的圣·但尼宫去。在路途中我停下来看了一下两个在路旁打石头的工人。比这更充分地表现出贫困的场面,是不大容易碰见的。”后来画家邀请了两位贫民到自己的画室里当模特儿,创作了《石工》。它是现实生活中最底层社会劳苦人的真实写照。《石工》原藏德累斯顿美术馆,1945年被烧毁,如今只留下了一些印刷品。
施工 库尔贝 1849年 布面油画 450×541.5厘米 私人收藏
4、 画家所描绘的是他家乡的风俗场景,这种地方性的葬礼往往也是当地各式各样人物出现的场合,有官吏、商人和神父之类的头面人物,也有死者的亲属友人。一般人物的表情神态都是严肃而冷漠的,唯有死者的亲属才显出哀悼情态。这里所画的是风俗场面,实际上是奥南地方一群人的肖像,画家以严谨朴实的艺术语言,精确地塑造了众多人物肖像,其中有画家自己家庭的成员。当这幅画问世时,受到官方评论的指责,说它是“粗俗的、片面的,不懂得起码的绘画规则”。然而却受到青年画家们的欢迎,他们称赞“这幅画是以令人惊异的技巧画成的,风景的色彩具有绝妙的透明感,以及那些红、白、青各色的调子,使整个画面为之丰富起来”。在这幅画中画家以纪实的形式,不加任何修饰和美化,描绘了这真实而平凡的生活场面,因此有人说这幅画是“浪漫主义的葬礼”。
奥尔南的葬礼 库尔贝 布面油画 1849-1850年 314 x 663 cm
5、在草地上野餐或者在丛林中午休,是当时巴黎人的时髦风尚。库尔贝想画点轻松的题材以获得舆论界的好感。作品所描绘的是夏日的河边林荫下,两位少女憩息的情景。画家把人物与环境景色处理得浑然一体、谐和统一。库尔贝很重视用色彩塑造形象,非常谨慎地使用鲜艳的色彩,而运用透明的中间调子把整个画面恬静、闲适的意境表达出来。这样表现光与色的效果对后来的印象派启发很大,马奈、雷诺阿,甚至塞尚都从中得到启示。
塞纳河畔的贵族少女 库尔贝 油画 1856年 48 x 57.7cm
6、库尔贝的这幅油画《Young Ladies of the Village》,描绘的是在他的家乡奥尔南的一个小山谷,一个贵族小姐向放牧的小姑娘提供施舍的场面。画面以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空间关系,人物处理生动洒脱,极其写实。在色调的处理上,十分注意光、色的关系,使乡村景色阳光明媚,十分宜人。但当它被陈列在1852年沙龙展时,批评者攻击它是无品味的,笨拙的。他们斥责画中模特的平民特征和土气的服饰,荒谬的小狗、牛等。
乡村贵族小姐 库尔贝 法国 1852年 布面油画 194.9x261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库尔贝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库尔贝在他的写实主义宣言中确立了以反映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并肯定了平民生活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他把自己的创作跟法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
如何评价画家库尔贝?
他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很多具有民主思想的人交往,当时工人起义,库贝尔参与其中,他自身追求自由的灵魂,不甘于模仿前辈,他天生对艺术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很多时候对于艺术他都是自我探索,他受革命思想熏陶,成为了一名艺术革命者,他通过绘画,为革命者发声,他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其实,从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就开始关注穷苦大众的生活,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派系,经过卡拉瓦乔,直到库贝尔,才形成了现实主义画派。什么是现实主义画派,就是反应现实生活的,对于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再现。
库贝尔,不仅仅专注于现实主义的绘画,而且他极力的推崇描绘真实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了当时的绘画风潮,他是一位革命者,也给画坛带来了新的变化。
库尔贝一直执着于现实社会的再现,他敢于突破古典主义,这就影响了当时年轻的画家,马奈、莫奈等人,库尔贝冲破古典主义的桎梏,让印象派的青年画家看到了新的创作形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