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对于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尤其是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能发现秦始皇的伟大之处。
在统一之前,整个国家出现了长期的分裂,这都是由于西周时期实施分封制导致的后果。如果没有出现秦始皇强行统一天下,并且坚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而不对自己的皇子进行分封,才使得中国版图没有像欧洲那样被拆的乱七八糟,有了足够大的版图,我们才有足够多的人口基数,能够调动足够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最快的时间内消灭了新冠疫情。
你再看看欧洲,欧洲各国各自为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都慌了手脚。由于是小国寡民,他们没有办法像中国那样一省有难,全国支援,导致疫情出现失控的状态,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秦始皇的伟大。在他的时代,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地域广阔的中央集权国家。
再者,一代伟人秦始皇大力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以文字为纽带,将整个中华民族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在以后的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虽然分分合合,但是没有人否认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可以说,秦始皇的一系列政策,影响了今后2000多年,他的国家政治体制,至今仍然被沿用,所以对秦始皇歌共颂德,完全能够理解,我觉得完全有必要。
对于成吉思汗,这个人我没有太多的好感,首先我不认为他是中国人,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统治过中国。虽然建立大元帝国的忽必烈是他的孙子,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孙子而决定爷爷的国籍,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国,当时元朝还压根不存在,代表中国的是南宋帝国。
忽必烈算中国皇帝,但是成吉思汗不算,而且就算他的出生地现在也在外蒙古地区,似乎蒙古国人更有理由主张成吉思汗是蒙古人。
成吉思汗是个天生的强者,打仗那是真的给力,可是他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呢?成吉思汗一生征战就是为了抢夺别人的财富,掠夺别人的妻妾。在攻城掠地的同时,一旦遭到抵抗,他的蒙古大军就会进行屠城,野蛮之极。成吉思汗带领的部队所作所为拉低了大家对于元朝的认同感。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元朝虽然起了个中国古籍文献内涵的名字,但其实质是一个外来政权,不是华夏后裔,这让很多人对元朝不来电,对于整个元朝,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统治过中国的朝代,你品,你细品。
由于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他们对于治理农耕文化国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甚至中断了科举,这样一来就等于封死了普通读书人的上升空间,引发了这些读书人的不满,而这些读书人又是掌握话语权的,所以整个元朝的形象又降了一个档次。
但是最后最最关键的一点,元朝实行了四等人制度,将南方的汉族人划到了第四等级,作为一等人的蒙古人,杀了四等人的南人,根本不会杀人偿命,赔偿仅仅是杯水车薪。
这种制度用特朗普总统的话说,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这种分级制度明显带有种族歧视,而且他压迫的是占据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一大种族,这种政策怎么会不让人唾骂呢,所以说蒙古建立元朝,被后人唾骂,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秦统一中国结束了七国分据的局面,直接结束了各国为了疆域年年争战的事实!让天下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必年年为了君主的领土而流血战斗。更不必说秦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举措,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并且秦的统一直接将社会从奴隶社会完全进步到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封建正是后来儒家从中找到治国理政的那套君君臣臣理念的基础,所以后来掌控了社会话语权的儒家就难名对秦的统一歌功颂德了,而无视其中的暴政等问题。整个社会也就紧跟着歌功颂德了。
而蒙古统一是以牧马的姿态进行的统一,他们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统一到哪,就破坏到哪。只要有利于养马,有利于征战。当然在疆域方面元的面积要远大于秦,经济方面,元重视商业,社会发面元开启了各民族大融合。但元歧视农耕!这是儒家文化的生存之本,而元之后,儒家掌控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因为掌控了整个社会话语权的儒家不可能给元朝以多好的评价,所以整个社会也就对元的评价不高了。甚至骂得很惨。
所以说歌颂谁,漫骂谁,就看谁掌握了话语权,社会都是紧跟着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前行的,所以说意识形态第一是要为当政者服务的!
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秦始皇是统一天下,成吉思汗是占领天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天下人的平等的,成吉思汗占领中原之后将人分了等级,汉人是最低等级,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功德,蒙古占领中原是为了掠夺
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归根结底还是以民族和文明划线的,周所众知,世界上最早最伟大的农耕文明产生与中国,与其相伴发展出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中国大一统的前夜,实际上已经在整个中原地区及其周边,形成了中华文明号召下的民族及家国观念,而秦的统一,不过是顺势而为,功盖万世,后人称颂,而在这个圈内,有很强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华夏居中,而外莫不是狄夷之邦,再加上元代做为异族统治,没有处理好两个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手段过于高压,人民怎么会有溢美之词!
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譬如秦国与蒙古的对比,华夏与中国的对比,以及歌功颂德与骂的很惨之间的对比,都很能说明问题症结所在,可谓一目了然,心知肚明。
秦国因为养马有功,遂为周天子所封邦建国,开始了衣衫褴褛,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时至平王东迁,秦国识得天子庐山真面,马不停蹄,捞取了护驾之功。此后,秦国尽收丰、岐之地,并一发不可收拾,称霸于西部边陲,狠狠打击了西戎的扩张势头。待到了秦王嬴政即位,历史翻开新的一篇,那就是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伟业。同时,也预示着秦朝诞生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秦朝统治期间,各种政治制度应运而生,空前加强了对天下黔首的控制。先是确定皇帝制度,践行法家倡导的中央集权,成功塑造出了皇帝尊位的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紧接着,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配合以严刑峻法,牢牢把天下黔首束缚在了土地上,让其疲于奔命,不堪重负。最后,最高统治者,伟大的始皇陛下,追求起了长生不老,大秦万万世。
另外,与其说蒙古统一中国,倒不如说元朝统一了中国,这样相对会比较合适一些吧!公元13世纪初,铁木真雄起于蒙古草原,经过多年南征北战,建立起了大蒙古国。其后,他征服的步伐从未间歇过,哪怕人生落幕了,也都有子孙后代来接棒。就这样,大蒙古国的铁骑,一路打啊杀啊!很快,便打到了大宋边境,还赖着不走了。于是乎,宋朝上下只能拼死一搏,留下了千古绝唱。至此,大蒙古国入主中原,改国号为元,延续国祚近百年。
总之,秦朝与元朝相比,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不同,顺带着出现一些针锋相对的论述或看法,也就无可厚非了。秦国统一华夏,后世歌功颂德,蒙古统一中国,却被一些人骂的很惨,何以如此呢?
秦始皇和蒙古,同样是统一中国,为何前者被歌颂而后者多被批评?
题主这个问题的思路比较奇特,从统一的角度来讲,这两者确实大同小异,但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来讲,两者的差距实在巨大。
笔者无意从民族角度来分析,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谁统一谁都很正常。但是论文化,长期占主导的只有一个,即诞生、发展和繁荣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这个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体,以儒释道法为主流思想。这个角度来讲,秦始皇统一中国无疑是符合主流的。
秦帝国崛起于黄河,是周天子的分封国,有着与山东六国同样的起源。秦人崇尚法家思想,推行耕战一体,是农耕文明的一支。反观蒙古帝国的统一,以农牧业为主体,在文化上显然与中原华夏文化格格不入,政治上甚至还推行上古的奴隶制度,民族上人为划分三六九等,这些都是在开历史倒车。
此外,秦始皇还有许多创举,在后世看来都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比如,实施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修长城,筑驰道等等,这些都对中华文明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帝国与蒙古帝国,都是统一,后者除了在版图上更具优势以外,其他领域基本就乏善可陈了!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