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我认为华川阻击战算得上是志愿军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之一。

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一战打出了九兵团王牌部队的威风,意义丝毫不亚于63军的铁原阻击战。

在这场阻击战中,58师以一个不满编的师,独扛美军10个团的进攻,9471人涌现出了11个战斗英雄。而在铁原阻击战中,只有一人获得此殊荣,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华川阻击战的激烈。

华川阻击战的胜利,拯救了十几万志愿军袍泽的生命。但是由于缺少宣传,华川阻击战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铁原。

战斗力负一层的韩军第三军团

第5次战役第二阶段,彭老总使出一招声东击西,做出要在西线打大仗的假象,美军新统帅李奇微不明就里,连忙让范弗里特率领美军主力作战西线。可是当美军刚刚到位,喘息未定之时,东线战场上志愿军和人民军一部发起了强大的攻势。

韩国军队首当其冲,在我人民志愿军的攻势之下,韩国第三军团迅速崩溃,直接GG。韩国人垮了,这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垮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却又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其中就包括美军的统帅李奇微将军。

面对这样的猪队友,愤怒的李奇微宣布撤销韩国第三军团的编制,这也创下了一个记录,一个耻辱的记录,主场作战的主军被客军越俎代庖撤销了番号。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算是头一份,这也算是人民志愿军送给韩国军队的一份小礼物吧。

范弗里特的逆向思维

面对东线战场上出现了重大的漏洞,还在西线的范弗里特,只能拼命地赶回来救火,由于美军的机动力强,装备好,再加上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100多公里的路,范弗里特的主力部队,只花了10个小时就赶了回来,成功地填补了空档,这也算是范弗里特,在整个朝鲜战场上为数不多的成功表演。

原本在朝鲜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范弗里特,在第5次战役中终于展现了一个二战名将的风采。他敏锐地发现,相比于西线,东线的志愿军虽然刚刚取得了大捷,但是此时的志愿军由于战线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已经呈现出攻势难以为继的现象,这反而给了美军更大的闪转腾挪的空间。面对外强中干的东线部队, 只要美军能够抓住战役的突然性,突击志愿军的队伍,不但能打断志愿军的进攻态势,还有可能找到战机,分割包围我人民志愿军,打一场大大的歼灭战。

所以范弗里特决定在东线做做文章,他把战场分为三块,在西线以美军第一军作为箭头,与我64 ,65军对峙,而中线以美第九军的部队,他们的目标是63军和三兵团。而在东线的美十军,面对的是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老对手九兵团的部队。

美国人可以说这一仗志在必得,他们甚至还学起了志愿军,组织起一支支装甲突击队打起了穿插迂回,分割包围,试图切断我军的退路,对我军围而歼之。范弗里特这一击非常的狠辣,在我方攻防转换之际,利用美军的高机动性,迅速出击。美军的主动变招,让志愿军极不适应,如果不妥善应对,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战局崩溃,数10万志愿军主力被围,直接影响战争走向。

范弗里特的美梦

为了将志愿军分割成东西两个不能互相联系的集团,中线突进的美第九军成为了胜负手,只要第九军敢于穿插,及时占据华川这个重要节点,就可以起到切断我东西战场的联系,再加上美十军的包抄策应,这两支部队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口袋,将我志愿军主力九兵团以及朝鲜人民军的金集团装了进去。

而且美军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5月27日8点,美军第7步兵师占据了华川,而志愿军的九兵团以及金集团并不知晓,他们的退路已经受到了美军严重的威胁。

58师挺身而出

可以说第5次战役打到这个阶段,美军的优势很明显,志愿军司令部忙于应付,但是百密一疏,对于华川这个关键节点忽略了。幸好这时候一支英雄部队挺身而出,扭转了困局。

1951年5月27日早晨,九兵团20军59师通过了华川,紧随其后的58师的两个团也通过了此地,眼看整个师即将通过华川,此时师长黄朝天却命令先期通过的两个团立即返回,就地组织阻击战。

发生了什么情况?原来,在行军过程中,黄朝天听到了美军震耳欲聋的炮火声,这让黄朝天引起了警觉,在九兵团撤退路线的侧翼,是有志愿军友邻部队进行配合掩护的,美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经验丰富的黄朝天仍认为这只有一个解释,这其中有鬼,美军有大动作。

他立即召集师里的主要负责同志开会研究战况!但是有许多同志并不理解,毕竟58师他们的命令是休整,没有哪一层的上级单位布置过作战任务。

但是黄朝天并不这么想,58师固然可以穿隙而过,但是美军一旦占领此处,兵团后续的炮兵,野战医院等行动较为迟缓的部队可能就要吃大亏,九兵团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黄朝天

打!坚决打!黄朝天决定,他斩钉截铁地向全师官兵们宣布:同志们,美国人都打上门来了,咱们怎么办?是按照命令修整,还是打他n的?

打!打!打!58师的官兵的斗志被激发了起来,这些热血青年明知道有些人上了战场就可能下不来,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拿起手中简陋的武器,跟随他们的师长,去打一场没有命令,没有工事、没有炮火支援、没有友邻、粮弹不足的阻击战!

黄朝天的自作主张,拯救了志愿军!和黄朝天的判断一样,美九军和美十军正手牵手,联手做一个大口袋。如果不是58师的奋起阻击,在58师身后的所有部队很有可能被美军的大网一网打尽。

美军占领华川时,12军和27军基本部队都没有过江,没有受到阻拦的美军和韩国部队将迅速切断这些部队的归路,一旦这些部队被美军吃掉,整个朝鲜战局将出现悲剧性的逆转。27日上午,美军兴高采烈地写下了:“一群迷茫的中国人四处寻找着出路。”可见战局之危机。

下决心打和怎么把仗打好是两回事,现在的58师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弹药不足。在行军过程中,后勤部队的速度比起作战部队,就像自行车遇到了小摩托,实在太慢了。58师所携带的弹幕要严重不足,58师的重火力难以尽情发挥。面对种种困难,58师决定也来个逆向思维,以攻为守,白天坚守,晚上利用夜色掩护,打他个出其不意。

彭老总听到在后撤调整过程中的58师停下了脚步,就地组织打阻击,彭老总紧皱的眉毛稍稍松开了一点连声夸赞:“这支部队作战能力强,又能顾全大局,是一支作风过硬的好队伍!”能从严格的彭老总嘴里得到赞扬,足以说明58师是一支强军劲旅!

5月27日这一天,58师非但顶住了美军的炮火,还积极扩大了战果赶走了美军,重新占领了华川,在58师的接应下,12军的部队才得以通过。27日下午,美军目瞪口呆,他们沮丧地记录下了这么一个文字:“20军一个师阻止了(我们的)进攻,敌人通向安全的大门敞开了。”

就在58师开始节节阻击的时候,美国第九军也开始加大对华川地区的猛攻,横亘在58师面前的是美国的第七师,和韩国的第六师团。可以说58师的正面压力陡增,且不说美国的这个第7师,实力相当的牛,号称美国陆军第2强师,在战斗力上仅次于美2师。

而韩国的第6师团可不是第三军团这样的烂部队,而是韩国真正的王牌军,比牛皮轰轰的首都师战力更强,这支部队和美7师曾经多次配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志愿军的部队曾经在这支韩国部队身上吃过4次亏。

如今,这两只美韩军队中的王牌精锐,气势汹汹地向华川挺进,负责打阻击战的58师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华川阻击战,打得极为惨烈,比起长津湖战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战可以说不光是58师乃至整个20军都是史上最艰苦的一战!仅仅经过一天,58师就被迫调上了预备队,可见敌人攻势之猛。

但是敌人的炮火浇不灭58师坚守的决心,哪怕阵地上只有一个志愿军战士,志愿军战士都不放弃,不抛弃,死战不退。

6连280.7高地,著名战斗英雄、173团6连1排排长卜广德与美军连续作战三日,眼见美军已经冲上了阵地,星条旗在战阵上竖起来的时候,卜广德奋起神威,用尽浑身的力气推倒星条旗,自己则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山顶! 最后这一排的英雄只剩下4人,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发生在280.7高地上的战斗是华川阻击战的一个缩影,173团和174团所有的志愿军战士,都在阵地上和美军拼命,迫使美军在我阻击阵地前寸步难行!投入预备队之后,前线的战士们得到了生力军的加入,甚至对美军打出了一波反击,连夺437.5、296.4高地,一直打到九万里岘,不仅恢复全部前沿阵地,并把韩军第6师团打得节节后退,成功接应27军一部北上。

173团亦反击城山得手,并迅速派部队进至洪村、新村山沟,抢救出兄弟部队大量伤员、物资,并掩护其兵站、医院转移。28日,美军垂头丧气的记载:“第9军虽然努力冲向目标,但为时已晚,被第10军追赶的中国人跑了。

5月30日,美军最后的猛攻被挫败,我军最后一批部队得以顺利通过,至此,范弗里特的妙计被58师这个英雄部队彻底挫败,美军已经彻底失去了围歼志愿军九兵团以及人民军金集团的机会这也是美军唯一一次可能扭转整个朝鲜战争战局的机会,被英勇无敌的58师彻底破坏。

虽然扭转整个朝鲜战争走向的机会已经失去,但是第5次战役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虽然范弗里特的第2次登陆的计划被李奇微否决,美军改变战法重新回到了李奇微熟悉的调调,各支部队齐头并进,手拉手一起前进,变迂回包抄分割我军为尾追我军。

但是就这一招,只要美军能够突破58师的阻击,仍然能够对北归的志愿军部队形成极大的威胁,毕竟在机动能力上美军的4个轮子,外加飞机的组合,在战场上优势太过明显,所以对于58师来说,坚守还得继续。

新的危机

新的任务意味着新的牺牲,但是58师的战士们坚守阵地,绝不后撤。在两场激战之后到6月2日,我军在预设阵地整整阻击美军7天,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坦克开道的美军每天向前推进的距离竟然不足500米,美军的作战主力17团仅仅撑了4天就报废了,但是58师上上下下没有一点点的兴奋感,因为我军面临新的困难——缺粮!

正当我志愿军面对断粮危机之时,美第九军竟然主动变招,以两个团的兵力,向58师进行迂回,企图将我军截为两段,分而歼之。

面对韩国第1名将张都暎,黄朝天先来一招诱敌深入,命令172团故意后撤,与此同时,20军军部的特务团以及支援而来的178团,布下口袋试图吃掉韩国军第7联队。但是这两只唱主角的部队由于初登战场,对于此地的地形不熟,对于敌情不熟,导致他们被美空军发现,功败垂成,张都暎迅速将部队撤回,第七联队得以逃出升天。

而另一侧美军北极熊团的兄弟部队32团,攻势也极为猛烈。驻守此地的173团,看似有一个团的兵力,其实经历了第5次战役以及阻击战的第一阶段,部队减员以极为严重,整个团已经缩编为15个排。

面对穷凶极恶的美军,173团利用地形优势,节节抗击,但是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173团的兵员实在太少,不仅在火力上吃亏,甚至在兵力上也落于下风,战至6月5日,美军32团攻上了173团的阵地。至此,58师只剩下预备阵地最后一道防线。

正当美军认为志愿军已经精疲力尽,我军最后的阻击阵地可一鼓而下的时候,黄朝天果断变招,转守为攻,58师的王牌连队杨根思连再次衔命出击。6月6日,这只英雄的部队成功地夺取425高地,以1个连全歼美军1个连,打掉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6月8日晚12时,在挡住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疯狂的攻势之后,58师将阵地交给前来接防的60师,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打赢了这一场没有命令,没有粮食,没有弹药的阻击战。

西有铁原,东有华川

华川阻击战58师以9400人,在华川彻底粉碎了美军,歼灭我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的企图,可以说这一场没有命令的战斗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手,甚至比铁原阻击战更为重要。

如果63军没有守住铁原,我军仍然可以调遣部队进行纵深防御,但是如果没有黄朝天的自作主张,打华川阻击战,后果将不堪设想,突破华川阻击线,是整场朝鲜战争中美军唯一能够取胜的机会。

在战场上,58师表现得也丝毫不比在铁原的60军差。在铁原阻击战中,2万多人的60军有1人被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在华川阻击战中,58师9400余人,竟然有10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志愿军的历史上,只有上甘岭战役堪与之媲美。

美军永远也搞不懂,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穿着单薄棉衣拿着烈士5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频频阻挡美军的脚步,屡次给予美军重创,华川阻击战就是答案。中国军队不仅会打顺风仗,当需要有人牺牲的时候,就会有像58师这样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部队挺身而出。

他们难道不怕死吗?

他们怕,但是他们不畏惧牺牲,为了胜利,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儿女,可以不再经受战乱,他们无惧牺牲。

建国后,我人民军队的敌人,美军也好,印度军队也好,苏联也好,越南小霸王也罢,都缺少这种敢于奉献,敢于牺牲舍身取义的精神

尽管他们有的装备精良,有的人数众多,有的先发制人,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遇到危机时,没有人愿意为了大局挺身而出,牺牲自己,这就是敌人和中国军人最大的区别,这正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最后向伟大的58师英雄们致敬! 向所有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战,也算得上扭转乾坤的一战。虽然这一战并未实质性歼灭多少敌军,但却甩开了尾追红军的敌军,使红军转危为安,顺利渡过长江,北上川西北与四方面军会师,也从最严重的危机中拯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

长征开始的时候,全军共约八万多人,包括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以及由新兵编成的八军团和九军团,携带了大量辎重、物资和文件等材料,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起初还能从军阀势力的夹缝中穿过,而到了湘江之战,就不得不面对桂系和湘军、中央军的包围和夹击,只能死战。

湘江之战对红军造成重大减员,八军团由此消失,九军团之后仅剩下一千多人,五军团负责断后,在掩护红军渡河时损失惨重,也只剩下了一两千人,只有一军团和三军团相对而言比较完整,但战斗减员也非常严重。在进入贵州境内的时候,红军士气低迷,中央原定到湘西与二六军团汇合的意图明显已经不可能实现,许多人对前途非常悲观。

进入贵州以后,中央先在黎平会议上检讨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战略问题,许多人对当时的临时中央的负责任博古以及负责军事指挥的李德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包括之前和博古一样曾经留苏的张闻天、王稼祥等人,都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意见,认为博古和李德不仅军事指挥失误,而且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

到了遵义会议上,举行了有彭德怀、林彪等主要军事干部参加的中央高级干部会议,会议上不仅检讨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的政治路线问题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最后并未就政治问题做出结论和决议,只就军事路线问题做了结论,否定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也罢免了博古的临时中央总负责的职务。

最终形成的格局是,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临时中央总负责人,由周恩来在军事上主要负责,增补毛主席为中央常委,并由毛主席协助周恩来负责指挥红军作战。这就是说,自1933年遭到错误批判靠边站之后,过了两年,毛主席才又回到了中央领导工作岗位上,尤其是在当时非常极端的情况下,重新负责指挥红军了。

之后,毛主席本想指挥红军通过在土城战斗中歼灭一部分敌军,为红军打开北上通道。但因为情报错误,低估了敌军实力,导致土城战斗打成了胶着状态,而敌军又增调兵力赶来增援,使红军处于不利局面。为了避免红军再次遭受严重损失,毛主席果断下令红军脱离战斗,保存实力。

接着,毛主席在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态势之后,临机应变,利用中央军与云南、贵州、湖南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四渡赤水,一会儿大摇大摆南下,一会儿突然转兵佯攻贵阳,威逼昆明,调动了敌人,让敌军跟着红军兜圈子,打破了敌人在大渡河畔围堵红军并加以聚歼的企图,使敌人疲于奔命,不断来回调动,打破了敌人的部署,为红军北渡大渡河争取到了机会。

一直到晚年,毛主席仍然认为自己一生中,军事上最为得意的一次军事指挥就是四渡赤水。因为四渡赤水是在被敌人包围的态势下,通过大范围、长距离的运动,达到了调动敌人,打乱敌人部署的目的。整个指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毛主席军事指挥临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随时随地根据敌情变化对红军的行动方向进行调整,整个过程中红军始终处于主动牵着敌人鼻子走的主动态势。

在这方面,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指挥风格最为接近毛主席这种高度机动的风格,临机应变能力强,不拘泥于原定作战计划,随时根据敌情变化和战场态势变化调整部署,通过自己的主动行动来调动敌人,让敌人跟着兜圈子,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出其不意的分割包围敌人一部,加以歼灭,给敌人一拳重击,改变战场态势。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伟大的长征是前所未有的,而四渡赤水无疑是长征史上最为夺目的篇章。它不仅是经典的战役,而且绝对是扭转乾坤的战役。这一战役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战役指挥及对战争全局把握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渡赤水是红军与国民党军在黔、川、滇交界地进行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血战。最终以红军的成功突围,国民党军在赤水河畔围歼红军的企图破灭而告终。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是毛主席运动战与声东击西战术的体现运用。

毛主席利用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扎实的情报工作,使得人数毫不占优的红军在战场上声东击西纵横驰骋,弄得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一时雾里看花,屡屡钻进红军设下的圈套,使得敌军顾此失彼而疲于奔命,却还欲罢不能。

一渡赤水避敌锋芒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北进四川,欲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于是调集其嫡系、黔军、滇军向遵义进逼。红军迅速作出向土城和赤水方向前进,红军在土城战役中遭遇川军支援,毛主席当即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

红军渡河后,不仅及时避开了敌人的锋芒,还迫使国民党军大队人马汇聚川南。毛主席敏锐的发现此时的黔北以被扯成空虚之地,毛主席当机立断杀回遵义,给少量守城之敌来个回马枪。此时的敌人出现误判,将重兵部署于长江沿线。

二渡赤水出其不意

红军二渡赤水后,迅速回师黔北,这一回马枪杀的敌人晕头转向。敌人忙调川军向东追击,黔军进行堵截向遵义增援,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遵义以北地区。红军迅速在相应的方向进行了阻击,并再次占领了遵义城。

此时的敌军增援部队已陆续到达遵义以南地区,毛主席当即决定,抓住援军孤军冒进之机,集中优势兵力,以歼遵义以南地区之敌。经过五天的战斗,红军连克两城一关,共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人。

三渡赤水蒋毛斗智

南遵义战役胜利后,蒋介石飞抵重庆临阵督战,意图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地区。中央红军以部分兵力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向东,主力则由遵义地区西进寻机作战未果,敌人重兵步步紧逼。

面对四面八方压来的敌军,决策稍有失误便会全军覆没。毛主席要求红军进攻鲁班场的敌军主力,以达到诱敌增援的目的。敌军迅速向鲁班场逼近,毛主席命令红军立即转兵北进,在茅台附近西渡赤水河,再次向川南进击。

四渡赤水成功甩敌

红军再次进入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增援川南,再次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毛主席决定,乘敌不备迅速折兵向东,再次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为此毛主席让红一团诱敌向西,主力则在镇龙山以东折向东北。

红军迅速东渡赤水后,前锋逼近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分,急令各部队火速前来增援贵阳,随时准备逃跑。敌人增援贵阳过程中,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

四渡赤水中,毛主席巧妙的运用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运动战,有惊无险的跳出了敌人重兵布置的包围圈。四渡赤水战役,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便被动为主动,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二战四平后,蒋委员长对杜聿明在东北的表现极为不满,就让参谋总长陈诚接替杜聿明和熊式辉一人独揽东北军政大权,望陈诚能改变东北目前被动的局势。但是,最终还是辜负了蒋委员长寄以的厚望,陈诚采取消极的防御策略接连败北,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林彪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及附近的十几个城市,寸步难行。眼看东北局势的江河日下,蒋委员长才想到了卫立煌,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望能扭转东北之乾坤。

卫立煌在内战爆发后被蒋委员长派到了国外考察,由于卫立煌在抗战期间和八路军走得很近,因此对其格外不放心。可卫立煌刚上任就被陈诚遗留的烂摊子吓住了,五十几万大军被分割在了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最要命的是刚上任没几天北宁线铁路若干段以及营口都被东野所控制了,沈阳通往上海关内的陆上交通也被堵住了,断了与华北傅作义间的联系,几十万部队的补给几乎全靠空运可谓杯水车薪,东北局势对国民党来说无疑已经进入了死局,因此卫立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沈阳和锦州这两大城市上。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林彪已经扭转了自民主联军进入东北以来处处被动的局势,杜聿明迫不得已从进攻转入了防御,此时民主联军的力量足以和国民党分庭抗礼。四战四平之后,卫立煌将兵力全部收缩在了沈阳、长春、锦州这三个孤立的十几个据点,但都处在林彪的分割包围态之内。此时,东野的无论是火力还是兵力已经处于碾压之势,林彪的部队已经发展至一百多万人,卫立煌手里可用的兵不过五十万,而为了配合林彪东野南下作战,华北野战军也已经在处处牵制华北的傅作义集团,解放战争以来第一次战略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随着粟裕指挥的华野发起的济南战役,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林彪指挥的东野选择了北宁线的咽喉卫立煌集团之锦州的范汉杰,主力从长春及四平附近南下瞬间扫清了锦州外围,随着锦州门户义县的攻克,锦州的范汉杰如坐针毯,十万大军已经插翅难逃,蒋委员长为解锦州之围组建的东西进兵团已经被东野挡在了门外,东野主力31个小时就攻破了锦州城并生俘了范汉杰。而锦州的沦陷震动了困守长春的郑洞国集团,士气大跌军心动摇,无奈之下郑洞国被迫宣布起义,加快了辽沈战役的进程,接下来林彪将目光投向了西进解锦州之围的廖耀湘兵团。

其实,在蒋委员长执意要组建西进兵团时,卫立煌和廖耀湘一直持反对意见,生怕西进兵团单独出辽西很容易掉进东野的包围圈,但战略要地锦州的丢失是蒋委员长无法容忍的,去意己决。于是直接让廖耀湘负责指挥援锦西进兵团,共12个师及三个骑兵旅10万余人,还包括了国民党新一军及新六军两大王牌主力。当廖耀湘得知锦州已经沦陷时认为西援已经没有意义,已经做好了往营口方向撤退的准备,但廖耀湘不敢擅自下决定一直在等待蒋委员的命令,结果白白浪费掉了最佳的撤退时间。林彪指挥的东野主力已经为廖耀湘布好了口袋阵,也印证了卫立煌的预言,在辽西围歼战之中仅仅用了两个昼夜,林彪就全部围歼了廖耀湘十万大军。

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结束后,国民党东北大势已去,东野剩下的就是沈阳的卫立煌了,而蒋委员长担心国民党二级上将被俘而有损党国颜面,提前派杜聿明接走了卫立煌。当东野大军兵临城下沈阳城时,沈阳也随之解放,而卫立煌飞回南京后就被蒋委员长以作战不力为名给拿下了。林彪指挥的历经五十多天的锦州、辽西、沈阳三大战役,一口气吃掉了卫立煌集团近五十大军,一战彻底扭转了全国解放的局势。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赤璧之战,淝水之战,踩石矶之战。

你认为古今有哪些称得上扭转乾坤的经典之战?

伟大的军事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