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我老家寨子里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跟我父亲是一辈的,现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健在。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从我出生起,一直都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我三十多岁了才听我父亲说起,才知道他们居然是同一个母亲的兄弟。 他们虽然房子离得很近很近,大概也就十几二十米吧,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他俩说过话!好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从来没有过交点。

这个问题有着两面性,按人情世故算亲兄弟,按血缘关系算半个兄弟。

同父同母是同一块地、同样的种子,种出来的是同样的食粮。

同母异父是同一块地,种玉米产玉米,种稻谷产稻谷。

有相同点就是大家产自同一块地,连带着有关系。这样的关系好这样,经常有往来的,比亲戚关系又深了一层。

说起同母异父,不得不说一下我老婆的事情,当年我丈母娘在前夫家已经育有四个儿子,由于历史原因丈母娘当老师的前夫要去坐牢,临走前交代丈母娘养育四个孩子不容易,可以带两个儿子去改嫁,不用等他回来了,不知等到什么时候,当时丈母娘还怀有身孕二、三个月呢。

于是丈母娘留下来大两个儿子在前夫家,带着才四、五岁的两个小儿子改嫁给岳父。

经过十月怀胎,丈母娘产下第五个孩子,是个女儿,后来又生下一个儿子,生下第七个小女儿时已经是46岁左右年纪了。

当年岳父岳母已经有四个孩子需要抚养,生下来最小的女儿(即我老婆)时,岳父说生活艰难,不想养了,刚生下来,也不帮孩子冲凉和穿衣服,给外婆知道了一顿骂,说才五个小孩,你亲生的才两个小孩呢,这也嫌多了,最后才帮刚出生的女儿烧水洗澡穿衣服,这是听老婆说起来的事情。

丈母娘前夫不知坐了几年牢,出来之后又娶了一个老婆并生下二个孩子。

从我结婚知道之日起,岳父岳母五个孩子亲如一家人,改嫁之时怀孕着生下来的女儿(老婆姐姐)从小到大在这边生活,对名义上的亲生父亲没有感情,直到名义父亲过世时也没有来往和相认,说他没有养过自己一天,真的没什么感觉和感情。

我每年春节去探亲,丈母娘留在前夫家的两个大舅哥都来探望母亲,平时母亲有什么身体不舒服也常来探望,我结婚之时、生小孩摆满月酒的,留在前夫家的大舅哥一家人也常来常往。

包括了岳父过世,同母异父的两个留在前夫家的儿子和家里人当岳父亲生父亲这样送终当孝子,现在两个老人已过世了,清明时节还来上坟。

现在岳父岳母已过世了几年多了,我春节去探亲还一大家人五兄弟二姐妹还聚餐在一起,虽然我老婆直正同母同父才两兄妹,我觉得其它几个哥哥姐姐并没有同母异父的隔膜。

大家家里办喜事还互相请酒,平时还有来有往,一点不觉得和同母异父那种隔膜不亲密关系。

所以我认为,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关系好不好,靠得是平时来往,一个亲戚平时不往来的,关系慢慢就淡了。

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同母异父=同一块地,分别种了玉米和红苕

同父异母=不同的块,种了一样品种的玉米

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同母异父的兄弟在纯粹生物学意义上与同父异母的兄弟是一样的。同母异父的兄弟体内有一半遗传物质是来自于同一个母亲和不同的父亲,而同父异母的兄弟体内有一半的遗传物质是来自于同一个父亲和不同的母亲。既然父亲和母亲对于子女而言,给予子女的遗传物质是对等的,那么无论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都是一半,没有本质区别。而一母同胞的兄弟,遗传物质则是来自于同一对父母。那么,既然同父异母可以被视为兄弟,同母异父又为何不能被视为兄弟呢?至少在纯粹生物学意义上,他们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以上说的只是纯粹生物学层面的东西。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从社会学角度而论,从父系社会出现之后,人类的关系便开始以父系为中心。这就是为什么堂兄弟给人的感觉比表兄弟“更亲”的原因所在。从纯粹生物学意义而言,堂兄弟与表兄弟与您的亲缘关系是对等的。但是,因为父系社会成了主流,同宗永远是“一家”,而表兄弟则是“一表三千里”!

现在在乡下,堂兄弟只要没有出五服,大家都还是兄弟。即便出了五服,平日里走动比较勤的堂兄弟依然还是兄弟!不少大家族的叔伯兄弟之间甚至还会按照年龄进行排行。比如电视剧《大宅门》里的白家,白景怡和白白景琦只是叔伯兄弟,白景琦的父亲白颖轩只生了白景琦一个儿子,但他却“行七”,为什么?这就是叔伯兄弟一起排行造成的。

表兄弟却从来都没有这样排行的。因为他们不同姓,在传统观念中,不同宗就是两家人!表兄弟之间因为血缘较近,走动得相对还相对比较频繁。但是,“表上表”之后,在乡下基本就是两家人了,这就是所谓“一表三千里”。可是,“表上表”从纯粹生物学角度来论,也不过就是共一对母系曾祖而已,与共一个对父系曾祖的堂兄弟又有多大区别呢?但是,古人就这么论!在古代,可以娶表妹、嫁表哥,却不能娶堂妹、嫁堂哥……可现在为什么都不允许了?就因为二者在纯粹生物学意义上没有本质区别!有区别的仅仅是社会学关系。

同母异父在古代、或者说在传统观念上,不同父亲所生的儿子会属于不同的家族,是彻底的“两家人”!而同父异母,依然是同宗、同一个家族,自然是“一家人”。所以,在中国古代,同父异母是被视为亲兄弟的,比如清世宗雍正帝胤禛与怡贤亲王胤祥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谁敢说胤祥不是雍正帝的亲兄弟?连雍正帝自己都不这么认为!但是,同母异父就不同了,虽然是一个妈生的、却是两家人,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会“扑杀”嫪毐与赵太后所生的那两个儿子的原因所在。因为秦始皇从心底里就不认为这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弟弟,仅仅是他妈赵太后与别人生的“野种”而已……

当然,时过境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加之近些年婚姻关系越来越不稳固,离婚再娶、再嫁的太多太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也越来越多。基本上,只要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相互之间还是都认是兄弟姐妹的。比如影视圈著名的“文武兄弟”,他俩就是同母异父,可人家说对方不是自己亲兄弟了吗?并没有!俩人就是亲兄弟,不是吗?

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同父异母,叫散水兄弟,算亲兄弟,只是胎水不同,但血脉相连。

同母异父,叫隔山兄弟,虽然胎水相同,但族系不同,如同隔山。

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兄弟姐妹与父母有三种情况:一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这是最多又最亲的;一是同父异母的,一般人都认为同一父所生,都是亲兄弟,不同父便不是最亲的兄弟。一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是同胞不同姓兄弟,有人认为只同胞不同父便不同姓,就不是亲兄弟。俗云:同父异母亲兄弟,同母异父两姓人。

人类社会是先从母系氏族为主转变成今天以父系为主的。在以母系为主时,同母所生的,必是亲兄弟姐妹,不同母就不是。一母同胞,两奶养大,就是最亲,不管是否同父。后来从以母为主转变为以父为主,就以同父为最亲,不管是否同母了。

当然,不管何时,从血亲上来讲,同父又同母是当然的最亲。现在强调男女平等各半,从这点上看,不管是同父还是同母,都各占一半,是有关系的,是半亲的。儿女基因是受于父母,且又只各占一半的。但自以父为主以来,就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偏见夹在其中了,同父即同祖同宗同姓就是兄弟,同母不同父,即是不同祖不同宗不同姓,是两姓两家人,就不是亲兄弟,只管一奶同胞而已,是一块田里插两种的情况,同父异母,是一种插两田。

同母异父的兄弟算亲兄弟吗?

同母异父的兄弟,我认为不应该算是亲兄弟。

所谓的亲兄弟,应该是指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即他们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同一个人,仅同父或仅同母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亲兄弟。

当然,这里所说的亲兄弟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的。从亲情的角度来说,有的亲兄弟很亲,关系很好,有的亲兄弟不亲,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者也有。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有的关系也很好,甚至比亲兄弟还亲,当然有的关系就不咋的,就如题主所说的情况一样,虽然相距很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但互不往来,各人生活在各人的世界里。

世界很大,大到我们老死都可能不曾相见,可世界又很小,小到我们经常低头不见抬头见。

人这一辈子,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亲情也好,友情也罢,可能在不经意间会产生误会或隔阂,从而让自己与某些亲情或友情产生距离,甚至反目成仇,这也在所难免。然而,人生仅短短几十年,何必让身边的亲情或友情产生距离?就算有误会,就算有敌意,误会一阵子有情可原,何必要敌视一辈子?冤家宜解不宜结啊,我们应该多换位思考,多理解包容,让亲情友情熠熠生辉多好啊,忙时可互帮互助,闲时可互娱互乐,这样的话,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力量,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安宁,何乐不为?

愿世上的一切误会、隔阂甚至仇恨见鬼去吧,让我们放下一切的恩怨,荡起双桨共同驶向幸福的彼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