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倒是不至于,但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打的极其艰难,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此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最终,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惨败而告终。
为什么强大的俄罗斯军队,面对小小的车臣,竟然落得个惨败而归的下场呢?
事实上,当时的俄罗斯军队只是看起来强大而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为经济困难,俄军士兵普遍士气低落,甚至连弹药都无法满足。加上出发前俄军战备普遍不足,官兵纪律松散,缺乏作战经验。
不仅如此,俄军的组织领导层也十分混乱,彼此缺乏统一的调度协调。很多部队指挥官反对内战,并拒绝执行命令。俄军副总司令员爱德华·沃罗比约夫大将因不愿“向自己的人民开战”,擅自宣布暂停俄军对车臣的攻势,并随后辞职。
受人敬重的阿富汗战争名将,国防部副部长鲍里斯·格罗莫夫也宣布辞职,并在电视上宣称这会是“又一个阿富汗”。
很多俄军部队甚至还遭到了当地群众阻拦,部分军车遭到抢劫,场面十分尴尬。俄军低劣的素质在战争伊始就已暴露无遗。
所以,这样的一支军队,谈何战斗力?
最有名的一场战斗当属俄军第58军第131旅的惨剧。当时,俄军第131旅在友军的配合下强攻格罗兹尼市中心,俄军进城后发现空无一人,以为车臣部队早就闻风而逃,便大摇大摆的持续行进。
其实,车臣部队是通过采取监听设备获得了俄军的军事部署,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其引诱到市中心歼灭。
131旅的15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刚到市中心,就被敌军包围了,敌军用火箭筒炸毁了131旅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辆步兵战车,而俄军摆出了阵型一字长蛇阵,在大街上开进,前后被打进退不得。
车臣叛军在楼房和街道上集中火箭筒和机枪、冲锋枪火力对131旅猛烈扫射,很多俄军士兵冲出装甲车就被机枪子弹击毙,数十辆装甲车被叛军当场炸毁。车臣叛军还拉响了地雷,又给俄军一波惨重伤亡。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时间,最终,俄军131旅120辆步兵战车被炸毁102辆,26辆坦克损失20辆,全旅8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旅长萨文上校也牺牲,差点就全军覆没了。
1996年8月31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车臣方面非法武装也遭到重创,死亡1.5万人,头目杜达耶夫被炸死。
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独立。不过俄罗斯于1998年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终于获得胜利,重新掌握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权。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不知道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不堪一击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俄罗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打成那样其实并不算差。
提到车臣战争,就不得不提到背景。在苏联解体之后,15个加盟国纷纷独立。而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管辖下的自治共和国,其行政地位相当于自治区,也在这一独立浪潮里宣布独立,建立"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其政府自称为“车臣伊斯兰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车臣伊斯兰政府存在于1991年至2007年,期间未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俄罗斯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遂在1994年12月派遣俄罗斯国防军进入车臣地区,车臣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俄罗斯军队就陷入苦战,到1995年3月,才攻占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期间陷入残酷的巷战,几乎是每间房子的争夺,俄罗斯军队的重火力部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靠军人的鲜血前进。
俄罗斯军队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一片混乱,甚至连退休金和军人工资都发不出去,导致军备松弛,军人训练不足,整体战斗力和苏联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加上第一次车臣战争里,叶利钦准备的十分仓促,后勤等严重不足,军队里有不少新兵,进一步弱化了俄罗斯军力。
反观车臣军队,多是原苏联军队的佼佼者,指挥官杜达耶夫,是苏联时期的战略轰炸机师长,加之为准备独立,车臣军队受到严格训练。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俄罗斯军队vs苏联军队。
另外车臣有有大量的伊斯兰世界的作战人员支持,从阿富汗、中东地区支援的武装人员,经历过多年的战争,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甚至有部分基地组织的雇佣兵,使车臣军队如虎添翼。
最后一点就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是按照要塞修建的,工事密布,易手难攻,此为地利。由于百年来对俄罗斯有深仇大恨,车臣大部分人是拥护独立的,此为人和。当时的俄罗斯处于苏联解体的虚弱期,此为天时。
所以车臣的独立,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俄罗斯军队依旧依靠苦战占领了格罗兹尼,至少名义上保证俄罗斯主权的完整,对于当时半残废的俄罗斯来说,这种结局是可以接受的。
而俄罗斯后来退出车臣,是吸取阿富汗战争的经验。对于有群众基础的游击战,几乎任何军队都没什么办法。无论是当年的日军对付八路军,还是后来的美、苏对对付阿富汗,都印证这个道理,再待下去空耗实力,不如早做打算。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里,俄罗斯统计阵亡或者失踪5732人,车臣17391人,接近1比3的战损,是无法得出俄罗斯军队不堪一击的结论的。
很多人是看到车臣军人虐待俄罗斯军人尸体或者战俘,才产生这种幻觉。这些行为是不容于现代社会的,车臣军人却堂而皇之的这样做,这些行为不容于现代的道德,显示出车臣军队更像一只拿着现代武器的古代军队。
俄罗斯虽然在第一次车臣战争里暴露出不少缺点,但是底气仍在,在1996年4月,俄罗斯军队通过窃听卫星电话,获取车臣军队领导人杜达耶夫的坐标,利用导弹对其斩首,打出一场漂亮的信息战。随后在普京上任后对车臣持续打压和收买人心,车臣伊斯兰政府最终在2007年解散,车臣独立告一段落。
车臣的事情,夕惕若写的很难,很多事不好明说。欢迎关注,我会为您带来更多深度解读。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苏军因缺乏高精度狙击步枪和专业狙击手而得到了不少教训。由此,从末代苏军到苏军的后继者俄军,都大力制定狙击手训练计划,研发狙击步枪。尽管从许多方面来看“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都是一款优秀的步枪,但它毕竟略显笨重。俄军又为空降兵部队设计生产了一款更简洁的步枪,安装的是折叠枪托,这就是“德拉贡诺夫”SVDS狙击步枪。俄罗斯军队狙击手的训练课程被延长到一年,包括步兵训练和专业训练两部分,专业训练中则包含射击技术和野外战术的训练。这套新的训练计划出现的正是时候.因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巨大挑战,那就是车臣叛乱。
1994年11月,车臣战争爆发。1995年,俄军攻陷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接下来就是双方狙击手旷日持久的对决。车臣叛军装备着“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外出搜寻俄军狙击手。他们经常使用格罗兹尼的下水道系统与俄军捉迷藏,有时甚至能绕到俄军士兵背后去。由于地形不熟,俄军狙击手在格罗兹尼一度吃了不少苦头。
当时曾有这样一件事:俄军狙击小组确信已经完整的搜索了整个下水道系统,于是邀请当地驻军的一名将军来视察该区域。那名将军刚刚踏进这一地区,一个隐藏在下水道网络深处的车臣狙击手便一枪射穿了将军的肩膀。
这件事反映了一个事实:车臣叛军对自己的地盘了如指掌,而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目标自投罗网。而俄军仍恪守着旧的作战原则——狙击手是机动作战的一部分。在开阔地带,车臣叛军一般将狙击手与支援小组配合使用。狙击手负责吸引火力,支援小组负责向火力射来的方向开火还击。众所周知,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伤亡惨重,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狙击作战的经验也在其中。等到普京上台,再度以铁腕打击车臣叛军和极端武装时,就轮到俄军狙击手大显神威了。
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2000)期间,在俄军包围格罗兹尼的行动中,一批精选出来的狙击步枪被配发到突击分队手里。这些俄军突击分队的装备五花八门,从“什米尔”步兵云爆火箭筒、AGS-1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到GP-25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无所不包。至于俄军狙击手,装备的主要是“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或VSS 微声狙击步枪。又一场城市狙击对决开始了。
俄军同样以两人狙击小组的方式部署自己的精锐狙击手。两人狙击小组往往趁黎明前几小时潜入狙击点,设下埋伏。狙击小组一般有支援小组配合行动,支援小组布置在狙击小组后方约至少200米(219码),或狙击小组侧翼500米(547码)。一旦狙击手陷入危险,支援小组便可以提供可靠的火力掩护,接应狙击小组撤退。如果支援小组不能及时就位,狙击手也可以从狙击点呼叫炮火支援,或是自己用火箭筒解决问题。
经过又一次惨烈的格罗兹尼巷战,俄军狙击手终于成为血战的赢家。普京亲赴车臣战地视察,令俄军士气高昂,同时普京也听取了俄军狙击手在格罗兹尼巷战中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俄军在夜间城市作战环境下缺乏夜视器材和狙击步枪上用的夜视光学瞄准镜。俄军同时还缺乏红外线成像仪。
不过,俄军还是借助12.7毫米口径V-94半自动反器材狙击步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步枪由图拉KBP机械设计局设计制造,利用火药气体完成开锁、退壳、装填、闭锁等工作,采用自由浮动枪管。枪管下方固定有两脚支架,枪上同时装有机械瞄准具和光学瞄准镜。这种步枪后来还有改进型号OSV-96。V-94反器材狙击步枪的优点在于,这是一款有效的反狙击武器,其射程比车臣叛军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要远。在对付缺乏装甲防护的车辆方面,这款步枪也同样有效。车臣叛军一旦被这种大口径狙击武器命中,下场往往惨不忍睹。
先进的装备,超强的作战能力,不屈的意志,再加普京的光环,终于让俄军狙击手赢得了格罗兹尼巷战的胜利。这也是普京铁拳的力量所在。参考资料:《普京的铁拳》、《狙击手在行动》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俄军的确在车臣面前被打得很惨,但这不代表俄军不堪一击。
实际上俄军最后已经基本上将车臣武装赶进了全面游击战之中,但俄军无法继续维持阿富汗式的治安战损耗,满头是包的叶利钦政府不得不停止继续恶化下去的战争。
总的来说,车臣就是个大茶几,俄军和车臣军队都是茶几上的杯具。
为什么1994年的车臣突然变得那么嚣张,把俄罗斯军队打得无比屈辱呢?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俄罗斯当时混乱的政治,糜烂的军事,以及傻瓜一样的指挥上。
车臣战争撕下了叶利钦的遮羞布,将苏联解体后积弊丛生的俄罗斯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俄罗斯政府在1994年12月11日进军车臣之前,曾经寄希望于扶持车臣反对派来推翻杜达耶夫,失败了。
叶利钦不能容忍这种失败,俄罗斯当时的状况并不好,许多民众对新的俄罗斯政府嗤之以鼻,在93年时甚至有政客带着大批民众在街头号召推翻他。
车臣问题的严重化无异增加了政治变数。杜达耶夫从车臣军队中驱逐了俄方代表,镇压内部“反对派”,歧视俄罗斯人,造成多达20万民众逃离,最后还宣布车臣独立。
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切夫急于展示他的军事能力和对总统的个人忠诚,毫不顾忌地向叶利钦鼓吹速胜理论,他让叶利钦相信,一场胜利能够拉拢国民的信心,巩固政府的民心。
车臣独立还危机了俄联邦从里海跨越车臣运输石油的计划,这涉及到经济,让叶利钦不得不咬牙出兵。
但是,因为局势的突然恶化和行动的过于仓促,俄军的计划非常不周密。
大规模常规军事行动的详细计划直到军事行动开始前两周才开始制订,由于内鬼过多,许多情报直接就被外泄了,印古什等地干脆就是车臣的帮凶。
特别搞笑的是,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切夫在94年12月初还访问了杜达耶夫,他对车臣人承诺“不会打仗”。72小时后战争爆发,车臣人一点都没有惊讶,他们早就有情报,反倒是俄军自己猝不及防。
俄军的糜烂超乎想象,自从1989年苏联军队从东欧撤军以来,俄军的预算就一直是短缺和暂停状态,还经历一系列毫无用处的“改革”,军队不仅没有战斗力,相反还恶化了。
按理说俄军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不至于如此无能,但事实就是这么令人惊讶。自1992年俄罗斯建军开始,俄军就开始汰换前苏联一些重要将领和基层重要岗位人员,其手段虽然没有斯大林“大清洗”那么血腥,却造成了同样的后果。
俄军大量的部队都以新兵或毫无经验的人员担任,再加上经费的缺乏,俄军甚至从92年到94年间没有进行一次旅或师级的战术演习。
甚至俄军在94年时连自身都没整明白,讨伐车臣的部队是从各地调来的旅级单位甚至连级单位,基本上是觉得谁能调谁能用就拉谁。这些匆忙拼凑的部队有的严重缺乏训练,有的人心惶惶士气低迷,还有的连自己来干嘛都不知道。
当时还有部队不愿上战场,搬出叶利钦1992年1月签署的“军队誓言”搞诡辩,其中有一条叫“不把武器施加于自己的人民”。那么问题来了,克里姆林宫说车臣是“俄联邦所属”,那不是自己人么?那这不是要我违法么?不去不去!
俄军副总司令爱德华·沃罗比约夫也拒绝了命令(被迫辞职)并表示:“我认为对自己的人民使用军队是犯罪行为。”
都没等上战场呢,俄军的将领自己都认为这支毫无准备、五花八门、军心不稳的部队根本打不赢仗。
但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另一种极端思维——将一切胜负都寄托在车臣武装一触即溃上,或者认为依靠人数优势足以将车臣踏平。
俄方官员固执地相信车臣战斗时间会很短,他们不是不知道沙俄曾与车臣人打了25年之久,但他们更愿意拿1920年红军平定车臣的战斗当材料。
在格拉切夫的自夸中,他表示:“只需一个降落伞团就能在几个小时内推翻杜达耶夫。”,“这将是一次不流血的闪电战”,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2月20日。”
因为高层急于发动攻击和盲目自信,俄军连天气因素都没有考虑,他们在一年中最糟糕的季节出动,仿佛当年莫斯科城外的德军。
这还导致俄军失去了空中支援,所有的空军部队都没法在恶劣的气象中出动,愈发让地面部队的攻势雪上加霜。
杜达耶夫的军队可不一样,他们明白全套的苏联军事体系,还继承了部分红军老部队,这比叶利钦的青瓜蛋子们可强多了。
自1991年开始,车臣人一直在关门发展,不停地为战争做准备,他们在车臣内部普及了“独立”的观念,又加大了宗教的影响和武器的购置(许多武器甚至就是叶利钦送的),杜达耶夫努力使车程 战士相信,抵抗和战斗是民族的传统美德。
杜达耶夫政府还设法招募了大量训练有素的雇佣兵,他们有国际雇佣兵,有独联体失意的运动员,甚至还有一些前苏联吃不起饭的老兵,这些人在与俄军的战斗中表现的非常凶残。
于是当战争开始以后,尽管俄军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却在车臣的反击下死伤惨重。同样一招坦克突击被缺乏训练与配合的俄军生硬地对着城市使用出来,结果遭遇了20世纪末期最悲剧的装甲屠戮。
不可否认俄军一些小部队打得还不错,很英勇。然而他们的牺牲和努力因战术能力的低下,以及高层领导内部的问题而黯然失色。
更可怕的是,在车臣之战开始前,其实只有小部分的车臣人对俄罗斯和俄军抱有公开的敌意,甚至还有不少人支持推翻杜达耶夫。但随着战争和不断对城市的狂轰滥炸,很多车臣人(包括车臣俄罗斯人)都开始将俄罗斯军队视为敌人。
随着战斗向格罗兹尼南部和西部地区推进,俄军成功地清除了一定区域的车臣叛军。然而车臣人会一次又一次地打回来,重新获得主动权,尽管俄军在火力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
打到最后,俄军开始变成了类似美军治安战那种打法,由于无法抓到对方并实施战术,俄军的行动开始变成向疑似目标无休止地倾泻弹药。
有时候俄军自己都不知道往哪儿打,因此造成了一些报告中“军队彼此不配合,甚至故意相互开火”的扯淡事儿。
“故意”开火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互相吵架的报告,大多数情况都是俄军小部队草木皆兵,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击所有目标所造成。
指挥体系是最混乱的,国防部、内政部和联邦安全局严重缺乏合作,连纸媒都报道称“军队各单位和高级指挥官之间的相互攻击令人震惊,俄军指挥部不是“兄弟指挥部”,而是一群争吵不休的野心家。”
军需供应上也表现的极差,俄军完全不像个现代军队,军需品被认为“从未预期到达使用者手中,士兵们饥饿且衣衫褴褛”,还缺少像样的营房。
但是酒精的供应却似乎很到位,俄军被形容“经常有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是因为许多人在向车臣人出售武器以换取食物和酒精,后来车臣人干脆对他们贩起了毒。
战争拖的越长,俄军的军纪就愈加败坏,不合格是士兵被送上不合格的战场,他们连装备都没有合格的配备。再加上部队内部屡屡发生的虐待、乱命状况,有些士兵便干脆对车臣武装投降了,要不就逃跑,逃兵简直司空见惯,还发生了谋杀、强奸、袭击、勒索和盗窃等事件。
可怕的是,有些俄军战地医院成了露天的停尸房,然后被莫名其妙地抛弃,战后很多年都发现了不少一片狼藉的横尸地,尽管车臣并不大,管理混乱可见一斑。
其实这类问题在战时就已经被吐槽过,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对伤亡几乎完全漠不关心,俄罗斯士兵、车臣叛军和无辜平民的遗骸在街头腐烂了几个星期,然而俄军看都懒得看,只顾着搜捕叛军。
车臣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可是这并没有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体现的太严重,因为俄军没有良好的运用起自己的数量优势。俄军的战略安排是“火力基地”,这是一种阿富汗战争式的治安战打法,但是它死板生硬的套路在车臣游击队面前毫无作用。
因为叛徒众多和通讯器材的落后,俄军的计划不止一次被车臣全盘获悉,人们怀疑在现场指挥官和克里姆林宫之间有个“高级别泄密者”,但是最终都没抓出这个人。
在战场上,有些俄军甚至为了点钞票,与格罗兹尼的车臣军队做起了生意,将自己的武器弹药和粮草卖给了车臣人,尽管隔壁的街道还打得火光冲天。
21个月的车臣冲突最后以尴尬的结局收场,车臣游击队转向了更广阔的战场,俄军由于无心再战也回到了谈判桌上,车臣的问题被推后,但车臣此次无疑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但他们同样得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被俄军完全炸成废墟的城市,被完全摧毁的经济和基础设施,以及15%的人口损失。
所以当时留车臣人留下了一句话——“一个车臣抵得上一百个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居然也挺同意,他们表示:“一条咸鱼总是从头上开始烂起”。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1.俄罗斯军队信仰缺失历史上但凡战斗力强悍的军队,都是有信仰的军队。军队的信仰,也可以叫做军魂,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一位普通战士也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到上下一心、行动一致、将士用命、纪律严明。
俄罗斯军队承袭自原苏联红军,这支军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一直被灌输要保卫布尔什维克政权。当红旗落地,苏联解体的那一刻,这支军队秉承了数十年的信仰轰然崩塌。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哪怕武器再先进,也不会有太强的战斗力。
2.有内鬼与车臣,内外勾结车臣分离主义领袖杜达耶夫,在1996年4月22日凌晨4时,被俄罗斯空军锁定了位置的坐标。几分钟之后,苏-24"战斗轰炸机向杜达耶夫所在的小楼发射两枚导弹,杜达耶夫和四个贴身保镖被炸身亡。
杜达耶夫之所以会被俄军发现,是因为他当时与俄罗斯国家杜马前议长哈兹布拉托夫之间的通话时间略长了点,被俄军电子战飞机通过通讯信号锁定了位置。
在车臣前线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个车臣分离主义领袖与一个俄罗斯前高级官员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里面的猫腻实在是太大了。而俄军内部通过秘密向车臣独立武装走私军火大发横财,就是公开的秘密。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内外勾结之下,俄军想不吃亏都难。
3.轻敌俄罗斯政府上下并没有重视对车臣军事行动。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在俄军中,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只认为只要大军进入车臣境内朝天鸣上几枪战斗就结束了,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俄罗斯方面对车臣的情报收集和掌握以及对当时车臣人抵抗的意志估计不足,在草率的情况下就作出了出兵的决定,导致了俄军在之后的作战中损失惨重。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说起第一次车臣战争,这是俄罗斯人心中的痛。作为世界五常之一,俄罗斯人大军进发车臣,结果死了3826人,伤了17892人,让车臣事实上独立了,自然是丢面子又丢里子,于是才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那么车臣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为啥车臣人要走?
这个车臣共和国是现在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其实面积和人口都不多,它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人口大约才100万人,不过是一个县城的量级,面积也才一万五千平方公里左右,可以说是一个地级市的量级。但是这伙人占据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山脉的咽喉要道,并且他们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所以异常彪悍。所以在沙皇俄国期间,俄罗斯人跟车臣人就不断发生战争,俄罗斯人通过长达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最终将彪悍狂野的车臣人征服,并在1859年将它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而在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这嘎达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不过苏联和沙俄都不能让车臣人有归属感,造反的事情常有,比如说在德国人进犯苏联的时候,车臣人就试图跟德国人合作,于是苏联慈宗斯大林在1944年把车臣人赶到了西伯利亚,而到了1957年,苏穗宗才让这伙人回来,但是车臣人对苏联的恨也是深入骨髓了。
随着在1991年8月19日那天爆发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苏联就几乎彻底凉了,而趁着苏联大乱,担任过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某师师长的杜达耶夫当选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总统,而这哥们趁着苏联内乱随后宣布车臣共和国是主权国家,准备离开苏联。
(2)一场不让车臣走的战争
其实苏联被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推翻之后,很多国家都跑路了,车臣要走也不是毫无道理,但是车臣对于俄罗斯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一定不能走,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之外,它的商业价值很高,因为如果要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那么必须经过这里,一点出现阻塞,那俄罗斯会少挣很多钱,什么主义都不重要,不挣钱那是万万不行,所以其他累赘国家可以走,车臣不行,于是在当年的11月2日,苏联宣布车臣--印古什总统选举非法。
当时苏联说完没多久就死了,新出现的俄罗斯领导人就顾着捞钱了,所以根本没空理车臣,于是在1991年到1992年俄罗斯联邦对车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部分俄军撤离车臣的时候,还给车臣留了一堆武器,于是当时还留在车臣的苏军叛军正式站在俄罗斯人对面,为啥说这伙人是苏联叛军呢?带头大哥杜达耶夫以前当过苏军师长,而另一个让俄罗斯人头疼的马斯哈多夫将军也是苏联军队培养出来的,其在1969年毕业于第比利斯高级炮兵学院,还在苏军某炮兵师里混成了参谋长职位,战斗经验丰富。而早期的车臣非法武装主要是苏军留在高加索地区的山地教导部队,正儿八经的正规军。
(2)俄罗斯人为啥在车臣战争中吃大亏?
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于苏联死亡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94年,当年俄罗斯人与车臣武装分子之间来了一次物理交流。当时一开始俄罗斯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到位,还以为是那个钢铁洪流,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还是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随着战争的开打,俄罗斯人被整蒙了,车臣人的实力太强了。尽管俄罗斯出动了陆军、空军加特种兵,用上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飞机、大炮,仍是打了20个月,随之而来的是数千俄罗斯军人的死亡,使得举国哗然。
为啥会是这样的惨状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俄军内部已经混乱到不堪入目的情况了,大部分参战的俄军军人不仅被欠薪,而且手上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很多都被偷出去卖了,而且大部分俄罗斯军人接受的训练时间也比苏联时期少太多,很多俄军军人只不过是来混饭吃的。其实当年的俄罗斯基本没把军人当成人看,当时的俄罗斯军人待遇非常低,甚至俄罗斯的中层军官下班还得去打工才能活下去,而当时的普京还在开滴滴补贴家用,所以一般的军人能有什么地位。
而车臣的武装很多都是老兵,并且以逸待劳,还有民心,他们构筑了大量的筑垒防御体系,整个格罗兹尼就是一座大要塞,俄罗斯军人在这里打得非常辛苦,车臣人好勇斗狠,对着俄罗斯人一阵疯狂输出,手段很残忍,于是让俄军为之胆寒,导致车臣人凶名远扬,于是才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3)结语
第一次车臣战争虽然俄罗斯人表面上赢了,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输家,孱弱的内部已经彻底被人发现了,这是这几十年来,俄罗斯最弱的一段时间。眼见占不到好处,又加上国内经济不断崩溃,俄罗斯人击毙了匪首杜达耶夫,但是无力彻底消灭车臣,只能对车臣保持一个统而不治的情况,这种局面直到普京总统上台才有好转。眼见占不到好处,又加上国内经济不断崩溃,俄罗斯人击毙了匪首杜达耶夫,但是无力彻底消灭车臣,只能对车臣保持一个统而不治的情况,这种局面直到普京总统上台才有好转。
往期链接:
仇怨难解!愿意在卡廷下跪的俄罗斯,为何最终发起了俄乌战争?
从地理角度来聊聊俄罗斯人为啥会成为战斗民族?
克里米亚为何承载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恩怨?
既要娶外国老婆,又要搞特务机构,俄罗斯为对付国内寡头有多拼?
死生看淡,不服就干!俄罗斯为何不惧怕其他国家的挑衅?
读懂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才知道俄罗斯为何跟西方不共戴天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您的点赞和留言是我创作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