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哈哈,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说是地主后代难娶上老婆才换的亲。在农村换亲主要不是懒,而是家庭贫穷,不以这样的方法就儿子娶不上媳妇。

我村里面就有三对是换亲的家庭,都是发生在七十、八十年代初的时候。

先说第一对吧,当时这对兄妹都是三家亲这样谈成的,结婚之后生下一子二女,这个妻子在孩子未到十岁的时候,出来干活认识了别的男人,因为没有感情基础,加上她丈夫又是木纳老实巴交之人,不爱说话,于是这个女的跟着别人走了。

第二对也是三家亲,当时家庭实在贫穷,我叫堂叔,就是我爷爷和他爸爸是兄弟,就这样我十爷爷为这个堂叔说了一门三家亲的亲事,记婚当天我还记得,一般简单也不算难看,还有嫁妆之类相送,堂姑新娘子还是我爸爸背出宗族祠堂家门口的,那时候小孩最热闹的是新娘子出门时,派发散发的喜糖了,一哄而上去抢。现在堂叔和堂婶虽然说生活简单,但也已经两个人到了70多岁金婚的年龄了。

第三对三家亲也是差不多与我同龄人,大个五七岁吧,家中有三个妹妹,最大的妹妹换了三家亲。我叫十哥,三家亲的人成亲之前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十哥结婚前还向我吐槽过,在结婚前夕,十哥约十婶到电影院观看电影都不肯去呢。我当时还笑话他到了洞房花烛夜不会显得尴尬吗,他们婚后育有一子三女,日子虽清贫平淡,现在也建起了自建房了。

最后想说的是,以前的人,谈了三家亲、两家亲,也是家庭贫穷所致,也是他们父母的思维方式,虽然说婚后才培养感情,一个真心过日子的女人,也会有生活的幸福。也会家庭和睦,夫妻幸福。

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男婚女嫁,人之常情。在那个非常的年代,出现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十分荒唐的婚姻方式,就是题主所点出的“换亲”婚姻模式,这只是其中的之一,还有一种叫“串亲”的婚姻方式。

本博从童年到上世纪的1979年初,外出求学离开家乡的时候,故乡老家就发生过多宗“换亲”与“串亲”这两种联姻方式。

所谓的“换亲’,其实很简单,就是两户人家,用妹妹或用姐姐为娘家亲哥兄弟对换媳妇。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是又秃又瞎又瘸,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父母双亲所采取的嫁闺女方式也是很无奈的选择。

过去农村真正有文化的人,是少之又少。传宗接代落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古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八个字对位于偏僻落后,广大农村地方的人,确实是难以让人忘怀。本博还是一个刚刚入学的童年小学生,每当看到谁家是“换亲”娶新媳妇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还有一种婚姻方式叫“串亲”。少者三家多者有四家人,女嫁男,循环转。友友们应该不难理解,就是甲乙丙丁三到四户人家,男娶女绕圈转。

无论是“换亲”还是“转亲”,牺牲的都是女孩们的青春利益。为了不让娘家断子绝孙,她们所嫁的那个男人,往往都是要么年龄已经过墙,要么就是家庭兄弟姐妹们多,穷得揭不开锅。还有就是成分不好,过去所称的地、富、反、坏、右,臭老九家庭。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不是题主所问,还不可能引起本博在老家时,亲眼所见的这两种令人非常难堪的娶媳妇方式。当然了,还有一种男女结婚形式,本博老家土话叫:“倒插门”。书面语叫入赘,也就是女娶男。农村还有一句笑话男人入赘婚姻称:小子无能,改名卖姓。

非常时期的非常婚姻问题,“换亲”、“串亲”和“倒插门”,都是当时男女青年们的无奈选择。

中国社会目前已经进入到由小康社会,向更强大社会的转折关键时刻,年轻人们的婚姻自主,有的人已经不知天高地厚,寻寻觅觅,找不到北了。

所以说,人到了哪个阶段说那个阶段的话、办那个阶段的事。一旦错过了婚姻、工作和前途的机会,回悔已经来不及了。(原创于:2021/10/14)

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这个"生产队时期",是指你在那个时期"听说",今天才提出来的是吧?还是指"生产队时期听说有换亲",以前以后没有了?

我要说,论换亲的历史恐怕有史以来就有,今天也非没有。在今天,也不违法。不过,与地方风俗有关,我们这几乎没有。

换亲最好理解的就是一家有姐弟或兄妹,另一方也是,各自把姐或妹嫁另一方兄或弟,成两对。我们这叫"还门亲",一般不做亲,也普通歧视这种婚姻。

这钟换亲大多是因贫、懒、病等找不到对象而采取的一种"交换",基本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怨,对愁怨的人说来是被逼的,不自由的。这种换亲是坚决反对抵制

但也不否认有双方相悦的。我们这因普遍反对还门亲,所以,我看过有两家一兄一姐结婚,另一弟一妹相爱而因普遍反对而不成。这也不合法不合情的。

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农民都穷,加上有的农民是地主富农成份,就出现了換亲现象。即甲方女儿嫁给乙方儿子为妻,乙方女儿嫁给甲方儿子为妻。后来,又出现了三家转亲,即甲、乙、丙三家循环嫁女娶亲。

换亲看似公平合理,每家娶进来一个嫁出去一个,但由于是父母包办,严重践踏了婚姻法。由換亲转为转亲就是为了规避婚姻法的惩处。

另外,由于婚前没有感情基础,匆忙结婚后感情不合的很多。有的男方有精神疾病, 女方婚后提出离婚会引起联锁反应,造成三家同时离婚。

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贫下中农和五类分子必须划清阶级路线,如果谁的路线划不清,就要批判,而且参军,招工、升职等就要受到限制。

所以贫下中农子女就不和五类分子家庭子女结婚。五类分子家庭子女没办法,只能是子女互相换亲、或者转亲!

生产队时期,听说结婚有“换亲”,换亲是怎样的?

以前农村人结婚确实有“换亲”的,我们村庄跟我同龄人就有二个人换亲的,就是两家人家的姑娘,分别嫁给对方的哥哥当嫂嫂,其原因就是家中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谈不上媳妇,只有拿自己的女儿跟人家换亲,达到娶媳妇的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