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要夷王凌三族?
有功于曹魏的王凌在年近八十岁的时候被司马懿除掉,究其原因是因为忠于曹魏的他打算另立新君,图谋废除擅权的司马懿父子,然而事情暴露被司马懿逼死并被夷灭三族。
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仔细的分析一下王凌其人以及他为何被司马懿除掉。
王凌到底是何人?首先,王凌侥幸偷生。
王凌出身太原王氏,他的叔叔就是合计弄死董卓的王允。董卓死后,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攻破了长安。那些设计杀死董卓的人,均遭到祸害,而王允一家也难逃厄运。
王凌和哥哥王晨当时年龄比较小,不被人注意,成了漏网之鱼,于是连夜翻越城墙逃出长安,一溜烟的逃回老家太原。
其次,仕途不顺的王凌。
回到太原之后,王凌和同是世家大族的司马朗,贾逵等人结为好友。成年之后,王凌被举为孝廉。
有了孝廉出身,王凌也就有做官的机会,从而出任发干县县令。初入仕途的王凌不慎获罪,被判服劳役,这让王凌的人生进入了低谷。
最后,王凌遇贵人。
王凌在服刑期间遇到了刚好视察的曹操,给予他人生另外一个机会。曹操在视察的时候,得知因公事而获罪的王凌,基于王允的功劳,就特别将他赦免,并委任为骁骑将军主薄之职。
此后不久,又升至中山太守,随后再次受到曹操的赏识,从而被任为丞相掾属。自此,王凌正式成为曹操的下属。
正是如此,王凌成为曹操的忠实粉丝。
王凌到底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功?王凌虽然遇到曹操这样的贵人,但是出于对世家大族的警惕,曹操一直都在利用和防范这类人,因此王凌虽然入职曹操麾下掾属,可是官职一直做不大,无法继续提升。
王凌真正获得大幅提升是在曹丕即位之后,担任散骑常侍,随后出任兖州刺史。曹丕很欣赏王凌的才干,并且让他参赞军事,从而让他逐步走上了兵戎道路,此后王凌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青云直上。
首先,参与洞口之战。公元222年,王凌在曹丕的指挥下参与洞口之战。王凌与张辽等人率军至广陵,击破东吴大将吕范。
王凌被封为宜城亭侯,加号建武将军,进而担任青州刺史。
王凌在担任青州刺史期间大力整顿法度,重新建立当地的秩序,从而获得百姓的称颂,为治理民政积累了经验。
其次,参与夹石之战。公元228年,王凌跟随曹休征讨东吴,在夹石与东吴埋伏的大军遭遇,曹休率军力战大败。随军的王凌率军拼死突围,从而让曹休死里逃生。
这次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充分的体现出王凌的军事素养,为日后单独领军并镇守一方打下基础。
最后,参与芍陂之战。公元241年,东吴大将全琮率领数万兵马进攻芍陂。王凌率领各路大军迎战,经过多日的奋战,击退东吴大军。王凌因功进封南乡侯,过了不久又加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且享受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的待遇。
正是凭借这些赫赫战功,王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从而一步步获得提升。在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掌权的大将军曹爽为了拉拢王凌,任命他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并且在公元248年,又让他代高柔为司空,从而位极人臣。
王凌为何被司马懿除掉?一方面,王凌忠于曹魏。
王凌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了曹操,从而提报于微末之时,对于王凌来说,曹操于他有知遇之恩,正是这次知遇从而让王凌走上了忠于曹魏的道路。
此后王凌多次立功受赏也是得益于曹氏父子三代的提拔,从而一步步走上高位。曹叡去世之后,大将军曹爽对他更是积极拉拢,并任命他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公元248年,更是让他代高柔为司空,从而走上三公之位,走上了人生巅峰,这些都是曹氏给他的恩宠,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王凌怎么不知恩图报呢?
另外一方面,图谋册立曹彪失败。
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将忠于曹魏的势力清洗一空,从而事实上架空和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篡权已经危及到曹魏的政权,让忠于曹魏的王凌日益感到不安,他认为皇帝曹芳太过于懦弱无能,从而导致政权落入司马懿手里,因此决定和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立楚王曹彪为皇帝。
当两人的图谋更进一步的时候,兖州刺史令狐愚却先病死了,而王凌的计划也被属下杨康泄露给忠于司马懿的高柔,导致册立曹彪为帝的图谋暴露。
司马懿不动声色的先稳住王凌,如此同时,亲自率领水路大军直逼寿春。没有兵符而无法调动大军的王凌知道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不得不束手就擒,最后被迫服毒自尽。
年近八十岁的王凌死后,司马懿灭其三族,从而拔出了一股忠于曹魏的势力。
总而言之,作为名臣之后的王凌如同他的叔叔王允一样做了忠于人主的事情,从而青史留名,即使最后被司马懿夷灭三族,不枉太原王氏的忠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