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中的“女史箴”是什么意思?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画的一幅人物肖像画。
“女史”是宫廷里的女官,“箴”是规劝的意思。西晋一个叫张华的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劝谏贾后,贾后是晋惠帝的皇后,贾皇后有野心,想独揽大权,于是挟持晋惠帝下诏杀死数千人,扫除了障碍,贾后专权长达八九年。
现存世的《女史箴图》是唐人的摹本,晚清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这幅画跟大量珍宝一起被抢走,至今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原作分做12段,现在仅存9段,画中描绘的是不同年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场景。第一段就很有意思,汉元帝带着宫中佳丽看斗兽,一只黑熊跳出围栏直冲皇帝而来,画中突出表现班婕妤临危不乱的情景。
另外几段也描绘的是春秋和汉代的一些贤妃的故事,共有19位女性形象,通过这些故事来劝谏宫中的妇女们要修德养性,要有高尚的情操。
《女史箴图》中的“女史箴”是什么意思?
《女史箴图》原是水墨画鼻祖之一顾恺之的作品,顾恺之生活的两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
晋惠帝时,贾皇后独揽大权,扰乱宫廷。贾皇后败落后,大臣张华收集了历史上各个朝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女史箴》这篇文章告诫女官和妃子要遵守规范,崇仰妇德,避免再出现一个贾皇后。顾恺之根据这篇文章创作了《女史箴图》。
主要内容:《女史箴图》的原作已经遗失了,所幸还有一份珍贵的唐代摹本传世,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原有12段,但现在只剩下9段,每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场景和故事。
第一段:“冯婕妤挡熊”
描绘了汉元帝率领宫人去看斗兽,后宫佳丽、保镖、护卫都在身边。突然有一只黑熊越出围栏,直逼汉元帝。这时,冯婕妤挺身而出,挡在熊和汉元帝之间。
冯婕妤和两个侍卫站在一起,侍卫拿长矛对着熊,其他宫女惊恐地躲在汉元帝身后。
冯婕妤身后的飘带冉冉飘起,笔法如春蚕吐丝,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一气呵成,形神兼备。既表现出冯婕妤动作迅捷,又展现了女性的婀娜。
这种“游丝描”是顾恺之独创的经典画法,使得画面典雅、端静又不失明丽、活泼,被后世画家模仿至今。
“冯婕妤挡熊”有很强的道德教化的意味:宫女只为皇帝服务,关键时刻,必须舍命保护皇帝。其次,要处乱不惊,即便是紧要关头,也要不失优雅的仪态和挺拔的姿态。
第二段:“班婕妤辞辇”
班婕妤很受汉成帝宠爱,但她很是低调谨慎,深知皇帝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大事,而不是儿女私情。为了避免给皇上和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她拒绝和汉成帝乘坐同一辆车。
故事虽简单,但画面很精彩。汉成帝眼中充满渴望,班婕妤却巍然不为所动,她跟在车后面优雅地走着。身后飘带迎风飘洒,雍容华贵,优雅飘逸。
第三段画了太阳月亮、崇山峻岭,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等等,这些象征着世界的和谐、圆满和永恒的图景。
第四段:对镜梳妆的场景
画面上有三个人,两个人坐着对镜梳妆,一个人站着帮其中一个人梳头。
旁边的文字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意思是人都知道修饰自己的容貌,但不知道修炼自己的品性。这是在告诫宫中嫔妃,修身养性比修饰容貌更重要。
第五段画的是夫妻二人坐在床上,相敬如宾的样子。
第六段是全家福,夫妻二人,旁边有孩子,有老人,家和万事兴。
第七段画的是一男一女,男性在前面,女性尾随其后,旁边写着“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这是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
第八段描绘的是一个妇女坐着沉思,说明人要保持慎独,常常静思己过。
第九段画了三个人:
独自站着的是女史官,一手拿笔,一手拿着一册笔记,正在做批注。这位女史官在忠实记录宫里的活动。她对面的两位女子在面对面讨论。
画面文字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这是说,皇宫深九层,但是宫里的一切都有记录,都逃不脱历史的明镜。
结语:
综上,《女史箴图》脱胎于《女史箴》这篇文章,除了美学价值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成教化,助人伦”,告诫女官和妃子要遵守规范,崇仰妇德,是中国历史上教化和审美的完美呈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