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脍炙人口的名句,同样,画家米勒用他如诗一般的绘画语言讴歌那片土地和那些在土地上耕耘的农民。

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米勒出身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一直在家种地,但是他喜欢画画,23岁那年去巴黎学习,为了生计也画一些迎合世俗眼光的作品。米勒并不喜欢那个环境和周围的人,35岁那年他开始寄居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的巴比松村,在这里,米勒画乡村的树木、田野以及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当时在巴比松村的还有柯罗、特罗容等画家,开启了法国绘画史上的“巴比松派”。

在巴比松村米勒生活了27年,他一生中的重要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如《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

《晚钟》是米勒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已近黄昏,农民夫妻还在田野里劳作,突然听到远处教堂的钟声,二人虔诚地俯首祷告。

米勒的画让人们在简朴的生活中感受到诗意的美,高贵而单纯,静穆而伟大。

如何评价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假如你肯答应,从此以后我不再画这些裸体画了,虽然生活会比以前更苦……” “一切就照你的计划去做吧!”这是画家米勒与妻子的一次对话,从此之后,米勒就只画有关农民生活劳动场景的画,那么,如何评价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以《晚祷》与《拾穗者》闻名的米勒,将淳朴的农人庄严化,而那拾取麦穗的农妇,在低头的一瞬间化为永恒形象,这画面的取景就在巴黎近效的巴比松村;《晚祷》描绘一对年轻夫妇听到傍晚的钟声,虔诚地向神祷告,这幅画受到当时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极力称赞,米勒也因此画而闻名世界,

之所以法国农民画家米勒,能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那是因为米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才能创作出诗意悠远的杰作,米勒也是一个写实主义画家,他笔下的《拾穗者》《播种者》与库尔贝笔下的《打工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米勒画作中饱含的对农民深厚的感情是库尔贝无法达到的,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通常都是外在粗陋朴实而内心纯净善良,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米勒是一个追求作品品质的画家,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1840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间,所创作的油画约八十幅,而且多数是小幅作品,这并不表示他对创作缺少热情和精力,而是他重于思考,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因而被称为“农民画家”,当然了,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此图:法国画家米勒作品《拾穗者》

如何评价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将大地和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米勒是法国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对质朴的农民、田野风光、劳动的艰辛,有着深厚情感的表达。将农村大地的田野和劳动的农民描绘得如此雄壮和伟大。

一、米勒的绘画作品《牧羊少女》,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牧羊少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少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而忧郁。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

二、米勒的绘画作品《拾穗者》,在画面中看到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欣赏者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和劳动场面描绘成朴实无华的艺术性审美。

三、米勒以满腔的热情,用油画艺术描绘农村中的农民在田野上耕作、播种、收获,雄壮而艰辛的劳动画面。米勒用绘画表现农民的伟大,又表达对农民的疾苦、艰辛、忙碌生活的深厚情感和赞美歌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