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普通人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最初是简单的好看或者不好看,再有就是看寓意,牡丹花象征吉祥富贵,鱼的寓意是连连有余,这都是传统的国画题材,也为大众喜闻乐见。近年来为了迎合送礼的需求,市面上又出现了如“冠上加冠”,画面上的构图是鸡和鸡冠花,“马上封侯”,画面是马上面再画只猴,其寓意显而易见。这些画看多了再去看大师作品,很多人会说“看不懂”。

那么普通人如何去欣赏大师的作品?简单地说就是多读书,多看画,读一些艺术类书籍,如美术史、画家传记、美学等等,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多看画,这有几个途径:1,博物馆、画家纪念馆,可以看到画家的真迹以及对画家和作品的介绍,有机会出国旅游的朋友不妨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看,那里有大量的油画和国画真迹。

国内的各大博物馆也有大量的珍品,但是市面上的画廊出售的画作有很大一部分是行画,普通人很难辨别,那就先交一个懂画的朋友吧。

(配图为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走近维纳斯

普天之下,同理之心,同情之心,心灵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大师画作,以艺术家敏感洞察的心灵,以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技艺,凝练地艺术地展现了具有普遍真实性的社会生活,而上升到艺术典型的艺术真实。

大师画作源于普通人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普通人一样可以感同身受大师画作所蕴含的人之常情,人之常理。

越过这个心理障碍后,普通人在欣赏大师画作前,最好能先了解一下大师的所处时代特征、生平经历、题材特点、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等等,然后才能更好地欣赏大师画作所蕴含思想情感和艺术美感。

如,普通人欣赏《维纳斯的诞生》。首先要了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画作,文艺复兴是欧洲人文思想火山喷发的壮丽画卷!

其次,要了解这个题材源自古希腊神话,维纳斯是美和爱的化身,是一个完美的女神,也是一个完美的人;另外,古希腊城邦公民思想是欧洲人文思想的源头。

这样,就能够在最主要的题旨方面有准确的欣赏视角:在浩瀚辽阔的海面上,维纳斯女神诞生了;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最美的最富有爱的“人”诞生了。

大师波提切利以美和爱的女神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壮丽画卷锦上添花!

以上是普通人欣赏《维纳斯的诞生》之前,最好要做好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最后,如果想要更细致地欣赏大师画作,就要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其人和他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等等。

如果你想要欣赏乔托、杜乔、西莫内·马丁尼、彼得罗·洛伦泽蒂大师的画作,就要让自己仿佛置身跟他们同时代的14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礼拜堂蔚然成风,彩绘玻璃、细密画风行一时,让你感受到哥特式风格、美丽的装饰、波斯风情的细密画等特点,那么你就会更好地欣赏四位该世纪鼎级大师的大作了。

如果你想要欣赏达·芬奇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那你就要跟达·芬奇一起来到15世纪的欧洲,了解他潜心研究人体解剖,精准把握透视原理的,也要了解人文主义思潮正在冲破中世纪黑暗的背景,甚至还可以想想他画蛋的佳话,这样,你才能更好欣赏他的大作。

15世纪佛罗伦萨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也值得一看。

如果你想欣赏法国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大作《戴安娜的休息》,就要了解他的油画的洛可可艺术风格。

所谓洛可可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由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相结合的油画风格,它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华丽雕琢的、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来表现宫廷贵族奢靡华贵的生活图景。

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这样来欣赏了——大师极尽华丽地描摹女性细腻柔滑玉体的自然形态,采用不对称的手法,运用C形、S形甚至漩涡形的曲线来勾勒优美线条,再以淡雅柔和的色彩烘托渲染,生动表现出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奢华、优雅、靡丽的生活图景。

再比如你想要欣赏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提香等鼎级大师的大作,最好要了解这个时期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那就是强调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典范,追求理想化的美等等特点,才能更好地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和《雅典学派》,才能更好地欣赏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才能更好地欣赏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爱神节》、《神圣与世俗之爱》等等。

再比如,你要欣赏法国画家路易·大卫的《马拉之死》和安格尔的《泉》等大作,最好先了解新古典主义流派的特点。

你要欣赏法国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西班牙画家哥雅的《枪杀马德里市民》等大作,最好先了解浪漫主义流派的特点。

你要欣赏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大作,最好先了解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

你要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梵高的《向日葵》等大作,最好先了解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你要欣赏马蒂斯的《舞蹈》,最好先了解野兽派的风格特点;你要欣赏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等大作,最好先了解立体主义流派的特点……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普通人,就这样地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吧!大师既是大师,也是普通人,他们的旷世杰作也是属于我们普通人的。

愿大家热爱美,赞美爱,那就是维纳斯!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没有美术修为的普通人怎样欣赏大师们的画作?为什么很多名作看起来完全不觉得哪里好?”

我觉得不管是看什么样的作品,要有一个基础的平常心,不带先入为主的知识,先去平静地、深情地,就像去认识一个人一样地去看它。

所谓的大师的作品也一样,它首先不是之于时代,不是之于社会,在跟一个正在观察它的心灵相对的时候,它只是一张作品而已。我觉得没有在这个状态去欣赏一张画的话,实际上是被很多别的内容和信息操纵的。那么我觉得看任何一件作品的时候,永远有两个角度,而且这两个角度是不矛盾的,通常我们都偏向于一个角度。

A角度就是作为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预设信息的人,我看见它。就像你今天遇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然后你跟他聊一聊,看一看,大家互相接触一下,会得出一些非常直观的结论,我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或者说这个人跟我有某种相似之处,还是完全不是我的同类。

到这一步的时候,当然如果喜欢那更好,你就会继续地接触和了解;但如果不喜欢,往往我们就打在这儿,而且会去找一些点来印证自己的不喜欢。其实这是无效的,而且认知往往就停在这儿了。

B角度是说,这一张画,不管是喜欢、不喜欢,抛开我的个人喜好,我愿意像对待一个令我好奇的未知那样去了解它。它的背景是什么?创作它的人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个作者同时代的艺术家流行什么样的风格?

其实观看一张画的方法有若干,有从艺术史的角度,有从人类学的角度,通常我们可以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角度。一个角度是这个时空当下的,就是当我与它相映照的时候,它是否触动了我。

第二个角度其实是放到历史中去看,那么我自己的经验就是说,一个人的喜好或趣味,是与过去所知道的总和有关的。跟接触人一样,一回生二回熟,一个人你可能第一次见他,你没有什么感觉,然后第二次他突然向你展现了一些你喜欢的品质,然后你有点兴趣想要聊下去。欣赏艺术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兴趣会帮我们打开第一步,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止于个人喜好的兴趣。

我记得齐白石说过,不是他不想画那些奇幻的、甚至是非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太美了,太多好看的东西,太多可爱的细节,让他没有办法不画这些东西。所以同样的,艺术家不止两种,不止两百种,不止两千种,不止两万种,每一个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简单的贴标签和分类是没有用的,因为标签永远贴的是一类人,我们用标签去认识这些人的时候会省很多的力气,但仍然不能取代你在平静面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问自己心跳还是不心跳,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东西是无法被经营的,也假扮不出来。

当然,今天当代艺术的生态情况的确是比过去更复杂了一些,但最终回归到艺术本身,依然是这个作品能不能触动你的心灵。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就是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自己的喜好,因为这确实就是个人的喜好,但是除去喜好,也完全可以再进一步,去了解更多,把它作为一个契机去满足自己更多的好奇心;同样的,如果不喜欢也不妨碍你赞美他,欣赏他和懂得他的努力和背后的心血。

而且大家要知道,我们今天知道的那些创造出天价记录的艺术品,在当时是没人要的。比较典型的当然就是梵高,他一生中好像就卖出去过一张画,艺术市场对他来说是最挫败的一个经验。所以每个时代的审美是在变化的,但是对欣赏者来言,会从中了解到无常,以及其实没有一种恒定的美存在。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站了欣赏,一点不错!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我赞同“站”了欣赏大师的画作。

我这里的“站”,不仅仅是站在展厅里的站,而是从内心深处顶礼膜拜大师,毕恭毕敬站在大师的画作面前,调动一切知识储备,调动一切情感想象,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欣赏大师的画作。

大师的画作,难得一见!物以稀为贵,大师的画作不是谁都有机会欣赏到,见到大师的画作要倍加珍惜,站立欣赏是形式,关键在心里要站立,这是态度!

普通人也好,专业人士也罢,都应如此。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美术作品在大众的生活里,受欢迎的程度在慢慢增长,美术作品走进千家万户,在提升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能力和推动艺术的普及上,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谈谈个人观点,分享交流。

一、大师创作的美术艺术作品,是人类共同的艺术文化财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美术杰作。在这些作品里,反映和记录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文化层次,给人们的精神领域注入了活力,拓展了认识上的广度和深度。

二、学习美术绘画艺术知识,了解和掌握大师艺术作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大师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其中有些故事还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拉斐尔的圣母等等,这些题材的艺术作品,同大众的生活或宗教信仰保持一致,从作品的内容上,去进一步了解画中的故事,历史等方面的脉络,在感情上走近大师的作品。

三、学习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识别鉴赏能力,是大众接受美术艺术作品的兴趣,和落脚点。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欣赏大师的作品,并不是可以简单的识别红色和黑色那么一下就能够掌握,有一个学习时间,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欣赏大师的作品,欣赏原作难度大,可以欣赏画册,也可以常去美术馆欣赏一些美术作品展览。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增强欣赏能力。

大众走近大师的美术艺术作品,并同大众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零距离,是社会审美意识扎根于个体的体现,长此以往,懂艺术,热爱艺术,能够正确欣赏大师艺术作品局面,就会越来越好。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普通人欣赏大师画作

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都有大师级别的画家,大师的画作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名画,而且可以流传后世,同样受后世画家们追捧,充当临摹模仿的范本,当然了,大师级别的画家,古今中外都极为少数,还有就是,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绘画大师的,画家要成为大师,具备的条件因素非常苛刻,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的画作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大师的画作难以欣赏,其实这种以为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大师的画作就是要让普通人可以欣赏,不会画画的普通人要比会画画的人,多得多,一幅名画的基础是让大多数人可以欣赏,

如果一幅画大多数人都看不懂,那么还能叫名画吗?开篇就说了,名画是被人们认可的,而不是画家自己说它是名画,就是名画;梵高很会画画,可在当时,人们不认可他的画,以至于在当时,他的画就没有成为名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普通人欣赏大师的画作,首先就看画作里面画了些什么,比如,女人、男人、动物、植物、风景等等,

看到什么,就说是什么,不要“无中生有”,比如,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旷世杰作,画中的蒙娜丽莎就是一个身材丰满的少妇,不要解读成这是“女版达芬奇”,因为达芬奇处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他的艺术宗旨是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意义价值,并不是表达自己“女性化”的思想,更何况达芬奇也没有这思想性格。

经上段简单叙述,普通人欣赏大师的画作,要了解大师所处的时代社会的环境背景状况,大师的画作具有艺术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想,(可正面提倡,也可负面讽刺)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大师在创作时常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借物喻人的意思,因为艺术作品就是让人欣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