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记得中国队5比0惨败给泰国队之后,范志毅曾经说过,现在连赵鹏,这样的都在踢中卫,他踢的了吗?他没有这个能力,你知道吗?
其实这句话用在崇祯皇帝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崇祯皇帝想力挽狂澜,他有这个能力吗?他没有!
赵鹏,这名球员原本在广州恒大队赚大钱,但是自打被范志毅直接点名diss之后,人家的状态是越踢越好,他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下降,中超不行,去中甲,中甲还不行,去中乙,好不容易才在中乙站稳了脚跟。
崇祯皇帝也差不多,在中国形形色色的皇帝中,他不是超一流的,也不是中甲的存在,充其量就是个中乙水平。我宁愿相信天启皇帝有能力力挽狂澜,也不认为崇祯皇帝能够在和平时期当个好皇帝。
崇祯皇帝存在严重的性格缺陷,性子过急,又特别的好面子,结果就造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像明君的昏君!
崇祯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甩锅皇帝之一,他完全没有大话西游中唐僧那种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的觉悟,他非但要把黑锅甩给你,还要让你去送死。
崇祯想当好皇帝,特别爱惜羽毛,他要树立一个类似于尧舜这样明君的flag,所以他的名誉是不允许有半点的污点的。
再加上由于他一上台就轻松地收拾了9000岁魏忠贤所统帅的阉党,让他的自信心爆棚,让崇祯皇帝产生了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帅的掉渣的错觉。
所有政策的失误,战场的失利,在他的眼里这都不是他的责任,就算他的决策出现了失误,也是被手下的人蒙蔽的!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崇祯疯狂甩锅,最著名的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被杀事件。
崇祯年间建虏和流贼肆虐,明帝国两头开打,财政吃不消,于是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英明决断了一回,打算和建虏讲和,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流寇,这件事由兵部尚书陈新甲负责。
可以说这个事件的经过,还是朝着崇祯皇帝预想的方向在发展,可是偏偏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出了问题,崇祯皇帝的命运也真够背的。
陈新甲家的仆人,错误的将与满清的和谈条件当成了邸报,公诸于众。于是乎,大明朝的公知们纷纷跳了出来,谴责朝廷这种与敌人媾和的举动,有人隐隐约约将矛头指向了崇祯皇帝。这可真是公知误国。
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崇祯皇帝连忙来了一个男人都懂得否认三连。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尧舜的人,怎么能够和宋高宗赵构一样,和强敌媾和呢?
崇祯皇帝连忙装作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让陈新甲出来背锅。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最终堂堂兵部尚书陈新甲继背了黑锅又丢了小命。
陈新甲的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崇祯皇帝在甩锅,这让大臣们非常的心寒,谁还愿意为这样的皇帝卖命?
这些大臣们至此都抱定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决心,反正就算国家忘了这些高级官僚,只要双腿一弯,山呼万岁,还是照样能够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照样能够人无人六的活着,哪管你大明朝的死活。
崇祯皇帝也可能是中国古代性子最急的皇帝,他希望今天一觉睡醒,大明帝国的所有问题都在睡梦中迎刃而解,可是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一个出色的政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一项政策,从落实到产生正向结果,需要时间来沉淀。可崇祯的急躁情绪,往往让他看不到这项政策产生结果,就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崇祯皇帝的个性就是用人必疑,疑人必杀,这使得很多政策都无法产生效果就不得不夭折,明朝政府又得从头开始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反反复复这样的折腾,使得国力不断的下降,最终形势恶化到不可收拾。
所以由于崇祯皇帝存在严重的性格缺陷,就算他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里,他也有可能把整个国家带进沟里。
他没有耐心,不愿意花时间去等待,只会使国家陷入不断的折腾中,他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惜自己的声誉,这原本是好事,但是他爱惜羽毛,爱惜声誉的方式错了。
他拒不承认错误来代替虚怀若谷,他用甩锅来替代兼听则明,这只会让他和臣子们离心离德。最后那些大臣们摸清了他的脾气之后,都只会尸位素餐,混吃等死,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所以我认为宁可要一个爱做木匠活的天启哥哥,也不要一个刚愎自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崇祯弟弟。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假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根据崇祯的生平经历来看,即便他生在平稳时期,也很难当一个明君。因为他的性子不仅急,还多疑,不够厚黑。古今中外的大帝无一不是脸厚心黑的人,崇祯在这方面偏偏就差点意思。而且最要命的是,他还没担当,经常推卸责任。这种性格缺陷就使得他很难成为明君。
我们可以把崇祯和康熙做个对比。
康熙性子也急,他决定撤三藩前,朝内以索额图、图海为首的大多数大臣都反对,因为大家知道,三藩手中都握有重兵,早已是尾大不掉之势。而且康熙没有制定一个比较完整详细的撤藩计划和善后待遇就撤藩,一旦三藩举兵反叛,必然会引起大动荡。当时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几个人坚决支持康熙撤藩。
此时,反对撤藩的人不一定是奸臣,主张撤藩的也不一定是忠臣。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康熙居然立排众议,直接下令把三藩撤藩了。
撤藩令下达后,果不其然,三藩起兵,天下震动。短短数月时间,全国就有八省倒戈。
出现这种情况,康熙也很尴尬。玩政治,不超过四十五岁,终归还是幼稚。后来出来给他擦屁股的还是像图海这群当初反对康熙撤藩的大臣。但康熙没有后悔,此时的他,成长了,作为一个有基本素质的帝王,他没有杀掉提议撤藩的明珠、米思翰等人。他非常有担当的承担了责任。挽回了人心士气。
就凭这一点,清朝就不会完。
再看崇祯。
崇祯继位时,他没权力吗?不,他有!他仅凭一纸诏书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末代皇帝能有崇祯这么大权力的还真不多。
明朝真的就没救了吗?不,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很正常的政权:干臣,精兵,强将,哪一种都不缺。赋税体系也是正常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手虽又内忧外患,但并不算无可挽回的牌面,竟然让崇祯打糊了。
他为什么打糊?
原因前面说了,他的性子太急,又多疑,脸皮薄,还杀人不得其法。
比如说杀杨镐,真的很不应该。
万历四十七年,杨镐指挥明军在萨尔浒大战中惨败,按理说,杀他立威也没什么。但考虑到萨尔浒之战的复杂性,杨镐也只是背锅的,所以明神宗、光宗、熹宗,都没杀他。
然而等到了八年后,崇祯雷厉风行,却下令杀了杨镐。
什么啊这是?现在杀他有啥意义?他都下野多少年了,杀人立威也不是这样立的啊。
崇祯这个时候,应该请杨镐出山,问问他对辽东军事的看法。兼听则明,问一问杨镐所见到的情况,知道他是怎么输的,这可比杀他有意义多了。
然而,崇祯居然莫名其妙的就把给杀了。跟闹着玩似的。
这种杀人不得其法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毛文龙和袁崇焕。
袁崇焕莫名其妙杀了毛文龙,对此,崇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毛文龙是持有尚方剑的一路大军统帅,这是能随便就杀的人吗?面对这样严重破坏管理体制的行为,崇祯居然认了。而事情到这还没算完。等到了袁崇焕出事,崇祯居然又将这事拿出来追究袁崇焕的责任。
后来这种闹着玩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陈新甲奉崇祯的命令与皇太极议和。在与清谈判议和条件时,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陈新甲泄漏了清兵提交的议和条件,被社会知晓了。然后崇祯矢口否认,杀了陈新甲。
陈新甲死的冤透了。有他最榜样,最后谁还愿意为崇祯卖命?最后大顺灭亡明朝,一点也不奇怪。
总的来说。崇祯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是个有了权力,却越用越糟糕,越用越混乱。而且杀人还不得其法,越杀越乱的人。
他临死前甩锅,说“君非亡国之君,臣尽亡国之臣”。毫无任何道理。不客气的说,他不但不是明君,还是个昏君。
而且最可怕的是,他居然还是一个特别勤奋的昏君。明朝就是毁在了他手上。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按照明朝这权力设计,崇祯就算是个傻子,也不会成为亡国昏君,但也不可能成为治世明君。
历朝历代都有几个明君贤相。记住,明君和贤相一定是一起出。即便是汉武帝这种人,也有个令他敬重的公孙弘。甚至,韩安国和张汤这两个潜在的丞相人选,也不差。
这就是调性。都明君了,还怎么会用秦桧这种小人。即便有小人,小人也得跟着明君的脾性,变成贤臣。
但是,明朝又有几个明君?又有几对明君贤相?
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怎么也得算明君。但,这个明君却最奇葩,把所谓的贤相功臣都给干死了。
接下来的朱棣呢?仔细扒朱棣的黑历史,会发现这个人就是一个变态。靖难之后,朱棣把建文帝时期的旧臣杀了个遍。权妃案,牵连后宫宫女近三千人,全部处剐刑。就是这么个人,明君都是史书造出来的,实际上做人都十分不堪。
朱棣之后呢?朱棣之后,直到崇祯,大明皇帝跟满朝大臣之间关系就没好过。所以,历朝历代都有明君贤相的好搭档,但大明朝几乎找不到。不是皇帝杖打朝臣,就是朝臣抬棺死谏,你往死里打我、我往死里骂你。
明君贤相的对子,出不来。你也就别指望大明朝能出什么明君了。史书是文官集团写的,把文官集团得罪个遍,大明皇帝还能有啥好人设?皇帝都是流氓,自然也就没有伯夷叔齐的忠臣了。所以,大明朝处处都是皇帝和大臣的权力斗争,很难找到经典合作的案例。
问题出在了哪里?
老朱家的基因不好吗?朝堂的风气太差吗?但,不好和太差,也不能持续两百多年吧?
问题就出在了权力制度的顶层设计上。
朱元璋一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所以,皇帝和大臣之间,是实力对等的猜忌。于是,取消宰相、皇权专制。但是,有宰相的时候,是皇帝与宰相之间搞斗争;没宰相的时候,则是皇帝与群臣之间搞斗争。
以前历代,宰相还能充当个润滑剂,甚至还能背黑锅。皇帝一直英明,坏蛋总是宰相。但是,大明朝就没这个故事了,皇帝直接面对满朝文武。所以,但凡有事儿,那就是大臣集体干皇帝,中间连个秦桧和李林甫都出不来。
那皇帝怎么干?从朱棣开始,就在皇帝和大臣之间加入了一支太监势力。这伙人帮着皇帝跟大臣战斗。
皇帝、太监和大臣,这三方在斗地主。但,这个地主可不是皇帝,而是大臣。大臣当地主,皇帝和太监联合起来斗大臣。为什么不是皇帝当地主?谁手中有牌,谁才能当地主。这三方势力中,大臣的实力最强,所以大臣肯定是地主。皇帝呢?把太监和锦衣卫去掉,皇帝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太监呢?把皇帝去掉,太监们分分钟就得被整死。
这就是大明朝的权力游戏。
所以,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好,君臣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信任。
那么,如果崇祯在万历以前登基,会不会成为明君?
答案是肯定不会。
崇祯是个什么性格?认死理,但不负责。他认得这个死理,就是大臣要忠于我这个皇帝。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你不能骗我。袁崇焕说五年平辽,五年到了,你平了吗?你当没当汉奸,我不知道,但你肯定骗我了。然后,那就弄死你没商量。
宰相肚子能撑船,掌握大权一定要有肚量。原因就是下面的事情千丝万缕,大面上做好了就行了,你别认死理、盯着细节不放。人无完人,你也别想着能用到什么真君子,能做事就可以了。但,崇祯就是不允许,非要认死理。
认死理也可以,你怎么要求别人的,那你也怎么要求自己啊。而崇祯的一向态度就是不负责,你可以干活,干好了、没啥赏赐;但干坏了,黑锅你背。大明后期两个政治抉择,一个是与满清议和,不打了,然后专注内政。但是,干这事的人,死得死、罪得罪,最后就没人干了。一个是与李自成议和,也不打了,然后封李自成一个诸侯。但是,干这事的人也没啥好下场。到最后,崇祯就是想迁都,跑到南方搞割据都做不成。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没人给他干活了。给你干活,但你不负责、不扛事,到最后就是干得多、死得快,那谁还干活。
所以,即便是平稳的治世,崇祯这个皇帝也不会跟大臣和睦相处。
首先是权力设计就不允许,谁当皇帝,都得联合太监跟大臣斗个你死我活,这是大明皇帝宿命。
第二是崇祯的性格也不允许,什么大臣,他也不可能看顺眼,君臣之间就是不信任,这是崇祯皇帝的宿命。
那么,崇祯能把大明搞灭亡吗?
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偌大的帝国,根本就不是一个皇帝能给折腾亡的。昏君和奸臣,只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出了坏事,肯定要找个坏人背锅。国家亡了,背锅的坏人要么是昏君,要么是奸臣。但真实世界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大厦将倾,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但也没有一个人能扛起所有责任。
所以,平稳治世,崇祯不会把大明折腾亡国,但崇祯也不会成为明君。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谢谢问题,君者万众之尊,豁达胸怀,策略超群,集贤纳士,德高众望,爱民如子,他未具备?
智慧心策顺,仁义座位稳。
善厚安天下,近良致太平。
盼群友指导!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不会,首先就崇祯皇帝的心胸眼界决定了他的格局。
假设崇祯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四平八稳经济繁荣的政权,他可能只是个好皇帝,不会是个明君。
为何说崇祯皇帝做不了明君呢?什么帝王又称之为明君呢?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大明朝有名的明君、圣君,历史给予他很高的赞誉。朱元璋的能干体现在了他决断果敢、具备战略头脑、懂得平衡各方面势力、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有大的格局。
而这些崇祯皇帝都没有,虽然他在上任后解决了宦官魏忠贤,削弱了其党羽的势力。就这点看似崇祯皇帝是个厉害的角色,可恰恰暴露了他执政能力弱点,不懂得牵制平衡各方势力,把魏忠贤弄死了,还牵连上了不少朝廷的中流砥柱,这对崇祯政权是断崖式的毁灭,最后搞得东林党一家独大,贪污腐败严重。
而且崇祯皇帝做事优柔寡断,首尾两端、对臣子猜忌心很重、一旦有事首先把责任扔给臣下、不顾大局只争一时长短。
在崇祯皇帝当政期间重文臣,轻武将,他最大的问题是性格上的偏激,生性多疑且反复无常,前一秒和你商量朝政大事,下一秒就翻脸不认人直接把责任推给你然后砍死你,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甩锅杀人,不停的恶性循环,甚至到最后到了无将可派可用的地步。这点她再临死时侯还把明朝的灭亡归罪于文臣头上: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虽然崇祯皇帝是个看似有气节,既勤俭又勤奋的皇帝,可是,这些对于处在皇帝的位置上的人来说,有点小家子气。
如果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可能成为明君吗?
难道崇祯接手的不是一个平稳的政权?
虽然崇祯接手的明朝不是一个盛世,但也没什么大问题啊,除了后金这帮子人在东北一隅折腾之外,整个大明朝实际上是很平稳的,全国各地的官员都听崇祯的,各地的军队也都效命于崇祯,陕西那边虽然有饥民起义,但这些农民起义还没有成为燎原之火,如果崇祯举措得当,那农民起义还是可以扑灭的。就崇祯接手的明朝,如果放到汉献帝手里,那汉献帝半夜睡觉都能笑醒。有边疆叛乱怎么了?有饥民起义又怎么了?这哪朝哪代没有啊,放心交给底下的人干就完了。
然而崇祯偏偏不愿意放权,崇祯可谓是刻薄寡恩,大臣干得好了,功劳是崇祯自己的,大臣干错了,那立刻就撤职斩首。就比如陈新甲,本来与后金议和然后集中力量剿灭农民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崇祯偏偏就为了脸面,非得说是陈新甲自己要议和,然后把陈新甲给砍了,得,这一下子再也没有人肯为崇祯死心塌地的卖命了。
再说了,崇祯手底下是有能人的啊,像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毛文龙,这几个人无论哪一个拎出来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然而这些人却都扶不起一个崇祯。就像卢象升就是被崇祯玩死的,本来卢象升带着几万人要打入关的清军,结果被一道道命令给拆解成了几千人,最终卢象升只能带着几千人与几万的八旗军血战。
很多人都说崇祯是运气不好,其实崇祯是真不行,不懂的治国,不懂的整治平衡,经常是刚愎自用,不该打的时候非让打,就比如孙传庭和洪承畴就是被崇祯逼着走上了绝路,唯一的区别就是洪承畴投降了满清,而随着孙传庭和洪承畴一起完蛋的就是明朝最后的两支精锐兵团,从此明朝再也没救了。
其实我一直认为,哪怕崇祯当了皇帝之后只会吃喝玩乐,那也不会把明朝给玩没,奈何崇祯太能折腾,看着勤奋,实际上就是瞎折腾,纯粹的就是一个昏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