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得不怎么样”,这个“怎么样”以什么为标准呢?

我平时几乎不看朋友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回头看了一下。我有个同学每天都发朋友圈,内容就是千篇一律的鸡汤,早两年前我就屏蔽了,刚才打开看居然还在发,依旧是一天不拉,内容就是车轱辘话,所谓人生感悟之类的,这个同学是在工厂上班,具体做什么不知道。为了印证题主的结论我刚找其他同学打听了一下,发鸡汤的同学在工厂就是一般工人,目前内退,应该说混得一般吧,但是他有个引以为豪的儿子,据说很有出息。

我感觉发鸡汤的人不管混得好不好,他对自己的生活应该是满意的,所以他才会总结出一些鸡汤发到朋友圈用以指导别人的生活。

只能说一个人一个爱好,爱看的看,不爱看的屏蔽,至于他混得好不好跟咱有什么关系呢?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我这里就有一个,几乎每天都发鸡汤文,从来没有自己的动态,我到底也不知道是给自己看的还是给别人看的。

一般情况下看一个人的微信圈,基本上就能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因为现在在微信圈发广告的比比皆是,不卖东西的上班族也要发发工作动态,即使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有时候也发发孩子,猫狗,花草,美食之类的,或是旅游聚餐啥的。

有的人不愿意看微信圈里发广告感觉受骚扰,但是我倒感觉能在微信圈里发广告的人起码说明这个人还是挺积极向上的,想挣钱不是什么坏事。那些晒娃、晒猫狗美食的人看起来也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记录的是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态度,老了以后回头看看自己的微信圈也是在回顾过去追忆美好。

唯独这个经常发鸡汤文的人我真是看不懂了,有这时间不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天天转载这些看似充满正能量实则没有一点用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真爱写作就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己的生活,真想汲取正能量就别光看不行动,撸起袖子该干啥干啥,能发到微信圈无非是自己看和让别人看,别人根本也没兴趣点开看,只会感觉这个人很无聊,一天到晚没事干只能去搜集鸡汤文,而这个人呢自己看了这么多鸡汤文又没有任何行动,最后只能是自己感动自己。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得不怎么样。"这句话说得有点过了。我们大学同学朋友圈,有些同学也喜欢发"鸡汤",但,都混得很好。有一个侧重发情感类的"鸡汤",她是心理医生;有一个侧重职场励志类"鸡汤",他做人力资源部经理;有一个侧重人生箴言类"鸡汤",他是大学副教授,如此等等。他们混得都不错。

但是,他们并不是天天如同完成任务,计划般的发"鸡汤"。而是有选择的发。这些"鸡汤"的内容,文笔,思想深度都属于上乘之作,很具有欣赏价值。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心灵受到洗礼和启迪。而不是那些平庸之作。有些,心灵"鸡汤"就是出自同学们自己的创作,在朋友圈分享。

《今日头条》也设有《情感领域》,每天都会有大量情感类文章。其中会有许多"鸡汤"。其中不乏营养丰富的首页置顶的"鸡汤",头条很多读者喜欢读,不然,《情感领悟》也不会如此受欢迎。

因此,在朋友圈经常发"鸡汤"的不一定混得不好,不发"鸡汤"的也不一定混得好。他们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当然,天天给朋友圈发"鸡汤"是没有必要,对于没有质量的,平庸乏味的"鸡汤"还是不发为好。朋友圈的网友对于所谓天天发"鸡汤"的人也没有必要责怪或反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有颗包容之心❤下面转发篇"鸡汤",请大家欣赏,不喜勿喷。

《学会说话》

有个人请客办事,看看约定的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喽?”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愈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密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想让他们走的啊!”这个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得不怎么样。不知道别人的朋友圈是不是这样,我的朋友圈里有几个人的确是这样。虽然没有屏蔽他们,但基本上都无视,从不点开。

最搞笑的是有一个人跟妻子分居很久了,却天天在朋友圈发关于夫妻相处的“真知灼见”。看上去感悟真诚、情真意切,不知道的人绝对会认为这是一个爱家、顾家、重情重义的好男人。实际上就一花心大萝卜,糟心得不行。

还有一人在单位就一普通职员,混了近二十年也没捞个一官半职。工作上凭着自己的老资格,总是倚老卖老,遇事就躲,见好就上,人缘极差。但他每天早上都在朋友圈发“早上好,新的一天开始了……”然后就是各种人生哲理、处事之道,从不缺席。看得人牙疼。

估计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有这样的人。他们自己生活一团乱麻,混得黯然失色,却热衷于指点别人如何精彩生活。他们就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对于这种人我们不必在意,他们发他们的,你无视就可以了,除了占用点空间,也没什么大碍。实在烦得慌,屏蔽掉他们的朋友圈就行了。

顺便多说一句,不发朋友圈的人也未必就是混得好的人。我就不发朋友圈(主要是懒),一样混得看不到未来。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真正的努力都是不动声色的,成功的人,发朋友圈都会有一个特点,他们只会分享成功后的喜悦,经验,和总结,至于努力的过程都会掩盖。

首先要知道鸡汤都是哪些人看的?

第一,就是那些处在迷茫中,没有目标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努力的方向。只是想告诉自己要努力啦。

第二,一些喜欢用鸡汤自我安慰的,在现实生活上往往一事无成,便故作深沉的人。

所以,经常发鸡汤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强者只会分享他成功的经验,自律,自己的目标。而弱者,永远都在进行心灵的自愈,心里的安慰。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奋斗。

“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的人,一般都混的不怎么样”你怎么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要有些地方,来寻找一些慰藉的力量,也总要有些地方,去获取一些鼓励自己的温暖,因为有人需要,所以便诞生了“鸡汤”。

这些“鸡汤”,叫你坚强,叫你勇敢,叫你如何去寻找一些生活下去的希望

我相信,在你的朋友圈里,也一定有这样的人,每天分享一些励志的段子,励志的图片,三言两语,给自己加油,也是给别人鼓劲。

可是事实上,这样的人,最初的动机,一定不是抱着鼓励人的姿态去的,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心思。

1

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高雅的人,增加自己的存在感,获得感。

一个把励志活在朋友圈的人,一定不是真的励志的人,每天给自己灌鸡汤的人,也从来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每天坚持发那些段子,无非也是增加一些曝光度,让别人看见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乐观的人,其实,真正励志的人,都是用行动在感染周边的人。

然后就是获得存在感,总觉得别人能从你的分享中获得裨益,其实不知道,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点开你的这些段子,即便是点开了,也不过呵呵一笑,不会有任何波澜,这种鸡汤看得多了,就跟病毒一样,迟早会“免疫”的。

2

填补内心的缺失,给自己不如意的生活些许安慰。

真正生活一帆风顺的人,是不会分享这些“鸡汤”的,只有那些在生活中经常不如意,经常需要安慰的人,才会去阅读这样的东西,美其名曰给自己力量,事实上,你分享的越多,越暴露了自己内心是存在很大缺失的,因为你需要这些东西,所以你才会去分享。

坚强的人从不抱怨,勇敢的人,也不需要通过几句话获得勇气,更不需要把伤口暴露在朋友圈,去汲取那些不一样适合你的养分,你分享得越多,越说明了你需要安慰。

3

某些人别有用心的武器而已,你真以为是什么鸡汤?

大多数发这些鸡汤的人中,还有这么一部分人。

他会是某个企业的老总,或者是某个微商的上家,又或者是某个直销的领导,这些所谓的鸡汤,不过这些人用来洗脑的武器之一而已。

用一些所谓的励志的话,来告诉你,要努力,要坚持下去,如果你现在的事业一帆风顺,你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如果你的事业不顺利,那么很简单,这些发鸡汤的人,就在用朋友圈告诉你,你必须要喝完我发给你看的鸡汤,只有这些东西,才能给你勇气,而不是“梁静茹”。

天天在朋友圈发一些鸡汤的人,这些人,其实才是真的毒。

那些偶尔分享的人,或许是因为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好,才会有感慨,这不足为过,而且那样的一次分享,一定是他觉得很不错,有必要才会去分享的。

而天天发的人,对不起,如果你真看多了,不但没有营养,还真的会“过敏”。

做自己,无论遭遇什么,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无论你在困难中需要什么,那个给你力量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加油,陌生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