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三地省份的家庭孩子,在初中后就辍学工作,为什么出现很多企业家呢。

首先谈谈教育问题,在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人家确实不太重视教育,特别是女孩子。以前的人认为读完书也是耕田种地,女孩子始终是外嫁等。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层次,包括上面三个省份。很多人认识到有文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掌控日新月异的产品技术,才能操作高端技术。

所以每年高考人数的上升,包括广东、浙江、福建的考生,这就反映了三地家庭同样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至于广东、浙江、福建三个省份,以前年代辍学的人多,为何涌现众多的企业家。这就得益改革开放,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都是沿海内陆省份,原来的陆路运输还没现在四通八达,货物运输主要靠海运,首批做生意的、外资来投资的,首选是这些沿海省份。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很多有胆量、勇气的人,纷纷做些小生意起家,在广东汕尾地区,人们有着一种执念,宁愿去摆摊做些小生意也不愿打工,认为工字不出头,想温饱可以,发达就难了。

于是在改革开放利好的形势下,经过大浪淘沙,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人士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家。

总结:人们现在看到他们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也经过淘汰、经过努力、成功的部分不乏运气,也是经过他们努力的拼搏得来的。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我是福建人,我来说说吧!福建不是不重视教育,福建跟其他地方一样重视子女教育。为什么呢?虽然福建有好多初中就出去工作,后来办厂开公司等等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是这批老板很重视子女教育,因为他们懂,没有文化要想成功,比任何读书人付出的多。

这批老板是被逼出来的,家里穷迫使他们提前进入社会,文化低,只能进工厂,或者学徒埋头苦干。他们看清现实,知道只有付出比别人多,才有出头日。

我接触的千万级别老板少,百万级别比比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不重视子女教育。福建很多父母口头上说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赚钱,可你们不了解他们内心。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只是生活不允许。体面的说一句读书没用。

我爷爷曾经是一个代理乡长,由于没有文化。多次上级领导提拔,自己不敢接。最后自己退下来务农。他一辈子最多的一句话,没有文化害人。

我以前家里穷,小时候姐姐送人。后来父亲生意发达了,接回姐姐。97年应该,一年十几万。培养我姐姐上北京读书。哥哥读书成绩不行,送文武学校。那时候我们村一户一年能存上一万的都少之又少。后来到我父亲破产了,导致我初中未念完就工作。父亲说反正不会读书,读了也没用。长大后我才理解父亲多无奈。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在我周边朋友认识的,那一个不是在大力培养子女。自己未完成的读书梦希望子女完成,自己吃的苦不希望子女在走一回。没有文化,想要成为人上人,付出不是没有代价的。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有数据统计,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学历越高,财富收入也越高!而且就百万富翁比例而言,硕士学历以上的比高中学历的人要多出30倍!

为什么题主说的三个省份好多人初中上完就工作,却出了很多企业家?

这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有关,像江苏、山东、浙江都非常看重教育,认为学习好才有出路,父母普遍都会在孩子学习上互相攀比,孩子学习不好,自己都觉得脸上没光,腰杆子不硬朗。所以这些地方的孩子只要不是考不上学校,否则肯定要读完大学才会工作,至少也是个大专,因为这是标配。

而题主说的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省份的人对学校教育的痴迷程度没这么高,比较倾向于实战经验,毕竟父母那一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学历只是个工具而已,如果孩子不喜欢通过学校获取知识,那就通过工作实践来获取,而且父母的口传心授、耳濡目染,也能让孩子学到不少自己的经商思维。

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低学历企业家可能会相对多一些,那是因为普遍经商的人群基数大,老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鹤立鸡群的低学历企业家数量也会相对多一些,但这并不能证明过早脱离学校踏入社会就更好。

结语:

教育是普遍人成才的必经之路,不要总认为自己会是天赋异禀的那个人,妄想走捷径,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最好的捷径。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为什么学生读书考试分比例,相对高些,这和父母教育有关,部分地区,从小就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是做苦工种田,所以拼命读书,而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经济比较发达,他们父母,有些教育方式从小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不读书,长大后就和某某亲戚或邻居学徒去,所以孩子们压力小,读书的这一个人到大学毕业23岁,最后同时对比一下,参加工作到了30岁的大学生只有7年工龄,各方面还不成熟,工资假设每月一万元,大概存款总计80万元左右,而学徒的上到初中毕业16岁,每年平均5万元工资到了30岁也能赚到70万,虽没存款,但是他们家庭结构完全不一样了,读书的人手里80万,想创业而经验不足,可能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择偶对象了,等有孩子了父母也快老了,而学徒的那位,房子,车子都有了,也结婚了,小孩大的可能要上小学了,小的也快上幼儿园了,父母也可以帮忙带,由于长期工作积累,经验足,人脉广,支持的人也多,相对来说敢闯,所以做老板的比例当然就多些。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几十年农村初中教学经历,对这样的感受确实颇为深刻!总感觉地方民众生活条件的好坏与该地孩子读书的上进心有种隐隐约约的内在关系。

“三味”所在县有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乡镇初中。从学校校风、学生学风,到学校整体教学成绩,其经历的排位情况几乎就是该乡镇的经济排位情况,只不过是反位排序,即经济条件越靠前,其学校教学质量就越靠后。现在教学质量最好的乡镇,就是经济条件最落后的乡镇。

记得10多年前,我县某乡镇,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最差,但该乡镇初中校风学风好,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县榜首,很多县城学生都转入到该校。至少保持了10年!但近些年政府对该乡进行经济扶持,大搞西红柿种植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了,但乡镇教育质量却直线下滑,几近倒数位置。

据该乡镇学校教师诉苦: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对学习的劲头一届不如一届,很多学生在校吃喝玩乐攀比成风,再不象以前的学生那样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问题中所提到的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孩子,很多只上完初中就进入社会工作了,反而出了不少企业家。这种情况,反映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家庭父母及孩子在教育和事业的关系认知上,有着与普通地区及家庭不一样的观念。

一、教育不再是富家子弟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农村家庭都有自家的企业或生意门路,孩子读不读书,不会担心就业问题,既使子承父业,也大有发展前途。

二、沿海发达地区繁荣的经济环境,既提供了众多就业机遇,也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务工人员都可以在这片热土上找到职业并得到发展,又何况本地富家子弟呢?

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形式多样化存在和发展,劳力密集型企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较低。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只要智商不低,管理方法得当,通过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就可以让企业得到发展,管理者也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文凭,终归不如高能力。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文凭没有必然关系,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强大处事能力的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宠儿。

广东、浙江、福建的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辍学工作,为什么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

南方城市,比如广东浙江福建,的确很多家庭孩子不爱读书,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很多家庭和孩子成为企业家。恰恰相反,诸如山东和一些省份,多是以高产大学生出名,但是“企业家”却相对较少。

打一个比方,我的深圳朋友,本身是一个千万亿万富翁。他两个孩子,一个勉强二本,二儿子只能考上职业技术学院。但是,从我们之间的交流来看,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失望和不满,他认为孩子以后可以从社会和潮汕的人脉圈,学到更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活的快乐和获得财富——他自己本身也就没什么文化,照样是近亿万富翁。

而我们内地人的孩子,多数的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好大学,然后毕业找工作就业,拿一分工资,这样渡过一生。

以前我的老板也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高学历的人,都在为他这个没有学历的初中生在打工。这是为什么?

我的老板是温州人,15岁,家里就给了五万美金,从此不再资助一分钱,凭着他在社会上,从贸易开始,做旧家电回收提炼黄金,再到贸易——国内购买电子产品去中东非洲售卖,最后自己拥有客户订单,在国内外包订单给工厂,再到最后自己开工厂。08年三个老板分家时,人均大约1.5亿左右身价——这大约是他拿家里五万美元以后得第十五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

没有文凭,没有学历的人,自身心态放的比较低,也从社会底层接触,特别是一些“经商家庭”有“做生意”的传统,比如浙江,广东,福建泉州等。正因为这个,第一,他们觉得读书多没有用。第二,他们从小耳读目染,对“生意”有感受和天赋的传统,第三,在2000年前后,我国进入高速发展带来了无数的商机,因此产生了无数的“企业家”和“亿万富翁”。

而相反,在内地的家庭,因为“眼界”的关系,有一种“认命”和“传统思维”,认为人就该“读书”,读书,就能带来好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所谓“出仕”和“谋生”思维。

我觉得更加深刻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地域“基因”导致了思维的差异,天然惧怕风险,惧怕“不稳定”和“没有固定收入”——这个对比题主所说的浙江,福建广东人的思维完全不同。

就拿我的老板温州人,商会主席,和我做对比:

他虽然没有什么系统思维,但是,对“生意”和“合伙做生意”有着天然的敏感触觉——在04年以前,因为抓住了非典的机遇成为深圳电池前五的企业,08年进入“白牌手机”行业,再度成为行业前五。11年进入智能手机,在当时也是业界前几家首先做白牌手机的。

他没有学历,没有系统思维,但是,并不妨碍他获得这些行业“先机”,而至于如何实现,靠“请人”——大量的职业经理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包括我在内。

而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或许论文凭都非常高,但是,却没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资本”,更因为“家庭”和“负担”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始终只能成为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因此,我的感受就是,第一,在经济活跃的地域,比如广东浙江福建,本身商机就多;第二,大学教育只是素质和专业教育,并不能完全“打败”社会教育和社会历练,第三,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即出仕和谋生,对比广东浙江福建的“经商思维”,决定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