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作为过来人,我的两个小孩已走过的阶段,谈下个人看法。初三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也正处于我们常说的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对人生的一知半解时期,对于知识方面,孩子觉得他们比你懂得还多,对于人生的经验处于摸索阶段。
我们作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沟通以朋友之间谈话方式。最好不要用说教的形式,这样会适得其反。如果和孩子谈社会经验,她反而觉得你啰嗦的老太婆了,哈哈。
所以,与孩子谈学习方面的问题,以鼓励和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等,不要逼着孩子一定要考上高中等。也不要把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和同学做对比,这也会引起孩子对你的反感。
每个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欲速则不达。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看法,欢迎讨论对孩子的教育等问题。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因为无知,集体无知
1、家长无知作为家长,你要跟一个即将成熟的人沟通什么。
你们的瘾咋那么大
娃的任何事情你咋都想知道
娃的所有动向你咋都想知道
娃的所有想法你咋都想知道
你们是瘾咋那么大
他即将成熟,他的成熟不仅仅是身体长到成熟的年龄,还要心智成熟,成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不是说在18岁那天突然成熟,之前的三四年他已经有了成熟到了一定程度。
这时候娃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知,自己对所见所闻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他可能没理解没那么到位,但他的心智是完全独立了的。
对于一个走向成熟的娃,他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凭什么啥都给你说,凭什么啥都听你的,凭什么你说啥就是啥。
如果他不搭理你,你都是个啥。给你说你就听,问你你就答,不给你说你就别问,回答问题说重点少废话。
2、娃的无知虽然人格独立了,但是所见所闻局限性很大,他虽然会自己思考问题,会自己探索这个世界,但受到苦于平时出去见识的少,处的事情少,对自己见识到的东西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对别人硬输入的东西存在很大的疑惑。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是他们理解不了的,那就是不存在的。
“你天天叨叨叨的说,只是你想控制我的一个途径,从一开始就已经认定你张嘴就是有目的的,我虽然玩不过你,但我能把你直接排外”。
“你想让我达到你的目的,你的心思我一眼已经看穿,我不理你你就算了,你叨叨叨的,你自己烦不烦,反正我是烦了”
“不给你使脸子吧,你得寸进尺,给你使个脸子吧,怕是承受不住”
这就是娃的无知,他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他还把自己的无知当成资本。
对于这样的娃,你和他沟通什么,作为家长你能怎么拿捏,你自己最清楚。
作为家长,到这个阶段只有给娃做饭,买东西的义务,没有其他用处。
所以,你能拿捏住钱,你就拿捏好钱,他来要钱,就想好理由,留好使用痕迹即可。
把娃当成人看,娃才能长大成人!他的决定从来都让他做,他觉得苹果好,你就买苹果不要推荐小米,你拿捏你的预算就行。
大好的年华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去认识世界,他有他的荣耀啊!
关注我,直戳你的心窝!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您好,我是一名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多年的老师,希望分享我的经验,能够为您提供借鉴和帮助,尽快实现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上初三的孩子,年龄大概十四五岁,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和家长出现沟通障碍是正常的,作为家长,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1.孩子长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凭借自己的经历感受这个世界。从过去对家长的言听计从和仰望,道渐渐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有时候并不认同家长的观点,出现磨擦和分歧是很正常。
2.孩子和家长存在对社会认知的偏差。
由于时代和人生阅历的不同,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成人认为的世界是不同的。认知的差异,必然带来意识的碰撞,出现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现象。
3.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并没有与时俱进。
家长虽然知道孩子年龄增长了,但是在和孩子的沟通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以过去和小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势必引起孩子反感,如果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出现不和谐现象。
4.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家长的经验孩子并不认可。
家长希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孩子并不认可。一个想给予,一个不想接受,出现矛盾是正常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家长要更新观念。
时代不同了,家长感兴趣的东西,孩子大多不感兴趣,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2.家长要培养和孩子的共同语言。
家长要知道这么大的孩子心里想什么,知己知彼,才能沟通顺畅。
我家孩子喜欢唱歌,喜欢毛不易和薛之谦,他看歌手比赛的时候,我就和他边看边聊,他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实现了有效沟通,结果我也成了毛不易的粉丝,而且还促进了在教学工作中和学生的沟通,一举多得。
3.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掌握技巧,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让孩子写作业时,不要说,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可以说,你是打算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同一件事,两种说法,效果有很大不同。
4.家长不要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强行分享给孩子。
人生是一场修行,该吃的苦,该受的罪一样都不能少,人就是在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跌倒再爬起中慢慢长大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感到迷茫,觉得困惑,经受打击时,及时送上我们的关心和帮助,那个时候,孩子不但不反感家长,反倒会从内心里感激父母,沟通还是问题吗?
人不轻狂枉少年!谁没有青春年少,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在这个年龄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听父母的唠叨呢?
所以,宽容,理解加上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心声,才能增进亲子关系,尽可能实现和谐沟通。
我是@新风化语老师 ,您的每一次关注,赞赏和转发,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我儿子在这个年纪经常说的是: 我知道,你别管了。还天天和我对着干,就好比我让他朝东,他偏要朝西,成绩也下滑的厉害,还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我们什么也不懂。放学回来,经常是房间门一关,什么都不跟我们说,还要求我们不能随便进出他的房间。那个时候,恍惚一下子孩子就长高了一个头,声音也变了,恍惚一下子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那个从小一直黏着我的那个小屁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霸道峡。
这些表现,当时都让我意思不得其解。郁闷,焦虑,恐慌是我当时的状况,脾气也变得暴躁 ,延续着对孩子大呼小叫。但是,不管我怎么说,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孩子抵触,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成绩没有一点起色,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
我翻阅了相关资料,咨询了一些教育机构,并孩子变查看了网上的关于青春期的相关内容,终于知道,这些都是青春期的表现。我认识到我不能再把他当小孩看了,我试着改变了态度,找机会与孩子聊天,孩子表达他的观点时,我默默的听着并给与肯定和赞同。我试着找一找孩子的闪光点并表扬他,鼓励他,慢慢的孩子变了,愿意和我交流了,还说妈妈你说话温柔了,不像原来那样吼我,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当然,教育的路上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孩子中间还厌学,退学,但我依然不离不弃,坚持引导,培养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终于把孩子引导会正常的学习轨道。我现在心态比较好,不管孩子将来考到什么学校,只要努力了,什么结果我都认。
所以,家长不要否定孩子,先从找孩子的优点开始,不停的持续的鼓励和肯定,表扬孩子,放下身段与孩子交朋友,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难沟通?对于这个问题您可以从以做几个选择题。
一、您的孩子之前是否和你沟通的很顺畅?
二、您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是针对学习的吗?
三、孩子不与你沟通的时间或事情你是否清楚?
四、孩子最讨厌跟你沟通哪些问题?
五、您与孩子沟通的态度平等吗?
六、您的家庭氛围是民主的还是独裁式的?
七、除了学习您关心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吗?
以上四个问题您可以回答是或否。如果都是肯定回答,那您的孩子肯定不会出现不与您沟通的现象。如果是否,沟通出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改变您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问题呢?您先从第七个问题开始去关心您的孩子。在关心的过程中顺便聊学习。然后是第六个问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说话无压力。不用担心那句话说不对被批评。找到他最讨厌的问题,暂时避开。从尊重孩子开始。
当孩子心理放松后,抵触情绪没了,您就可以和他平等的交流了。千万要忍住自己的脾气哦。不让又会回到原点。
试一试吧!仅供参考哦。
初三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沟通?
现实中:
有一种病叫“中二病”,也叫“厨二病”,初中生是最容易犯病的群体。这个名词最早起源日本,是日本搞笑艺人伊集院光创造的,他在TBS电台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笨蛋力》中首先使用了该词汇,随后在网络上流行。
“中二病”不是严格的医学意义上的词汇,虽然说是“病”,但跟医学上的疾病没关系。“中二病”泛指那些初中时期的“逆子”,这些“逆子”有一些典型的心理行为特征:比如个人主义猖狂,用自己的认知定义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忽然有超前的学习欲,喜欢自创名词,对一些奇怪的知识有兴趣,不擅长与别人相处(总是有自己的小圈子)……拥有这些去社会化的特征的孩子,都是中二病,他们自然很难沟通。
中二病患者:我读书的时候,几个同学都是中二病,全是男同学。
印象最深的一个中二病同学,到初中就没读书了。他的成绩在当时还不错,但因为中二病的缘故,家里没人管,他处在无拘无束的阶段,随波逐流后,小小年纪就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最终,没有读书,后来进了监狱。
正如我上面说的,有中二病的孩子,他们都有严重的去社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我行我素。我这同学就是这样,老师,他妈妈说的他都不听,非要自己在外面瞎混。
不过,他的家庭也是有问题的:他妈妈有精神分裂,他爸爸工作繁忙,两个主要监护人对他完全没监护。在缺少监护的情况下,中二病的孩子很容易瞎混,养成一些极其不好的毛病。
比如说,我这同学初一就开始谈恋爱,不仅如此,还拉女生出去搞两人世界;除了谈恋爱这种小事,还有更可怕的,抽烟那都不算什么,他当时还吃摇头丸(一种毒品),最后发展到,没钱用了,他就去卖毒品,以贩养吸……
最终,他把自己玩丢了。
而我的另外一个中二病同学,他的情况完全不同。
当时也是中学阶段,他也不读书,在外面瞎混,用自己的认知定义世界。好在,他的两个主要监护人非常给力,也就是他的父母,如果没有他父母的不离不弃,他估计也是要废了。
这同学离开学校后,成天不回家,他父母就到处找,不分白天黑夜。他父母有一次遇到我,叫我转告他儿子——父母不会追求他的任何责任,只要他回家,安心读书。我后来碰到了这个同学,转述了他父母的意见。
但这同学还是没回家。
他父母也不放弃,在各个同学那里打听他的行踪,一旦有点消息,立刻就找去。最后一次,他父母听说他在一个同学家里玩,连夜就赶去了,当场把这同学堵在门口,苦口婆心的劝他回家,没有一丝愤怒情绪。
这个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重新回归学校。他父母在面对他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责难,只要求他不要再离家出走,安心读书,他父母向他保证,不会追究他的任何问题。
然后,这同学才回归正常。
总结:中二病是孩子读中学期间非常普遍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的他们,精力旺盛,对开阔眼界有强烈的渴望,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完善,这是一个成长过程,需要监控引导,如果家长缺乏耐心或方法不对,孩子大概率会更加的中二,更加的叛逆,因为这些叛逆和中二就是这个时期下孩子的特征。
所以,除了耐心和引导,并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跟这个时期的孩子建立联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