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这是最近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高晓松直播翻车,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最早知道高晓松是因为《同桌的你》,如一阵清风从校园吹来,带着浪漫的唯美的文艺气息。后来还看过一些高晓松写的小说,也是比较文艺范的。一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是让很多年轻人膜拜。再加上读过清华,对了,人家本来就出生在清华,成长在清华,这一切无疑让他成为了青年偶像。
进入2000年以来,早期高晓松的事业仍然是做音乐和拍电影为主,这一阶段形象越来越胖,似乎也越来越油腻,包括发生了酒驾事件,还不时出现在诸如“盘点娱乐圈的老夫少妻”等一些排行榜上,这些都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感。
高晓松作为评委近年来在多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了国籍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尤其是那个叫《奇葩说》的节目,台上台下不管是主持人,评委,还是参赛选手,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一阵胡说八道,真的看不下去。
去年听说高晓松在大悦城开了书店,公益性质的,免费看书,这无疑是加分项。如果高晓松还是像最初那样写歌,拍电影,周游世界,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有名,也一定不会翻车。
直播需谨慎啊。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高晓松出名已久,最近一年关于他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只要经常上网的朋友,应该都熟知。
最被人诟病的,有三条。
第一,爱吹牛。
高晓松是网络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是名人名流。
他确实博学,也确实有真才华。书香门第,高材生,但凡你听过他写的歌,对这一点就不会质疑。
但他有个缺点,就在于爱吹牛。
网上有一个非常传神的比喻:别人吹牛是知道10,吹100。高晓松是知道5000,吹1万。
虽然他底子好,博学,但是胡侃也多。
吹的多了,自然就有人开始质疑他,这个知识分子的名头,也就不保了。
第二,爱教训别人。
高晓松确实是老前辈,牌面很大。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奇葩说辩论的时候,他都不站起来。我当时就觉得,这位才是场上的主角。
高晓松经常上各种节目,在节目上就会各种摆谱。
时间长了,人们就总结出经验:
你和他聊理想,他和你谈现实。你和他谈现实,他批评你没有理想。你唯一能让他闭嘴的方法,就是和他聊酒驾。
第三,就是立场问题。
要说前面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大问题。
现如今“读书人”里,高晓松是top1行列的,吹吹牛,摆摆谱,也是人之常情。
实话实说我以前也喜欢吹牛,是这三五年才慢慢改掉的。
如果仅仅看这两个问题,那其实无伤大雅。
我个人对高晓松,不黑不吹,如果有个光谱,我大概能给他打60及格分。
但问题坏就坏在,他的不当言论。
高晓松是拿着绿卡的,也就是一个美国人。
与此同时,他之前的很多言论,都是不当的。
具体有哪些,大家可以自己查。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中国人的传统,真正获得大众尊重的人,必须是德、才、学、识都具备的人。
这四个字缺一不可。
若拿这四个字来看,高某人勉强占了一个“才”字,占了半个“识”字,另两个半字的积累还差得太远,或者说根本谈不上。
可他的做派,却是一副四字兼具的模样。
网民是谁?单个的网民,可能判断力是有限的,可数亿网民的总和,则是谁都骗不了、蒙不了、欺不了的。
高某人只是回到了他应有的网络位置而已,并不新奇。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高晓松无疑是天资很好的一个人,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在音乐上的天赋更是了不得,《同桌》以其平易切近生活,唤起了人心深处柔软的记忆,确实火了一把。
可高晓松火了以后,律己不严,又是酒驾入狱火了一把,再次闯入公众视线。
出狱后的高晓松,也没有学得安份,又跨界搞直播《晚说》,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而且说起来满嘴跑火车,已经惹许多网友不高兴了。
跨界跨边,跳来跳去,流里流气,自视甚高,又是出书,又是直播,又是电视,又是网络。占了太多的资源,抢了太多的风头。
高晓松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挥之不去的狂傲感,流里流气的任性感,早已不招网民待见,被哄、被喷、被弃,是迟早的事。高晓松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批评并不是一种语言暴力艺术。
骂并不是批评,批评并不是骂。
批评是一种真诚的支持,是一种珍贵而且罕见的礼物,是不带侮辱的。
不但绝对没有任何要毁灭对方、杀伤对方的企图可言,反而是希望对方发现没有发现的风险,了解没有了解的机会、改变没能改变的缺陷,得到未能得到的发展。
是唯恐不够温柔的。
是遵循最低伤害原则的——仅有无法避免、找不到办法避免的痛,才能被批评者视为不得不接受的风险,不得已而用之。
是一种爱。
不是一种恨。
高晓松所遭遇到的,并不是批评,而就是暴力而已。
暴力没有正义可言。
用暴力得到的东西,都是更大、更多的暴力的肥料。
你借此得到了好处,就再一次证明了这样可以得到好处。
你的好处有多肥美,你就埋下了多大、多深的追求暴力的决心和动机,冲下了仇恨和艳羡的种子。
仇恨你的,将来那更大的暴力就直接指向你。
羡慕你的,会受你案例的激励去伤害别人。
而任何人其实都是曲折的和其他一切人联结在一起的,甚至包含你的仇人。
对暴力的速效的崇拜,是人类最黑暗的痼疾之一。
无论暴力的理由是多么的可以理解和无可避免、乃至于正义,它的发生都仍然是人类的失败。
无论它的成果是多么美妙、绚丽,都是以人类总体更大的美好可能的丧失为代价的。
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如何看待高晓松的直播被骂到终止?
高晓松的事最近闹得很火。
直播期间评论区一片骂声,导致直播不得不中断,这事儿在中国直播行业也可以“载入史册”了吧。
评论区的愤怒大概源于对加入美国国籍却在中国靠说几句话捞钱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愤怒。
我一向喜欢高晓松年轻时写的几首歌,而且因为对校园民谣钟情有加而对他颇有好感。
但他后来的一些言论实在不敢苟同。
现在的中国社会不需要这种赚国民的钱还大放厥词的精英知识分子了。
现在更需要接地气,听听大众的声音。如果你高傲地不肯听,大众会想办法让你闭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