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先来看这样一个画面,画面中的都是一脸严肃,都在为这次的疫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凝重,大家都在振臂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相信未来!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感谢这次疫情让自己得意有时间陪伴儿子!
这是谁的声音,竟然在这个国难当头,竟然在疫情如此肆虐全世界的今天,悠悠说出这样的话语,此人正是汪涵。
汪涵,在娱乐圈应该是比较有分量的人物,很多关于他的印象是怎样在节目中妙语连珠解答疑惑,如何高智商地区化解他人的尴尬,如何在没有提前预知的情况下,独自撑场几分钟,在面对孙楠突然退赛时地临危应急措施。
大家都在谈论汪涵,这是个高智商,有能力,有魄力的男主持,已经在多个重大场合主持过。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主持人,竟然会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说翻车就翻车。
多少人死在了这次疫情当中,多少家庭因为这次疫情而支离破碎,多少家人因为这次疫情而阴阳相隔,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从此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他们是父母,他们是兄妹,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感谢疫情?感谢疫情给予的这样的赐予吗?
或许汪涵这样说是想说明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自己的儿子,忽视了家庭;这次疫情陪伴了儿子很多时间,儿子当然会觉得这样的假期真好,可以和爸爸多在一起。
作为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呢?他只是在说自己的感受而已。但是汪涵不同,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这点语言的敏感性都没有吗?即使孩子这样说了,也要委婉告诉孩子应该怎样说,然后自己再组织一下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个档口,说这样的话,确实是过分了,有失一公共人物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一点远远不如白岩松,他第一时间就感受了敏感词汇,马上救场:有些人面对疫情就是收获。
这次我们都是站在疫情之外来讨论这样的话题,如果不幸,或者说假如,说这话的人是疫情受害者,那么或许就不会这样来说话了。
换做别人或许没有这样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力,但是作为多年主持经验的汪涵来说,这种失误太不应该。
诚然,在这次疫情中,平时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放慢,很多人重拾起了被生活忽略的亲情,做儿女的有更多的时间陪父母。平时朝九晚五,忙着工作的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年幼的孩子,这确实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福利。
但是我们很难说出感谢疫情的话来,毕竟所谓的福利只是以前给我们带来巨大痛苦的副产品而已,新冠疫情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痛苦远多于快乐!
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网络信息时代资讯传播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然而有时一条信息在人传人传多了之后可能就变味了。近期网上有消息称日本和加拿大确认本次新冠疫情起源于美国,甚至声称这两国将会和我国一起向美国索赔,然而这样的新闻却从未见诸新华社、央视网等我国官方权威媒体报道,大多是由一些自媒体营销号炒作起来的。这些事并不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空穴来风,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实际上已逐渐脱离了事件本身的真相。
我专门查证了一下后发现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和加拿大《国家邮报》经调查认为本国最初的新冠肺炎病例并非来自于中国,而是来自于美国。在这在客观上的确对我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日本和加拿大都只是说本国最初的疫情是由美国传入的,至于这次疫情究竟最早起源于世界上哪个地方可是一个字都没提到过。所谓的索赔也不过只是加拿大《国家邮报》单方面提出的,并不代表加拿大的国家政策走向。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证明:现在有些资讯尽管多少有些影子,然而在传播过程中其实是可能出现失真的。所谓的日本和加拿大向美国索赔就是这种典型例子:疫情期间美国一再试图把病毒与中国恶意联系起来,所以当我们看到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日本和加拿大要向美国索赔时就会很自然地认为美国如今多么不得人心。然而尽管日本和加拿大国内的确有一部分主张向美国索赔的声音,但如果把这等同于两国的国家政策就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日本和加拿大国内其实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亲美政治势力的。
目前网上所谓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件事其实也是典型的传播失实现象:事实上汪涵并没说过“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句话,他只是在晚会上说过:“五岁的儿子说感谢疫情让爸爸有时间陪他”。事实真相是汪涵其实是在转述儿子的话,而不是他自己说要“感谢疫情”。那么为什么现在网上的一些宣传要说成是汪涵说“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呢?这就和我刚才提到的日本和加拿大向美国索赔一事有些类似。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资讯的营销是直接和流量收益挂钩的,所以也就催生了所谓标题党的现象:如果你老老实实说日本和加拿大向美国索赔只是民间的一种声音,那么这条资讯显得不够有冲击力,关注的人也就不会太多;然而如果直接使用“日本和加拿大向美国索赔”这样的标题就足够吸引眼球。在汪涵这件事上同样如此:如果你要说原话是一个五岁小孩儿说的是不够吸引人的,然而如果你要说这话是汪涵这个公众人物说的就会成为关注热点。
这实际上是标题党惯用的营销手法。这种营销手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这种资讯本身是基于某种客观存在的事件,只不过对该事件进行了一定的夸大和曲解,但事件原型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作为不明真相的受众往往就容易被这种标题党的宣传手法所迷惑。现在我们基本可以还原汪涵事件的真相:目前网上所谓的“感谢疫情”一说并非出自汪涵之口,而是汪涵在晚会上转述儿子的话。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区别呢?事实上区别可大了。
很显然一个五岁的孩子是不可能理解疫情给人们带来多大伤害的,因为他的世界就是自己的那个小空间,而他所能明确感受到的就是疫情期间父亲有更多的时间陪他了。汪涵在晚会上转述儿子的话显然也并非真要“感谢疫情”:他的本意绝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强调在共同面对疫情面对封城的岁月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就像白岩松所说的:“有的人面对疫情就是收获”。疫情确实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赚钱,却也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我们平时也会讲多难兴邦,然而我们难道是主观上希望发生灾难吗?如果说汪涵这句话是在幸灾乐祸,那么网上的《如果不是2020年这场疫情,我都不知道祖国原来这么牛!》《这次疫情让我知道中国制造有多牛》《疫情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是一剂苦口良药》诸如此类的文章又是怎么回事呢?尽管这些文章没公开说出“感谢疫情”四个字,但从这些标题中透露出的是什么呢?灾难使我们蒙受了巨大的牺牲代价,然而说到底日子还得过下去不是吗?
所谓多难兴邦就是在强调我们面对灾难需要有敢于直面的勇气,因为即使再难也得继续生活。在国家宏观层面如此,在个人层面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某个人因工作忙而无法陪伴家人,有一天他因为受伤住院而不能东奔西跑了,于是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家人的照顾。这个人在病愈出院时感叹道:“感谢受伤让他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感受到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那么这里所谓的感谢难道是感谢伤害本身?其实真正需要感谢的是和家人相处的氛围。
当然汪涵转述儿子的话本意是如此,然而汪涵的表达方式的确欠妥。孩子当然没法理解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冲击,然而作为一个专业主持人的汪涵在说话之前该好好思考一下。疫情期间全国累计有四千多位同胞不幸遇难,很多企业没能坚持到疫情结束,因此疫情过后出现了相当一批失业者,现在很多人还在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奔波。尽管汪涵本身并非有什么恶意,可“感谢疫情”四个字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人们的愤怒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汪涵的本意是想表达不幸当中有万幸,从灾难当中也能发现积极乐观的一面。也许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受到疫情伤害的群众表示安慰,然而起到的效果显然适得其反:就像一个人跑去安慰一个在意外事故中受伤的人说受伤还让你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尽管这是客观事实,可让人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一般人犯这样的错误可以理解为是嘴笨、口误,可作为一个专业主持人就应当视为是一次重大的主持事故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事故该如何处分照章执行即可,实在没必要过度解读。
疫情爆发时汪涵曾率天天兄弟捐款100万元支持武汉,还采购了防护服、口罩等送往湖北。所以你要说他是主观上带有恶意的幸灾乐祸情绪肯定说不过去,所谓的汪涵翻车事件其实本质上是一次口误,但这个口误的确深深刺痛了疫情期间受到伤害社会公众。汪涵作为一个专业主持人为此道歉并接受处分并无不妥,但我们也大可不必抓着人家的口误不放手。这样的错误就主持人的专业角度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但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学生向教育部门投诉学校在五一期间不放假的事嘛。那件事我当时指出学生的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很多孩子完全就是站在自己那个小圈子看问题的,所以至少对有一部分贪玩的孩子而言:疫情就意味着有更多玩耍的时间。他们不知道疫情期间有多少医护人员为挽救生命而奋不顾身;他们不知道老师们希望在疫情过后赶回教学计划的迫切心情;他们也不理解父母在疫情期间维持一家老小生活的焦虑心情。
作为孩子不理解这些是正常的,但人总是要学会成长的。关键在于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呢?我们现在设想如果汪涵在转述儿子的话之后接着讲自己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疫情,那么还会有所谓的翻车事件吗?所以汪涵事件给我们真正最大的启示是:我们是否曾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疫情、看待疫情,让他们明白疫情期间有太多人为保障大众的正常生活而负重前行。如果没有这样做,那就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兼顾工作和家人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汪涵是非常受欢迎的主持人,但是我一直不喜欢他,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后来还曾经找到原因了,就是我认为他太装逼。每次看到他,我就能感觉到他总是拿着一股劲儿,脸上写满装逼二字。所以看到他我就换台,尽管也有很多年不怎么看电视了,更难得看到他。同样是芒果台主持人的何炅,我就觉得比较率真,不装。这次汪涵翻车情况不太了解,没有兴趣去翻看。不过主持人确实不容易做,如果不愿淡而无味或者面目可憎,想搞出一点个人的东西,就很可能出问题。希望能放他一马吧。
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答:应该感谢院士们让百姓宅家!
1、疫情可恶,害人匪浅,殃及无辜,夺走生命。
2、疫情残忍,使国家损失惨重,害英雄牺牲宝贵生命!
3、疫情蔓延,心疼世界上所有被感染的人们。
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汪涵翻车很正常,他这段话其实还是为了营造自己的假人设,境界高,好父亲,知识分子,一直以来,他知识分子的人设,就有很多人质疑,他之前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看出翻车的前兆。
孙楠退赛事件比如之前的孙楠退赛事件,汪涵现场救急,成了大家歌颂的情商口才经典案例,大家都在夸汪涵。
汪涵自己也很享受,那番话今天看了来,如果真是临场反应,汪涵实力确实很牛。
可是据孙楠后来接受采访表示,之前给湖南卫视报备过,并不是突然袭击,而且汪涵知道自己要退赛。
这样看来,呛孙楠那番话就有点不合理了。
和欧弟的恩怨还有和欧弟的恩怨,因为欧弟当初的一个选择,离开了天天向上,汪涵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欧弟的不满,各种呛欧弟。
天天向上十周年,欧弟也没有出现,可见他们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我觉得没必要,毕竟是自己曾经的小弟。
大是大非上面这两件事说明汪涵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是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多自己的小九九。
关于汪涵知识分子的人设,一直有质疑的人,这次汪涵真翻车了。
疫情是大是大非,在这上面抖小机灵,就非常不合适了,无数人在疫情中失去生命,无数人赔的倾家荡产,汪涵去感谢疫情?
汪涵本来可能是想打造自己恋家,好父亲的人设,表示自己虽然疫情期间也少赚钱了,可是自己境界高,有水平,总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但是这严重伤害了全国人民感情,你想有境界高,好父亲人设,没问题,只是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伤痛上。
如何看待汪涵在晚会上说出“感谢疫情让自己有时间陪儿子”这话?
从肖战的227事件到汪涵的所谓“翻车”事件,我看到的是好多人在断章取义,在过分较真、在曲意解读,在哗众取宠,在故意为之。
汪涵在晚会上,只是转述了孩子的话“感谢疫情,让爸爸有时间陪我”,而并不是他本人自己的观点。一个稚子他看不到、也理解不到疫情的危害,但爸爸因此能陪伴他,这是他能看得到、摸得到的,单单对这个孩子说,疫情对他而言,确实没有受到影响,这是他真实的感受。我们不是一直在鼓励孩子真实地面对世界吗,鼓励孩子做一个真实的人吗?他只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只不过是一个稚子之言,我们何必要去跟一个稚子较真呢?莫不是也将自己当作了稚子?
就像白岩松说得,“有的人面对疫情就是收获”。现实世界里,因为疫情有收获的大有人在,并且也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疫情确实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赚钱,可是它也让我们有了3个月的休息时间,可以陪伴家人,可以轻轻松松地呆着家里,这是平常用钱都买不到的亲情。现在我们不是一直提倡要陪伴孩子,陪伴老人吗?疫情刚好给了我们这个机缘。
我们看问题,确实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去看。疫情终将过去,我们还将继续生活,不可能总是沉浸在疫情的悲苦中,我们要在疫情中看到美好、看到希望,让疫情的残酷最后都转化为温暖的动力。我们不是也经常说,感谢困难给了勇气;感谢失败给了我坚韧之类的话吗?
其实从沸沸扬扬闹到现在的肖战事件,到前几天张艺兴因抽烟被曝上热搜,再到汪涵的“翻车”,我最想说的是,现在网上吹起了一股狂躁的“怼人”风,总有人喜欢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总是今天喷这个,明天喷那个,真的不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怕一个公众人物有一点点的瑕疵或者是失误,都不必故意带节奏去抹黑。为什么有些人眼里就是看不到别人身上人性的闪光点呢?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乐此不疲地呆在阴暗的角落里,喜欢挖掘别人的黑料来博人眼球呢?为什么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民族大义上,偏偏要对个人的生活琐事纠缠较真呢?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美好和感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传达,让我们心向阳光,善言善行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